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24

第24章 述而篇第七(2)

“进亦安,退亦安”。人生漫长,能被重用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一时失意也不要紧,应该卧薪尝胆,积蓄能量,以迎接命运下一次的洗礼。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在得到的时候尽全力而珍惜,在失去的时候亦不顿足捶胸懊恼不已,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进退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命运带给我们的每一次快乐和伤悲,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圆满更有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大凡成大事者,无不是自始自终都遇事慎重,先谋略再执行。如果遇事慌张不动脑筋就鲁莽行事,没有谋略而单凭匹夫之勇,则一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行军打仗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们想要达到什么愿望,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大到人生理想,小至生活琐碎,都需要我们冷静行事,周密部署,“谋定而后动”。切勿三分钟热度,也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的每一个计划,我们成功的几率才会大大增加。

7.12子曰:“富①而可求②也,虽执鞭之士③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①富:指升官发财。②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③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行业。

译文

孔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当车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求得,那还是干我喜欢的事。”

名家注解

朱熹注:“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张居正注:“夫孔子之圣,非真屑为执鞭之士也,特见当世之人,多自决其礼义之防,而甘心于苟贱之羞,故甚言以警人之妄求耳。”

解读

孔子主张凡事都要符合道义,在对待贫与富这个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更是如此。

这段话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财富观:钱财应该取之有道。挣钱的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君子敛财应该走正确的道路,那种不合道义而得到的富贵,但凡能够称之为“君子”的人,都是不应该去获得的,这也是他对那些惟利是图,为富不仁者的批判。

钱财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钱财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财是万万不能的。离开物质这个支撑,我们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社会生活中寸步难行。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改革开放使我们得到更多获取钱财的机会,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正正邪邪,或明或暗的赚钱方式。而如何在这汹涌的金钱浪潮中把握好自身,避免道德与人性的沦落,是我们每个人都该严肃思考的问题。如同孔子所说,钱财“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义之道得来的富贵,如同浮云,不义之财最终亦会千金散尽不复来。

所以,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应发挥自己的价值来赚取应得的钱财,同时也该时刻谨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3子之所慎:齐①、战、疾。

注释

①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译文

孔子所小心的事是:斋戒、战争、疾病。

名家注解

朱熹注:“齐之为言齐也,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与不飨,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

解读

在君权神授的中国古代社会,斋戒祭祀是一种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的政治活动。但是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社会混乱,祭祀活动则空有形式而无内容。对于孔子来说,祭祀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是教化民众不可或缺的要求。

孔子所在的时代,社会动荡,大大小小的战争层出不穷,人民的生活动荡不安,很多诸侯国都是在战争中风雨飘摇甚至灰飞湮灭。孔子在战争的问题上总的观点是“和为贵”,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到国家间的纷争,小到个人之间的纠纷,我们都应该做到“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慎重地对待疾病,小而言之,是为了养身,小病如果不及时根治就会发展成大病,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大而言之,从古至今有一些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疾病,这些疾病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我们要慎重地对待各种疾病。作为国家也必须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一旦流行性疾病发生就必须立即控制,要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好应有的责任。

7.7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竟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韶》乐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

张居正注:“夫子周流至齐,得闻其音,乃从而学之,至于三月之久,一心只在乐上,虽当食之时,有不知肉味之为甘者。”

解读

《韶》乐相传是虞舜时期的音乐,孔子认为韶乐尽善尽美。听到韶乐,他居然可以三个月不知道肉味,对其十分陶醉和痴狂。音乐中蕴含着人性的善良宽厚,韶乐的这种美妙,从声音到味觉,贯穿了人的感觉系统,与“如音绕梁,三日不绝”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非常重视“诗乐”教育对培养人们德育品行的重要作用。“乐”就是乐曲,是说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修炼人的性情。孔子对“乐”情有独钟,对此有较深的造诣,并且在文化蕴含上对音乐有着深刻的见解,反映出他极高雅的审美情趣。事实上,音乐对于一个人审美品位的形成,乃至道德情操的陶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文人墨客大多重视音律,认为通音律跟懂书画一样是衡量一个人的情操和文化修养的标志,也是高雅文化的代表。

如今这个地球村的时代,媒介的发达和信息的爆炸,使得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渐渐消弭,高雅文化亦如“旧时王谢堂前燕”,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诸如音乐之类的艺术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人们的审美品位自然相应提高。音乐能开阔人的心境,陶冶人的情操,放松都市繁忙中紧绷的神经,舒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审美和品位。

所以,我们要多听尽善尽美的音乐,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遁德修乔。

7.15冉有曰:“夫子为①卫君乎?”子贡曰:“诺②,吾将问之。”入,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①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②诺:答应的说法。

译文

冉有说:“老师赞同卫君吗?”子贡说:“好吧,我进去问问。”子贡进去,说:“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孔子说:“古代的圣贤呀!”子贡说:“他们有怨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有什么怨悔的呢?”子贡出来,说:

“老师不赞同卫君。”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课伐而饿,终无怨悔,天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

朱熹注:“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

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躐尔,何怨之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惟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

解读

卫君即卫国国君出公,名辄,是蒯聩的儿子,卫灵公的嫡孙。公元前493年,卫君之父蒯聩与其争夺君位。当时孔子一行正好在卫国,卫君便请孔子来帮助自己。冉有就向子贡打听,孔子是否愿帮助卫君。子贡进去打探老师的意向,但他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迂遛曲折的说话方法进行试探。他从伯夷和叔齐两位互相让位的古代贤人人手,向老师发问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接着又进一步问他们是否有怨悔,孔子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的反问方式高度赞扬了伯夷和叔齐。卫国父子争位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的行为截然相反,孔子赞成伯夷和叔齐,自然就不会帮助卫君。可见,孔子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礼。这也表现了子贡懂得运用语言的艺术。

人与人相处,必然存在沟通的问题,而如何说话就成了一门学问。任何语言,都应该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有时候话虽然浅显,但是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深远的启发。我们应该学会表达学会灵活使用语言,学会用委婉简洁的话表达深刻广博的意思。

7.16子曰:“饭疏食①欠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用。疏食即粗粮。饭疏食就是吃粗粮的意思。②曲肱: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

朱熹注:“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张居正注:“盖圣人之心,浑然天理,故不以贫贱而有慕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如此。

解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因为自己吃粗粮、穿陋衣、居破房而怨天尤人,甚至感觉羞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即便长期贫穷落魄也毫不在意,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人不仅安于贫困,还能乐在其中。同时,仁德深厚的君子不会接受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认为这些东西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安贫并不等于乐贫,如果有机会发财致富,当然也不必拒绝反对。只要是符合道义的钱财,君子也可以争取获得。就是说,我们对富贵钱财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信仰和节操去换取不义之财。对于不义之财,则应该视之如浮云。懂得这个道理不难,难得的是做到这一点。吃着粗茶淡饭却能够乐在其中,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我们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怀有质朴务实的生活态度。踏踏实实劳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堂堂正正做人,用仁义道德建立人格。这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而躬行的教诲。

7.17子曰:“加①数年,五十以学《易》②,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①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②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

孔子说:“增加我几年岁数,到五十岁时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全体易道,行不逾矩,岂待假以数年而学《易》,亦岂待学《易》而后能免过?正谓易理无穷,欲人当及时以勉学耳。欲寡过者当以讲学穷理为先。”

解读

《易》就是《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深奥难懂。孔子认为《易经》是一部穷理尽命之书。如果一个人能把《易经》学好,就能够知晓吉凶消长和进退存亡的道理,人生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十分注重通过学习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避免犯错误。

孔子曾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说五十岁时去学《易经》,很显然他把学《易经》和“知天命”联系在了一起。所谓“天命”,就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易经》正是一部研究事物变易、守易、不易的运动规律的著作。之所以五十岁才去学习《易经》,是因为《易经》的内容十分深奥,必须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之后才能读懂。

7.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讲规范的语言,讲《诗》、《书》、行礼,都用规范的语言。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孔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之也。”

朱熹注:“《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

解读

雅言就是周王朝的正音,是周朝京都地区通用的官话。孔子为了方便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平时带头使用雅言。在诵读讲授《诗》、《书》,以及执行祭祀和外交礼宾活动时,他更是必须使用雅言。

人类发明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沟通感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大部分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地区又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式;所以,这就产生了母语和方言。为了便利人们交流,我们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们国内,我们又将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既是为了让大家都听懂明白自己的意思,又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普通话,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7.19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②。”

注释

①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②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的意思。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读书时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而且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叶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问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之德,实有未易名言者与?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倪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解读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是个刚勇好斗的勇夫,居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孔子得知后便跟子路说,你可以说我发愤读书的时候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其实,这就是孔子一生的写照。孔子能够从读书学习、修养仁德以及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他还能够不为身旁的琐事而烦恼,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孔子的一生确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十分刻苦,为了追求理想常常废寝忘食。

发愤忘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寝忘食的精神;乐以忘忧就是自我奋发、安贫乐道的积极态度;不知老之将至表现的是健康年轻的良好心态。学而不厌,安贫乐道,自强不息,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美德。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①,敏②以求之者也。”

注释

①古:古代典籍。②敏:勤奋敏捷。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

名家注解

朱熹注:“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战帝系列(四)

    战帝系列(四)

    出了残破之庙,放眼望去,果见半里之遥的地方有四个人影在奋力挥舞着兵器,向虚空狠斩力劈,呼喝声不绝于耳,状如疯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活出最好的自己

    活出最好的自己

    本书沿着肯定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活出最好自己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
  • 冷宫蛇后:我来报恩

    冷宫蛇后:我来报恩

    讲的是一只要报恩的小白蛇找错了报恩对象,被扑倒吃净后又被弃之不管,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巧遇人、仙界众多美男,莫名其妙的卷进各种事端,百折不挠的寻找着恩人的故事。
  •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尸横遍地,父兄惨死,万箭穿心,所谓的夫君掐着自己的脖子,逼死了新即位的国君。她是一颗棋子,微不足道的摆设。站在尸体间冷笑不止,心如死灰。她当真是红颜祸水,颠覆了天下,害了苍生。一朝重生,一心求死。唐家病小姐不寻常的求死之路。国色倾城,祸水红颜,玩转了天下,换了君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极皇

    极皇

    皇图霸业专属成空,是沉浮还是再度崛起。一代万界至尊黯然陨落,心怀晴天皇道的他会怎样再度凌绝万皇之巅,一切尽在皇道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胃肠病的食疗谱:素菜、荤菜、粥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本书是小学生注音版,为了更好的教导小朋友,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助人,从小学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