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26

第26章 张爱玲说话什么样?

祝淳翔

20世纪初以降,经过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白话文作品逐步成为文学正统。但由于标准音待定,现代作家的作品不免羼杂了许多方言土语。当研读张爱玲的作品时,我们常会留意她对语言的那份异样的敏感。而通过其自述以及亲友的转述,会发现她的身世和经历即语言环境之复杂,又远较常人为甚。

一、母语、国语和上海话

大文豪鲁迅曾经调侃自己说话“南腔北调”。相比之下,张爱玲虽未特意撰文说及,却也曾有过类似表述。晚年的她写过一篇探讨《金瓶梅词话》的文章《“嗄?”?》,透露了一些端倪:“我的上海话本来是半途出家,不是从小会混的。我的母语,是被北边话与安徽话的影响冲淡了的南京话。”

人固然是同一个,而语言如流动的河水,随着阅历的增加,人际交往的丰富,口音也会不停变化。母语当指是小时候说的话,那么长大之后呢?

在不同时期与张爱玲发生交集者为数不少,他们的访谈录或回忆录发表后,留存下一些片段和剪影。其中关于张爱玲口音的材料虽一鳞半爪,却也略志鸿泥。

1952年7月,张爱玲离沪赴港,1955年定居美国。1961年10月,在由港去台的美领馆新闻处处长麦加锡牵头下,已是文坛重要人物的张,去台湾寻找写作素材。期间,曾在台北国际戏院对面的大东园酒楼(笔者按:“大东园”之说来自陈若曦。而据白先勇、王祯和的回忆,聚餐地点在西门町“石家饭店”),与《现代文学》杂志同仁张兰熙、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王祯和、戴天及麦加锡夫妇等人一起午餐,双方晤谈多时。不久,张爱玲还由王祯和、陈若曦

陪同,去他家乡花莲及台东旅行。这段台湾之旅,张爱玲留下一篇《重访边城》(英文版A Return to the Frontier,The Reporter,March 28,1963,pp.38-41),而白先勇、王祯和、陈若曦等人以后也分别留有回忆文字。

由于白先勇他们都是作家,同样具备不俗的观察力。将其观感收拢来,也许能描画出关于张爱玲如何说话的大致轮廓。同时,通过分析和玩味其表述的些微不同,也能相互印证,以判断各方说法的可靠性。

在主持人曹可凡的访谈文章《白先勇谈张爱玲》中,白先勇忆及张爱玲的口音:“张爱玲是上海人,但一口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特别是卷舌音很有北京味儿,这或许与她曾经在天津居住过有关。”

而据王祯和回忆,由花莲到台东之前,张爱玲执意要给他舅舅买见面礼,他们上街路经一家书店,老板碰巧是个上海人,于是,她和老板用国语讲话,讲着讲着就变成上海话了,说了很久。

张爱玲幼时由合肥乡下的保姆带大,后来念私塾,她虽在天津待过六年,但其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未必在当时已练就。1930年十岁时张爱玲才在母亲的干预下,插班进入教会小学(黄氏小学)读六年级。翌年,赴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读中学。该校教学以英文、家政和文艺为特色,此外也教国文课。据张的高中国文老师汪宏声在《记张爱玲》里介绍,“圣校”中文部“担任教授的先生,初中以下是师范毕业,年龄在卅以上的中国小姐。”1925年春,经吴稚晖倡议,民国第一所国语师范学校在上海开学,标志着沪上普及普通话(时称“国语”)的滥觞。那些“先生”(即老师)们很可能有人来自国语师范学校,也即自初中起,张爱玲恐怕才开始系统地学说普通话。

正当张就读“圣校”的同一年,由洪深编剧明星电影公司投巨资打造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沪公映,为使各操方言的演员的对白符合标准,洪深还办了国语培训班。主演胡蝶后来也在回忆录里叹苦经:“这部片子就我自己来说,都费了很大精神,先背台词,然后领会人物感情,还要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张爱玲是资深影迷,不仅写影评,以后还参与电影编剧。会不会一方面是耳濡目染,以后也为了适应电影对白的高标准,她的国语发音才逐渐强化并臻于完善,终至“字正腔圆”程度?无独有偶,董桥曾写《怀念柳先生》一文说及张爱玲同时期的学者型作家柳存仁的“国语不是京片子,是标准而动听的老电影对白”;“他说那是早岁多写白话剧本练出来的基本功。”观影学国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替张爱玲提高国语水平开启了一扇新窗。

若依常理,张爱玲在上海受教育,并在此成名,上海话应该不成问题。她1944年发表散文《有女同车》,摹写电车上一个“老板娘模样的中年太太”谈论儿子,用了好些沪语特有的字眼,可谓惟妙惟肖。胡兰成的回忆录《今生今世》里,也提及张喜用一些别致的“上海闲话”,给古文作注。不过,有件事或许知者不多,即张爱玲有一段向旁人学说上海话的经历。1946年,张在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剧。一次,她向同事龚之方提出:“我要向你学习上海话。”龚很诧异,问她:“我们日常不都是说的上海话吗?”她说:“我对上海话研究过,有的词汇以及它的发声,很有魅力;你的一口上海话接近这个标准。”报界闻人龚之方生于浦东,是个老上海。显然,张爱玲会说上海话,但由于“不是从小会混的”,故自认说得不够道地,才要向老上海“取经”。令人好奇的是,究竟上海话里面的哪些发音,张爱玲说不好呢?龚先生没有明示。或许是如浦东说唱般那种难以言传的韵味;抑或是尖团音,别说外乡人不易掌握,就连许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说不好。这段轶事,很能见微知著: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张爱玲之成为知名的海派作家,也有个过程。亦可见语言学习除了天赋,也离不开平时的勤于交流。

1968年7月,张爱玲在美国坎布里奇市的居所里接受台湾媒体人殷允芃的采访,谈人生,谈文学。言谈间,阅人无数的殷女士发现张爱玲“缓缓的北平话,带着些安徽口音。”此处“北平话”显指国语。与此同时,母语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即便过去那么久,张爱玲的安徽口音痕迹尚存。

1970年9月,毕业于台大外文系的水晶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比较文学博士。恰在一年前,张爱玲经陈世骧教授推荐,任职于该校中国研究中心。水晶是个“张迷”,很羡慕朋友王祯和此前与张爱玲、陈若曦等人同游花莲等地的经历。既然有了机会,便鼓足勇气,打电话给张,希望约谈。当时虽然未及晤面,但电话联络间,水晶发现:“她的北京话说得顶道地,想必上海话也是好的。”很可惜,水晶所叙纯属泛泛而论,未提供更多信息。

二、粤语

2006年,由香港演员梁家辉领衔主演的新编舞台剧《倾城之恋》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当地媒体纷纷报道。当被问及为何选用粤语对白,导演毛俊辉解释道:“张爱玲的语言用粤语说很有味道,这次就算是让观众来体验原汁原味吧。”

而张爱玲的香港朋友邝文美在《我所认识的张爱玲》一文中也钦羡道:“在陌生人面前,她似乎沉默寡言,不擅辞令;可遇到只有二三知己时,她就恍如变成另一个人,谈笑风生,妙语如珠,不时说出令人难忘的警句来。”

上述说法兴许会引发疑问,难道张爱玲精通粤语?实际上,虽然在港大上过三年学,但当时的张似乎说不来广东话。“证据”首先见于傅雷(署名迅雨)的名作《论张爱玲的小说》:“她的人物不是外国人,便是广东人。即使地方色彩在用语上无法积极的标识出来,至少也不该把纯粹《金瓶梅》《红楼梦》的用语,硬嵌入西方人和广东人嘴里。这种错乱得可笑的化装,真乃不可思议。”

此前一年,张爱玲已陆续发表多篇香港题材的小说。她在《到底是上海人》中总结道:“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沉香屑,包括一炉香、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琉璃瓦、封锁、倾城之恋七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

两相对照,不难推论:故事虽发生在香港,但目标读者是上海人,张爱玲不用广东话写小说情有可原。同时是否亦暗示:短暂而又封闭的大学生活没有让她获得太多广东话的听、说实践,因此并未掌握?

2009年2月26日,张爱玲遗稿自传性长篇小说《小团圆》在港首发。3月19日《亚洲周刊》刊登纪念专辑,其中有篇人物专访:《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他为何不销毁宋先生忆及儿时印象:“张爱玲不会说广东话,所以和广东人很隔膜,后来碰到我妈妈是上海人,家庭背景也好,有学养,就成了好朋友。那时我十二岁左右,有印象了,只记得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不算漂亮,讲上海话,她不会讲广东话,不会和小孩玩,但会在旁边观察你。”

原来,邝文美(即宋以朗之母)是上海人。则前述“二三知己”之间,多半是用上海话交谈的。顺便提一下,《小团圆》前言里张和宋以朗父母在书信中讨论小说如何修改时,以“无赖人”指代“胡兰成”,贬义与否还在其次,首先是两者在上海话里发音绝似。

另外,香港郑树森教授也说张爱玲粤语不灵光,并据宋淇先生生前所告,张在港所编电影剧本的广东对白,皆由宋与本地剧务所改。总之,即便在文章中使用过零星的广东话字眼(如《烬余录》),但留港时间太短,张爱玲终究尚未掌握粤语。

三、英语、日语

前文所涉均为中国话,那么张爱玲的外语又说得如何呢?

缘于在教会学校的读书经历,张爱玲早早地打下了英文基础。据胞弟张子静回忆,姑姑曾告诉他,随便什么英文书,姐姐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学。在香港大学,张爱玲读了三年英文系,《小团圆》里,主角九莉自称能整本地背诵《失乐园》,此可为张的英文记忆力作注。成名前,她写过英语影评,以后不仅翻译过多部英语小说,还用英文创作并发表过小说。张爱玲的美国知音麦卡锡(即麦加锡,同名异译)曾说:“初读《秧歌》头两章,我大为惊异佩服。我自己写不出那么好的英文。”

张爱玲晚年在洛杉矶的友人林式同《有缘得识张爱玲》也忆及:“我从没有听她说过英语,唯有这次和那房东女儿签约时她得说英语,她的用词造句和我常用的很不一样,丰富而多姿,令我自叹弗如。真是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不过,学者刘绍铭的见解却和麦、林氏的迥乎不同。他曾多次著文,指出张爱玲的英文是bookish English(秀才英语)。文章《爱玲五恨》更以林语堂为类比对象,指出:“除了海棠无香鲥鱼多骨外,张爱玲终生抱憾的就是不能像林语堂那样靠英文著作在外国领风骚。”具体到张的英语口语,则说:“她用英文写作,处理口语时,时见力不从心。”刘文陆续发表后,不免因其“毒舌”,引发“张迷”们的绵绵恨意。不过,刘先生所指张爱玲英语口语的不足,似颇能自圆。

此外,张爱玲还能说一些日语。王祯和《在台湾的日子》里述及张爱玲与其母对话:

她会说日语,跟我母亲就用点日语相谈。那时,我的干姐姐要出嫁,就要离开我家,张爱玲听了跟我母亲说:你会比较寂寞。“寂寞”两个字是用日语说的,我一直印象很深。她每天晚上跟母亲道晚安,都是用日语。她说话很慢,很柔,很自然。在散文《烬余录》里,张爱玲述及香港围城期间在大学临时医院当看护。工作之余,跟一个年轻而有些腼腆的俄国人学过日文,说“起初学生黑压压挤满一课堂,渐渐减少了。少得不成模样,他终于赌气不来了,另换了先生”。可以想见,短短的时间里,张爱玲的日语学习主要还是靠的自习,恐怕是谈不上熟练掌握的。

“成也语言,败也语言”。张爱玲一生与语言的不解之缘一再昭示着:语言与生命类似,也是活的。这一论断体现在二者具有相似的反馈机制。即使记忆力再好,也离不开多与人交流,“用进废退”的作用实不容小觑。前期的张爱玲在华语世界爆得大名,其时经常与人交流,语言便如鱼得水,随时保持着鲜活。以后去到英语世界,她因故经常搬家,朋友很少,成了“孤独的局外人”。深居简出,独来独往导致了坏结果:其英语能力便无从进步。

(作者简介:祝淳翔,1973年出生,上海人,主要作品有:《“塔西佗陷阱”的来龙去脉》、《马克思的脚印》、《张爱玲参加过土改吗?》、《张爱玲认祖“公案”》等)

同类推荐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 晋王吕布传

    晋王吕布传

    他武勇盖世,骑马中赤兔,拥美女貂蝉,却命丧白门楼,堪称三国第一悲催;百世轮回,穿越重生,熊熊大火中,吕布无声咆哮,誓要改变命运;乱世,如期来临;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豪情万丈,欲与当世枭雄们,一较长短,布武天下……………………………………………………………………………………………………………………【已百万字完本,新书《贩卖地球》,敬请关注收藏,谢谢!】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魔幻手机续

    魔幻手机续

    傻妞回到2060年,科学家听了傻妞和小千的事,决定不拆散他们,并成功的研制出机器人准备把她送回2008年,却不小心按了失忆键。失去记忆的傻妞找到了工作,而小千却成了她的客户,小千用尽各种努力帮傻妞恢复记忆,只是她逐渐苏醒时,他们的爱情却在各方的反对中不知何从!
  • 坠入凡尘的星星

    坠入凡尘的星星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荒野地发现了她,那时候她看起来生命垂危,可是不一会就不可思议地恢复了体力,之后就一直跟着我;她不知道吃东西要付钱;她对周围的事物显示出十足的好奇;她有超乎寻常的听力和感觉;她酒量奇大,自称不会猜拳却从没有输过;她不知道天高地厚和人心险恶;她记忆力超群,看书一目十行而且越来越聪明;她喜欢凑热闹,参加陌生人的婚礼;她喜欢现炒现卖而且似模似样;她像小孩子一样单纯而且爱和小孩子玩耍;她对我相当依恋而且很喜欢我;她喜欢观察人的行为,研究人的心理和社会现象;她热爱阳光、自然和一些诸如境界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她越来越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逻辑归纳、演绎推理、综合分析等思维能力;她莫名其妙就会开车,她会不知道多少国语言,她的知识似乎呈爆发式增长,她身手非凡,从狂奔的汽车前将我救出……她是何方神圣?她不愿意告诉我,可是她现在成了我的恋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 转身成宠妃

    转身成宠妃

    阳春三月的傍晚,太阳早早的就在天边藏起了半边脸,远出偶尔传来隆隆的春雷声。在台大医院的侧门,一颗戴着鸭舌帽的小脑袋怯怯的伸出大门口,谨慎的左右瞧了瞧后,迅速钻进一辆taxi,车子立即向前方驶去。小脑袋趴在靠座上看着挡风玻璃外,确定来接她回家的司机真的没追来后,才大大的呼了口气,转身坐回到座位上,脸上露出贼贼的笑容。坐在车上的女孩名叫韩茜儿,是黑帮老大韩冥九的掌上明珠。她……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懒女孩的美体圣经

    懒女孩的美体圣经

    世界上没有丑女孩,只有懒女孩。女孩个个都爱美,却苦于拼命节食,大量运动,想要轻而易举地变得美丽、苗条、优雅、性感、仪态万方,而且富于魅力……懒女孩的春天来了,原来美体可以这样简单,实现美丽梦想如此轻松。
  • 异瞳

    异瞳

    一次意外,她有了一双能看见异样物体的瞳孔,能看到人的身上会出现白、灰、黑等颜色的气团,白色是气运,是运气、命数和幸福;黑色是丧气,是只有在人心充满欲望的时候入侵的心魔兽;黄色的气团是她收留的宠物宝儿。她带着宝儿将要和这些心魔兽做怎样的斗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