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600000005

第5章 卡尔·威特:潜能教育法(1)

卡尔·威特只是一个乡村牧师,但他却非常富有独特的见解。其中,最值得让人赞叹佩服的就是他对孩子的教育理论。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他就提出,必须从幼儿就开始教育孩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出现智力的曙光同时开始。他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实践证明,他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绪篇:认识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是德国哈勒近郊的洛赫村的牧师,他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天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很特殊,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在于教育,而不在于天赋。孩子最终能成为天才还是庸才,并不取决于孩子天赋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在卡尔·威特看来,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从胎儿时期开始,而且他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做,不用说那些一出生就具备非凡天赋的孩子,就是具备一般天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就一定能成为天才。

遗憾的是,他的这种理念在当时那个时代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卡尔·威特却在公共场合一再宣称: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进行这种教育实验。

不久,卡尔·威特夫妇有了一个孩子。不幸的是,孩子没有几天就夭折了。1800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也叫卡尔·威特。但是,小卡尔·威特却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邻居们都认为小威特就是一个白痴,而且还暗暗为这个孩子的未来和老威特夫妇的境遇而忧愁。

不过,老卡尔·威特并没有失望,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实行着自己原定的教育实验。其实,自从小卡尔·威特出生后,周围的人们就一直在观望,看老威特是怎样教育小威特的,他们始终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小威特的成长历程。

小卡尔·威特在父亲老威特的教育下,8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812年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

1814年4月,14岁的小卡尔·威特便被授予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他又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后任教于布赖斯芬大学、哈勒大学讲学。晚年的他有感于父亲对自己成功的教育,写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更翔实有力地为其父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佐证。

一本神奇的书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神奇的书,该书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它让后来的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为后人成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范本。

1818年,卡尔·威特写成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在卡尔·威特成名以后,人们谴责其他教育家的无能,甚至责怪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孩子也教育成像小威特那样的天才。为此,一些思想狭隘的教育家们对小威特的父亲更加敌视。

即使小威特在当时已经表现出了很多优于普通孩子的才能,但是对于小威特的表现,许多人依然认为,他的才能是天生的,而不是教育的结果。为此,老威特感到无可奈何,他说:“人们都说我的儿子是天生的天才,而不是我教育的结果。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连我的许多亲友也不相信。上帝如果真的给了我一个天才的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仁慈,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减少反对派对他的敌视,也为了向人们阐明正确的天才观,老卡尔·威特决定将他的教育方法告知于天下。

老卡尔·威特决定公开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答谢他的朋友们的关心。正如他所感慨的,小威特的成名,让他遇到了许多敌人,但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他在书中写道:

朋友们对我的教育方法很同情,常常以谈话或者通信的方式来鼓励我。因此,我也往往被他们的好意所感动,有时感动得流泪。我的成功大半在于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因此,我终身难以忘却他们对我的一片好心。

我的朋友们希望我把我的教育法编写成书,并公之于众。而我屡屡拒绝,但是到最后,我还是被他们说服了。就是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我决定公开我的书。但是不能断言,运用我的教育法的人就一定能像我一样获得成功。另外,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儿子一样接受那样的教育。但是我相信,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裴斯塔洛齐是第一个承认卡尔·威特潜能教育法的人。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种教育方法时,裴斯塔洛齐仍然坚定地鼓励老威特:“你的教育法必定能取得成功!”除了裴斯塔洛齐,巴黎大学的朱利安教授也再三劝说老威特,希望他能把他的教育法以书的形式公布于众。

下面就是裴斯塔洛齐先生写给老卡尔·威特的一封信:

我曾记得14年前在布夫塞与您讨论过教育问题。当时,您说用您的特别教育法能非常有效地教育您的孩子。14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您儿子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比您预想的还要好!

但是,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仍怀疑这是否就是您教育的结果,或许还有人认为这全是因为您儿子的天赋所致。鉴于此,我期待您能向世人详细地阐明你的教育方法,让世上的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您的教育方法受益。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请您务必考虑。

您最卑微的仆人和朋友裴斯塔洛齐

1818年9月4日于伊凡尔顿

于是,就在反对者的压力和赞成者的支持下,老卡尔·威特才写成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育儿亲历手记。

不过,《卡尔·威特的教育》问世以后,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失传了,保留至今的只有有数的几部了。幸运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一册,据说是全美国唯一的珍本。所以,该图书馆把它作为珍品陈列在了贵重品室里。

之所以这本书在当时受到冷遇,一方面可能与它的篇幅过长和叙述的方式不吸引人有关。要知道,全书多达1000多页,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与主题扯得太远的枯燥议论,而且写得杂乱无章。尽管后来从这本书受益的威纳博士曾将它译成英文,并省略了原著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之处,篇幅也压缩到了300页左右,但它仍然让人感到啰嗦和枯燥乏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因为书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与当时人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老卡尔·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可是,当时流行的主导思想是,儿童的教育应当开始于七八岁,这种论调在当时为人们所深信不疑。除了这个论调之外,还有一种让许多父母感到十分恐惧的观念是,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所以,在这种思想观念笼罩下,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简直是荒唐至极,更谈不上指望父母们会利用他的理论把一个“凡夫俗子”训练成“天才”了。于是,这本书就被埋没了。

实际上,《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让后来的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所以说,老卡尔·威特不仅造就了一个天才,使儿子成为通过早期教育取得显赫成功的典范,而且将他成长的秘密公之于世,为后人成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范本。

一个神奇的天才

小卡尔·威特14岁便被授予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他又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天才。

不可否认,小卡尔·威特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天才。因为在老卡尔·威特的教育下,没过多久,这个被人们认为白痴的“傻”孩子就轰动了邻里八乡。小威特四五岁时,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同年龄的孩子们,成为了“本地教育史上的惊人事件”。

正是因为老威特对儿子实施了全面的潜能教育,小威特得以非常健康地成长,在学业上也有神速的进步,他7岁半时就已远近有名。在他出名以后,来自德国各行各业的精英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考他,结果没有一个人不赞叹、佩服,这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1808年5月,来自梅泽堡某学校的台尔琼斯·兰特福克老师为了激励自己学校的学生,他向老威特要求,允许他在学生面前考考小威特。起初,老威特担心由此会引起小威特骄傲自满,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不过,和往常一样,老威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由于威特还是个孩子,关于考试的事先不要让他知道,同时还要提前跟学生们打招呼,千万不要对他说一些表扬和赞美的话。

兰特福克老师答应后,就正式把老威特父子邀请到学校,并把他们带进教室,让他们坐到后面。那堂课是希腊语课,教科书是《波鲁塔克》,学生们都感到很头疼。兰特福克就请小威特回答问题,让他的学生们见识一下。结果,小威特很轻松地就把学生们不明白的地方都解答了。而且,对其他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接着,兰特福克又把拉丁语版的《凯撒大帝》一书交给他,并提出问题。威特又都毫不迟疑地作了回答。然后,兰特福克又拿出了一本用意大利文写的书让他读,他也读得非常流利。老威特还用意大利语插话提了几个问题,小威特也都一一作了回答。兰特福克又用法语和他对话,小威特就像用母语讲话一样,回答得也非常流畅。后来,兰特福克又向他问了希腊的历史和地理等问题,尽管问题很多,又涉及各个方面,但小威特全部回答得非常正确。最后又考了数学,圆满的答案让兰特福克和他的学生们都感到惊讶不已。这时,小威特才7岁零10个月。

几天后,《汉堡通讯》详细报道了整个事情的全过程。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几天前,在本地教育史上发生了一起惊人的事件。”随后,各地的报纸立即转载了这一报道。于是,小威特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德国。来访问小威特的人更多了,他被来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测试,结果当然令他们佩服不已。

小威特扬名天下后,莱比锡大学的一位教授和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人打算让他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们说服老威特让该市的托马斯中学校长劳斯特博士考核小威特。劳斯特博士是一个深明事理的和蔼可亲的学者。他没有让小威特察觉是在考试,而是在轻松的交谈中完成了考核。考试过后,劳斯特博士就给他写了入学证明。内容是:

今天根据我的要求,对9岁的少年卡尔·威特进行了测验。考希腊语时从《伊利亚特》中选了几段;考拉丁语时从《艾丽缔斯》中选了几段;考意大利语时从伽利略的著作中选了几段;考法语时在某一本书中选了几面……这些都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威特却答得非常不错。他不仅语言学知识丰富,而且理解力也特别强,在各方面都有渊博的学识。

我听说这个令人赞佩的少年都是其父威特先生教育的结果。我认为,这一教育方法值得学者们高度重视。总之,这个少年完全具备了上大学的条件。为了学术的进步,让他到大学深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劳斯特博士把证明书送到莱比锡大学后,校方同意小威特于第二年1月18入学。开学那天,校长居恩博士非常高兴地与小威特交谈,谈话后,校长给该市有权势的人物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洛赫村的牧师威特先生的儿子卡尔·威特,刚刚9岁就具备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识。他能熟练地翻译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他最近被很多学者考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学识而惊叹,他还在国王面前接受过考试。他具备十分丰富的人类有史以来在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所积累的知识。

这是他父亲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所以说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也是不亚于其儿子的学识,令人惊叹。由此可知,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使儿童的能力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接着,威特父子去拜访了拉日斯特大臣,拉日斯特大臣也考了小威特3个小时,同样感到吃惊,他确认小威特是个名不虚传的杰出人才。他觉得把小威特送到国外去太可惜了,因为莱比锡当时是属于萨克森的。他问了老威特许多有关的教育方法,最后决定不让他们父子去莱比锡而留在国内。

第二天,拉日斯特大臣设宴招待了威特父子和政府的大臣们。宴会上也考了威特,大臣们都感到非常满意。经过协商,他们决定让小威特留在国内上哈雷大学或是哥廷根大学,而不去莱比锡。

小威特在哥廷根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尽管他当时才10岁左右,但他的学习并不紧张。他可以尽情地游玩和参加运动,并常常去采集动植物标本。他会画画、能弹琴、也会跳舞。除了上课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古典语和近代语的研究。

第二学期期末,国王杰罗姆到哥廷根大学视察。国王参观了校内的各个地方,最后在植物园遇到了小威特。国王的随从拉日斯特大臣把小威特介绍给国王。国王非常高兴,于是特别与小威特作了深入的交谈。这时小威特才11岁。

1812年冬天,12岁的小威特公开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他又因为在书中发表了他自己发明的非常简便的画曲线工具,所以更加受到了极大的赞赏。

1813年,小威特一面专心致志地学习政治史,又挤出时间写了《三角术》一书。这本书是1815年他离开哥廷根大学到海得尔堡大学以后出版的。这一年,老威特接到了国王的通知,通知上说把供给威特的学费延长到4年。

1814年4月,小威特访问了位于维茨拉尔的吉森大学。该大学的哲学教授们欢迎他并一起讨论了学术上的各种问题,最后承认了他的学术水平——特别是181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价值,由校长赫拉马莱博士授予他哲学博士学位,这一年他14岁。随后,他又访问了马尔堡大学,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

小威特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老威特就在考虑他今后的出路。为了使小威特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决定让小威特去学法学,他认为,决定专业方向应该是18岁以后的事,在那之前应该学习所有的学问。

这之后,小威特就到了海得尔堡大学修法学,两年后,16岁的他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同类推荐
  •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我们也不用着急。都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家长。因为任何一位妈妈,教育孩子。不过,就是我们做妈妈的要努力,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位不错的妈妈,努力学点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常识。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
  •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青少年时而悲叹、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无聊、时而君临天下。他们更容易体会到这极致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之间不停徘徊。当年轻的身体和心理高速度地发育成长着的时候,他们有太多的问题不可解。这时就要看父母的功课有没有做足了。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努力的父母。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提高自身修养,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热门推荐
  • 我的同桌有点怪

    我的同桌有点怪

    报告老师!我的同桌好像有点奇怪!奇装异服、胡言乱语,还脑补过度!简直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神经病一样的队友!熊森极度想要暴走,怎么说自己也是异事件调查联盟的优秀成员,居然要和一个不着调的重度中二病少女组队!这科学吗?这靠谱吗?这、这以后还能愉快地完成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吗?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战族传说系列(七)

    战族传说系列(七)

    小草拥着自己的双膝,道:“其实,以我的武功,并不会那么轻易受伤,当时我的受伤一半是真,一半是假,至于为什么将四颗药丸留存,其理由与你为何要保存苦叶儿的方糖。”顿了一顿,又轻声道:“也许,还不仅因为这一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相公太闷骚

    相公太闷骚

    夜凉如水,漆黑的夜空中散落着星光点点,没有了月光的夜,寂静的有些可怕。夜色中,一个娇小的身影快速的掠过,很快便消失不见。“快快,把这箱子抬到小姐房间里去,你们给我小心点,这里面可是装着小姐最心爱的宝贝,摔坏了小心你们的狗命!”长廊外,一个扎着丫鬟髻的小姑娘眉头紧皱的对着四个男子指手画脚的低声嚷道。而另外四个男子他们小心翼翼的抬着手中的大箱子,生怕一个不小心把里面的宝贝给摔坏……
  • 深度迷失

    深度迷失

    白领李冰红被莫名其妙卷入一桩凶杀案,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李冰红在自由作家蓝一方的帮助下展开了调查,但与她接触过的证人一一离奇死去,李冰红发现事情更加复杂,自己的过去竟然全部是虚构的,实际上她只存在1年的真实记忆。是谁抹去了她的真实记忆又给她伪装了虚假的过去?除了警方还有两路神秘人在追捕她,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直像猎犬一样对李冰红紧追不舍的警察沈阳身上隐藏了什么秘密?尽全力帮助李冰红的蓝一方来历也扑朔迷离,最终一切都指向了荒山中的一座废弃已久的研究所,真相在那里大白……
  • 妃不寻常,王爷别装傻

    妃不寻常,王爷别装傻

    一抹疑惑悄悄的从他眼底漾开……“姐姐,恶心欲吐。撞上了一对闪烁着孩童恶作剧得逞后嬉笑着的墨眸。透过臭蛋糊,姐姐,你看,我给你抓了一直画眉鸟!”他满头大汗的跑进她的香闺,别过来!”一只臭鸡蛋迎面砸来,递给她一只漂亮的画眉鸟。才三个月,他待她亲昵如姐。她皱眉。他,“毒妇,就是她那痴呆的,智商只有八岁的夫君。她跟他不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人,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无妨,反正她不属于这里,她不会跟他有任何的交集的!她伸手淡淡地抹了抹脸上的蛋糊,她看到了一张俊逸无比的男子脸,没任何恶言,更没任何恶行,从他身边轻轻的飘过……她是21世纪的律政佳人,黏黏的,她只是穿越来到这千年前的天逸国,她还在苦苦的寻找着回21世纪的现代的方法……可是,他虽痴呆,上官月儿那张绝色的脸庞顷刻全挂满了臭蛋糊,却真心真意真情。她还是被感动了,正在踌躇之际,她却捕捉到了他眼底的一抹猎人的锐利……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你离品味有多远

    你离品味有多远

    如果品味要靠别人的认同来实现,那你还有个屁品味。所以当问别人离品味还有多远时,那人自己离品味就已经很远了。做有品味的人,从本书开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