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400000005

第5章 寸金难买寸光阴——成大事的男人都是时间的主人(1)

俗话说:“光阴似箭”。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简直就是眨眼的一瞬间。然而,就是在这一瞬间的时光里,却产生了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高官显贵,有平民百姓;有亿万富翁,有街头乞丐等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原因很多,但总起来说,对待时间的态度是很关键的一条。有的人不珍惜时间,总觉得明天之后还有明天,于是很多事情都在这种“明日复明日”中错过了。如果你一个男人,一个不甘心平平庸庸过一生的男人,最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富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1.成功男人的25小时

成大事的男人一天不光有24个小时,而且还能再加1个小时,也就是25个小时。这并不是荒诞的说法。只要用心去做,相信你也能体会到第25个小时的存在。

有些人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却总也没有什么成果,于是人就自认为“笨”,其实这些人的“笨”不是笨在不聪明,而是不会合理利用时间。时间的利用要讲究科学,不能盲目的埋头苦干,一个成大事的男人要想一天获得25个小时,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做事要有计划

时间管理专家认为,每次花少许时间去预先计划,做事情会事半功倍。的确是这样,如果你事先花20分钟筹划,稍后就不必花一个钟头浪费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上。

《生活安排五日通》一书讯作者赫德莉柯说:“不要把所有活动都记在脑袋里,应该把要做的事写下来,让脑子做更有创意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都列张工作清单,并按照重要程度用数字给它们排次序。那么,你会发现,工作起来会比盲目去做顺手许多。

(2)凡事分清轻重缓急

可以把文件分为“处理”(须处理或须交托别人去做的),“阅读”(一有空就要看的)以及“存档”(将来可供参考的)三类。把“处理”的部分放在显眼的地方,其余两部分则放在一旁,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因分心而浪费时间。

(3)根据体温安排工作

什么时候做重要的事情最合适?生理学家克莱特曼医生的研究显示,人的正常体温在一天之中的变化相差可达1.65摄氏度之多。体温变化的模式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状态。

人通常在早上的后半段和傍晚的中段神志最清楚,工作效率也最高;下午的时候人会感到越来越想睡,下午两三点钟是工作效率的“低谷”。这是因为体漫在早上和傍晚偏,而到下午两三点会达到一个高峰。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处理困难的事情,或者从事创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时间则用来看报、整理档案、打扫或清理信件。配合自己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4)避免电话干扰

电话最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但也最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管理新法》一书的作者麦肯齐说,想把长篇大论的来电挂断,可以先定个时限,然后用“大致上就是这样了……”之类的话题,暗示交谈应该结束了。

另外,打电话之前要弄清楚打电话的用意。如果你要谈好几件事,就先记下来,然后一一照着谈,这样不仅条理清晰,还可以在说完之后立即刹车,避免过多的废话。

(5)不要空等

等待是一件非常令人麻烦的事,但是如果不等就可能错过机会,这个时候你不妨随身带些阅读的材料,比如在公事包或者文件夹里放些文件、报告、刊物或剪报等等,这样你就可以充分利用起等待的时间了。

(6)学会闭门谢客

许多人喜欢说他们办公室的门是永远打开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接待,你也就办不成什么事了。

所以,应该找些委婉的方式保护自己,避免突如其来的干扰浪费你的时间。公共关系专家列维把他的开门政策稍加变化——让门半掩着。这意义很清楚:他其实不想让你进去,如果真的有急事也可以马上进来。但是如果来者真是一位不速之客,根本不体谅你的难处,喋喋不休地在一旁说废话,你不妨直接告诉他你事务繁杂,然后请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较低的时间再来。

(7)稍作休息

尽量利用时间并不等于必须每一刻都要埋头苦干。做日常工作之际稍作休息,可以帮助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比如中午打个盹可以恢复体力,运动一下也可以让头脑清醒,就算只是交替做深浅呼吸10分钟,也有松弛身心的作用,令你精神焕发。

为了让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个小时,美国有个钟表匠制造了一种特别的计时器,每分钟只有57.6秒。每分钟省下2.4秒,一天下来就多了将近60分钟。其实,节省时间没有这么费事,只要善用时间,在工作过程中懂得合理的安排,你就可以每天“多”一个小时,而这一个小时就有可能成为你成大事的资本。

2.抓住“现在”,成就未来

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有平庸和伟大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伟大的人能够抓住“现在”。立刻行动,而平庸的人却总是拖拖拉拉,把一切都推给明天。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当好友许寿裳问有什么讲究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对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都赶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做事迅速,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一篇题叫做《马上日记》的《豫序》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干时接着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类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鲁迅在逝世的前一个月,还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说“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所以生命产生了“为先前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鲁迅经验的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翻阅历史,所有伟大人物的历史,都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历史。马克思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时,他快节奏地用三四个小时就做完了全天应做的事情,然后利用办公桌的抽屉进行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05年,在几个领域内同时取得伟大成就,开创了科学史上的先例。在这些成功者的经验中,我们发现了时间的伟大。

在每个人的生命的长河里,都泛着分分秒秒光阴的波浪,它们稍纵即逝,却又“法力无边”,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会引你触礁覆没在险滩。所以说,时间中唯有“现在”最宝贵,抓住了“现在”,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相反,“拖拉”却是成功最大的敌人。有的人经常为一种不可名状的期待所烦扰,总觉得,“现在”无足轻重,只有“将来”才会有无限风光。对于这种“现在”只是“赊账”,“将来”决定一切的观念,朱光潜老先生说得好:“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别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看一看,不过纪念碑游客如织,导游往往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大约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可能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故障了,而且可能永远都修不好,但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必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顶峰。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住“现在“,用最快的速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参考:

(1)分析利弊。对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分析,看看尽快实践有什么好处,拖拉有哪些坏处,这对下定决心立即着手很有督促作用。

(2)立即动手。你的庭院该打扫了吗?现在就去找工具。得交报告吗?马上拿出纸列上几个要点。要勒令自己,决不拖延,有事及早干。

(3)要有实施的勇气。勇气是克服怯懦,付诸实施的能力。潜力之所以没发挥出来,是因为自己限制了自己,突破胆怯的限制,就能充分发挥潜力。

(4)利用兴致。你无意写报告,却可能有兴致翻阅有关资料;不想修天线,却可能愿意搜集所需元件。在该办的事中先拣有兴致的办,会调动起你的积极性。

(5)把大块任务切割成小块。善于化大为小,难题就好解决了。你想写一本二百页的书稿吗?每天写一页,不到七个月就可完成。想一下搞完,只能被目标本身吓倒。

(6)正视不合心意的工作。找一段时间专做不合心意的事务,是磨炼意志,克服拖拉的好办法。

(7)向人保证。提出保证,限定时间完成任务,会使人产生一种有益的焦虑和时间紧迫感,这会有效地克服拖拉。

(8)每天做结算。“明天即在眼前,学会把每一天当作礼品来对待”。每天起床前要决心过好今天,还准备让明天过得更好。把时间看作财富,你就会加倍珍惜了。

3.时间是“挤”出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的确是这样,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男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挤”时间。

要想赢得时间,首先必须明白时间是怎样浪费的。而要想知道时间的耗费情况,又必须记录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养成勤于记录时间消耗的习惯。比如在做完一件事之后,立即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每天一小结,连续记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然后进行一次总体分析,看看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到什么地方,并从中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专家研究表明,凡是这样做的人,对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效甚大。

现在,人们常常把“应该”花费的时间,看成是实际已经花费的时间,这样往往会造成偏差,比如问一个人:“你今天上午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答曰:“起草报告花了三小时。”其实,在这三小时中,他喝茶、抽烟花费了18分钟;中途休息了两次,花费了23分钟;与同事聊天,花费了27分钟;接三次电话,花费了5分钟,这样总共花费了73分钟,所以实际上真正用于起草报告的时间只有1小时47分钟。可见浪费时间是多么惊人。因此,进行时间消耗记录,对时间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每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柳比歇夫是一位前苏联的昆虫学家,他一生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专著,内容涉及遗传学、科学史、昆虫学、植物保护、哲学等广泛的领域,真可谓成就赫赫,硕果累累。但是在这些成就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他那枯燥乏味的日记本——“时间统计册”。

柳比歇夫每天的各项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散步等等,支出了多少时间,全部历历在案。连子女找他问话,他解释问题,也都在纸上作记号,记住花了多少时间。每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总之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清清楚楚,内容之细令人惊讶。在1964年4月8日这一天,他这样记录道: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袋蛾的报告——1小时20分。路往返——50分。

附加工作:给达难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消息报》——10分;

《文学报》——20分;

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

听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柳比歇夫从1916年元旦开始作时间统计。他核算自己每天花费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1972年他去世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每天记下各种事情的起讫时间相当准确,误差不超过5分钟。所有毛时间都被扣除,他注意每天纯时间的数量。他介绍说:“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纯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经过准确的时间统计,柳比歇夫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分别从事两类工作。第一类是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如写书、研究、做笔记等;第二类是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其他活动,如作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不限死时间以外,所有计算过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枊比歇夫这种统计时间的方法的确使他终身受益,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另外,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挤出时间来,除上面提到的消耗时间统计的方法之外,效率研究专家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时处理。所谓即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凡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么事,都要立刻动手去做,“立刻”这一点至关重要。立刻动手,这不仅省去了记忆、记载、或从头再干的功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总记挂在心上的思想包袱。如果有信件需答复,应看完原信后立即动手写回信。如果拖延几天再写,就得再一次读原信,当然就多费了不少工夫。

对于成大事的男人来说,无论什么事,只要摆在面前,立即动手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这样不仅能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还能把瞬间的灵感抓住,将事情处理的更好,而不是漏洞百出。

然而,有一些人却有工作拖拉的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还有的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玩“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这样导致工作效率极低。殊不知,被拖延的事务,将来仍然需要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

中国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毕”。学会赢得时间从重视每一天开始,重视一天也即意味着连现在的一小时也很重视,重视一小时也即连目前的一分钟也要重视,而重视时间就意味着要重视每一瞬间。

我们常常说:“今天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可是这并不表示说只要在今天结束以前能达成目标就好了,因为在我们盯住时间底线的时候,往往不知不觉的就把时间浪费了,从而不得不降低标准。有句话说:“时间就是现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今天这一天”并不仅指24小时,应该还指着现在的一小时或一分钟。所以,要你“今天一整天去奋斗”,也就是要你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奋斗的意思。

常有人说,要写一本书实在是一件大事情,但目前工薪阶层的人,一边上班、一边写小说的人却愈来愈多。他们因对公司的工作不敢偷懒,所以写小说的时间实在很少,因此他们都利用上班前的5分钟来写小说,这样慢慢地写下去,不久就可以完成一本书。

同类推荐
  •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作者马银文)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礼仪,有日常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仪态服饰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职场办公礼仪、仪式庆典礼仪、会面接待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服务行业礼仪、居家相处礼仪等。无论是商务人士、各类职场人士,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通过阅读《现代社交礼仪指南》,相信都能受益匪浅。
  •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弱点虽然不是错误,但却是错误的根源。错误是一种既成的结果,而弱点却是让我们不断产生错误结果的源头。但是,弱点并不是什么打不开的心结、转不过的弯,也不是什么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当然也更不是什么消解不掉的愁绪。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弱点,勇于正视弱点,所有的弱点都可以克服。当我们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听取成功人士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平凡和普通,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把自身的弱点都一点点、一个个地加以克服,最终到达了人生成功的顶点。
  •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大怒气逆伤肝。”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如是说:“我们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你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可能狭窄3%~4%或更多,若是要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当时就死,情绪就这么厉害。”
  •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要!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完善性格。本书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完善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本书会教你如何完善宽容性格,如何完善谦逊性格,如何完善机敏性格,如何完善果断性格,如何完善沉稳性格,如何完善谨慎性格等等,帮助您全面改善您的性格!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谁动了朕的弃后

    谁动了朕的弃后

    她是最不受宠的皇后,大婚之日就被皇帝打入冷宫,受尽欺凌。后来,他动了真情,黑夜里热情地向她索取,“摇光,朕要你,只想要你。”她却冷冷笑道,“谢陛下厚爱,可惜,我不想要你!
  • 黄金投资一点通

    黄金投资一点通

    史前人类或许是被某条河流的河床上冲刷出来的天然黄金的光泽所吸引,这样一种贵金属。发现并逐步了解黄金。人们发现这种金属永不变色、永不生锈、易于加工,黄金是在自然界中少数几种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黄金很快就成了人类所崇尚的物品。,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是无法通过人工合成来获得的,因此,黄金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稀少的
  • 农家悍妇:随身带着一亩田

    农家悍妇:随身带着一亩田

    终于在一场蝗灾后,婆婆凶悍,家里连着喝了两个月野菜粥,大伯还每日盯着她不放。家里男人是无赖,全都是瘦不拉几,再无一点精力折腾,无米无田又无钱。家里公婆难伺候,这一下子这家人终于安静下来。她不但没瘦,她的儿子还是个小吃货!这整日鸡犬不宁,反而还胖了!瞧她整日里精神饱满,这女人一定有秘密!可是没多久,让他们却发现,穿越到古代农家,他们家唯独她是个特例。一家子闹哄哄,意外死亡,鸡飞狗跳,每天都像在唱大戏般热闹!立马的,妯娌奸猾小气,全家人的战斗精力又转移到她身上……
  • 我们

    我们

    《我们》开创了反乌托邦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类型,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D-503是一千年后“伟大的联合国”里一艘宇宙飞船的设计师,这里人们的名字都用号码代表,生活作息甚至性生活都被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执行。有一天号码D-503遇到了女号码I-330,由于体内“古老”欲望的复苏,使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她,并糊里糊涂地参与进她推翻联合国的计划中。但I-330的计划没有成功,被全知全能者识破,号码D-503被捆在手术台上接受了切除幻想的手术,I-330被送进“气钟罩”里处以极刑……作品借助一个未来发生的幻想故事,蕴涵着对人类未来深深的思考。
  •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一份契约摆在她面前,她别无选择,国际大集团的总裁竟然对女人洁癖。等她走后,零距离,一向被称为冷少的他哈哈大笑,稍稍亲密接触就反胃,“这傻女,全球顶尖企业独孤家的三少爷,竟然没写起止日期。不仅能靠近三米,反正也就100天。甚至负距离……一般女人不能靠近他三米之内,必须签,可偏偏就喜欢蓝飘飘这碗清粥小菜。”那就是,一米,无期……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