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100000007

第7章 汲取受益一生的营养(2)

现在,从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必然会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成效的探测与研究各类天体的工具。在中国尚未有自己的卫星、飞船前,中国人难道应待在黄土地上无动于衷,或者仅仅为老大哥唱响阻遏流云的赞歌,自己却无所作为?

欧阳自远有一种感觉:人类最终是要跳出地球去了解地球的。我们能不能像人造卫星一样跳出地球,更为宏观、更为完整地去看地球?太阳系中的各层次天体如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都是个体大小不同、成分差异、结构相似、演化历史各有特征的“地球”,都是太阳系家族中地球的兄弟姐妹。把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较,在太阳系家族中把地球与其他兄弟姐妹的行星作比较研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各自的特性,这样是不是会对地球了解得更本质、更生动?一种朦胧的科学追求,是一粒永不熄灭的火种,深深埋藏在欧阳自远的心里,期待得到滋润、发芽、成长,绽放出希望的花朵。

欧阳自远突然想到组成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物质是来源于太阳星云,太阳星云物质凝聚形成了地球、月球、火星、金星、水星和其他行星与卫星、小行星和各类陨石。我们得不到各个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样品来研究,也得不到地球平均成分的样品来研究地球,而各类陨石是构成太阳系各个行星、矮行星、卫星的原始物料,在地球上可以得到各类陨石的样品,对研究太阳系各层次的天体具有重大意义。这些稀罕的石头,既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又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说,跳出地球,站在太阳系的时空尺度里能更全面、整体和综合性地研究地球,也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和内部结构等有重大意义的科学信息。

于是,欧阳自远找到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将“地”和“天”联系起来研究,也为今后中国的空间探测提供科学积累。

原来欧阳自远有些担心,自己的专业本是地质,是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现在要研究地球以外的天体物质,侯先生会不会以为,苏联人的这颗卫星让欧阳自远烧昏了头脑,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了?

谁知侯先生一听完欧阳自远的想法,竟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

于是,苏联人的这颗卫星,促使欧阳自远开始关注和筹备对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1958年,他开展了南丹铁陨石研究,相继进行了新降落的内蒙古石陨石、新疆铁陨石、吉林陨石雨、清镇陨石和南极陨石研究,开创了中国的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

同时,欧阳自远在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后,侯德封先生将欧阳自远调到所里做自己的所长学术秘书。

$难忘的恩师

至今,让欧阳自远怀念不已的两位学界前辈,一位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涂光炽先生,另一位就是侯德封先生。

侯德封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与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我国地球化学、核子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工作,在煤田地质、铁矿床及有色金属矿产研究方面做出过较大贡献。他曾在锰矿找矿方面提出新见解,基本上解决了当时所需的锰矿资源问题,领导并参加了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积极支持陆相生油理论,认为有无石油的关键首先决定于古气候带和构造区,这对我国找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他还领导开展了稀土元素研究工作,提出了核子地质学基本理论。1955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60年的他虽年逾花甲,却仍然是地质学界具有极大号召力与凝聚力的一面旗帜。

在四十多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他冲破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核年代学等学科学术思想的禁锢,运用现代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地球演化过程中各类核素的特征,力求深入认识组成地球的各类元素的生、运、定、聚过程,开创了“核地球化学”这门新学科,从此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崭新的领域,并推动着地球科学向探索更深的物质层次进军。这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侯德封在地球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欧阳自远看来,侯先生还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科学家。

一天,侯德封先生将欧阳自远叫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叫你来,是想要你去搞核子地质。”

欧阳自远十分惊讶,说道:“我学的是什么,您最清楚,我可没学过核物理。”

侯德封先生说:“那你就到中国科技大学去,听核物理系的课,给你一年时间,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不必再学,集中精力学好三、四年级的课程,一年后再去原子能研究所实习半年,掌握一些基本的核物理实验技术和方法。”

欧阳自远当时虽然还不清楚侯德封先生让他学习核物理的深意,但他相信,侯德封的建议一定没有错。

地质与核物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技术路线等,各有长处,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就能发现一个新的领域。许多新的科学理论便来源于这样的边缘杂交。就拿地球科学来说,地球科学不仅要研究地质,不仅要在地球上研究地球,还要在月球上、行星上研究地球与地球的磁层、电离层、大气层、表面地形地貌和环境、地质构造、内部结构与演化历史,并做对比研究。

一个人不一定要精通两门外语,但最好学两门专业,在专业边缘的结合处,恰恰会有新的东西发现;欧阳自远主张有条件的话,大家都转行,如果一个人有两门扎实的专业知识,相信他一定非常有出息。要多途径汲取营养,因转行而获益匪浅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可以用“精打细算”来形容,可以压缩的时间都要压缩,必须牺牲的时间也都统统为学习让步。欧阳自远放弃了所有休闲、娱乐活动,连吃饭、上厕所的时候,手上都拿着书。甚至规定自己每天睡眠时间不可以超过5小时。一年下来,欧阳自远打好了核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的扎实基础。然而,他的第一个收获竟是一个怀疑,而且还是对侯德封创立的“核地球化学”中的“裂生成矿”产生了怀疑。

欧阳自远觉得侯德封过高估计了自然界重核裂变对地球物质组成变异和内生成矿过程的作用,将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和元素起源的过程混同起来,成矿作用是以“裂生为主、演生为辅”的论述难以确认。

欧阳自远将自己的怀疑说给侯德封教授听,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能不能换一个研究自然界核转变的角度,比如研究一下地球有多大的能量,这些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输和分配的,地球为什么会这样演化?这样或许有助于弄清楚地球物质的演化过程。

侯德封教授一直认真地听着,欧阳自远说完自己的怀疑和观点后,心里不免有些忐忑。欧阳自远不知道,刚刚触摸到“核地球化学”门铃的他,如此质疑权威的学科创始人会得到什么回应。

侯德封教授沉思良久,突然对欧阳自远说道:“欧阳,那你再去原子能所,去赵忠尧先生的加速器室工作半年,学会能谱,还有怎样测量原子核的能量。”

侯德封教授并没有流露出丝毫不快,这解除了欧阳自远心头的不安。虽然他不清楚侯德封教授让他去原子能所的用意,但还是敲开了赵忠尧先生的加速器室的大门。

赵忠尧是浙江诸暨人,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毕业后任东南大学助教。他是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1946年6月30日,美国继在日本扔下原子弹之后,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岛上试爆了一颗氢弹。此时,在距爆炸中心25千米远的“潘敏娜”号驱逐舰上,英、法、苏、中四个“二战”胜利集团的盟友代表,应美国政府之邀,正在观“战”,物理学家赵忠尧即是中国代表。他在沉思,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这一天还太遥远,因为中国连一台加速器都没有。没有加速器就不可能揭开原子核的奥秘,不可能进行自己的核物理试验研究。演习完毕,其他国家的观摩代表回到美国本土游山玩水,赵忠尧却回到自己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

二战结束后,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是地位却很低微。根据《雅尔塔协议》,东三省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外蒙古也被割出宣告独立……赵忠尧认为,要在这个强权世界上生存和“不挨打”,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科学,这是一个爱国科学家责无旁贷的使命。赵忠尧此行并不只是为了隔岸观花,而是负有进一步了解核爆炸核心技术的使命。回到母校的赵忠尧利用一切条件,对加速器的操作台和零部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迅速掌握了加速器的设计和制造细节。此后,赵忠尧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地磁研究所等处进行了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待了半年之后,为了进一步学习离子源的技术,赵忠尧又去华盛顿的卡内基地磁研究所访问了半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赵忠尧兴奋异常,欢呼雀跃。1950年8月29日,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起,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正要启航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钱学森的书籍和笔记本被扣留,钱学森本人被指为“间谍”,被关了起来。赵忠尧的东西也遭到野蛮翻查,但对方没有发现什么。赵忠尧被放行了。然而,美国情报局还是不放心,这位差一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学者可能掌握着核心机密!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赵忠尧的命令,当轮船途经日本横滨时,美军武装人员气势汹汹地冲上船,将赵忠尧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监狱。赵忠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美军监狱的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美国科学界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中国掀起了谴责美国政府暴行、营救赵忠尧的巨大浪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为此发表了声明,钱三强也联合一批著名科学家发起了声援赵忠尧的活动。钱三强还请他的老师、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出面,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谴责美国政府的无理行径。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政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将赵忠尧放行。

1950年11月28日,冲破阻挠的赵忠尧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赵忠尧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1958年他又主持研制成功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这两项研究的成功,对我国的核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师从这样一位导师,欧阳自远既欣喜更激动。在研究组组长叶铭汉先生(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带领和具体指导下,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很快了解和熟悉了核谱学及相关的实验技术。

这时,欧阳自远尚不清楚,从自己在地质学院所学的金属与非金属勘探专业开始,到他初步涉猎的陨石与宇宙尘的研究,再到核物理、原子能,学识的不断丰富,已经在为自己这一生中最终要写出的一篇大文章汲取尽可能丰沛的营养……

1963年,欧阳自远完成了《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一书,他在书中推测,在18亿年到20亿年前,自然界某个区域铀元素富集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形成天然核反应堆。后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在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叫奥克洛的地方,发现这里的铀235并未达到应有的天然丰度,说明这里的铀曾被天然消耗过,这一发现迅速震惊了全世界,也证实了欧阳自远的推测是正确的。

侯先生特别高兴,他说这点可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

事实证明,侯德封不仅是一位勇于开拓、提携后进、功德双馨的科学家,而且,从他多年来支持、安排欧阳自远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左奔右突、蜿蜒前进的行动上,可以发现他思想异常敏锐,对日后中国国防与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超前的预感。

而欧阳自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与研究让他收获颇多,尽管这本著作当时未能出版,直到1974年才发行上市,但欧阳自远自此之后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用核物理理论来解读地球的秘密。这个新的方向不但让欧阳自远的研究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他的人生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性格决定命运,女人的软件要比硬件存活率高几百倍。夜莺在校园里被当做第三者被人推入湖中,不会水性的她就这样她幸运地穿越了,遇到了男主姚天卿,却不知又被卷入一场更大的欺骗和阴谋当中。
  • 王朝崛起

    王朝崛起

    天生大腚显神威,奇幻变身福祸偎。朝阳初现放光芒,夕阳西下收余辉。少年,成功=努力+坚持+天赋+机遇!少年,成功=十次流血+百次失败+千次挫折+万次洒汗篮球之路,拼搏至上,天赋其二,机遇在三!冠军之路,团队至上,防守其二,进攻在三!
  •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才穿越就成亲?还是被逼的?那个,新郎帅么?什么?就是这个满身酒气的男人?果断撞飞,夺门而逃!那个谁,你要是真心喜欢偶的话,就来追吧!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特工五小姐

    特工五小姐

    前世,她是一名人见人怕,胎见胎爆的鬼面杀手。这世,她是一名人人唾之的废物小姐。一场选妃大赛,让她找到了本命神兽,从此走向了强者之路,走向了强者的巅峰。上高山,下深海得本命九龙神兽,伙伴羽兽,结交天下强者。当她以强劲的气势再次站在他们的面前,六千年的大战还会再次重演吗?学院比赛,分给她一批魔武废柴,但她依然说:“谁说废物不能变天才的,我要让你们看看,废物怎样变天才的。”领着魔兽大队站在龙家,冷傲的对着龙家人道:“我狂,我傲怎样,我有狂傲的资本。”一个个的美男跟在她的身后,她只能说:“不要轻易的爱上我,最后受伤的还是你。”坠落之行,让她找到了一些有实力的帮手,但她依然说:“既然想跟着我,那就要提升你的实力,我,从不收废物。”终有一天,在自己的大哥口里得到了父母的下落,她说:“人若挡者,我必诛人,神若挡者,我必弑神,纵是逆“天”,我亦在所不惜。”龙傲晴做人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本文腹黑强大,女扮男装,结局一对一】推荐元宝的新文【法医娘亲天才儿】她是慕家的废物,一场阴谋让她失去了清白之身,失去了最爱的母亲。她是现代法医兼杀手,一场意外让她依附在了她的身上。元戒的出现,让她明白自己的身世,继承了元家世代相传的武学。六年后,浴火重生,带着儿子重返家族,查找母亲之死,寻毁清白之人。她以不在是她,六年的洗筋,让她成为了大陆上人人得知的龙神。入江湖,入朝廷,看她如何一一应付。【皇宫悬案】后宫皇妃死因不明,一套金凤钗把慕雨寒拉进了这件悬案之中,没人相信她的清白时,她挺身而出,用现代所学的医术和知识,破了此案,还了自己的清白。“皇妃娘娘是被人毒害的。”破开肚皮,里面的内脏全部腐烂,淡黑的颜色显现在众人的眼中。“什么毒。”皇帝一脸愤怒的问道;“这要给我几天时间,我会给你们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不是凶手。”慕雨寒冷笑了一声,取出一些腐烂的内脏收了起来,手指灵活的缝合破开的伤口,最后熟练的打结。【精彩片段】领着千万大军去边境,只为了一个承诺。“我慕雨寒欠你的,如今还了。”武林大赛独自前往,只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我慕柏文要挑战你。”母子两人合力对抗朝国使臣。“你TMD用韩语骂人就以为没人听得懂吗?”
  • 蜀山剑侠传8

    蜀山剑侠传8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气场修炼术

    气场修炼术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气场。对于我们来说,让你改变命运!,让他人接受我们的影响,心理学家会告诉你,最理想的气场是亲和力和压迫力的结合?我们培养气场的目的是影响他人。培养气场,如果你问什么是气场,让你身价百万!增强气场,气场就是感觉;交际学家会告诉你,气场就是影响力。这两句话都对,但分开说却不完整。甚至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思维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