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21

第21章 文化教育(3)

“出风头”是出头露面显示自己的意思。清光绪年间,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四马路,马路上有座“青莲阁”,一帮游手好闲的富人及纨绔子弟通宵在“青莲阁”厮混。与“青莲阁”毗邻的有“升平楼”及“奇芳居”、“同兴居”等茶座,每天下午三四点后,这里是车水马龙、笑语嘈杂,最引人注目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风尘女子,从大马路绕黄埔滩到四马路兜圈子,当时人们把这种招摇、卖弄的行为叫做“出风头”。后来,一些赶时髦、爱虚荣的阔人及其少爷、小姐们也雇辆马车从四马路经过黄埔滩到大马路“出风头”,“出风头”一次收费一块钱。这就是“出风头”一词的由来,一直沿用至今。

眼中钉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这一说法源于《新五代史·赵在礼传》。五代时,后唐有个官吏叫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做节度使。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横行一方,对百姓残暴苛刻,而且收礼受贿,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把他是为自己眼中的钉子。后来,赵在礼被罢了官职,百姓们奔走相告,相互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赵在礼听到这话很恼火,就向朝廷谎报说宋州百姓挽留他,于是皇上让他继续留任宋州,后来赵在礼对百姓予以疯狂的报复。他让宋州百姓每人缴纳一千钱的“拔钉费”,否则处死。从此,“眼中钉”一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戴高帽

人们通常把吹捧别人、恭维别人叫做“戴高帽”。清代著名教育家俞樾在《一笑》中记载了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笑话:有个人将去外地做官,临行前去拜见老师。老师嘱咐他说:“在外当官不易,要小心谨慎。”这人说:“没关系,我已经准备了100顶‘高帽’,逢人就送,自然无事。”老师听完很生气,就教育了他一通,这人接着又说:“天底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又有几人呢?”老师听完高兴地说:“是啊,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人告别了老师,出来对人说:“我那100顶‘高帽’,现在就剩下99顶了!”这就是“戴高帽”一词的由来。

马大哈

“马大哈”是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全无所谓、草率办事的人。“马大哈”是上世纪50年代的相声《买猴儿》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此人马虎成性,有一次竟把“到(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的通知错写成“到东北买猴五十只”。结果,“马大哈”的领导也官僚主义,看也不看内容就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跑遍大半个中国去买猴子。猴子运回后,群猴出笼大闹百货公司。从此,“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中国。

定心丸

在古代,“定心丸”是一种军中必备之药。因为古时战争异常残暴,一场激战下来,伤员很多,战士们苦不堪言,心惊肉跳。所以,要治好战伤,首先要让心神安定下来,于是明间的医生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定心神的药丸,取名“定心丸”。明朝末年著名军事家、文学家茅元仪所辑的《武备志》中,记载一种定心丸的配方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份,母丁洋减半。”其治疗效果奇佳。后来,人们把“定心丸”一词用于日常生活中,把能使人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话或行动喻为“定心丸”。

老先生

“老先生”这一称呼,一般是对岁数大的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中记载:“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到了明朝时,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虽然有的翰林官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的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而现在,“老先生”这一称谓有了多种含义,已不只是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

破天荒

古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选送成绩最好的人入京赴试。唐朝年间,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举人。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考上一个举人。后来,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叫刘锐的终于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镇守荆南一代的魏国公崔弦得知刘锐考中进士,便写信表示祝贺,并赠他70万“破天荒”钱。因此,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露马脚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年轻时与一位姓马的姑娘结了婚。由于马姑娘也出身于平民,长着一双从未缠过的大脚,这在当时是一大忌讳。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念在马氏辅佐有功,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深居后宫的马氏,常常因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从来不敢把脚伸出裙外。有一天,马氏乘坐大轿上街游玩,有胆大者悄悄观望,正巧一阵大风把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露了出来,她赶紧缩了回去,可是早已经被人看得一清二楚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件新鲜事顿时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所以叫做“露马脚”,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对不光彩或不便公开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一窝蜂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都叫做“一窝蜂”。最初“一窝蜂”是一个人的绰号。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头领名叫张迁,他的绰号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巴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迁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这个绰号,大有揭竿蜂拥的气势。到了明朝,“一窝蜂”来比喻人多声杂的情景。吴承恩在《西游记》第28回中就曾写道:“那些小妖,一窝蜂齐拥上。”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角度看,“一窝蜂”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

不倒翁

现在人们常常把“不倒翁”一词作为贬义词,但在古代却是褒义词。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玉璞,曾两次将玉璞献给楚王,楚王令匠人鉴定,都说是块顽石。楚王非常生气,就让差人砍去了卞和的两只脚,卞和含冤而去。后来楚文王继位,卞和怀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得知后,觉得事出有因,便令人凿开这块玉璞,果然是块美玉,遂命玉匠制成玉璧,并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虽被砍去双脚,却仍坚持真知灼见,不胜赞道:“卞和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于是“不倒翁”一词就这样流传于后世了。

铁公鸡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表示极端吝啬。“铁公鸡”出处难以考证,但明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没过几天,媒人带来一女,一分钱不要,只求衣食无忧。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富翁嫌她“多费”而将之赶走,现在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白眼狼

“白眼狼”是指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得了别人的恩惠或者说受益于别人却反过来还要恩将仇报的人!如:他真是个白眼狼,受了人家恩惠却不知道报恩。狼以生性凶狠著称,一直被作为凶残冷血的象征,不通人性,而在狼群中尤以长着“吊白眼”的狼最凶狠。吊白眼是指外眼角上吊,眼球黑少白多,闪着凶光。后来,就称这种狼为白眼狼。

卖关子

卖关子是指说书人在说长篇故事时,说到紧要关节处中止,借以吸引听众继续往下听。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关头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关子最初是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婺州(今浙江金华)屯兵的需要,出于筹措军费的目地而印造的。商人以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茶引等,有些类似于现在先付款后取货的贸易凭证,还不能算是货币。后来又发行过几次关子,和最初发行的关子性质基本上相同。卖关子的含义大概是从关子交了现钱一时还看不到现货的原意引申出来的。

孺子牛

“孺子牛”源自《左传·哀公六年》记载的“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齐景公的幼子——荼。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齐国景公非常疼爱小儿子荼。有一次,他在后宫逗荼玩耍时,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却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下来,手中的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小儿子的过分宠爱。而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鲁迅先生以“孺子牛”自喻,表明自己要像老牛那样笃实忠诚,不辞辛劳,俯首听命于人民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后来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梦见周公

《后汉书·边韶传》记载:东汉时期,有位老师叫边韶,字孝先,博学多才,文学造诣很深,当时名声很大。他常常在白天闭上眼睛假睡,他的学生便私下讥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这话传到边韶耳里,即反唇相讥道:“我肚子肥大,因为满腹是《四书》《五经》;我昏昏欲睡,是在冥思经书之事。我睡觉时和周公(即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主张以礼治邦,孔子受其影响很大)梦里相见,沉思时与孔子沟通思想。”后来,“梦见周公”被人们用来比喻白天睡大觉、做白日梦的人。

三姑六婆

现代汉语中,“三姑六婆”指的是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市井女性。关于“三姑六婆”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有位叫陶宗仪的学者,他著的《辍耕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指一些搬弄是非、唯利是图、不务正业等恶劣形象。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现在多比喻为事物繁多,变化莫测。而古代,“五花八门”各有所指。五花,一是金菊花,指卖茶花的女人;二是木棉花,指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三是水仙花,指酒楼上的歌女;四是火棘花,指玩杂耍的人;五是土牛花,指挑夫。八门,一是门巾,指算占卦的人;二是门皮,搭卖草药的人;三是门彩,变戏法的人;四是门挂,江湖卖艺的人;五是门平,指说书评弹的人;六是门团,指街头卖唱的人;七是门调,指搭篷扎纸的人;八是门聊,指高台唱戏的人。

羊肠小道

一般用“羊肠小道”来形容细窄而盘曲的险道。它出于《淮南子·兵略训》:“硖路津关,大山名塞,龙蛇蟠,却笠居,羊肠道,发笱门,一人守隘而千人不敢过,此谓地势。”这里为什么用“羊肠”,而不用“马肠”、“牛肠”等来比喻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羊肠比其他动物的肠子要细长的多,马肠的长度是它身体长的12倍,牛肠的长度是他身体长的20倍,而羊肠的长度却是它身体长度的40倍,尤为曲折。所以,用“羊肠”来比喻山路狭隘崎岖是很贴切的。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比喻一个人非常吝啬、自私。这一词最早出于《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孟子批评杨朱的话,意思是:杨朱主张“为我”,即使只拔下他身上的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的事,他都不肯干。杨朱是战国初期的哲学家,他提倡人人都保存自己的天性,不要因外物损害自己的身心,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政治理论思想。有一次,墨子的学生问杨朱:“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人,你会去做吗?”他回答道:“一根汗毛本来就救助不了天下人。”后来他便被人们讥笑为“一毛不拔”。

东床驸马

“东床”一词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找对象的故事。当时太尉郗鉴要为女儿找女婿,于是就派人去王丞相家去挑选。这个人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吃饭的人,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他,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后来,“东床”一词便成了女婿的代称。

“驸马”一词本是官名,汉代就有了“驸马都尉”的官,后来皇帝的女婿常做这个官。因此,“驸马”成了皇帝女婿的专称。所以,“东床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

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大夫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部将苟寅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能轻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清溪暇笔》中解释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可见,所谓“三不知”就是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清楚。“一问三不知”是后来人们长期依此演变来的。

贵人多忘事

“贵人多忘事”意思是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这一词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例如,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您老是贵人多忘事,哪里还记得我们?”

依样画葫芦

北宋初年,翰林学士陶谷在宋太祖赵匡胤身边做起草各种文告的工作。时间长了,他自以为有功,便向宋太祖讨个高官做。谁知宋太祖却说:“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有什么贡献。”陶谷一气之下就作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就作为一句熟语,在口头或笔下流传,常用来比喻模仿别人,毫无创见。

临时抱佛脚

“临时抱佛脚”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或仓惶求救的行为。古时候,有一个死囚翻墙越狱逃跑了。第二天,官府发现犯人跑了,派出兵丁四处搜捕。那个罪犯跑了一天一夜,精疲力尽,看着追捕他的人越来越近,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一头扎进一座古寺。寺里供奉着高大威严的释迦牟尼像,佛像的脚与罪犯的肩同齐。他一见佛像,心里悔恨自己当时没听佛祖的教诲,以致犯下了死罪。于是,便抱着佛像的脚大哭起来。追捕的差役被他真诚的忏悔感动了,回来转告官府,请求宽恕他的罪过,官府听后便赦免了他的死罪。这就是“临时抱佛脚”的由来。

树倒猢狲散

同类推荐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名门宠妻

    重生之名门宠妻

    她是沈家千金,医学奇才,前世,胞妹与未婚夫勾搭,害她死于非命。重生,回到十年前,她发誓,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让对不起她的人生不如死,想死不能。他是岑家最强大的人,是敌人口中的岑阎王,是少女心中的完美情人,冷血无情的活了好多年,直到遇到她。幸运被她所救,他发誓,今生今世,他的财富,他的地位,包括他的性命都是她的,他要努力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想看解恨的,报仇的,男女强双打的,宠得不像话的,请入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 猎人特战队

    猎人特战队

    小兴安岭茂密的植被之下,四个身穿迷彩的战士一字排开。一个穿着同样迷彩、身材高大的家伙正在讲话:“欢迎各位来到猎人特战队新兵训练基地,我是你们的新兵教官猎豹,猎人代号747。当我还是猎人新兵的时候觉得这里是地狱,但现在我觉得不够准确。于弱者来说这里是地狱,但于强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强者的天堂。”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木木,我们私奔吧

    木木,我们私奔吧

    谁是谁身边的过路人?白木木总会问自己,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成为沈遥身边的过路人,成为他曾经最熟悉的陌生人。时光氤氲着每个人,当所有的人在这场离合中浮浮沉沉后,终于沈遥收起他懒散的目光,用深邃的眼神望着木木时,他才第一次感觉到,她只是她。
  • 豪门总裁的替爱妻

    豪门总裁的替爱妻

    洞房夜,发现自己新上任的老公爱的是别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竟是他的妹妹!一身白色婚纱肚子微凸的许菲透过半掩的门,门内她的老公陆子墨正抱着吻着他的妹妹,她眼睁睁的看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这是他们的洞房夜,而他却在这里吻着自己的妹妹!激情又疯狂,长长的黑发纠缠的肢体如海藻纠紧她的心。他不是爱她吗?她那么爱他!“哥,我爱你,你爱我吗?”“嗯……
  •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在世界儿童文学长廊里,活跃着一只古老而又年轻、顽皮而又惹人喜爱的兔子--彼得。1902年,他以在花园里狼狈逃窜、丢掉了蓝上衣的形象首次亮相,随后,他和他的伙伴们便一个接一个地以不可抗拒的魔力闯进了数以千万计孩子的童年生活。淘气而又胆小怕事的兔子彼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松鼠特纳金,不谙世事而却又颇有主张的水鸭杰迈玛,勤劳的刺猬提吉o温克夫人,爱搞破坏的小老鼠露辛达和简……他们可爱、调皮、爱犯懒,时不时有点小脾气。书中的画面将孩子们的日常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字里行间洋溢着友情和爱心的温馨。
  • 女记者婚恋纪事

    女记者婚恋纪事

    明明有个知寒问暖的优质帅哥跟在身边,为毛姐偏偏选了个专爱跟人玩暧昧的花花公子涅?姐后悔了,可以拍飞么?可是有了娃肿么办?娃呀!咱们可以拍飞你爸那厮么?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几万头草泥马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 灰姑娘的蜕变

    灰姑娘的蜕变

    “我要见卡神。”“哼……笑话……你以为卡神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想我培拉在残叶混了这么多年,我都很少见到卡神,就凭你一句话就要见卡神。”培拉轻蔑而又张狂得说着。看着眼前面无血色而又消瘦的遗尘,得意的笑着。“我—要—见—卡—神。”遗尘一字一句用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坚持着,只是她的眼睛里已经燃烧起了仇恨的火焰。她一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眼前这个人,这个她恨到骨子里的人,她却变得……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