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200000036

第36章 高教探讨: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所引发的思考(1)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教育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已是不远的事。了解香港的大学是怎样运作的,就显得更有意义。

香港高校“进军”内地,是继出国留学后,中国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外的又一个新选择。香港高校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这场竞争,考生和家长看中港校的往往是奖学金高、就业前景好等现实因素,实际上其内容要丰富得多,是两种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校园文化的较量(杨东平教授认为),这场较量将给中国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以怎样的冲击?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杨等人(见该刊2006年7月20日《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一文)认为,内地学生选择香港的大学,意味着选择了与内地大学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教育。香港高校的“报考热”,迫使内地同行重新思考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

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远投香港科技大学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伊始众多网民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归为二流大学。”“北大、清华将阿Q式地回忆祖上荣光。”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生员的眼球。而最近中国博客掀起的“中国科技大讨论”,众多人则将矛头指向了北大、清华的教学制度;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突然间北大、清华这些名校被置于风口浪尖,有关“一流大学”的品牌内涵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

袁新文在《人民日报》2006年6月19日撰文认为,香港地区的大学来内地招生,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使内地多年一贯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对内地高校来说,“港校热”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人们有理由相信,两种大学制度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激荡、相互启迪、相互借鉴,会提升内地和香港高校的办学质量,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香港高校独立一隅而闻名遐迩,振臂一呼,满载而归,确确实实给内地高校带来了一场不小的“冲击”。笔者无意追捧香港高校而贬低内地高校,也无意于“一流”、“二流”之争。对于考生来说,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不是更好吗?对于内地高校来说,有竞争才更有进步,他山之玉,不是也可以好好学习、借鉴吗?

不管怎么样,近两年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这个事件,不但对香港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内地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引发的思考和行动,其意义将远远大于香港高校每年从内地“挖走”若干名状元。其实,去香港读书固然是好的,留在内地读书也是好的,他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关键还得看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另外,内地和香港,在社会性质、国家政策、历史基础、努力方向上大为迥异,无法一致。只不过,有不同就要借鉴,有优势就要发扬,有问题就要解决,有差距就要提高,这才是谁都要遵循的真理!

“人挪活,树挪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积极进取、尽力而为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更何况,我们都是在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的大学,我们也都是中国的教师、学生、家长!

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取长补短,实现多赢。舍此还有什么?

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对香港产生的巨大影响

香港的内地人才引进战略

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对内地考生与高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样,对香港方方面面也有很大意义。难怪他们一年比一年要扩大录取数目。但是话说回来,香港毕竟地方有限、学校有限、容纳人数有限,到有一天,这种热潮将归于平静。不过从目前看,这种热潮仍将持续几年。而且,哪怕平静下来,其每年的招生规模仍将很可观。

自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就面对着如何与飞速发展的大陆共同进步,续写经济腾飞的命题,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香港的人才引进战略。

截至2006年3月,香港方面共引进了10104名内地青年人才到港就业。同时香港高等教育向内地开放,不惜重金投入,吸引内地顶尖人才。仅2005年,到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就达到4112人,同年在港毕业并且留港工作的内地学生为236人。

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主席耿春亚先生这么解释大学依然愿意重金引才的原因:香港特区政府希望让更多优秀的内地年轻人提升对香港的认同度,即使在别的地方工作,对香港的文化认同,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哪怕10个人才中只留下了3个,也能在长远的将来,有益于香港发展。

据新华网香港8月21日电(记者廖翊),彭则慈同学刚刚在香港城大完成法律证书课程,现就职于一家国际背景的律师事务所。这位在香港长大的学生对记者说,他能说一口相对流利的普通话,得益于大学阶段与内地同学的相处。“内地学生特别勤奋、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彭则慈对记者表示。

港府吸引内地人才的优惠政策也使港校招生如虎添翼。2006年6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新闻主任何淑娴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的“2003年港府人口政策报告书”中提及:内地人才在内地有人脉关系,熟悉内地市场、消费意向和业务运作情况,他们来港工作肯定有助于开拓内地庞大的市场。香港必须更灵活地吸纳内地专才。

港府教育统筹局发言人张先生也指出,香港吸引内地人才的第一步就从高等教育开始。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非本地生比例限额政策,各校非本地生总额可达到学生总数的10%。香港各高校都将这些名额中的绝大多数给了内地生。比如,香港大学的270个非本地生名额中,内地生占250个。

同时,港府各个部门都从政策上给予内地学生在港学习乃至留港就业的优惠。

凤凰卫视评论员、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子东还提出,人才的流动及其影响是双向的,“人才不是流失,是流动,这种交流非常好。其实要说影响,应该是对香港的影响更大一些。到香港的内地学生大多非常出色,勤奋刻苦,给香港学生很大激励,他们之间也形成了竞争。”

除了引进内地学生,许子东认为,香港高校更应该引进内地的学者和教授,“香港的教师职位是很高薪的,所以不敢随便引进内地最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如果放开这一块,真正的冲击才会到来,而香港的高校也将有非常大的变化。”

内地学生热报港校给香港带来了什么

香港《紫荆》杂志2006年8月发表过一篇《内地学生热报港校给香港带来什么》的文章(程航/文),其中写道:

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赴香港高校读书,触动了内地高校的敏感神经,给内地高校带来压力和危机感,也许会加快内地教育改革的步伐。但对于香港而言,这股热潮会带给香港什么?

高素质生源提升香港高校教育水平。香港的高校有其长期形成的独特优势,它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处,是和西方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最接轨的地方。在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及商业化的环境里,香港的高校高度国际化,师资、教学理念以及校园文化与国际紧密接轨。香港的教育体系完备而且多元化,设有国际认可的课程和评核机制。香港高校的学历,普遍被世界各地承认。香港各高校的教研人员面向全球招聘,这些优势,使香港高校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生源选择余地相对狭小,成为香港高校的一大软肋。对于仅仅600多万人口的城市,香港高校招生选择余地不大,也让香港同行十分羡慕和关注内地丰富的生源。随着内地与香港关系日益紧密,香港高校把招生目标瞄准生源丰富的内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如果不充分利用香港的师资人才,对香港而言是浪费,对内地而言是损失;如果不充分利用内地人才资源亦是如此。

内地人口基数为13亿,今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人数高达近670万,相当于香港全部人口,加上其它社会人士,今年内地报考普通高校的人数高达950万,而本科只招收260万人。在香港,经过层层淘汰,每年能报考大学的人数不过2万多,并从中挑选1.3万上下的学生,如果全部选择香港本地学生,不仅可挑选余地小,难以选拔更多更好的学生,而且学生同质化严重。

一名香港教授表示,在不同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内地和香港学生,他们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基础能力等方面都有区别,高等教育需要这些不同教育体制下的不同人才相互学习和相互碰撞,只有这样,香港的教育才能真正谈得上国际化,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更有保障。而且,内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香港学生创新意识相对更强,在人才互相流动后,内地全新的人才资源也给香港的大学带来全新的经验。生源的多样性,也会促使香港高校不同背景的人才竞争。

此外,挑选内地优秀学生,对于提升香港区域教育中心地位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结构优化保持香港竞争优势。对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天然资源匮乏,而香港多少年的发展完全依赖唯一的资源,那就是人才。

香港高校校方毫不讳言,内地拥有雄厚的学生生源,市场庞大,为香港吸纳优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一方面,香港经济面临转型的艰难,需要大量相关人才储备,以提升人口质量,支持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香港的整体出生率处于极低水平,人口老化及劳动人口持续下降,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全港65岁以上的人员已经达到香港总人口的12%,每8人中一个是长者。到2033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长者。要维持香港的竞争力,确保香港能在21世纪知识型及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继续发展,必须考虑人才结构。继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之后,香港3年前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特区入境处每年收到的申请约4000多个,迄今已有超过1万人才来港工作。今年6月下旬开始,香港又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旨在进一步吸引内地和海外优秀人才赴港发展。

招收内地优秀学生赴港学习,并鼓励他们毕业后留港工作,也是香港人才计划的一部分。过去,香港非本地本科学生占学生人数的上限被限制在4%,2005年特区政府将上限提高到10%,据悉,有大学校长提出将这一比例再度逐渐提高。

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等方面进一步融合,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需要熟悉两地情况的人才,香港高校担当起这一责任,义不容辞。当然,除了吸引内地学生前来学习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吸引他们留下来,为香港服务。这除了高校外,特区政府也应该有相关考虑和政策。

面对热潮香港还需谋定而动。虽然接近60%的内地学生都希望选择到香港读书,但是这种状况不是恒定的,竞争力永远具有流动性。香港高校必须谋定思动。

内地学生蜂拥报考香港高校,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上的一种全新选择,但这主要建立在内地教育体制相对落后、人才选拔机制相对不合理以及教育改革相对迟滞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相信,这一状况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对香港高校来说,未雨绸缪是必需的。就像20多年前,香港企业移往内地,起初企业和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深入,港产品的优势和魅力已经大减一样。

今年香港高校到内地招收优秀生引发的热烈讨论,显示内地高校的一种普遍焦虑和担忧。但是,北大、清华等百年名校,其深厚的人文基础和光辉历史,以及学校内一批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迄今依然是令香港高校仰望的高山,其雄厚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水平以及宽泛的学科也令香港高校难望其项背。内地优秀生学生弃内地名校而选报香港高校,是多种因素而成,香港高校切不可妄自尊大。可以预见,在争取生源的良性竞争中,在两地教育模式的角力中,必能带动内地高校从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到学校招生、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重添魅力。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产业全球化,中国内地开放生源是必然的,垂涎内地丰富生源的高校将会来自全球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香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据《南方都市报》2006年6月28日文章(著名旅美学者薛涌/文)。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短期内将成立跨部门督导委员会,推动香港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立法会还动议辩论“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教育枢纽”议案,最后获一致通过。一些议员建议,香港应放宽入境限制,提高大专院校收取非当地生学额比例;容许修读全日学士课程的非当地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减轻经济负担;拨地给院校建寄宿设施。

还有议员说:香港学府或许能培养出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吸引内地学生到香港就读,对教育、经济及政治都有利。

我最近写了一系列文章,认为香港的主要大学将超越北大清华,挖走顶尖的内地学生,成为中国的一流。我同时还分析:香港由于长期出生率低、人口老化,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年轻劳动力。从内地的高考精英中“掐尖”,进行高质量的人才补充,是维持香港竞争力的根本。在这方面,香港的胃口会越来越大。

这两个预言,在短短的时间内都在相当程度上被证实了。第一,从今年高考考生的意向看,香港的大学确实热过了北大清华。第二,香港特区政府和立法会的上述举动,也证明了香港在引进内地学生方面确实有我所分析的意图。当然香港的高等教育并非没有问题,其大学将对内地名校构成的冲击也不应该夸大。不过,从香港方面上述的动作看,他们也正是在力争突破自己的局限,把其高等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香港大学的容量。我和香港有关大学的人士接触了解的情况是,香港8所受政府资助的大学,每年录取14500名学生,现在每年容许录取10%的外来学生,所以在内地招生的上限是1450名。不过10%的比例很容易突破,比如达到30%。因为香港人口萎缩,本地生源实在太少。大学也会根据当地的人才需求扩大总招生数量。所以,香港的大学每年来内地招几千学生的潜力还是有的,对内地一流大学的冲击不可小视。

同类推荐
  •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本书总结出50个影响人一生的成败的习惯,用精练的文字对其进行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读者对习惯有认识能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获得一条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本书从八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学会淡定。淡定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淡定是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淡定是泰然处之,正确抉择。淡定是正视磨难、正视挫折。淡定是随遇而安,正视得失。淡定是谋定而动,正确地面对挑战。淡定学会面对压力,轻松生活。淡定是放下恩怨,正确地面对是非功过。淡定是淡泊宁静,看淡名利。  这个时代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不会过于浮躁而迷失自我、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过于悲伤而痛不欲生。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所选文章精辟深刻,内容隽永,文字优美,且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除了文字的清新深邃外,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名家当时的影子。《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是笔者的用心之作。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那么温暖,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新奇与感动。《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会告诉你,生活中你要学会适时地放松,放慢步伐、松开紧绷的心。有时候,领悟生命的意义只需要换一种心情。谨以《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献给所有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愿所有人青春无悔!
  • 女人的魅力与资本(全集)

    女人的魅力与资本(全集)

    对绝大多数女人而言,她们并非缺乏实现幸福的能力和机遇,而是没有掌握成功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女人打造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培植和利用好自己重要的资本,也能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获得成功。本书阐述了成为成功女性的各种方法和秘诀,帮助女性迅速提升个人魅力、打造成功资本,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妖火

    妖火

    他妖火转脉之心,他独获剑河九道剑意,他惹得仙宗之女倾心,他害的魔尊之女相思。九曲皓月,逆灵莫测之剑。七道剑意,九诀嗜杀。我非狂傲之人,但求立足世间,人若阻我,我必戮之。天若挡我,我必焚天!天道茫从,妖娆世间,独奏一曲鬼炎妖火乱世之曲。
  • 难耐狂兽总裁

    难耐狂兽总裁

    穆易尘撑起身子来,居高临下的俯视她,嘴角又是她熟悉的轻蔑的笑。“真他妈贱!”他狠狠地从薄唇中突出这几个字,猛地将她推开。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穆易尘已经翻身下床开始穿衣服。苏晴依旧不反驳,他今晚有点失常,跟他呛起来,无疑是找死。再说了,顾客是上帝,她哪能得罪上帝?她跟那些小姐唯一的差别,可能只是伺候的人固定。她默默地闭着眼睛,不断地听到间断的开门,关门声;直到外面传来汽车发动的……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上海S美术馆发生一桩怪事:某次画展结束,展出的50幅画清点时竟然多了一幅。这幅来路不明的画没有作者署名,画中是一间齿科诊所,一个戴口罩的女牙医坐在窗台上,目光幽幽看着画框外的世界。美术馆的陈馆长把这幅多余的画窃为已有,挂在家中。几天后德高望重的陈馆长突然精神失常,在大庭广众下裸奔,被送进疯人院。该油画作为陈馆长的私人收藏,摆上了拍卖台,被低价购走,之后几度易手。凡是接触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要求收件人在十二小时内做一件疯狂的事。有人乖乖执行,也有人置之不理,认为是个恶作剧。结果到了午夜,画中的女医生竟缓缓地摘下口罩,露出那张脸来……"
  • 邪魅首席溺爱暖妻成瘾

    邪魅首席溺爱暖妻成瘾

    他是国际第一大集团的CEO,他多金的身份和邪魅俊美的外表,让他成为女人心中向往的情人,可是,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女子可以成功地接近他的身,走进他的世界。传闻他其实是喜欢男人,也有传闻说他其实多年以前就已经深深爱上一个女子,他已经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那个女人,所以才不会再接触其他女人,也有传闻说.....当这些传闻传到安墨寒的耳朵里时,只得到了他的一记冷笑。与此同时,当这些传闻传到还在M国的安以陌耳朵里时,得到的是如同安墨寒一样的冷笑。本文男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无虐到底
  • 重生之童养媳

    重生之童养媳

    别人重生有没有这么苦逼啊,她居然穿到卖身葬父的小姑娘身上,成为一个为人挡厄的小媳妇。本想以工抵债,谁知看似温文的小相公却是个腹黑,而且出身名门身负冤屈。一心想往上爬,以位极人臣为目的。看走眼了!好吧,事到如今,也只有夫妻联手,你攻读来我挣钱,你做官来我当家。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妖妻难当

    妖妻难当

    一只爱作糗诗的狐狸精,竟爱上了英俊潇洒、一身正气、才华横溢,555,名花有主的神仙。更悲哀的是,他要用锁妖剑射她。不过,小金狐决不气馁,为了爱,努力奋斗.....<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