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12

第12章 里仁篇第四(1)

名家注解

朱熹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张居正注:“若卜居者,不能拣择仁厚之里而居处之,则不知美恶,不辨是非,起心昏昧而不明甚矣,岂得谓之智乎!

解读

居住环境虽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身心成长,但不可否认确实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一切代价三次搬家,最终选取了一个具有仁义风俗的地方安定下来。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里仁篇”强调的是兼爱众人的仁德核心。儒家学说对“仁德”的要求很高,一个人修身养性,既要注重个人内在品质的修养,又要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免受不仁之人的不良影响。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知晓的处世哲学。从这点来看,对邻居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邻居是不讲究仁义道德的人,偷抢成性,为非作歹,你的日子怎么能安稳得了呢?反之,邻居是仁义之人,道德修养良好,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选择居住环境讲究“里仁为美”,交朋友也应如此。与品质高尚的人交往,能够远离歪风邪气,见贤思齐。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

注释

①约:穷困、困窘。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又曰:“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张居正注:“惟仁者之人,纯乎天理,无一毫私欲,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其于这仁道,不待勉强,而心与之相安。处约处乐皆相忘而不自知也。所以说仁者安仁。知者之人,中有定见,无一毫昏昧,其于这仁道,深知笃好,而求必欲得之,处乐、处约皆确然不易其所守也。所以说,知者利仁。

解读

“仁”是孔子最看重的道德修养,他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这里指住处,借作动词用。就是说,没有仁德的人面对贫穷,不能处之泰然,没法长时间忍受物质的匮乏,时间久了必然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仁之人面对安乐享受,不能戒骄戒躁,没法长时间做到安分守己,日子一久便奢侈淫逸扰乱社会。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会行仁。仁义之人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不会计较利益得失,安之若素,真正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所以,仁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所在。

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品德的长期修养。当今时代,人们大多注重知识的学习,择不处仁,越来越少去关注自己内在修养的提升。然而,要想做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做到内外兼修。只有具备了仁德之心,才不会失意时怨天尤人,得意时得意忘形。所以,我们现代人要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4.3子曰:“惟仁者能好①人,能恶人。”

注释

①好:这里作动词用,喜爱的意思。②恶:作动词,憎恶、讨厌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名家注解

朱熹注:“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

张居正注:“好人恶人惟仁者能之,可见人当以仁为务,克去己私而后可。”

解读

有仁德修养的人,既能够正确地爱人,也能够正确地厌恶人。言外之意,圣人是要求我们修养“仁”德,客观正确地对待人,克服一己私见。因为正确评价一个人好坏善恶,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依据自己的利益得失,真正能够秉持公道的只有仁德之人。一个人大家都说他坏,他不见得一点不好;同样,一个人大家都说他好,他也不见得真有那么好。所以,焉得知?“惟仁者能好人,评价一个人到底怎样,必须切实研究考察。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都生活在是是非非之中,谁敢说自己从没说过别人不好,谁又敢说从来没人在自己背后说自己坏话?如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网络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扩大了信息的受众面,评价某人某事似乎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在褒贬别人之前,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应该先做自我反省。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言行呢?

4.4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①苟:假若,如果。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仁的修养,就不会有特别讨厌看不惯的人和事了。”

名家注释

朱熹注:“恶,如字。苟,诚也。

4.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古代百姓聚居的地方,《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一里。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

张居正注:“盖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心既专于天理,又岂有纵欲灭理之为乎?孔子勉人为仁之意如此。”

解读

人只有养成了仁爱之德,才不会去做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去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一心向善,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出令人憎恶的坏事,“己欲立而立人,不断积累善行,恶行也便随之消失了。同时,懂得了“仁”的精神,具备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恶人恶行了。仁者的胸怀极其宽广,对待好人固然要爱,对待坏人也不能过度憎恶鄙弃,而是要尽心尽力地去感化他教育他,也使他做到一心向善。

仁德之心的修养在于中正平和,对人对事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偏执于爱或者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千千万万不同的人,这些人里自然有好有坏、有善有恶。遇见好人,要心怀感恩,向对方学习;遇到坏人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能感化的一定用心去感化,对他多施怜悯多些帮助,使人向善不也是积善行德吗?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①不处:指仁者不处,强调推己及人的爱人;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接受的意思。②去:摆脱。

译文

孔子说:“富有与尊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弃它,君子是不能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的准则,怎么可以成就他的名声?君子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在最匆忙的时候要与仁德同在,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举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张居正注:“君子之为仁,不但处富贵贫贱而不去也。自至静之中,以至应物之处,自一时之近,以至终身之远,其心常在于仁,未尝有一顿饭的时候,敢背而去之。”

译文

解读

从古至今,富贵是每个人所向往追求的,而贫贱是每个人都厌恶鄙弃的。然而,“君子爱财,并且是兼爱天下之人。

孔子说:“里仁为美,取之有道”,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取舍都要做到合理合法。换句话说,发家致富要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实现,摆脱贫贱也应循序渐进、不能想歪点子走歪路。

仁的修养来自内心,无论富贵与贫贱,哪怕是仓促之间或者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放弃仁的修行。一个人要想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离不开“仁”。身处人生低谷之时,无论多不顺心多不如意都不感到抑郁愤懑,要靠的也是“仁”的支撑。里仁为美的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可见,修养仁德是多么重要啊!身处经济发展转型期的我们,更应该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去做,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富贵名利就旁门左道,危害社会。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②。”

注释

①尚:上也,言性好仁者,为德之最上,他行无以更上之。②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未之见,即“未见之”。没有见过这种人。这里是孔子自谦。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德的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美好品德,那他是在实行仁德,不让不仁德的东西影响自己。

有谁能在一天之内尽全力去实行仁德的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足的。大概有这样的人吧,不过我没有见到过。”

名家注解

朱熹注:“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解读

果有人做到了喜欢仁义的人而讨厌不仁义的人,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很正直,但在孔子看来,这样的人还不能够称得上是仁者。因为真正有仁德的人,看到一个不仁之人,不是想着如何厌恶他,而是极力同情他、感化他。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是讲道德的人,遇见了不讲道德的人就觉得这个人特别讨厌,那么我们就没有用仁者之心对待这个人,从而我们也就是没有道德的人了。

仁,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立志向善,注重仁的修养,没有人会因为力量不够而达不到“仁”的境界。所以,仁并不是当权者和圣贤人的专利,我们普通百姓也能做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只要我们自觉努力,时时刻刻以“仁”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不断接近仁的最高境界。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小人怀惠。”

仁是君子必备的素质,斯知仁矣②。”

注释

①党:类别。

无论我们身居何处,也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把仁德放在心里,积极追求永不松懈,我们就会离“仁”的境界越来越近,我们的人生也将越来越完善。②斯知仁矣: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是否仁德。

译文

孔子说:“人们犯错误,是根源于各自不同的利益。看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仁还是不仁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朱熹注:“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比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张居正注:“盖人有君子,有小人。君子的人,存心宽厚,就有过失,只在那厚的一边,必不苛刻。小人的人,立心奸险,他的过失,只在那薄的一边,必不宽恕。其党类各自不同如此。人惟律之以正,而不察其心,固皆谓之过而已。若观人者,因其过而察之,则过于厚的,必是忠爱的君子,而其为仁可知矣!若过于薄的,便是残忍的小人,而其为不仁,又何疑哉!此可见取人者,固不可以无过而苛求,只能从内在修持养成。古代读书人将成就仁德作为人生追求,亦不可以有过而轻弃也。”

解读

③知:同智,聪明。我们现代人同样不能忽视仁德的重要性。

通过考察一个人以前犯的过错来判断这个人是善是恶,不失为一种观察人的方法。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我们从过失错误中观察别人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人犯错的原因跟动机,从根源上分析他的人品究竟是仁还是不仁。

孔子认为一个人犯错跟他的社会关系脱不了干系,也就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我们不可小视了朋友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中反省自己,朋友犯过的错误,我们要引以为戒。也就是说,多看看大家的过失,同样可以提升我们自身仁的修养。同时,犯了错误不要过度紧张,既成事实就该勇敢承认及时补救,隐瞒逃避可不是聪明的处世办法。只有我们坦然接受自己犯错的现实,从中找到犯错的原因,才能杜绝日后再犯同类错误。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①。”

注释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是说世之无道。设若朝闻世有道,死而无恨。

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朱熹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②处:居住。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能恶人。”“君子怀德,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张居正注:“孔子此言盖甚言道之不可不闻,欲人知所以用力也。然人不学不知道,欲闻道者,可不以务学为急哉?”

解读

道为仁之体,仁是道之用。如果在早晨悟知了道,就算当天晚上就死去都没什么遗憾了。道,这里理解为事物的客观规律。闻道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内在奥妙,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不惜用生命去换取真理,实际上是一种伟大的探索精神,更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摆脱,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这短暂的人生。只要我们在有生之年,积极努力,有所成就,如果早上感知了长期不解的疑惑,即使真的在晚上死去又何妨?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我们能够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其中未知的真理,在撒手西去的那天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为真理而献身就是死得伟大,死得其所。

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指一种特殊的阶层。总的来说,多指有知识修养,但又并非遥不可及。仁的核心就是爱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此处言人当乐道固穷。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是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朱熹注:“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张居正注:“大抵衣服饮食,不过奉身之具,于性分原无加损。故大舜在贫贱之时,饭糗茹草,若将终身,及其为天子,被轸衣鼓琴,若固有之。而禹之菲饮食,恶衣服,非徒以示俭,盖亦以口腹身体之欲,不足留意于此耳。孔子之所谓志于道者,岂专为为士者警哉!”

解读

一个人想要修身养性,立志在追求真理上,但是却日日担心自己会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这种人便不可能真正得道。因为真正有仁德的人,不以穿着好坏和饮食水平取人,自己更不会以恶衣恶食为耻;真正的君子应该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也就是说,立志于道的人是不应该贪图享乐的

同类推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黄沙掩隐的死灵之城,神秘莫测的黄金面具,棺椁里的木乃伊突然复活……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救赎(犯罪悬疑小说馆)

    救赎(犯罪悬疑小说馆)

    一起扑朔迷离的强奸,一幕偷天换日的阴谋。小警察陷入黑社会精心设计的桃色陷阱,因“强奸”被抓。强奸案背后隐藏着惊天秘密,案中案一个接一个,关键人物或离奇失踪或相继死亡,所有的线索全部被一只神秘的手掐断了。小警察在看守所差点被“做掉”,为破案他不惜越狱,却发现娇妻已落入黑老大怀抱。公安局副局长陈虎投靠了黑老大刘天龙,新任局长腹背受敌。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情场、官场、法场各种角色演绎出黑道、白道与红道的激情对抗,情场迷雾重重、官场勾心斗角、法场黑哨频吹,精彩纷呈。小警察的命运如何?他们将怎样展开救赎?案件扑朔迷离,情节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 嫡妃复出震江山

    嫡妃复出震江山

    又聋又哑的丑妃夏涟漪被南平王赶回娘家一年后,王府一道密令,她再次回到“自己”昔日惨败的战场上。一年后重新站在气势恢宏的王府门口,涟漪明白,等待她的除了捉摸不定闷骚冷酷的南平王元君离。还有一众想把她拉下嫡妃宝座的蛇蝎美人们。有二八年华的名门小妾,年轻貌美舞艺了得。有新入门的端庄侧妃,八面玲珑靠山雄厚。还有斗过无数次的老对手,谋略过人的将门婆婆,以及那表面单纯无害的亲妹妹。涟漪看似是被逼着回来的!她泪水连连,委曲求全,恨不得将自己龟缩在王爷看不到的犄角旮旯。可不管怎么躲,王爷还是能慧眼识“猪”的找到她!外面传言她丑陋不堪,花痴浪荡…可看在他南平王元君离眼中,她怎么就是腹黑阴险,胆大包天呢?甚至…还是唯一挑起他性趣的女人!王爷以为夏涟漪一定会爱上他,刚刚开始放松警惕,她就上演了一出红杏出墙记!这一次,他被她狠狠地咬了一口,到头来,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把她留在身边自取其辱!他那千年寒冰般的眸子一次次因为她怒火翻涌…涟漪的复出之路光芒万丈,随时随地吸引一众绝世美男为她出谋划策!且看,被雪藏一年的嫡妃夏涟漪一朝付出,将与南安王展开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pk大战!【夏涟漪,元君离,纪白楼,元子潇,独孤绝琊,女强,一对一】
  • 转身说爱你

    转身说爱你

    生活中,有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些奇遇。而当我遇见她,一切,似乎都开始转变……一个转身,一个微笑……然后,一辈子……
  • 穿越之大展身手

    穿越之大展身手

    因为一次偶然,穿越到不知名的朝代.........<p>因为一次邂逅,看见了梦中情人的他..........<p>因为一次冒失,认识了霸道无理的他.......()<p>******************************************<p>蜜柑在不知什么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不知名的朝代,俗话说的好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上”蜜柑来到这个地方,一没钱。二没色,拿什么混饭吃。<p>哎,20世纪的新新人类,到了这个地方,还是的为工作发愁啊!<p>什么,前边的地方有人招小斯,哇哈哈~~<p>老天还是眷顾我的啊!什么?小斯,必须是男的!<p>切,就这点笑麻烦能把握打败嘛!不可能,必须是男的我就给你变成男的,(当然不能凭空就变成男的,只要稍微便装一下,谁能看出来,嘻嘻(*^__^*)嘻嘻……).想知道蜜柑怎样整少爷,骗皇子,打贝勒,收小弟............敬请期待:穿越之——大展身手<p>*****************************************<p>偶是新人。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o(∩_∩)o...<p>QQ号:345804408(壞壊ヤ駭孓氣)<p>暗号;书名或者喜欢书中人物的名字亲们!!在看书的时候麻烦把你们贵重票票砸在我这吧!放心!我是不怕砸的,所以你们就使劲的砸吧!!(*^__^*)嘻嘻……<p>************************************************---------------------------------<p>坏坏在这呢,把师傅和师姐的文全部贴在这,有空去看看,都超棒的哦····<p><p>转身:《凤凰涅磐之秦殇》<p>提拉米苏:《兔仙》《兔仙》<p>梦有时幻:《穿越唐朝之我的契丹老公》<p>思绪淡如水:《你值得我留恋》<p>亟暧:《巴掌下的醒爱》<p>柳小白:《笑璇玑》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