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31

第31章 子罕篇第九(1)

“子罕篇”阐述了孔子的天命观。孔子很少直接谈论天命,而是将天命的概念融入到了“仁”的范畴加以阐释。天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也是可以把握的。一个人的天赋再好,如果后天放弃孜孜不倦的努力,仍然会一无所成。

所以说,后天的不懈奋斗是我们成就美好人生的唯一途径。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在世,奔波劳累最终可能仍旧毫无建树。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必郁郁寡欢,人活着不一定非要成就功名,只要求得内心安定、没有虚度人生就已足矣。

9.11子罕①利与命与②仁。

注释

①罕:稀少,很少。②与:赞同、肯定的意思。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天命,却赞许仁德。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张居正注:“盖利与义相反,学者而谋利则廉耻之道乖;有国家者而好利则争夺之祸起,其端甚微,其害甚大。故夫子罕言之,欲人知所戒也。天命靡常,其生死祸福寿夭穷通之理窈冥而难知,幽远而难必,人惟宜尽人道之所当为者,而默以听之。若语人以命,则人将一一取必于天,而怨尤之心生矣,故夫子亦罕言,欲人之自修也。仁具于心,乃四端万善之统体,其道至大而难尽,若强以示人,则未免有躐等之患矣。故夫子亦罕言之,欲人之渐进也。夫观圣人之所罕言,则吾人之所当务者可知矣。”

解读

孔子很少谈到“利”,因为他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只有小人才会谈论关心自身利益如何;而君子心怀天下,是不注重个人得失的。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他对此十分重视。孔子每每谈到“命”,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仁”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古代的君子一心向道,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在修身养德上,他们把“仁”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他们敬畏天命,崇尚仁义,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只是脚踏实地地去躬行作为君子的职责。然而,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君子已不再羞于言利。但是,君子跟小人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小人取财从不管是否符合道义。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对待道义和利益的关系。

9.2达巷党人①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

②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中的一个人说:“伟大啊,孔子!他学问广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了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能干什么呢?赶车吗?当射手吗?我还是赶车吧。”

暇圜曝盈朱熹注:“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镤,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

张居正注:“盖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夫孔子之圣,生而知之,其道以气贯之。固不待于博学,而亦非有意于求名者,惜乎党人不足以语此!若夫观人之法,则不可以概求,或全德之士可以大受,或偏长之士可以小知。随才善用,此又为治者之先务也。”

解读

达巷党中有个人特别敬佩孔子,认为孔子什么都精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得知后很幽默地调侃自嘲道:我会做什么呢?赶车还是射箭呢?那我还是赶车吧!可见孔子既谦逊又好学。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要求他的学生们不要像器皿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应该精通许多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孔子不仅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能够精通一门技艺很好,但是如果能够做一个事事都懂的通才更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事实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努力掌握各门技艺,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才。

9.3子曰:“庥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③,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田圈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②纯:丝绸,黑色的丝。③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田园孔子说:“用麻料做帽子,符合礼仪;现在大家都用丝料,这样节俭,我服从大家。在堂下叩头拜见君主,合乎礼仪;如今人们都在堂上拜见,这是傲慢。虽然违背大家的意愿,我还是主张在堂下拜见君主。”

曰圈圜圈程颐、程颢注:“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b”

朱熹注:“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

张居正注:“此可见圣人之处世,不论流俗之好尚,而惟以义理为权衡,或从或违,惟其是而已。此所以为万世礼义之中正也。”

解读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做礼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但是反对拜见君主时,以在堂上跪拜代替在堂下跪拜的做法。孔子认为礼帽从俭,能够显出俭朴,所以他对此表示赞同。然而礼仪如果从简,就会显出骄慢,所以他对此不赞同。这表明孔子不是偏执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上坚持己见。

在圣人看来,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小事上可以随大流,但在触犯原则的大问题上一定要持慎重态度。合理的改变值得推广,以合理的事物代替以前不合理的事物,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不合理的变革,我们就要抱持慎重的态度。也就是说,在大是大非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即便与大多数人的意愿相背,也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也在所不惜。

9.14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

注释①意:同“臆”,猜想、猜疑的意思。②必:必定。③固:固执己见。④我:

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

朱熹注:“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旁矣。”

张居正注:“此四者,人情之所不能无也,若我夫子,则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未事之先,无有私意,亦无有期必,既事之后,未尝固执,亦未尝私己。其心如镜之常明,略无一些蔽障。如称之常平,略无一毫偏着,所谓绝四者如此!然是四者,非圣人不能尽无。若人能随事省察,克人欲而存天理,则亦可由寡以至于无,而入于圣人之域矣。先儒说:忘私则明,观理则顺。此学圣人者所当知。”

解读

孔子认为修身自律要克服四大毛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这四点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凭主观猜测臆断,缺乏真实依据,往往是自私自利的结果。人立身处世,首先要实事求是,对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妄自推测,加以绝对肯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常常自以为是的人容易走进封闭的小胡同,很难取得更大韵发展。如今社会,创新无处不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事物,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凭主观臆测来做判断,而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实事求是地认识新事物。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①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②不得与旺F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④?”

注释

①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②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③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④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囚禁了,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典籍不都在我这儿吗?天如果要消灭周的文化,那么我也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既然天不想丧失这些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畏者,有戒心之谓。匡,地名。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日道而日文,亦谦辞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当不测之变,而处之泰然如此。真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慑者。学者观此,不惟可征其见理之明、任道之勇、而亦足为养心不动气之法矣。”

解读

鲁定公十五年,孔子从卫国前往陈国途中经过匡邑,匡地的人遭受过鲁国阳虎的暴掠,而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似,所以孔子受到匡人的误解而被拘禁五天。弟子们为此都很着急,孔子便说了这番话。这段话表现了孔子临危不惧、乐天知命的胸襟。

孔子之所以毫不畏惧,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做支撑。他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摇者,担负着伟大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树立远大的志向十分重要。人生会遭遇什么,我们无法预料,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做支撑,无论面对什么都会从容淡定,不畏惧也不忧愁。

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①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②。君子多平哉?不多也。”

注释

①纵:让,使,不加限量。②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夫子是圣人吗?他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固然是天使他成为圣人,而且又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很贫贱,所以学会了很多低级的技能。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能吗?不会有这么多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纵,犹肆也,言不为限量也。将,殆也,谦若不敢知之辞。圣无不通,多能乃其余事,故言又以兼之。”又注:“言由少贱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尔,非以圣而无不通也。且多能非所以率人,故又言君子不必多能以晓之。”

张居正注:“德既造于至圣,则其才自无所不通,所以又兼乎多能耳。然则多能乃圣之余事,而岂足以尽夫子之圣哉?子贡之言,盖智,足以知圣人者也。”

解读

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孔子是圣人,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但孔子坦言说自己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社会地位低下,为了谋生才学会了在君子们看来是低贱的而且是不屑于做的一些技艺。这表明,孔子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只不过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而已。

逆境出天才,艰难困苦的生活会毁灭那些软弱无能之人,但是也能成就胸怀大志的人才。

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有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那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的人,绝对不可能有伟大的造诣,也绝对不可能成就一番为人称颂的大事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如果小时候生活艰苦,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就会拥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既多才多艺,又深谙人情世故。现代一些家庭,对孩子过于宠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为他铺就好了人生道路。这样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事事顺心,以致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长大步人社会之后,不但工作能力不强,而且不懂人情世故,一旦遭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这里需要提醒我们的家长们,“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孩子不要溺爱,要让他们从小接受生活的磨砺,这样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

孔子的弟子牢说:“孔子说:‘我没有被国家重用,所以多学一点技艺。”’

名家注解

朱熹注:“牢,孔子弟子,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试,用也。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

张居正注:“按此章太宰之言与达巷党人之言相似。孔子一则以执御自居,一则以多能为鄙,固皆自谦之词。其实圣学之要,不在于此。盖修已有大本大原,治天下有大经大法,自尧舜以至于孔子皆然,不以博学多能为急也。学圣人者宜详味乎斯言。”

解读

自己的才华不被欣赏,一身的能力无处发挥,二般人会感觉这样的人生暗淡而又无望。但是,圣人并不因此而失望,而是将精力用在学习技艺方面。人生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应当在得意时不忘形,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失意时不灰心,在人生低谷中更应该努力学习,尽力多掌握些技艺,以备东山再起之时用。所以,我们要经受住生活的考验,在平凡中坚守理想。练就一身本领,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①问于我,空空如也⑦。我叩③其两端④竭焉。”

注释①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②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③叩:叩问、询问。④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农民向我提问,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从他问的事情的始末两端推究而尽量地回答他。”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朱熹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

.张居正注:“此乃圣人之谦辞,然谓之叩两端而竭,则其无所不知,与夫诲人不倦,皆可见矣。”

解读

孔子自谦说他自己没有知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想告诉我们: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对于许多问题,往往是茫茫然,空空如也。但同时他又教给我们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那就是从正反、前后、始未等两端加以考察,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是从无知变有知的一个好方法。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在生生不息地运动着,这运动中潜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我们的生命很短暂,在短短的几十载中不可能了解认识所有的学问道理。要想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就要截取事情的两端,灵活运用这个方法,就会达到无所不知的境地。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①,吾已矣夫!”

注释

①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

孔子说:“神鸟凤凰没有飞来,黄河也没有图画出来,我这一生也将要完了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凤,灵鸟,舜时来仪,文王时鸣于岐山。河图,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皆圣王之瑞也。”

张居正注:“盖圣王在上,则和气充溢于天地之间,故其祥瑞之应如此!已矣夫是绝望之词。春秋之时,圣王不作,孔子之道不行,故有感而叹说,吾闻圣王之世,凤鸟感德而至,河图应期而出,今凤鸟不至,则非虞舜、文王之时矣。河不出图,则非伏羲之时矣,时无圣王,谁能知我而用之?则吾之道其终已矣夫,不复望其能行矣。此可见圣人之进退,关世运之盛衰,以春秋之世,有孔子生于其间,而终莫能用,此衰周之所以不复振也。”

解读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逼上花轿入深宫:错爱冷血帝君

    逼上花轿入深宫:错爱冷血帝君

    男人,即便你是全天下最骄傲的皇家人又如何,我要让你爱上我,然后万劫不复……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原来爱情,并非姹紫嫣红

    原来爱情,并非姹紫嫣红

    本书为超级畅销书作者编剧人海中的最新一部爱情小说,以一个高富帅和白骨精的小资女性爱情故事展开。留白,一个26岁离婚一年的单身妈妈,一次相助朋友的过程中,留白邂逅了年轻的楚承,两人开始了一段姐弟恋。其间,留白又认识了肖,留白放弃了自己最爱的男人,选择了最爱自己的男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会收获行为的果实;种上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习惯;要是播上习惯的种子呢,将收获到品德;如果播上的是品德,得到的收获是命运。”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本书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早期的家庭教育,相信对每位热爱孩子、望子成才的家长们都有一些启发。这是一部新颖独特、思想深刻、可读性强且实用价值较高的书。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创意新颖独特。二、结构新颖。三、思想深刻、分析透彻、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绅士老公,你够了

    绅士老公,你够了

    初见时,她对他死缠烂打,纠缠不休,只为求他多看她一眼——【后门不走,前门见!】“我要告人!”某女一拍检察院的某办公室大门,“朗朗晴天,光天化日之下,工作日上班中居然敢不开门,你当我不知道检察院的上班时间吗!”门里缩着两个办事员,他们回头瞄了眼老大,“秦检察官,你表嫂又来了!”“告人要按流程走,你们告诉她,我这不开后门!”“可是她走的是前门!”再遇时,她早已退去当年的稚嫩,成为星光璀璨的成熟女人——【想要倒追,看我心情!】“你到底要拿乔到什么时候?”某男怒气冲冲的闯进休息室,手里还拿着一大束蓝色妖姬,心情烦躁。“艾小姐,那个男人又来了!”助理瑟缩着身子,怯怯的说。“叫他出去!这是他能随便进来的地方吗?”“可是他的手上有、有搜查令!”“搜查令怎么了?告诉他,秦x与狗不得入内!”本文一对一,是一对小冤家,后面就会大宠。若是亲们喜欢,就帮忙收藏一个吧!菲儿的新文《赖上二婚老婆》推荐菲儿的文文:《鬼医妈咪偸个娃》《腹黑爹地坏坏坏》《残宠悍妃》推荐好友的文文:《独占小情人》月浮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新编实用生活禁忌大全

    新编实用生活禁忌大全

    从家居生活、饮食、养生保健、衣着打扮、社交礼仪、外出旅游等多个角度对生活中的各种禁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帮助大家摆脱生活中的各种困扰。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本书为临床治疗用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年轻临床医师,包括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本书以较少的笔墨概述每一疾病,并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处方和警示的条目编写,简洁明了。本书的编写围绕处方用药这一主题,对发病机制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把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合二为一成诊断要点。为了方便临床医师的实际使用,本书在治疗要点之后,以处方的形式列出详尽的治疗用药选择,尤其适合于全科医师和低年资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需要。对目前尚无特异性有效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书也一并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 邪少撞上小妖女

    邪少撞上小妖女

    本文风格:轻松幽默,缠绵悱恻,外加人物性格独特……[裴希儿]:女巫一样妖媚的外表,天使一样纯洁的笑容,自称跆拳道黑带九段,穿七寸高跟也能将人一脚踢飞……招惹她的男人,只有两种下场——被迷死或被整死![费承贤]:爱车胜过爱女人,26年不曾近女色,对女人怀着天生的敌意,且脾气怪怪,天生的恶少!可是她,居然当街踢他的爱车踹他的人,还顺手牵羊抢走他的钱包,啊啊啊——活宝一样的父母,嗜爱如命的小妹,奇怪的兄弟,杀手未婚夫,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还有一群不明身份的追杀者……呵呵,看这群人如何演绎千转百回的爱情故事!如果他们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开心让你心痛,一定记得要留言/收藏/送鲜花哦!汤小小书友群70198597,小小恭候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