登陆注册
1679800000024

第24章 王昌龄(1)

诗人名片

王昌龄(698-756)

字号:字少伯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作品风格:雄健清朗,意深韵长

个人简介: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宏词科,改任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迁江宁丞。约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任江宁县(今南京郊县)丞,天宝七年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人称其“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王昌龄回乡,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终年六十岁。

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文题材广泛。有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诗文凄怨,意境深远;有抒写思妇情怀的《闺怨》和表现少女天真浪漫的《采莲曲》,笔触细腻,清新优美;还有送别诗等。王昌龄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他的“出塞”意境开阔,感情深沉,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诗今存一百八十多首,七绝七十五首,五绝十四首。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①。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

①芙蓉:荷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这首诗本是描绘了一幅女子采莲图,画面本是少女们采莲的唯美景象。但诗人却始终没有正面描写她们,而是故意把她们和荷花合在一起来写,她们的身影在艳丽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引人遐想的美好意境。

“荷叶罗裙一色裁”写采莲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这个看似普通的比喻,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荷田环境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融洽无间的整体。我们可以想象,采莲女子,置身在碧绿的莲池间,荷叶与罗裙一色,便产生了一种朴素而自然的美丽风致。

“芙蓉向脸两边开”,写少女红润娇艳的脸庞正掩映在荷花之间,看上去好像艳丽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在一起,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在那繁密的绿荷红莲之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中,几乎分不清哪些是荷叶,哪些是罗裙;此时,少女的脸庞则和美丽的荷花相互映照,人人面和花容也难以分辨出来。仿佛,采莲女子本就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描写真切而充满田园风味,让人感觉清爽自然。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诗人开始写动景,乱入,即混入,暗含难辨之意。荷叶罗裙,人面花容,本就融为一体,难以分辨,刚刚定神分辨清楚,这“入”之间,稍不留神,采莲少女就又与绿荷红莲融在一起,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描写的正是观者在一瞬间产生的一种“看花了眼”的情形,流露了观者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惆怅、迷惘之感。然而,观者正当焦急地寻找的时候,荷塘中忽然传出了歌声,这才知道,原来“看不见”的采莲女子还在这茂密的荷丛之中。观者通过“闻歌”“始觉有人来”,但不见她们的身影。这一描写,更增加了采莲画面的生动情趣和诗境的含蓄委婉。我们仿佛已经看到田田荷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者久久伫立凝望的身影,而采莲少女们的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她们的欢乐的歌声不断地回荡在美丽荷塘中。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采莲女,但通过莲的侧面烘托,把采莲少女写得有声有色,若隐若现中尽见她们的活泼美丽,非常巧妙独到。

后人点评

《唐诗笺注》:“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意所本。‘向脸’二字却妙,似花亦有情。乱入不见,闻歌使觉,极清丽。”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①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②,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③。

【注】

①长信: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秀美善文,因而得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得势后,班婕妤恐怕遭嫉害,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②奉帚:捧着扫帚,指打扫。

③昭阳:汉宮殿名。赵合德居所,在长信宫东。

团扇

这是一首宫怨诗,该诗借咏汉朝妃子班婕妤而慨叹宫廷妇女苦闷、幽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诗开头这两句直入主题,先写宫女们的日常生活,天色渐明,金殿门开,宫女就拿起扫帚,开始打扫,这是宫女们每天必做的工作,这里写得平淡无奇,却也反映了宫女生活的枯燥、乏味。在打扫过程中,别无他事,她就拿起团扇徘徊。“徘徊”,表现宫女心神不定。班婕妤曾作团扇诗,写团扇恐怕秋凉背弃。宫女以团扇自比,暗喻失宠后孤独寂寞之悲。“且将”二字,进一步突出了宫女孤寂无聊心情,只有这把团扇,和自己有相同的命运,可以与宫女共同徘徊。

后两句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进一步抒发这个宫女的幽怨之情,“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两句仍引用班婕妤的故事。昭阳,就是赵飞燕姐妹的居所。寒鸦,表明此时季节是深秋时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虽有如玉般洁白美好的容颜,但却不如那丑陋的乌鸦,寒鸦尚且能从昭阳殿上飞过,它们身上还能带来昭阳日影,而自己却得不到君王一点的恩顾。宫女同鸟类中最丑的乌鸦相比,这和拥有美丽容颜的宫女形成了极大反差,也说明了宫女内心的幽怨之强烈,痛恨之深刻。“不及”、“犹带”委婉地表达了宫女深沉的怨愤。

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奇特,比喻形象生动,宫女想怨不敢怨的心态表达得优柔不迫,语言简洁,幽怨深远。孟迟的《长信宫》“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和这首诗极其相似,读者可以参读。

后人点评

明朝谭元春:宫词细于毫发,不推为第一婉丽手不可。(《唐诗归》卷十一)

出塞二首(其一)①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②,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③,不教胡马度阴山④。

【注】

①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是唐代诗人写边塞诗的著名题目,内容主要描写边疆军旅征战生活。

②“秦时”二句:秦、汉互文。

③但使:只要。龙城飞将: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汉书·武帝纪》:“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所以“龙城”指名将卫青,《史记·李将军列传》记,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因而“飞将”指威名赫赫的李广。这里借指汉朝抗击匈奴的众多名将。

④教(jiāo):允许。胡马:指敌军战马。胡,是古代人们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阴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起河套,东到内兴安岭。汉时匈奴常从此南下侵扰中原。

龙城飞将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王昌龄作两首,这是其一,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抒发了诗人对良将出现,早日平定边疆战事,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渴盼心情。

诗人起笔一句,描绘出了一幅苍凉辽远的边塞景色。“秦时明月汉时关”,指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从秦汉以来,这里就战火不断。以往,诗人们常常用“明月”、“关”等体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而王昌龄突破了这个主题,本诗中的明月、关山已经是战事频繁且长久的历史见证。第一句从时间角度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接着诗人从空间角度展现征人路途漫漫。“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诗人用“万里”这个概数,表明边塞和内地相隔遥远,意境开阔而辽远。“人未还”,使人不禁想到年年有远赴边塞戍守的征人一去不归,一个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连年的战争怎么才能结束呢?诗人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像汉朝时卫青和李广那样的大将,一定不会让外族越过阴山。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名将的思慕,也表明了渴望朝廷能出现有才能的将领,讽刺了当世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的腐败无能,流露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之情。弦外之音,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以雄浑的气势写出了雄壮的主题,诗文流畅,一气呵成,所以,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后人点评

清朝沈德潜:“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无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火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说诗晬语》卷上)

从军行七首(其一)①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金闺万里愁③。

【注】

①《从军行》: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反映军旅战斗生活。

②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反映戍边离别之情。

③无那:无奈。金闺:年轻女子居住的华美闺房。

金闺

【赏析】

这首诗以久戍边疆战士的口吻写思乡之情。

同类推荐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我读.5

    我读.5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热门推荐
  • 杠上不良太后

    杠上不良太后

    母后很冷血,屠尽后宫嫔妃三千人,血染青石,铁血手腕,无人敢惹!母后很嚣张,丞相将军唯命是从,禁军都尉以她为尊,天下百姓只知太后,不知皇上!母后很无耻,上青楼,逛赌场,调戏丞相,戏耍皇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母后很无良,无事爱采草,阁主、丞相首富都扑倒,身为皇帝,时常被踢出去割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九世鬼缘

    九世鬼缘

    孙昭:原是天界第一武神龙奇第十世的转世之人。当年龙奇因犯错被天帝责罚,不得再位入仙班。前九世的结局皆为妖魔在其二十岁时所害,第十世是否可以力挽狂澜呢?吴朋:孙昭的好朋友,与孙昭共同打击妖魔。其实吴朋也并非普通人,他的前世也不是池中之物。周毅:茅山法术传人,收了吴朋当徒弟,是第一个救助孙昭的人。也是第一个说出孙昭是龙奇转世的人。龙米:龙奇的妹妹,当初与龙奇一同受罚。在遇到孙昭之后,便与孙昭一起对抗妖魔。赵陆:钟馗的凡间名字,先是在冥界帮助孙昭,然后受地藏王菩萨之命陪同孙昭一起降妖伏魔。怪皇:孙昭等人费尽艰辛要消灭的妖怪,也是一系列发生在孙昭身上的幕后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余生,请多多指教

    余生,请多多指教

    他是权势倾天的高冷贵。她是婚前被抛弃的苦逼女。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走到他面前。“娶我可好?”他微怔,随即薄唇轻启,“好。”她傻住。“走吧。”“去那?”“民政局。”原本她以为自己也就是嫁了个总裁,却在前男友的婚礼上,发现他不止是总裁,还是……新文《染指帝国首席:老公,别闹》已开
  •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九岁失忆,忘记了前世的记忆,仅仅留下脖子上记忆的项链,我把一个美丽的梦从韩国带到了中国,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了自己身世,虽然我的亲身父母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离我远去。当知道自己九岁时就已经订婚,才发现缘分从那时就已经牵起,此时身边的恶魔原来就是那个他?他是当年的那个他吗?为什么我会有个这么可怕的妹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