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200000039

第39章 以平常心看待友谊——朋友不等于好朋友(1)

食物都是越新鲜越好,惟有梅干却是愈久愈甘醇。梅干起初也是新鲜的果子,经过一番时日的酝酿,才制成后来的美味。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各种不同的思想见解,经由交流和冲突,而获致融洽。两个不同的东西,要完全融合,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考验。

生张熟李的人,关系看似不错,但是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恐怕可依赖的很少。只有面临变故的时候,能够共患难的人,我们才称之为好朋友。

★以平常心看待朋友

曾读过一则故事,已记不清出处了,说是有一位侠客,他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说:“虽然我江湖闯荡几十年,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这让儿子十人惊愕。侠客就贴近儿子的耳朵交代了一番,然后对他说:“你就按照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就会自然懂得。”

侠客之子先去找了其父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通缉,无奈之下投身你处,希望施以援手!”这人一听,立刻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亲生骨肉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侠客之子领悟到: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个能与你胆肝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侠客之子又去了其父认定的“半个朋友”那里,作了同样的请求。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去吧,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侠客之子领悟到: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交友要慎重

中外贤哲留下了大量关于友谊的高论。

孔子的《论语》中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警句。

西方学者塞内加、梭伦、培根、爱默生等也有不少关于交友的箴言。到了现在,朋友更是广泛,什么网友、商友、学友、舞友……派生出这么多的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年轻人富有激情,觉得“哥们”不够味,于是再加上个“铁”,似乎表明现代人之间的友谊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然而,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个重要问题。“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僚。有一天,文侯向他请教:“先生曾经教寡人‘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要选拔宰相,魏成、翟璜两人,您认为如何?”

李克拒绝回答,他说:“这种人事问题,文侯您应该自己决定,第三者实在没有置喙的余地。”

可是文侯相当迷惑,无法下决定,于是诚恳地再三向李克请教。他举出五种洞察人物的观点,即:一居,视其所亲;二富,视其所典;三达,视其所举;四穷,视其所不为;五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克所讲的第一点就是看其交友。如果平时交往的朋友都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的人,不妨将此人视为第一流人物。如果交友不直,其人品只可暂且存疑。西文圣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朋友是第二个自己”是对交友的最佳诠释。一个有才德的人,都是平日师长的指导及朋友劝勉之功,故视其交友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所以,为了处世观人心的第一条,就是看他的交友,没看到他本人,却先看到他的朋友,那么,他的为人也就比较明白了。

★何必只交合得来的朋友

一些人只结交合得来的朋友,所谓的“合得来”,并不是指可以合作共事,而是指基于性格、道德、习惯、趣味等的相似性而产生的情感相娱相悦。这种“合得来”是以非功利化为指向的,它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对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它只是出于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带有情绪化的特征。在他们眼中,凡是不符合基本道德标准的人就一概拒绝,不相往来,也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这种处世方式带有一种浓厚的书呆子气。

大千世界是瑰丽多彩的,人生亦是如此,人活着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不同的朋友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我们固然需要品性相投的友人,但同样也需要事业上的伙伴、利益上的合作者,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我们的人生难以完美。最惨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个能在自己处于困难时帮上忙的朋友。

有的人因兴趣、爱好等而结交了很有活动能量的人,并因此而交上好运,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但为数较少。但有的人在交往中是拒绝结交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认为对方的身份比他高,会在感觉上产生不平等,还怕别人说三道四,因此交往的对象多与自己层次相当,而且交往时也是耻于言利。

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指出:“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浓厚,人际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利益链条中的一环,以功利为取向的交往分量更重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抱着一副书呆子气,自以为清高有境界,结果只能是离群索居,被人孤立,伸手碰四壁,处处吃亏。在危急的时候,更不会有朋友来给帮忙,以解燃眉之急。

以能否合得来作为交友的唯一标准,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后果就是,你融不到别人的利益圈子里去,因此,也不会有人站出来维护你的利益。有的时候,即使你甘于清贫淡泊、一心想做隐士也做不得,因为独善其身者的自我防卫能力都比较差,只要你惹得别人不高兴,麻烦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人们因相互需要而结成的共同体,因此,人与人之间互有利益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通过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式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办成一个人通常难以办成的事。

有的人也明白通过哪些交往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利益,但就是自己放不下身段。与合不来的人交往,他们会感到心理负责很重,情感上受不了,又不能得体地掩饰和控制自己的这种不适,结果感到自己很累,很受压抑,远不如独来独往那般轻松自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以道德感和主观好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鄙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凡是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主观好恶不同者,一概以沉默或回避示威。许多人还以清高脱俗自居,自认为有道德品质上的优越感,这更增加了其以主观好恶取人的的行为模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孔夫子、朱熹也无法成为道德圣人,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以道德苛求于人,以好恶主观下判断,则天下可交之人少矣。以合得来为结交标准的人是社会良知最忠实的维护者,他们本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不懂从利害关系的角度为自己的人生作规划,不肯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关系,结果削弱了自己,逐渐失去了维护自己权力的战斗力。

所以,以“合得来”与否作为人际交往的唯一标准实在是一种偏误,我们不妨将之作为人际关系的标准之一,既要交合得来的朋友,也要去交合不来的朋友。

★莫以万事不求人为傲

许先生这一辈子,勤快做事,讷于言表,奉公守法,兢兢业业,从来就信奉“万事不求人”的原则,因为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求人。除了老婆孩子,其他社会关系一个也没有。

许先生的儿子跟人吵架,一气之下动了手脚,把人打得头破血流,闯下了大祸,被关进了临时拘留所,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许先生爱子心切,又气又急,寝食难安,简直感到整个世界一片黑暗。加上老伴整天哭哭啼啼,更使他觉得没办法活了。

于是,有同事给许先生出主意:“别这么死心眼儿了。当今社会都是人求人,有关系,什么事都能通融。你这么成天闷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为儿子着想,得赶紧出去‘活动活动’啊!”

同事帮他分析情况,说他儿子也许会被判弄,该提早到司法机关去走走“关系”。

又有人说,市场上有个卖香烟的人,跟公安局某科长是连襟,可以求他通融。

同事们七嘴八舌,主意是出了不少,把许先生搞得头皮发麻。人家都是一片好心,许先生不能不听。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就破例求人一回吧!与老伴儿商量了一整夜,第二天,从银行取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四处求人办事。

凡是别人给他指的路子,他几乎都跑遍了,逢人便递烟、流泪、送礼、诉说。

总共算起来,许先生求人求了十几家,送礼送了两万多,他一天天地“跑”,一天天地等,可儿子就是出不来。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儿子的事情就这样被耽误了。

痛定思痛,程先生心中很不是滋味儿,自我封闭了一辈子,朋友圈小得可怜,遇到难事没有真正能鼎力相助的朋友。

★“身边的朋友”更有现实意义

在战国时代,小国林立,争土夺疆之事时有发生,这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纷乱年代。其中,鲁国国力较弱,却与齐国相邻,众所周知,齐国势力强大,名在五霸之一,专好逞强施横。鲁国却遭了殃,经常无故受到齐国的压迫,弄得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心惊胆颤,却又无力自卫,好不狼狈。

鲁国国王为此忧心如焚,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便将自己的王儿送到晋、楚两国当作人质,以求加强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鲁王以为这样做,在将来齐国进兵侵略或者有其他紧急事态发生时,可以去请晋楚两国派兵援助。

但是,当大臣黎矩知晓此事之后,急忙赶来进谏,对鲁王说:“大王,臣闻大王要将王子送往晋楚两国当作人质,不知可确有此事?”

鲁王点点头,笑道:“不错,孤王是有这个打算,现已让两个王儿收拾停当,即日便可起程。”

黎矩听完赶紧向鲁王进深:“大王,臣愚拙,一时不明,觉得大王此事不妥,臣以为两个王子不能去晋楚当人质,还望大王三思——”

鲁王听完便是一惊,探身问道:“卿何出此言?孤王送两个王儿去晋楚当人质,并不是为了别的,卿难道不晓得齐国欺我太甚,无奈我们势力不够,难以与之抗衡,只有找些援助。晋楚两国实力强盛,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与他们友好相处,以后再有齐国进犯,我们可以请晋楚两国前来援助,怎么,这有什么不妥吗?”

黎矩一听,微微地笑了,轻声问鲁王:“大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不幸落水,眼看着就要淹溺丧命,即使是我们去请最擅长游泳的越国人来救他,恐怕也来不及了。再者,设若我们这里不幸发生了火灾,我们却要凿渠挖河去引海水灭火,大王可想而知,结果会是怎样。人常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不管晋楚两国如何强大,但它们距离鲁国路程遥远,一旦我们遭人攻击。想要求助他们,也是不会有什么大希望的。再退一步说,纵然是晋楚两国尽心救助,也不可能招而即至,总需费些时日。可我们等到他们赶到时恐怕早已身首异处,何谈救助与否。大王送王子去作人质岂非徒而无功吗?”

鲁王听完,一时又没了主意,问黎道:“那么,依卿之见,孤王只有铁心受欺受辱,任人宰割喽!”

黎钜回答道:“大王也不必着急,以微臣愚见,窃以为大王应努力同附近邻国联合起来,共抗强齐,去晋楚求援,倒不如求助于邻边的小国。”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黎钜的话也正是这个道理,犹如我们走近了荒无边际的大沙漠,却不能祈盼用远方湖泊丰富甜美的水来解除焦渴之苦。

同类推荐
  •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做事要懂取舍、知进退的智慧。闲暇之余,读一读本书,足以让你领悟处世的技巧,做人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套自我调整的方式。也许,意外的收获就在书中。
  • 向曾国藩借智慧

    向曾国藩借智慧

    本书从曾国藩的为人、为官、管人、用人、修身、治家、读书、理财及养生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其人生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向曾国藩借智慧》案例翔实,剖析精当,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曾国藩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对自身各种境遇的感悟,还给读者介绍了解决平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策略。《向曾国藩借智慧》可以启发读者,让读者领悟到曾国藩的智慧精华。
  •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那就会比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构建好你的人际关系是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资本。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吧!
  • 刻骨铭心的瞬间

    刻骨铭心的瞬间

    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古往今来,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那就会比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构建好你的人际关系是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资本。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吧!
  •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秘诀:度过人生的冬天

    本书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叙述了大量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从中总结出应对人生困难的办法,包括调整心态、如何发现身边的机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等等,故事通俗,内涵丰富,对人多有启发。尤其在当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渡过经济的寒冬”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精河

    精河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文化帝国

    重生之文化帝国

    有多少人期盼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当杨一幸运而茫然的被时光逆潮卷回了那年夏至将至之时,前世的遗憾终得弥补,今生的理想亦要实现——和一如风一如冰两个女孩之间的牵绊,在校园里是比后来者“韩寒”更加惹人争议的偏科鬼才、话题人物,象牙塔外却是阳一文化这个超然帝国的掌舵人。无数动人的文字和音乐,电影和游戏,还有山河美景,民俗传统……在打上“阳一出品”的标签后,他开始向整个世界输出华夏文化。而无数欧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亦在这个云中帝国之下仰视着惊呼——黄祸又来了!(有提建议和闲来聊天的么?6*5*9*9*1*6*8*7,群的气氛还很不错)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出軌前夫

    出軌前夫

    我和他的婚姻没有利益,也没有爱情,至少他不爱我。我和他原本是没交集的人,但却因为酒精而酒后乱性。朋友说我是幸福的,是灰姑娘的传奇,但我在婚姻里面看不见任何和幸福有关的一切,哪怕我尽力做好妻子和媳妇。、就像他每次醉酒,在我身上发泄的时候,吼叫出来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但直到那个女人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才发现他选择我的原因,原来爱情可以是假的,婚姻也可以是假的,几年的感情也抵不过这个女人的归来望着小三张狂的在家里面大闹,我和他的结婚照在地上破碎不堪,我嘴角出现了嘲笑,但眼底的酸楚努力的压制着。“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居然还霸着耿太太的位置不让开,你难道不知道他不想要你吗?”小三脸上的怒气也没有掩盖她美丽的容颜。我脸上的嘲笑拉扯到了最大,手放到自己的腹部上面,转头望着正在客厅里面抽着烟的丈夫,第一次发现其实他是温柔的,至少对于这个蛮不讲理的小三......不!或许此时此刻我在那女人的眼里才是小三.......片段一站在原地,我看见他将那小男孩抱在自己的肩上,满脸笑意的看着另一个女人。我笑了,笑得夸张,但心却麻木的没有了疼痛,原来痛到极致便不再是疼痛他说,他不喜欢孩子,因为吵闹他说,他不喜欢一家人出去买东西,因为麻烦。而此时此刻,这些不过是敷衍我的谎言,原来他要的一家人,与我无关.......片段二几年后,再次见面是在他儿子的生日上,他望着大腹便便的我,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他这里很疼,很疼.....我笑了笑,拉着另一个男人的手。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很多东西消失了,就真的消失了......推荐自己的完结文《豪门之“继母”前妻》《冷情总裁休残妻》《总裁的毁容前妻》《贱婢不受宠》《虐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