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31

第31章 艺术荟萃(2)

话剧是一种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形式,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1928年,中国戏剧界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公演,在一次商讨会上,剧作家洪深提议取消“爱美剧”、“白话剧”的说法,定名为“话剧”。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是舞台性、综合性、直观性和对话性。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具有个性化、自然、优美、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大众所接受。

喜剧

喜剧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戏剧形式,以强烈的夸张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示丑恶与美好、落后与进步之间的矛盾。其以滑稽可笑的艺术形式,对被否定的事物予以讽刺,而且利用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喜剧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浪漫喜剧和讽刺喜剧。浪漫喜剧取材于爱情等浪漫题材,而使用误解、澄清等情节进行剧情的安排;讽刺喜剧取材于时事,剧作者以幽默的艺术形式,在戏剧作品中表现对社会、政治的关心。

沪剧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流传于上海、苏南和浙江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等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朝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成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来又发展成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戏剧艺人进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为本滩。1914年,本滩改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名为沪剧。

花鼓戏

花鼓戏是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流传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花鼓戏源于民歌,之后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花鼓戏初级表演形式。清朝嘉庆时间,已经有演出。同治初年,已经出现了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4个角色,这也说明此时的花鼓戏不仅发展成为三小戏(小旦、小丑、小生),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早期的花鼓戏只是半职业剧社,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之后才出现了专业剧团。花鼓戏表演朴实、活泼,行当仍以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乐曲调约300余支。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为了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爱好、情趣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地演员的增多,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河北梆子。高亢激越、悠扬婉转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行云流水、从容舒展,反调二六板则凄楚悱恻、哀怨缠绵。

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之后泛指戏剧演员。在旧社会,常把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其实这种称谓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相传,唐玄宗非常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300名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曲》,唐玄宗亲临指导,于是就把这些乐工称为“皇帝梨园弟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代戏曲家高则成在著名戏曲《琵琶记》有一句开场白:“今日梨园弟子,唱演琵琶记。”由此可见,梨园弟子是指戏曲演员。

反串

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是指戏曲演员演出与本工行当不同的戏剧的情形。比较有明确反串情形的,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些传奇剧目。在明末清初的昆剧中,由于对表演艺术讲求精致,行当之间形成了严格的派别,因此反串兼演不被容许,这种情形到清朝中期达到极致。在京剧发展早期,由于很多人精通数个行当,因此反串现象并不明显。光绪年间,角色的分工越来越细密,这情形发展到民国以后达到极致。由于专精一门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渐增加。

戏曲之最

中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春秋时楚国人优孟,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汉代《东海黄公》,中国现存最古的剧本:南宋《张协状元》,中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元代的关汉卿(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中国最早的戏曲史: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中国最早的剧场:东汉洛阳城西的“平乐观”,中国最早的戏曲杂志: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中国流行最广的、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

主要地方戏曲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戏剧国粹——京剧以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流行于华北和东北一带;粤剧:广东省的主要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豫剧: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黄梅戏: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和湖北地区;沪剧: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小山歌”;吕剧:山东省地方戏,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演变而来。

另外,还有吉林的吉剧、黑龙江的龙江剧、陕西的秦腔、甘肃的陇剧、山西的晋剧、江苏的锡剧、淮剧、扬剧、昆剧,江西的赣剧、福建的闽剧、河北的河北梆子、湖北的汉剧、楚剧,湖南的湘剧、广西的桂剧、壮剧,四川的川剧、贵州的黔剧、云南的滇剧、西藏的藏戏、青海的青海平弦戏、新疆的维吾尔族歌剧等。

川剧变脸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之后,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变脸艺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今天,变脸不仅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也被其他剧种借鉴,流传国外。

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是东北传统地方戏。它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一种民间曲艺),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它属于走唱类曲艺:一般是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这种曲艺风格植根于民间文化,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近几年,它已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深受观众喜爱。

魔术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4000多年前,历史上最早的魔术起源于古埃及,是专门为法老进行的表演。2000多年前,魔术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现代魔术依靠并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化学多种科学原理,加以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近百年来,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频繁,中外魔术互相取长补短,魔术已成为流行世界的艺术表演形式。

杂技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狩猎、自卫和娱乐中运用的一些劳动技能和技艺表演,形成了最早的杂技。由于杂技来源于五花八门、缤纷多姿的现实生活,“杂”成为它的整体特征,故而“杂技”之名被确定下来。

在我国,杂技成为一门艺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才称为“杂技”。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和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我国开始成为世界杂技大国。

相声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语言达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的。到了清代,相声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幽默表现真善美。清朝末期,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方言相声”。如今,相声已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独具风格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小品

小品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它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小品最早是演艺界测验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它要求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语言等特征。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因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喜爱。

口技

口技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那时,人们为了狩猎,经常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引诱它们,或用恐吓的吼叫声来驱赶野兽,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口技。而口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都是口技者在后台完成的。到了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声音,发展到同时用各种声音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今天,口技演员不仅仅局限于模仿飞禽走兽的鸣叫,而是发展到模仿飞机大炮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20世纪末以来,口技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艺表演中,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双簧

双簧戏诞生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请一些著名戏剧、杂曲演员到宫里为她演唱。有一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所唱的滑稽戏很受慈禧太后赏识。一次,慈禧太后传黄辅臣来表演,但正逢黄辅臣闹嗓子病,本不能去,但“圣旨”不敢违。于是,他带了儿子一起进宫。上场时,老黄坐在椅子上弹弦子,光动嘴不出声,小黄藏在椅子后面只出声不露脸。谁知慈禧太后看穿了,但见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开玩笑道:“你俩这叫双黄啊!”从此“双黄”(双簧)就成了一门独立的曲艺形式。

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被定名为“话剧”。它主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其中的对话多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或“土影戏”。它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形式,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也是最早从我国传入欧洲的传统艺术。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因此,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古代,木偶戏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传统的木偶戏蕴藏着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除了表演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歌舞剧、话剧、连续剧,甚至广告等。表演的时候,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线木偶等。

广播剧

广播剧是为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危险》是世界上第一部由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批戏剧家为宣传抗日写过广播剧,成为中国广播剧的先驱。195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每年制作的广播剧总数有500部左右。之后,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广播剧渐渐由电视剧取代。

电视剧

电视剧是一种专门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发展起来,是兼容了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诸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王扶导演林的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该剧为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1999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今天,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休闲方式。

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杂志编辑部主办,并发放选票,由群众投票评奖,各项奖均以得票最多者当选。百花奖只代表群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又称“群众奖”。以“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奖牌是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1962年,百花奖有11.7万人参加评选;1963年,人数增至18万多,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自1980年至2004年,百花奖每年评选一次。自2005年起,百花奖逢偶数年评选一次。

金鸡奖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1981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创办,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第一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称为“金鸡奖”。评奖委员会是由电影专家组成的,因此又称“专家奖”。自1981年至2004年,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自2005年起,金鸡奖逢单数年评选一次。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并且年年举办。

音乐舞蹈

雅乐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是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雅乐乐谱在中国已经失传,韩国、日本和越南尚有保存。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令杰出的政治家姬旦(即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使音乐为其王权统治服务。而这一部分乐舞就是所谓的“雅乐”。在周朝的礼仪活动中,严格规定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营造一种安静、庄严、和谐的气氛。

同类推荐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热门推荐
  • 我的超灵异经历

    我的超灵异经历

    我叫萧麦,这次因为爷爷的丧葬,我特地从千里迢迢的南方赶回了北方。今天是守灵的第三天,我将家里面的长辈替换下来,独自守灵,看着爷爷摆在那里的遗像,想着小时候的那些事情,眼眶里面渐渐的湿润。正在我悲伤的当口,突然响起了无数猫叫,这些猫像是画上出现的怪物一样,通体漆黑,两眼透着邪气的绿色,在我害怕的当口他们居然抢走了爷爷的遗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爷爷身上有什么秘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密爱

    密爱

    宁语林下楼提着八盒外卖,困难的摁亮电梯摁扭,看着电梯楼层显示的数字,从18一直变成1后电梯门打开,宁语林依然没精打采低着就准备走进去,丝毫没注意到电梯里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穿着进口天鹅绒套裙,劲间系着一条真丝宁巾的高贵夫人正准备走出来。宁语林一不留神迎面撞上这位夫人,一盒外卖跌落在地,压在高贵夫人的脚上,“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宁语林一连声道歉,“你怎么这么莽撞……”
  • 健康心理调节师

    健康心理调节师

    这是一本教你获得晋升和高薪的书,这是一本身在职场的你必须品读的书。工作可以不那么辛苦,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工作可以不那么费尽苦心,只要你会统筹安排。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忙碌碌,只要你注重效率。工作可以不那么疲惫,只要你调节好心态。
  • 爱情西街

    爱情西街

    小说情节曲折跌宕。催人泪下。,描写了当下都市底层女性生活,主要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婚姻爱情,以及她们在快速发展的都市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写出了她们的困惑、无奈和迷茫,写出了她们女性的柔情、母性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说的情绪中大都流淌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灰色的幽默,把一些都市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管她们遭遇了多少挫折,走过什么样的弯路,最终向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没有减弱
  • 遗失的仙茶香

    遗失的仙茶香

    古丹潍和蓝叶子二人因为旅游遇到了名叫凝葿的仙人。出于古丹潍祖婆婆的预言,二人将会有劫难,所以受托于凝葿亲身保护。自从凝葿仙人出现后,各种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也接连发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超能战神

    超能战神

    这里是绚烂多姿的银河星空,这里是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这里是空前强大的人类文明,这里是异族纵横的宇宙时代。不同的文明在此汇聚与碰撞,不同的种族在此争斗。在这热血的时代,封印师罗阳重生,回到了高中时代,他仰望天地,环视诸界,在这个强者如林的星空下,凭借前世记忆,绝世功法,一步一步走上至强者的宝座。
  •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凌诗涵,将军府庶出七小姐,天生痴傻,被狠心爹爹丢入狩猎场昏迷,再睁眼时,她已是21世纪最危险的王牌杀手!狂傲腹黑!全球知名!欺她者,加倍奉还!伤她者,灭他全家!长剑直指,锋芒毕露!【超级女强!!!喜欢请收藏!!!】【群号:168957365验证信息为书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