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29

第29章 新政是真还是假?

李刚

一、1901:超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0年,列强联军从塘沽登陆,长驱直入,聂士成殉国于天津八里台,而后联军直取北京,皇家贵胄、上层官僚一路西遁,朝廷颜面丢尽,自说“西狩”,并敕令一等肃毅伯李鸿章等重臣出面与各国交涉。

1月29日,光绪帝西安流亡先发《罪己诏》,全面承认政治责任,并向全国发布了一份态度鲜明的诏书:变法!这份《变法上谕》可谓态度端正、痛定思痛: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人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我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应该说清廷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是深刻的,至少在文件层面承认学习“西政本源”的重要性。

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劝学篇》一直是舆论焦点,集中体现其政治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中体西用”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共识,正如梁启超所言,此语虽是“张之洞最乐道之”,但已形成“举国以为至言”的局面。而1901年《变法上谕》对“西政本源”的强调已经超越了“中体西用”这一阶段。就连张之洞本人,也必须要进一步接受新的观念洗礼。

清廷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思想变动?

军事失败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咸丰年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所带来的屈辱与败绩同样是惨不忍睹的;甲午年对日战争的一败再败所带来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的。而只有在庚子年之后,清政府才第一次承认此前的改革是“舍其本源,学其皮毛”。

近四十年里,洋务运动建成了一批实力不算弱的官办企业,打造出装备先进的海军。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社会变革上,只要走出第一步,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为了保住第二步就不得不走出第三步。所以,对于清末社会的变革来说,洋务运动不仅仅是一次经济改革的开始,更是开明专制时代的开端。

1898年的戊戌变法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节点。任何一场政治改革都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即原有的权力分配格局将被打破,新的权力分配格局便随之形成,而由谁来领导这场政治改革,就意味着谁将在新的权力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因此,改革的领导权便成为权力结构中各种力量争夺的焦点。

这些对于解释慈禧后续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她亲自废止了这次亲西方的变法,结果,开明官僚、士大夫被关了一批,杀了一批,流亡海外一批。顽固派聚拢夺权。

熬了两年后,到了1900年,他们试图利用集愚昧与爱国于一体的义和团站稳脚跟,彻底罢黜光绪皇帝;又逢西方列强蓄意借机干涉,终酿“庚子之祸”。

早在1898年戊戌政变的屠杀、捕拿维新派分子的恐怖气氛中,一道颇为重要的谕旨从深宫中发出:

“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嗣后内外臣工,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凡有建白,但期有稗时局,不得妄意揣摩,挟私攻讦。”

这里已经透露出慈禧戊戌政变后的基本改革思路:冷冻政治变革、优先发展经济。到8月29日,清廷又颁发谕旨,明确指出:“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于国有便于民者,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为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江沿海一带先行试办……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师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至意。”10月25日,清廷准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群情,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清廷新一阶段的政策方针已经定型。

庚子年之役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劫难,也导致政局发生重大改变,顽固派虽在朝中大权独揽,然“人人欲避顽固之名”,在中央和地方形成了上下呼应的体制内的改革力量。这是政治改革得以开启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一大批极端守旧的王公、亲贵、官僚被杀被幽,顽固势力自此一蹶不振;另一方面,通达实务的南方地方大员在中国北部陷入民族战争兵燹之时,陈兵自保,展示了足以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和处理事变的自主性。当尘埃落定,“圣驾回銮”,开明派人物重新进入王朝中枢已成大势所趋。清政府所面临的局势也更加复杂。

到了1901年1月29日,由慈禧主持的“清末新政”正式开启,虽然新政诏书中死活不承认康梁变法的合法性,实质上倒是又回到了戊戌变法的原点。

二、新政,能落实吗?

应该说,在此后的四五年间,清政府在压力之下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改革法律环境、简派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大规模公派留学生、彻底废除科举制度、打造新军。以法律改革为例,从1902年5月,清廷开始设立法律修订馆,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其中伍廷芳留学英国,获法学博士学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经由李鸿章幕府法律顾问职进入清政府中央机构。

慈禧说:“日本有宪法,于国家甚好。”

1905年9月24日,革命党人吴樾混入前门火车站,在清廷外派的全球考察五大臣的专列上引爆了一颗炸弹。革命与改革的竞赛已经白热化。

这些大臣是在为清帝国的君主立宪事业进行先期考察工作。宪政对于中国,并非偶然间的天外来物。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有大批涉外官员在私人信函和向朝廷递出的奏折中提醒“议会”之重要,那时立宪思想已见端倪。在新政上谕发出之后的1901年6月,立宪主张则由出使日本大臣李盛铎首先正式提出,倡议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904年3月24日这一天,清帝国驻外公使孙宝琦(驻法公使)、胡惟德(驻俄公使)、张德彝(驻英公使)、梁诚(驻美、墨西哥、秘鲁公使)等一致联名电请朝廷宣布立宪,主张“仿英德日本之制定为立宪政体之国”,明定宪法,“先行宣布中外,以固民心,保全邦本”,否则“外侮日逼,民心惊惧相倾、自铤而走险,危机一发,恐非宗社之福”。

驻外公使们的电报给国内的立宪派活动及地方督抚的立宪要求以巨大的声援和支持。孙宝琦还鼓动朝廷重臣端方和张之洞说服朝廷立宪。

同月,参加美国世博会的代表团团长溥伦抵达华盛顿,受到美国总统接见。溥伦在美期间,曾向各地华侨和美国记者表示了自己急图自强、振兴国脉以改变积弱局面的决心。会后,社会舆论对清廷的政治变革寄予了更多希望,也更加严厉地督促清廷采取实际行动,要求溥伦实践对海外华侨所做的诺言:披肝沥胆,向西太后进立宪改革之言,“以启沃两宫,而为改革政体之助动力”。

7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奏请12年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请简派亲贵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湖南巡抚端方在入朝召见之时,也反复声明实行立宪对国家、对皇室都有大利。

1905年11月,出使美国大臣梁诚、新任出使英国大臣汪大燮与前出使英国大臣张德彝、前出使法国大臣孙宝琦、前出使德国大臣荫昌、新任出使大臣刘式训、新任出使德国大臣杨晟联合入奏,再一次强调保邦致治、自强富国,非立宪莫属。认为应该实行5年的必要预备期,届时改行君主立宪。因为中国自身体制已经传承千年,实行迥异于传统政治的立宪体制,必须实行三件大事:第一,宣示宗旨,将朝廷立宪大纲列为条款,使全国人民奉公治事,一以宪法意义为宗,不得稍有违悖;第二,实行地方自治;第三,定集会、言论、出版之律。集会、言论、出版三者,诸国所许民间之自由,而民间亦以得自由为幸福。

“法治国家”这样的理念已经在梁启超等人的报刊宣传中得到大范围宣传。慈禧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环球政治考察团所提交的《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其实是出自梁启超之手。1906年,梁启超已经因戊戌政变被迫流亡海外长达八年之久,但是开明的朝廷重臣却主动联系上他。

清政府第二次派出政治考察团是考察宪政。在日本,达寿在伊东巳代治的引荐下,得到了穗积八束、有贺长雄、太田峰三郎等著名学者的帮助,进呈清廷考察宪政图书五种:《日本宪政史》、《欧美各国宪政史略》、《日本宪法论》、《比较宪法》、《议院说明》。

当然,反对力量很大,满人官员反对宪政改革,理由是立宪“利于汉不利于满”,但是开明的皇族载泽在给慈禧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反驳道:“当今列强逼迫,合中国全体之力尚不足以抵御,岂有四海一家自分畛域之理?至于计较满汉之差缺,竞争权力之多寡,则所见甚至卑鄙”,“不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祚,而为满人谋一人一家之私有”,对于包括汉人官僚的反宪政的声音,载泽的分析和反击也是非常有力的:“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盖宪法既立,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优。”到了1908年3月,他在向慈禧谈论新闻媒体对官员的监督作用时,建议“给予新闻出版以完全的自由,使他们能够批评和评论公共事务和政府官员的行为。”

从来不存在没有社会压力、没有民间推动的政府变革。

张謇认为,推动立宪改革首先要争取开明政要的主持。他的吁求得到积极回应,朝廷颁发上谕:“张謇著赏加三品衔。作为(商部)头等顾问官”。1904年5~6月间,张謇与数名地方立宪派名士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魏光焘起草了一份折稿试一下请求“仿照日本明治变法立誓,先行颁布天下,定为大清帝国宪法。一面派亲信有声望之大臣游历各国,考察宪法”。折稿拟就后,谨慎的张之洞没有立即上奏,他让张謇先了解袁世凯的态度。张謇也认为如能得袁世凯的倡导,对立宪的推进将大为有利,因此与断交了20年之久的袁世凯正式复交。

张謇闻悉商部尚书有赞成立宪之意,认为“原动力须加火以热之”,加紧组织编译刊印《宪法义解》、《日本议会史》等图书分送各方大臣,更以《日本宪法》12册托人秘密送入皇宫。《日本宪法》传入宫中,慈禧阅后,召见大臣说:“日本有宪法,于国家甚好”。当时在场的朝廷枢臣相顾无言,不知所对,因为在慈禧说“好”之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去读。这一点,展示了极权政治是必然的、宿命的封闭性。

三、极权宿命:疲惫并瓦解

本来疆臣岑春煊进京“入对”慈禧的目的,是为扳倒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这一点牵涉到晚清一次大的权力斗争——丁未政潮,但从他与慈禧的言谈中,确能透露出腐败问题对于清末改革的侵蚀。

岑春煊在京被单独召见四次,慈禧谈到时局日非,不觉泪下。岑说:“近年来亲贵专权,贿赂公行,以致中外臣工纷纷效尤,朝廷纪纲扫地,这一切,皆由庆亲王奕劻贪庸误国,引用非人所致。如果不力图刷新政治,重整纪纲,臣恐人心离散,虽欲勉强维持,也终将是挽回无术。”

慈禧初闻此言,非常生气,说:“何至于人心离散?有什么证据,可详细奏明。”

岑答:“天下事,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假如这里有两方御案(办公桌),一好一坏,太后要好的还是要坏的?”

慈禧说:“当然要好的。”

岑答:“这就是人之心理。臣请问:今天中国的政治是好是坏?”

慈禧言:“因为不好才改革。”

岑发问:“那么改革是真还是假?”

慈禧又现怒容,着急说道:“改革还有假的?你这是从何说起?”

岑答:“太后您固然是真心改良政治,但以臣来观察,奉行之人,实有蒙蔽朝廷,不认真执行改革的证据。请问太后是否还记得在岔道行宫(按: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庚子年慈禧出逃北京路过此处)时,蒙垂信任您问我此仇如何能报?臣当时曾奏云:报仇必须人才,培植人才全在学校。太后就立即简授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足见太后求才之心切。惟此刻距回銮北京已将近七载,学校课本尚未审定齐全,其他更不必问。又前奉上谕,命各省均办警察,练新军,诏旨一下,疆臣无不争先举办。但创行新政,先须筹款,今日加税,明日加厘,小民苦于搜刮,怨声载道。如真刷新政治,得财用于公家,百姓出钱,尚可原谅一二。可现在政治不但不能刷新,反较从前更加腐败。从前卖官鬻缺,尚是小的;现在动不动内而侍郎,外而督抚,都可以用钱买到。丑声四播,政以贿成,所以我说改革是假的。另外,太后您知道出洋留学生有多少吗?”

慈禧说:“我听说到赴东洋的留学生已有七八千,去西洋的还不知道详细数字,想必也应该有几千人。”

岑答:“臣听说的,也是这个数字。古人以士为四民之首,因士心所向,民皆从之也。不过数年之后,他们就都要毕业回国,回国后眼见政治腐败如此,彼辈必声言改革。一倡百和,处处与政府为难,那便是人心离散之时啊。现实已到这种地步了,臣实在不敢再说了。”据岑春煊自己回忆,他说着说着就开始失声痛哭起来。

慈禧开始哭:“我久不闻汝言,政事败坏如此。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召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

慈禧最在意的当然是“大清基业”,她被干扰得寝食俱废,竟然对人说:“如此为难,真不如跳湖而死。”有理由相信,她面对变局的困顿乏力与她对权力的炙热一样,是发自内心的。到1911年新年之后,虽然当年的拜年话首选仍是“恭喜发财”,但历史已经进入真正的大转折,各地革命此起彼伏,这一年,在张之洞一手打造的湖北新军里,爆发了武昌起义。

清末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为根本的是,它的新政变革错过了最佳时机,各种矛盾到达一触即发之地步,不要说慈禧与继任者载沣频频失策,无论他们再真诚、再让步,改革也不可能朝着既定的方向推进,因为清政府在前六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给中华民族复兴的机遇,以革命党为首的激烈反对派便不可能再给它存续的机会。实际上,清王朝本来可以更加从容些,但是,在六十年期间,它却一次又一次拱手将历史的机遇还给历史本身,亲手把革命的怒火在千百万准革命者的胸腔中点燃。

(作者简介:李刚,1983年出生,河南郑州人,主要作品有《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清末新政始末》、《辛亥往事》等。)

同类推荐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水花崖

    水花崖

    本书以武乡建党到抗日战争这段光辉的历史为背景,以郭水瀛这个艺术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主线,通过主人翁曲折的爱情故事和坎坷的革命历程,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武乡的革命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驭兽仙途

    驭兽仙途

    他,原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意外被人在身体里种了玄天灵虫,从此卷入“玄天灵虫”的争夺之中,又因一件法宝,他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他在修真界尔虞我诈之中修行,逐渐成为强者,开始寻找弑杀他父母和乡亲的仇人!
  • 招摇下堂妃:王爷,我罩你

    招摇下堂妃:王爷,我罩你

    一个梦境,让她穿越时空成了东夏国首富的掌上明珠。一顶花轿,将她抬进王府成了人人称羡的高贵王妃。新婚之日,那个发誓会对她好的人,不见人影就罢还敢带小妾回来?岂有此理,她要去谈判!岂料竟然弄巧成拙,被老公刮目相看!一段爱情,他许她目无一切、她却渐渐迷失自己。当她终于找回自己,他却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他。他说:你滚开,我不需要你来怜悯!她说:我穿越千年来到这里,历尽千辛万苦才明白我爱你,你怎忍心让我离去?
  •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和小猴,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藏地,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也充满着危险。他们能够一起克服各种的困难,最终以美好的团圆结束了这场探险旅途吗…书中还介绍了关于藏地的常识,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神偷国舅不安乐

    神偷国舅不安乐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当鼎鼎大名的怪盗‘一枝花’阴错阳差的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二世祖——庞昱,看她如何戏众男,玩朝堂,乱江湖!她忙时,鱼肉百姓,强抢民男;闲时,自偷自乐,屡破奇案。她既不求功名利禄,也不愿报效国家,一心只想把二世祖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力争做到“国舅出游行人避,一声安乐止儿啼。”片段一卧房内,某男正打算沐浴,欲借此洗去连日来的风尘。可他刚褪下官袍,外面突然一阵鸡飞狗跳。只见某女风风火火的闯进屋内,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她先奔到桌旁倒了杯凉茶,一饮而尽,随后注意到身着白色里衣的某男,嘿嘿一笑,反客为主:“不必管我,你继续,继续哈。”末了,某女还不忘做个请的手势,宛若她才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不知小侯爷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某男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但话中却隐隐透着一丝不悦。“你先洗,待你沐浴更衣完毕,本侯再与你详谈。”尽管某女嘴上说的一本正经,可整个人却如老僧坐定一般,丝毫没有避嫌之意。“下官不敢劳小侯爷大驾,倘若小侯爷有要事相商,下官定全力配合。”某男的眼皮抖了抖,试图尽快赶走这尊不请自来的“大神”。“无碍,此事需从长计议,不急于一时。何况,大家同为男人,即便你洗,我在一旁看着,又有何不妥?”某女目光如炬,脸不红耳不热的说着大言不惭的话。不顾某男抽搐的嘴角,某女随手添了一杯茶,翘着二郎腿,坐等她的美男沐浴图。。。。。。片段二宫门外。“你是谁,为何堵住本王的去路?”某男挑了挑眉,狐疑地打量着挡在他面前的瘦小男子。“本侯乃当朝国舅,奉命迎契丹太子入宫,得罪之处,望太子见谅。”某女微微施礼,一番话下来是不卑不亢。然而,她那低垂的眼眸却闪过一丝狡黠,稍纵即逝。出于礼节,某男客气的回了句:“侯爷言重了。”某女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男子那堪比雕塑一样完美的伟岸身材,咽了咽口水,信口胡诌道:“启禀太子,我大宋素来有一规矩,但凡出入宫门的异邦人,必须经专人搜身后,方可入内。”“哦,这本王倒是头一次听闻。”某男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味的勾起嘴角。“我大宋规章制度繁多,并经常增减,难怪太子不知。”某女淡淡一笑,竟堂而皇之的说:“考虑到太子的尊贵身份,恐侍卫有所不周。搜身由本侯亲自执行,以示我大宋对契丹的诚意。”推荐自己滴文《重生之绝世无双》(1V1已完结)特别注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康熙的狂宠逃妃

    康熙的狂宠逃妃

    本文主要写的是康熙小玄子和德妃娘娘的爱情长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本文就是德妃逃康熙追,德妃再逃,康熙再追,德妃逃逃逃,康熙追追追的动人爱情诗篇~女主——德妃(吴雅:人家穿越去清朝的都是阿哥捧着,大臣护着,凭什么她穿越过去就身处冷宫,而且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在生孩子!?还一不小心生的是胤禛四四?疯掉了疯掉了,紫禁城太恐怖,看她如何玩转红墙,逃脱康熙的魔爪!哇咔咔…可是,逃离了以后,为什么会突然怀念起那个一身龙袍的家伙?男主——康熙:原本心中只有江山黎民,女人于他而言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可是为什么这个女人会不一样,花样百出,四处放电,还居然为了逃脱跟他斗智斗勇!这个女人有没有搞清楚状况,她是他的女人,一辈子都是!无论她逃到天涯海角,他也一定会抓她回到他身边!附上其他男主滴浓浓爱意——马齐:“德妃娘娘逃出宫就在我身边,是皇上生生抓回宫中去的,如今已过三十年,也该将雅儿还给我了!”隆科多:“那日紫藤花下的一个回眸,便让我心心念念了几十年,上天入地,我也会守护着德妃娘娘,辅佐娘娘直上云霄!”钟楚良:“你总说当年是皇上误会了你我,才迫使你在御下承宠,也迫使我被逐出皇宫,其实当年我心意实真,如今改了名姓再度入宫,就是希望与你再续前缘!”…“你、你、你们,给朕滚远点,敢碰朕的女人,你们活腻了吗?”“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管你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是群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我不是优乐美,凭什么让你握在手里,我的穿越我做主,拐上阿哥闯天下去了!”片段一“万岁爷,德妃娘娘又翻墙了!”“哦,明天把那里的台阶再修平整一点,别摔了娘娘!”某皇帝声音波澜不惊。“娘娘是带着四阿哥一块逃的!”“哦,有四阿哥护着,德儿也比较安全。”“还有马齐大人和隆科多大人!”“什么!”某皇帝拍案而起,“摆驾,朕要微服,跟他们一起出去!”想丢下他,门都没有!片段二“才坐完月子,你又去哪儿了!”某皇帝脸阴的如同院里的缸。“我翻墙出去买桂花糕。”某女晃了晃手上的糕点,当然,还顺便看了看买桂花糕的小帅哥!“吃饱了?有力气了?看来朕低估了你的体力!既然这么有活力,我们上床运动一下吧!”“喂,我才坐完月子,你是想累死我吗?喂,轻一点啦!”“就该让你精疲力尽,你才能知道你是谁的女人!”片段三某四四眼巴巴地望着德妃:“额娘,我今天过生日,想吃额娘做的生日蛋糕…”生日蛋糕呀,说说就流口水。
  • 大唐魂

    大唐魂

    盛极而衰的中唐,安史之乱已经结束,饱经战火荼毒的中原大地仍然暗流涌动,各种割据势力与朝廷各派系明争暗斗,一时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丑书生陆羽浪迹天涯,在江南歌会上巧遇儿时知己李季兰,季兰已成为名噪天下的青楼诗妓。二人相认,再续前缘。此时江南怪事迭出,事涉民族团结,引起北方义士的注意,并派出剑道高手公孙玉娘一路追查。陆羽一心钻研茶道,却身不由己卷入江湖纷争,多次犯险均为公孙玉娘所救。玉娘对丑书生一见倾心,引起季兰猜忌。世俗的压力使季兰被迫出家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