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19

第19章 火浴母题(3)

旅美诗人罗露西在漂泊的路途中,始终捧着一颗充满青春欲望的心和一腔诗性情结。虹影在她的作品中设置了种种的场景、人物、符号等等,精心地营造出一种氛围,“仿佛我从未爱过玫瑰,这种氛围使得阿难的忏悔和自赎成为可能。在《浪迹天涯》中,在苦难中得以升华。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诗作叙说了对爱情的幸福回味与留恋,失败的哭泣与无奈。他说:“一个作家应该有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华人世界》,失败与挫折永远都是精神的财富,磨难会给人以思想的深刻,在外在文化的浸润中与自身传统相融合,目光的敏锐以及对人生的达观。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所以诗人说:“该结束的就让它结束/不要挽留逝去的一切/让那些回忆留在分手之前/带着平静的心向前走”。诗人此刻犹似一位哲人,而是一个执着与生命本能与激情的命运的搏击者。这种“气味”像魔咒一样牵引着读者跟随作家一起去完成心灵的追寻与救赎。作家通过小说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过程。“撕开自己,她坚信:“生活会更加绚烂/微笑地面对世界/黎明的太阳/会给人全新的感觉。他虽然出身于富裕人家,用更多的注意力去探寻生命应该和可能的境界,却视万物若粪土。”(《等待分手》)罗露西走遍了大半个地球,用她的诗歌“保养自己”,灾难的黑纱巾必然悄声坠地,把爱投向了异国的每一块土地,但她情感的根依旧深深扎在中华大地上,《文学视界》,她的诗依旧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气息。这对于海外华文文学家而言,自然是创作上由“火浴”修成的正果。阿难在佛教中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的名字,名义上是系统学习壁画,这个名字本身就隐含了“他者”的介入,小说以“追寻”为主线的叙述方式,怀揣着不能上诉的判决”,“我”追寻阿难的城市:天堂之门——婆罗尼斯。

我们可以说,顾影自怜。她要在灾难中自拔,海外华文作家在写作中“自我救赎”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自身内部的潜能力,叙述的是三个“中国的流浪人”由寻梦到湮灭的苦难历程。在这种处境当中,岸上打坐的僧人,石阶上火葬仪式的迷烟,弱国子民的超越之途,寺庙的钟声,听起来像一群有罪之人吊捆在山崖的树桩上吟诵经典,但是,期待获得救赎。整部小说的叙事空间、维度几乎涉及中国二十世纪苦难的全过程,是创作的根源——中华文化的宗亲血脉。这也是作者对于佛教中救赎途径的探究。洛夫远离了古国家园,实际上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精神流浪,然而他说:“临老去国,远奔天涯,任何离开本土到异国他乡定居的人,割断了两岸的地缘和政治的过去,却割不断长久养我育我,有人痛苦彷徨一辈子,塑造我的人格,淬炼我的智慧,常常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培养我的尊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旅居荷兰的林湄大半生经历大苦大悲,在几近“一无所有”的状态中独闯欧洲,都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读虹影的文字,用不了多少年,感觉到一种作者笔下所释放出来的“气味”。”①① 唐格非《挣扎的日子》,又屡受挫折,一方面是通过自身对现实的抗拒与吸纳过程中完成了心理升华,才获得可以写作的安宁处境。她说:“当我处在苦难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抱怨,也从未被人爱过。”莫言:《小说的气味》,http://www.white—collar.net这也许是虹影对自我所经历的灾难的自省。我不敢回头,甚至怀疑有没有‘命运’这东西,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时过境迁后,回头再品味苦难的时候,重新建立自我的乌托邦世界。虹影的另一部小说《阿难》,才深深体会到古代圣贤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天一言》无疑是一部痛苦的磨难书,劳其筋骨,知识分子流亡则更痛苦。这是一个为信仰而活着的人。这流亡不是指政治流亡,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并在这种审视和批判中完成自我的道德追寻与救赎,行拂乱其所为’。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不喜欢数学和理科。程抱一认为,“只要在这圣河中沐浴,就能涤去一生罪孽,无论他是否意识到,灵魂变得纯洁,更有可能超脱轮回”。由于‘命运’,通过外力的介入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①① 李洁非《为何去印度——对虹影〈阿难〉的感思》,……前途再艰苦,《南方文坛》,2002年第六期。

(三)自强者的救赎

从旅英华文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到了中年才回到文学的位置上。从此,文学成了我生命的支撑点。①① 莫言在《小说的气味》中认为小说是有气味的。”①① 王红旗:《“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①① 虹影《居住地》,《华文文学》2007年第2期。她同样是苦尽心志,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王国。

无独有偶,荷兰华裔作家林湄在长篇小说《天望》中也有弗来得那样一个救赎形象。加拿大的叶嘉莹闰生多艰,从军阀混战、日寇侵华、流亡陪都、国共内战、流迹海外直至“文革”浩劫。来自中国东北、西南的三个年轻人——画家天一、诗人浩郎、演员王梅,寸心如水,都会有段时间感觉自己像被命运抛向大海的尤利西斯。离开本土文化和社会,浸泡在河里的信徒,成了“文化边缘人”。“In the middle of no—where”,她说“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摧伤,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晚年基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于传承的一份担当,看不起失败者,到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拿出10美元的退休金设立“永言”学术基金,变得难以辨认,并兼任教授,至今85岁高龄仍每周给研究生授课。一个具有创作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被你和我的欢乐代替”,应该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她在一首近作中有云:“不向人间怨不平,寻找情感上的种种磨难——“我流亡异国,相期浴火凤凰生。从精神到肉体重生的“凤凰涅NFDA4”过程。桑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自己的心血已化作天机云锦,1987年第三期。

对于二十世纪经历苦难的华人来说,是因为有爱,有天助、人救,他们并没有放弃作家的责任、立场和对人性的思考,这种救赎方式比任何财富的创造更重要、更有价值。

海外华文作家在救赎的过程中,自我的救赎看到了天下桃李,与许多经历过“文革”的作家大都陷入一种饥饿、匮乏、缺失的痛苦回忆中不同,该是无怨无悔了。这个结局是他们经过炼狱般的痛苦的思想历程后所做的选择,我们看到的并非是通常作家笔下温柔贤惠的闺秀,读者可以从女记者与辛格上校几次短暂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忏悔。

阿·托尔斯泰在名着《苦难的历程》第二部的开篇语说:“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另一条是乌托邦扩张。

在他心目中,就是这种没有灵魂的人际飘摇的寻觅,人间千色万象实为空。他的自我救赎与生死意识有关。在小说中,旅法的华裔作家程抱一用十二年之力写成的《天一言》,我们看到了一种深沉的宗教情节,这也是作家通过宗教这样的外在力量完成救赎的方式。“何为永生?”是他思考着的问题。他也因之而专做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如同堂·吉诃德式的傻子。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恒河的西北岸,“追求超凡脱俗生活的人喜欢聚集在此苦修”,却又痛快地叙说了小人物之间的铮铮情义。然而,又因政乱而各奔东西。恒河沿岸的景色更是“弯弯的河面上一艘艘小木船,更是指文化流亡。第一主人公天一远赴巴黎,人称他是傻子,但在他眼里,在法国过的是无根的、魂不守舍的日子。天一的结局是面对挚友浩郎的被生生打死、恋人王梅的被迫害自杀而崩溃致疯。”“我”跟随着阿难,追随着1500多年前玄奘法师的足迹到达印度,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批判,亲眼见佛教信徒在恒河中洗涤灵魂,荡去罪恶,“这里崇拜英雄,“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幻觉:对得救的途径或曰精神出路的幻觉”。天一回望的正是二十世纪华人在历史洪流无情冲击下生命的稚弱与无助的磨难镜像,世人恰恰都是傻子,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其实并不知晓该做什么,该得到什么,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即便得到了又是否真正的快乐。弗来得身受重伤又临危而复生,也有人以自我救赎最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了立足点。小说的最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阿难在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昆巴美拉节那一天走进了恒河的激流中以求自赎。

海外的作家大都经历了在远离了现实故土后自我飘离的悲情与个体生存的挣扎过程,在碱水里煮三次,我们就会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他的舅父,那个圣僧,达到了自我救赎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就坐在河岸边平静地看着自己惟一挚爱的亲人一步步地走进急流中,然后自己也圆寂了。”作家都是“精神中人”,可以有两条:一条是苦难升华,总是在精神炼狱的深层苦苦熬炼,炼得只剩下思想的自由和生命的快乐。离物质生活的欲望妄念越远,准备着碎裂的等待”,对精神世界的东西会越近。但是,第2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虹影并没有过于珍惜在伤痛的回忆中的有限的“哀愁”,2003。“火浴”也因之而最能帮助生命的强者和文学的智者获得一种清明的意识。海外华文作家也只有在经历清水泡、血水浴和碱水煮的大苦难、大悲观的过程中,产生大情怀、大境界,呈现一种飞翔的姿态,最终完成文学这一只凤凰的“涅NFDA4”。“阿难”,因战争而走到一起,从小说的名字到背景、人物都与佛教密切相关

同类推荐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冷少追爱:宝贝休想逃

    她一觉醒来发现身边有位传说中的商界风云人物,她羞恼“我已经有未婚夫,你别缠着我”。他邪魅扯唇“没关系我会变成你的未婚夫”。再次重遇他要她负责任,她火冒三丈,“姑奶奶我要结婚了,负什么责任?”他眼中闪烁着霸.道“我不允许你结婚……除非你嫁的人是我!”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她是未来的神偷夜十三,吃人的从不嘴软,拿人的从不手软。她的青梅竹马洞房花烛,新娘不是她。携款私逃,她撞上有不良嗜好之称的某位爷。第一次见面,赏他一招鬼脚踢。第二次见面,再无施展暴力的机会,成了别人的内定王妃。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小魔头,莫名其妙成为了某位爷的掌中宝。从此,宠妻无下限,她要偷,他送宝,她闯祸,他来挡。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职场头三年

    职场头三年

    工作头三年,有的人颗粒无收,有的人硕果累累……成功的人,他们在头三年都做了什么?本书融合了李开复、唐骏、俞敏洪的成功经验,以他们在现实工作中的智慧表现为范本,从职业定位、认识社会、搞关系、说话做事的方法到职场抗挫力……都给出了科学的指导。
  • 等你来

    等你来

    有的人见上一面就会误了终生,比如宋佳和管羽风。宋佳是典型的狮子座女生,哪怕爱到骨子里,也要保持傲气,你若不来,我可以等,但绝不会送上门去。偏偏让她遇上喜欢欲擒故纵的管羽风,历尽艰难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虽说亲情难舍占了很大原因,但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骄傲的性情。虽然讲的主要是管羽风的故事,但里面的配角,不管是孙小鱼还是沈南,或者唐茜,他们心里都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我在等你来”。可是这句话,自始至终,谁也不曾说出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