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500000034

第34章 余 绪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而发生在65年前的百团大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65年以来,人们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和看法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如何看待和评价百团大战?显然我们不能简单轻易地作出结论。我们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为了再现百团大战这三个半月的日日夜夜,我们编写了本书。

其实,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曾经几度变化。百团大战期间及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如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但随之而来的华北战争形势的恶化使高级领导人对百团大战开始重新评价。1941年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推行了五次带“总力战”性质的“治安强化运动”。八路军(还有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所抗击的敌军总兵力,由1940年的58%,上升至1941年的75%和1942年的63%,八路军的兵力则由1940年的40万下降至1941年的30.5万。

根据地也大幅度缩小。凡此种种,造成对百团大战的评价的改变。1943年1月,邓小平在太行分局会议的报告中对百团大战已持批评态度:百团大战使本区军事力量过于暴露,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

然而,造成对这一战役评价上的大起大落,乃至发生质的变化,则是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随着这一战役主要发起者和指挥者彭德怀政治上的沉浮,对百团大战评价也就褒贬不一。

对于华北敌后抗战,毛泽东早年是充分予以肯定的。例如,1945年春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时说,华北抗战基本上是执行了中央的正确路线。毛泽东说:是执行了正确路线,而不是什么基本上。而在庐山会议期间,百团大战就成为彭的重要罪状之一,如打百团大战是无组织无纪律,是在抗战战略方针上反对毛主席等。在庐山会议后的几年,有的党史读物由于没有回避掉彭德怀的名字,就被定为“毒草”,更不要说客观评价百团大战了。到了“文革”期间,更上纲到什么“阶级投降主义”、“为了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引起蒋介石搞了皖南事变”等等,荒诞无稽的恶毒攻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百团大战的评价重新进入了一个正常的讨论时期。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文革”之后,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也比较多了。

那么,究竟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它的缺点在哪里?

首先,百团大战爆发时,正值日、蒋谈判7月23日备忘录的达成,蒋介石和板垣征四郎首脑级会谈拟于8月间在长沙举行(7月16日,米内内阁倒台,蒋方借故推迟了谈判)。中共当时虽然还不知道日、蒋谈判的具体情形,但感觉到蒋方对日日益妥协的立场。在百团大战所鼓动的全国抗日高潮和抗日声浪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顿下来。8月下旬,当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时,遭到蒋方的拒绝。这是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之一。

其次,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我军在七个要害部位冲破敌军战线,撕碎了敌人的华北“囚笼”,打散了敌人的军事系统,在近50个县逼退了敌人。敌人不得不花费很大力气整饬战线,填补残缺。1941年2月,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从第十一军(武汉)、第十三军(宁沪杭)各抽调一个师团增援华北,但战局仍无转机,迄1941年7月,敌在华北一直取战略守势。

直到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军阀在南进(太平洋)战略的诱惑下始于华北转取攻势。这是百团大战的又一历史意义。

但是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后来对其评价上的分歧。

首先,百团大战在敌情判断上是有误的。从“集总”(彭德怀主持工作,朱德已回延安参加军委工作)发布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其判断是日军将向西安、重庆、昆明发动进攻。但实际上,在宜昌战役后,日军已暂取战略守势。如7月23日的“大陆命令第四三九号”中即要求,确保“黄河、黄泛区、庐州、芜湖、杭州线以东地区”,在武汉方面的作战区域,“大体在安庆、信阳、宜昌、岳州、南昌之间”。虽然战时不可能获得完全准确的敌方情报,但对敌人主要战略行动判断得不对,结论下得过于轻率,无论如何是个比较大的失误。

其次,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的战略方针早经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及“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百团大战的发动,实际上是集中八路军主力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战役,明显地与上述战略方针不符。“集总”所规定的这一战役的目标,如 “较长期切断”正太线,“基本是以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7月23日命令);“彻底毁灭”正太线和同蒲线忻县至朔县段,使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大后方完全“联成一片”(8月31日命令)等,均完全脱离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超过了八路军当时所具有的能力。这一超过实际能力的要求实际上造成了:一、原定参战兵力只20多个团,而实际参战兵力超过100个团,声势过大,军事力量过于暴露;二、大部分战斗是攻击敌据守的车站、关隘、县城、据点、碉堡,这不仅超出了游击战范围,也超出了运动战范围,变为阵地攻坚战了。且为阻击敌援军,不得不打一些艰苦的阵地防御战。

百团大战转入反“扫荡”阶段之后,彭德怀出于某种战略战术上的考虑(如希望能抓住机会,歼敌一营以上,使敌以后之“扫荡”不敢以大队[营]为单位出动,从而使“扫荡”时间间隔加长、空隙增多),不顾部队疲劳,有些“蛮干”(彭德怀语),关家垴之战就是一个例子。当然,彭的这种考虑是有道理的,战机也是抓得好的(敌三路“扫荡”部队已失战术联系,各自孤立,关家垴至辽县40公里,至黄崖洞20公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重峦叠嶂,三路敌军的合拢与相互支援,非常困难),但“知己”不够,即考虑己方的疲劳程度和装备情况不够。这种失误,有时也是难免的。

其三,有一种意见认为,百团大战我军以很大牺牲去进攻敌军阵地,虽然夺取了一些地方,但未能巩固,意义不大。这当然是一种表面性、片面性的认识。这是在敌人占领区进行的斗争,每一寸土地都是从敌人手中夺取的。在这种特殊战争样式下,不能设想只有我得而无敌争,也不能设想只有敌得而无我争;得而失,失而复得,敌我双方都如此,如同我军四得五失涞源城。最后的巩固,就是最后胜利。如果只有具备了最后巩固的条件方该去得,那么在这以前该做些什么呢?所以,得失一次论是不符合敌后游击战争的逻辑的。同样,“集总”命令以为能“较长期”截断正太线,及将根据地“联成一片”,也是违反敌后游击战争的逻辑的(尤其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也是一次论的。

不可否认的是,百团大战是日军对中共在华北力量认识的重要转折点。受到百团大战强烈打击的侵华日军,加强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宣传反共;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

随着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压力的减轻,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活动日趋活跃。从全国范围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在1940年秋至1941年初,矛盾迅速加剧。国民党当局强令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当新四军军部由皖南撤出时,国民党又在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在百团大战以后,八路军对日伪的斗争策略有一些变化。百团大战尽管给日军沉重打击,然而,八路军的伤亡和武器弹药损失也相当大。在百团大战中期和后期,由于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报复性“扫荡”,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需要相当时间恢复。从1940年底开始,八路军即面临不得不准备应付为自国民党方面突发的反共局势。

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这次战役功过是非的评说,孰是孰非,现在基本定论,但对这段历史的争议和研究,还会再继续。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许多文献,吸取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不一一列举,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出现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同类推荐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北朝年间,朝廷连年更迭,诸侯混战。作者以幽默的语言逐一讲述北朝故事,带你见识不一样的北朝历史。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皇子

    皇子

    猪脚也跟其他人一样,是穿越过去的,不过他这个穿越有点特殊啊。身份的释然,让他不得不依靠自身去发展。且看一个小小的庶出子弟如何夺取驰聘天下,如何娶得如花美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前世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安小染家破人亡,魂归异世。这一世她化身战场遗孤安青颜。她不欲参与皇权,皇权却围绕她应运而生。国恨家仇,神医妙手,临危挺身。这一世若不能明哲保身,那便以十倍讨还欺我之人!
  • 前任老公不好惹 (全本)

    前任老公不好惹 (全本)

    “一颗棋子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吗?你林玮婷,不配!”就是这样一个狂傲的男人,竟然成了纠缠她一生的男人。三年后父亲病亡,她归国,带着他们的孩子,没想到再次相见,却是在她的订婚典礼上--四目相对,是惊慌,是紧张,是难以喘息的气氛,是下一段伤害的开始……再次成了他手下的人,一个秘书的职位,当她知道真相想要离开时,才知道,这男人还是以往的狂妄,来得容易,却难以离去。================================================亲们如果喜欢的话,一定要收藏+推荐+留言哦,嘻嘻。。推荐雪的新文《总裁的不完美妻子》http://m.pgsk.com/a/192645/喜欢的去收藏一下吧,嘻嘻。
  • 冷皇噬情:妃不如婢(全本)

    冷皇噬情:妃不如婢(全本)

    那一天,她伴着漫天流星出生,金眸闪耀,孤单被囚。那一夜,他出登大典,百官齐贺,山呼万岁,浅魅优雅。那一年,他攻破他的家国,漫天红光,天染血迹。那一世,他因爱坠落,誓许三生,就算魂飞魄散,也要生死守护。“杀破狼之象,你会死!”惊世预言脱出,换来的是整个家族的毁灭。幽禁八年,只为让你记住自己的脸庞……错失一世,相牵的也只有双手而已。灵魂,到底有多强大,才能洗却这满身的肮脏?爱情,到底有多坚固,才能渡过这漫长的流年?金光盛耀之时,便是你我决裂之日。那我宁愿剜目自残来偿还这所有过往……Ps:男主男配都不是好东西……★★★★偶的穿越小白文★★★★《俊男府:聘个小妾喜临门》同步连载求抚摸!http://m.pgsk.com/a/198113/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夜朦胧月玲珑

    夜朦胧月玲珑

    巧遇对其一见钟情的玉面神拳司徒诺,二人究竟能否冲开万难,家门罹难,终成眷属。,她终于托付芳心时。却不得不,苏州富商之女玉玲珑,最后,来到这深不见底的瀚海浪潮中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