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700000008

第8章 一九三一年9月13日(1)

张学良要彻查中村事件

人们通常会用河流来形容历史。是的,在绝大的程度上讲,历史的进程的确像一条流淌的河流,有时她会在一个地方打个弯,甚至徘徊一下,卷起几个水花来,但是归根结底,她还是要滚滚东流的,这就恰似一个时代的主题,一定会决定那个时代的历史走向一样。

1931年9月的中国历史也在打了几个弯后,又回到了她的主题:冲突不断、危机四伏的中日关系。

9月13日,据《申报》报道,张学良谈及中村事件,认为如调查属实,对肇事军队及带领长官定将严惩。同日,东北宪兵司令陈兴亚接到张学良的命令,率随员20余人前往兴安屯区调查中村事件。

这是张学良第一次透过媒体,对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村事件表态。

此时担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北平。与他的军阀父亲张作霖不同,张学良有着更宏大和更富爱国精神的政治抱负。青年时代的张学良就参加过反对二十一条的学生运动,而根本不去顾及作为老爸后台的日本人的感受。他更希望能够催生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央政府,好帮助他对抗日本越来越严厉的压力。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他才背着日本人决然地实现了东北易帜,也才在中原大战打得天昏地暗、胜负难分时,果敢地表示了对蒋介石南京政权的支持。

参与关内的政治斗争,给张学良带来了荣誉、权力和利益。1930年,当张学良第一次前往南京时,国民政府的高官们几乎倾巢而出,渡江到浦口机场来迎接他,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感谢。5月5日,国民会议在南京召开。张学良依旧是众目睽睽的风云人物。国民会议提议年前发行“中华民国统一纪念邮票”,图案为品字型的三人像,中为孙中山,右为蒋介石,左面即是年方31岁的少帅。张学良还被选为主席团成员。5月9日,担任会议执行主席的张学良说,今天是五九纪念日,是日本逼我国签订二十一条的日子,为了不忘国耻,应该静默三分钟。代表们肃立之后,继续讨论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问题。

这次,他在南京逗留了20天,5月20日早上9时,他乘飞机离开。蒋介石亲自到机场欢送,倚重之情不减。

所以此时面对中村事件发生后日本步步紧逼的少帅,他所要考虑的,已不是东北的地区利益,而是要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慎地研判日本人的企图。

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是被东北屯垦军秘密处决的。在处决中村后,关玉衡要求官兵严格保密,可还是让在东北浸淫多年,几乎已是无孔不入的日本特务打探着了消息。从8月17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向辽宁省主席臧式毅递交关于中村事件的备忘录开始,日本外交当局共向中国政府提出十四五次交涉,而且态度越来越强硬。更令人担心的是,日本军方强势介入此事,他们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心比日本政府更坚决。在日本国内,赞同陆军动武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石原喜重郎外相日益孤立。

中村事件出乎张学良的意料,9月6 日,张学良在致坐镇沈阳的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等人的电报说:“对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给驻守北大营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的电报称:“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但是,中村事件还是发生了。

日本人想借中村事件做文章,这一点,张学良看得真切。但这篇文章究竟要做得多大?他的心中并没有底。

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张学良派人探听日本的意图,并对他的日本顾问柴山表示:“我打算公正地处理中村事件,日本方面所指出的犯人即使不供认,但如果证据确凿,我也打算根据证据处以重刑”。9月13日北平的另一家报纸《世界日报》,对张学良的态度作了同样的解读:此时张学良感到日本军方在东北有异动,益感形势严峻,因此电嘱在东北主事的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军总参谋长荣臻,令二人“早日调查,以期圆满解决。”显然,张学良流露出这样的态度——给日本人一个满意的结果,以求息事宁人。

日后,张学良曾对日本NHK的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时我愿意与日本人和平,何必要挑衅呢?我在这个地方又要说了,日本军人实在是无能哪,实在是狂妄!我当时想,他们这样做,不但对我们中国不利,对日本也是不利的。假使我是日本人,我绝不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后果,一定是对日本很不好的,所以我想日本不会这样做。

张学良的这段话,是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说的,但可以看出一点,就是当时他并不认为日本会乘机发动战争,因为那样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在东北经营得那么久了,领事馆、满铁、关东军……林林总总那么一大堆的势力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连一个河本大校都能在没有请示高层的前提下,搞一个爆炸事件就把不可一世的东北王张作霖除掉了——在这种无以复加的势力和巨大的实惠面前,用战争得来的会比这个更多吗?

张学良是一个从大风大浪中走出来的人,多年来在身处劣势的情况下,他巧妙地与日本人周旋,并没有处于下风。

当年日本人在皇姑屯把张作霖炸成重伤并致死时,张学良远在兰州,几十万东北军群龙无首,日本人虎视眈眈,局势万分危急。张学良日后回忆说:

当时我知道日军的部署,尤其是过山海关(指乘火车返回奉天时经过山海关——作者注)以后,都是日本军队。我跟着我们的军队上了火车,化装成一个伙夫,谁也没有看出来,连我们的人也不知道我在火车上。等我回到了家中,他们都认不出我是谁来了!当时谁也不知道我回到了奉天。我会模仿写我父亲的字,那时候对外还没有宣布我父亲已死,所以,以我父亲的名义下的所有命令都是我写的。等到把事情都安置好了,我们才宣布我父亲死了。

说到易帜,张学良同样认为自己“涮”了日本人一把:

我说日本人当时自己觉得很聪明,什么事情都对我们中国侦察得很详细。但是,我当时挂青天白日旗,日本就不知道,不但是挂一面青天白日旗,全东北都挂青天白日旗。我把青天白日旗全预备好了,日本人一点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日本把办谍报的钱都白花了,都扔到废纸篓里去了。我下令后只有三天工夫,各省被服厂就把青天白日旗做好了。我当年做事情,部下都怕我。我很严格,我要说做的事就得做,做不了是不行的。

在以上这两段话中,少帅对自己处变不惊、沉着镇定的胆识与韬略的自得,溢于言表。

总之,张学良认为当时日本发动战争,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加之多年在与日本人的周旋中,少帅总是棋高一着,也多多少少地使他看轻了日本人,认为会叫的狗到什么时候都是不咬人的。另外,从现实的层面讲,张学良当时的政治着力点已移到关内,他的东北军的主力也已调到关内,所以从主观层面上讲,他也不想与日本人做最后的摊牌。

1931年6月,当石原莞尔中校这个时刻不忘思考帝国命运问题的中级军官,得知中村被处死的事件后,兴奋之情不能自已,认为这是帝国在中国东北发动战事的天赐良机。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日本陆军省军事课课长,也是日本鹰派军官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永田铁山写信力陈己见。但日本军事高层认为准备不足,应该再等一等,而未予采纳。从九一八事变中南京国民政府和东北当局所抱定的坚决的不抵抗政策来看,日本就是早三个月发动战争,也断无准备不足的问题。

历史是无情的。张学良想通过一种“彻查”的姿态,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再一次避过日本对东北发动的战争,这一次行不通了。

战争动员令已悄悄下达

这一天,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偕参谋板垣、田原等一行50余人由旅顺抵长春,检阅第二师团及独立守备队并训话,要求日军服从命令,尽保卫日本在满洲利益之天职。

同类推荐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移爱繁华一梦

    移爱繁华一梦

    他与她的初次相见,一开口便是道歉。她与他的最后道别,一开口只剩道歉。他带她走进一场浮世繁华,她却没有安心,只剩下无尽的猜疑和惊慌。她推他陷入一局阴谋漩涡,他却为了守护挚爱,愿意放弃所有。当最终繁华落幕,只剩下如梦清...
  • 龙王的女婿

    龙王的女婿

    不小心吞掉“薄荷糖”,就成为龙王的女婿……龙王是集团大BOSS,未婚妻是一颗小辣椒,众位长老……虎视眈眈……呃,这个世界真危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冬水主藏

    冬水主藏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从公元379年到386年,7年时间,李穆然下山入仕,凭经天纬地之能,游走于北朝各国之中,平步青云,称王拜相。
  •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勤劳俭朴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