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100000008

第8章 第3句话 “你要是考第一,我给你买……”(1)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用物质来激励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是考第一,我就给你买……”其实,这一做法不仅会滋长孩子的虚荣心,还会让孩子学会盲目攀比。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心灵原本是纯净的,是社会的污染和父母不正确的引导导致了部分的孩子迷失了方向。父母应该及时把孩子从物欲的漩涡中拉回来,让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物质奖励不是理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天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持久的情感。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有些人认为,对于孩子要尽量地满足他,不管是精神上的关心,还是物质上的享受,一定不能让孩子有所缺乏。

其实,无论是哪种爱,都不能泛滥。因为,过多地给予,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拥有的珍贵,越是锦衣玉食之家出来的孩子,往往越是经受不住风霜的洗礼。这种说法,很多父母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我们爱孩子,不管怎么爱都是对的;在爱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做都是对的。

其实不然,爱也有理性的爱和非理性的爱。有理性的父母,虽然会做出一时不被孩子理解的举动,可能这正是他爱孩子的表现。他的举动在许多年后,会让孩子感激涕零。爱孩子,如果没有理性的支持,最后会害了孩子。所以,爱孩子不能“短视”,尤其不能太过专注于短期的受益

兵兵是个聪明且贪玩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是中等。为了能让儿子考上重点中学,他的爸爸自以为是地想了个绝招去激励儿子。

一天,他对儿子说:“兵兵,你那天说想要一款游戏机,爸爸没给你买。如果你这次期中考试能进前10名,爸爸就给你买游戏机。”兵兵听完眼前一亮:“爸爸说话算数不算数?”爸爸拍着胸脯回答:“当然算数。”

期中考试后,兵兵果然考进班里前10名,爸爸高兴极了,兴高采烈地把游戏机买回来送给儿子。他心想,这一招果然灵,儿子似乎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没想到,接下来兵兵居然主动提出了要求,如果自己能考前3名,是否能买一台电脑,并保证不会玩游戏。

爸爸欣然同意了。转眼,兵兵果然考了第3名,电脑自然被他收入囊中。谁知,从那以后,他一放学就趴在电脑前玩游戏,不仅如此,还把同学也请到家里“混战”。物质奖励的弊端开始显现,更让爸爸没有想到的是,兵兵尝到甜头后,每逢小考、段考都要和爸爸讲条件,他想要的东西也就源源不断地搬了回家,而且全是爸爸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这时,爸爸突然警觉起来,物质奖励虽然有效,但是产生的副作用也很大。本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竟然成了他满足物欲的工具。那么,等到爸爸不能满足他的时候,孩子是否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呢?这样一想,爸爸冷汗直冒,他开始收紧他的奖励措施,也加紧了与儿子的沟通。

从那以后,爸爸一有空就到书店里转,想用自己爱学习的态度来带动孩子。慢慢地,在爸爸的影响下,孩子已端正了学习动机,不再为了打赌而读书。每逢节假日,父子俩都要去图书馆读书,将以往的实物奖励改为智力投资,收效比以往更加丰厚。

这位父亲是有理智的,他发觉事情不对之后,迅速做出了调整。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并没有急于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是从自己入手,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最终带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身教胜于言教。

这位父亲的爱,从非理性的爱最终上升到了理性的爱。所以,爱不见得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有些爱,比如溺爱,只是受生物性本能驱动的,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作用当时不会体现,等到孩子需要独立的那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在父母的溺爱中迷失了方向,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个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她在文章中提到,母亲给她的爱,是毁灭式的溺爱。为什么称这种爱是毁灭式的呢?因为,她的母亲太爱她了,以至于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可是,小姑娘知道凡事由母亲包办会毁了自己。但是,母亲就是不能停住她的脚步,始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关怀,小女孩在母亲爱的“压迫”下痛苦万分。

她这样写道:“我不想变成不会说话的哑巴,我现在不愿交际,只愿意和母亲讲话,快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了。我的衣服和鞋子,就连发型都是母亲一手包办,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我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这样下去,恐怕连上大学都要叫妈妈每天陪伴着……我每天跟她讲道理,说溺爱会毁了我,可是每次吃饭时她都不停地给我夹菜,我向母亲吼道:‘让我自己来好不好!’可她不听,还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我……

“我已经离不开这样的爱了,它使我沉迷、堕落、依赖。这简直是一种变相的折磨,折磨我的灵魂和肉体。母亲一天都不放弃对我的折磨,每当我想从爱河里探出头来,她就把我的头按下去,我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呐喊,却无济于事!

“我都这么大了,可是她什么都不让我做,包办了一切事情。她那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地,无论我怎样恳求,她都不会让我做一点点的事情。有时我会冲她发火,让她不要这样折磨我,可是她认为她做的是对的。那天,我终于忍不住打了妈妈,妈妈伤心极了,说道:‘我这么爱你,你还这样对待你母亲。’妈妈哭了,我也哭了……”

通过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母亲非理性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也阻碍了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父母代替孩子做事,使孩子缺少了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未来的路就不会顺畅。

父母要明白,自己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他终究会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父母过度地表现自己的爱,最终会让爱变成一把刀,使孩子“因爱受伤”。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厌恶父母。这并非是因为父母对他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对他“太好”。所以,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理解孩子,让他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不要让他背负太多的压力,承担与他年龄不符的重担。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都会做的,但是,什么是理性的爱,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父母一定要分得清。

教子小贴士:

可以说,“爱”是一切不良教育行为最好的借口。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错误时,只要宽慰自己说:“我是爱孩子的,我是为了他好。”心中就能得到几分安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最无辜的,他接受爱的时候分不清好坏,但是,最终造成的伤害还是要孩子来承担。孩子不是试验品,不合理的爱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请父母慎重、理性地释放你的爱,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的大事。

不可增长孩子的物欲

激励、奖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的行为得到父母、老师的认同、肯定时,奖励孩子让他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快乐,不过,同时,也让他有了进一步行动以期得到进一步奖励的欲望。这时,运用物质奖励就应该谨慎小心,因为物质奖励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一位父亲为了表达对孩子进步的欣喜之情,竟然为孩子买了一辆宝马车!这样的“壮举”一出现,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间众说纷纭。

这位父亲离异,自己带着一个小男孩生活。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将孩子转到本市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周五下午接孩子回家,周日下午送孩子去学校。

这个小男孩非常聪明,可是,因为平时粗心大意,以前的学科测试不是很理想。为此,这位父亲激励孩子:如果你能考第1名,我就奖励你一辆宝马车。小男孩一听两眼放光,没想到,期中考试结束后,他的语文、数学、外语测试都拿到了班级第1名。

父亲得知后喜出望外,立即以孩子的名义买了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这辆车专门用于接送孩子上学,其余的时间车都闲置在家里。

该校校长是位有教育敏感度的人士,他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会引起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小男孩的健康成长。所以,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和小男孩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次谈话。

谈话中提到,尽管家长奖励宝马是学生的家事,属于隐私的范畴,但是,这种行为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校长要求班主任对这位学生要特别加强教育、引导,以免他因为此事而滋生出虚荣心、攀比心。此外,校长还要求周围的人要严守这个秘密,为小男孩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父亲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是好的,但过度的物质刺激不利于孩子成长,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错觉。那就是,他的学习与物质享受是息息相关的。读书就是为了奖励,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有了,没有其他需要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用再认真读书了。

虽然作为事业有成的父亲,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没什么。可是,一辆宝马车奖给上小学的儿子,似乎不太合时宜。如果现在孩子的物质快乐的标尺已达百万之多,那么,他今后还要面临无数次的考试,如果他继续争气,这位父亲想要让儿子得到持续的快乐,可就很难了。

所以,丰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沾染铜臭,会束缚住孩子的脚步,会让他在物欲和虚荣中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

小林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平常比较懂事。母亲是一名下岗职工,家中主要收入是靠小林父亲每月的1000多元工资。平时家里每个月的生活紧巴巴的,但是父母对于小林学习上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一段时间,班级流行MP3。小林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迟迟没有向父母开口要MP3。可是慢慢地,班里的同学几乎人手一个MP3,小林再也坐不住了,觉得没有它就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

那天,他回家后,缠着母亲要买一个MP3学英语。母亲问道:“这个东西得多少钱啊?”小林低着头说:“要300多元。”母亲心想:“这么贵,怎么办啊?”但她没有说话,心中盘算着。后来,她和小林的父亲经过商量,给小林买了一部MP3。看着小林喜笑颜开的样子,父母也笑了……

小林家的现象很普遍,现在学校里攀比现象比较普遍。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很多父母不但没有想办法扭转孩子的贪欲,反而会帮助他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很多家境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上学骑的自行车是崭新的“捷安特”,身上穿的是“李宁”,脚上穿的是“耐克”。这样的消费水平让很多父母感到吃不消,可是,看着宝贝儿子、女儿得不到满足的委屈样,他们又不忍心,到最后仍旧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对于自己为什么喜欢用名牌,一位中学生这样说:“贵的东西一方面是用得舒服,更重要的则是,谁用名牌同学们就都羡慕谁,我很喜欢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这位男孩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每个月都要用掉2000多元的零花钱。他说:“几十元一双的袜子我只穿一次,穿过就扔,从来不洗,爷爷经常看不过去,就捡起来洗洗自己穿。我最大的开销除了衣服还有手机费,每个月光手机费就要花几百块钱。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上个月我们班一个女生过生日,我花了800多元买了一个大蛋糕送给她……”

一位女孩这样说:“我干什么都要讲究品牌,现在谁还用没牌子的东西啊!那样太丢人了!”她说:“不光是用的东西,吃的巧克力、开心果这样的小零食也必须是名牌。今年9月我过16岁生日,我请了班里十几个同学为我庆祝生日,我们到饭店里包了两桌,光一顿饭就花了1500元,吃完饭后还去KTV开了豪华大包间唱歌到深夜……”

这些孩子是这样的表现,那么,他们的父母的是什么形象呢?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他们每天都在外辛苦挣钱,平时省吃俭用,几乎没有娱乐消遣,生活平淡,但却会尽力满足孩子花钱的要求。

还有部分父母认为,花钱是融入社会的方式之一,没有足够的消费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就不会想到如何去赚钱。其实,这些父母并不知道,过早地让孩子沾染上贪图享受的坏习气,除了让他们空虚沉沦,并不能有什么激励的作用。

没有钱不能生存,但是钱也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除了物质,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精神鼓励,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物欲,是因为他没有尝到精神享受的乐趣。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充满虚荣和攀比的生活不能使自己过得更快乐,反而会使人堕入沉沦的深渊。因此,父母应该从精神层面多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怎样生活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

教子小贴士: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独生子女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这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享乐主义抬头,对独生子女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所以,不要把孩子送入物欲的漩涡,要让孩子走健康的人生路。

物质诱惑终有失效的一天

奖励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对于学校而言,小到幼儿园的花花绿绿的小贴纸,大到文具书本,都是激励孩子上进的好方法。学校的奖励之所以能起到好的效果,是因为学校的奖励不会出现贵重奖品,而主要以激励为主。

但是,在家庭中,奖励慢慢地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奖品上,为了达到目的而做事、学习,这就适得其反了。其实,父母想要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心中要有明确的态度: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不是诱惑,更不是贿赂。

这不是告诉父母们,采用物质激励法是不可以,而是说,千万不要把物质奖励作为唯一的奖励方法,否则会让孩子形成“为钱而学”的错误观念,甚至为了“奖金”不择手段,比如考试作弊等等。到了最后,孩子的眼中只有他想得到的东西,至于父母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孩子完全没有概念。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一个男孩数学考了40分,回家向爸爸要40元的奖金。

爸爸不禁大怒,大声呵斥道:“考这么少,还要钱?”

男孩委屈地说:“你不是说考100分就给我100元吗?所以说40分就是40元嘛!”

这话真是让爸爸啼笑皆非。

如今,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成绩采用物质激励法,事先与孩子约定考到多少分,就给多少钱或实物。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闹出分数换钞票的笑话也是有情可原的。

其实,物质激励法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一时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奖励只是引子,但它不能成为原动力。如果将物质奖励作为目的而非引子,时间一长,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所以,一件东西可以用奖励作为切入点,但关键是切入后多关注和引导孩子做事情,给他激励,激发孩子内心渴望做得更好这个愿望,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否则,就会从最初奖励一顿肯德基,到后来奖励手机、电脑……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困惑,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同类推荐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一句精辟练达的话,就能启迪孩子,让他用智慧的力量扬起前进的风帆,为他打开一道独特的美景;父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影响孩子,让他用自信的火花点燃快乐之灯,为他迎来多姿多彩的人生;父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改变孩子,让他用生命的价值追求完美的人生,为他赢得人生比赛的胜利。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热门推荐
  • 在夹缝中生存

    在夹缝中生存

    本书阐述了适者生存、生存智慧、处事与做人、生存与尊严、在逆境中崛起、突出重围、永不言败、在夹缝中求生存等生存哲理和指导方法。
  • 误惹不乖小病妃

    误惹不乖小病妃

    “嗯!”见两个男人点头,凌小珏的额头已经黑线密布,但她依旧表现着极为亲和笑颜,柔声道:“那两位不如就把我这个混世小魔女送回人间吧,这样天堂和地狱的安宁自然永葆了!”“这……”听了她的话,上帝和魔王微微一愣,随后似达共识地相视一笑,道:“我俩已决定了你的去处!”望着两人脸上那抹似有若无的淡笑,凌小珏顿觉不妥,大有被人算计之感!“你们确定?”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凌小珏半信半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天怮

    天怮

    何为因?何谓果?何为缘?何若悲?十六年,一朝成空。既然,你说我为魔,则我便化身成魔!正魔之分已扭曲,那我便以我染血之手,重划修道秩序!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邪帝宠妻:特工狂妃一等一

    邪帝宠妻:特工狂妃一等一

    各路神兽纷纷顶礼膜拜!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首席特工,一朝穿越,可笑的沦为了举国上下人尽皆知的废物!貌丑无盐,多多支持~~~】女主腹黑强大,痴傻疯癫,受尽欺凌,人人唾弃!她冷笑一声——废物?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天才!痴傻?无声无息弄死你们分分钟的事!丑陋?征服天下第一公子气死绿茶婊们!一生一世一双人,乖乖就擒》连载中,你,给得起么?她眼底冰冷,却分外澄澈!这一世,神武双修,永永远远,伴你左右。他的眼底,分外认真,【新文《萌妻嫁到:夫人,盈满了无限宠溺!且看张扬狂妄的她,霸气冷酷的他,如何联手相惜,还是全能雨系召唤师,谱写一曲永不磨灭的盛世年华!【宠文,强强联手!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301103562~】
  • 玩转魅色男团

    玩转魅色男团

    龙钰学院“魅色男团”里面有着五位美如天神的尊贵王子:一个风流,一个冷漠,一个温柔,一个阳光,一个忧郁……他们桀骜不驯,玩世不恭。传闻,忧郁性格的王子被发现躺在自己最爱的玫瑰花园中,离奇地自杀身亡。虽然他是“魅色男团”中的忧郁王子,可也不用选择自杀这偏激的手法来诠释自己的这个称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