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07

第7章 制度文化(7)

据《元史·选举志》载:“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问经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雅达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规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用四六,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可见,元人废止了唐宋以来实行了六七百年的诗赋考试,定以经义取士。在行科举的诏书里,更明确地规定,无论乡试、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最重要的第一场都是考明经、经疑或经问,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事出题,并硬性限制经义必以程朱理学家的注释为标准。这一规定为以后明清两代延用了近600年之久,是科举史上的大事。

(四)“应考指南”的泛滥

元代以经义试士,规定考试题目必从儒家经书里出,应考者作文,既有规定的格式,思想内容又限定以程朱学派对经书的解释为准。四书五经的篇幅不算很长,其中可出的考题是有限的。行之稍久,套用现成格式和背诵范文便成了中选的一条省事而又省时的捷径。为此服务的估题、押题和拟作范文之类的辅导材料便应运而生了。元朝人编写的此类书籍,在《四库全书存目》中收了不少,如《书义断法》、《春秋经疑问对》、《四书待问》、《四书疑节》、《作义要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书义断法》称:“书首冠以‘科场备用’四字,盖亦当时坊本,为科举经义而设者也。其书不全载经文,仅摘录其可以命题者载之。逐句诠解,各标举作文之窾要。”“后来学者,揣摩拟题,不读全经,实自此滥觞。”辛弃疾气愤而轻蔑地说:“三百青铜买一部即可举进士者,殆此类矣。”这类科举辅导用书的作者大都是科场不利的老儒。他们自己没能走通科举之路,却积累了不少考试的经验教训。作应时文章,大学问未必用得上,小技巧却往往不可少。这类书籍能给士人们以立竿见影的帮助,提供通向仕途的捷径,很受读书人的欢迎。对编写者、刻印者和书贩们来说,都是有利可图。此类材料便大同小异、改头换面,大肆泛滥起来。

元代社会重宗教,轻儒术。时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见,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

六 明代科举制

明朝科举考试始于洪武三年。明太祖下诏:“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但行之三届,发现所取皆“少俊”,遂废止。至十五年(1382),又决定恢复科举取士。十七年(1384),礼部颁行《科举成式》,三年大比,永为定制。

(一)学校——科举的必由之路

唐宋时期,并不是一定要入校学习。唐宋考生的来源主要还是各州贡举。范仲淹、宋祁等人曾大力推广学校学习。王安石整顿太学,曾推行“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三等:外舍、内舍和上舍,以考试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业品行作为升舍、应试和授官的根据。宣和三年(1121),被废除。至明代,进校学习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对学校非常重视。1365年,当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在应天建立国子学。1369年又令各府、州、县设立学校。

1.国子学

国子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建于南京鸡鸣山下,不久改称国子监。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下面分设监丞、典簿、典馔、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通称监生。举人入监的称举监,生员入监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在北京设立国子监。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又在北京设立国子监,称原来的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这就是明史上的南监和北监。

明代的国子监分为六堂,分别以率性、修道、诚心、正意、崇志、广业命名。开始时,除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外,还要学习刘向《说苑》、律令、书法、数学、《御制大诰》等。但越到后来,《四书》、《五经》成为唯一学习的内容。学校的教育功能已基本消失,学校越来越为科举服务。朱元璋认为《春秋》是儒经的核心,是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微言大义”之所在。国子学的学生们因而也把《春秋》的学习放在首位。

2.地方学校

地方学校分为府、州、县学。府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明初规定为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食米六斗。后来又几次下令增加名额。“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生员入学,最初是由巡按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和府、州、县官主持考试。正统元年(1436),才在各行省特置提学官。提学官的职责是“专督学校,不理刑名”,各直省的地方长官不得侵犯提学的职权。提学官三年一任,任内举行两次考试,一次是岁考,一次是科考。岁考和科考都按成绩的优劣分为六等。尤其重要的是科考,在其中列一、二等者就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并取得科举生员的资格,才能在科举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爬上去。

(二)明代的三级考试

明朝仍然实行三级考试法。《明史·选举志》载:“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但与前代相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少变化。

乡试:凡在各州县考试合格者(秀才或生员)可参加每三年在布政司所在地举行的乡试。因考期在八月,也称“秋闱”。南北两京的乡试习称“南闱”、“北闱”。乡试考三场,分别在八月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第一场试《四书》义、《五经》义;第二场试论、判、诏、诰、章、表;第三场试经史、策论。其中以首场最重要,即八股文作得好坏直接关系录取。考试纪律很严,对号入座、军人监考,甚至搜身。黄昏交卷,若有不能交者,允许增蜡烛三根,仍未交卷则扶出。试卷经封弥、誊录、对读后交主考、同考官评阅。录取按省分配名额,从100到20不等。严禁“冒籍”。乡试中式者统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皆称“文魁”。乡试所发之榜称“乙榜”。中榜者参加布政司举行的宴会,称“鹿鸣宴”。乡试中式者既可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取得做官的资格。

会试: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也称“礼闱”。因为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也考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官由多人组成,最初同考八人,其中翰林三人、教职五人。正德时增至数十人,其中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会试录取有定额,但执行中并不严格遵守,少时数十人,多则四五百人。会试中式者统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由于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洪武时便出现了南北名额之争。杨士奇任内阁大学士时曾确定比例为六比四。后来又明确分为三份,即南卷55名,北卷35名,中卷10名。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

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试于奉天殿或文华殿,也称“廷试”。嘉靖、万历以来,皇帝不再亲临考场,只对内阁拟定的考题审定而已。考试时间初在三月初一,成化八年后定在三月十五日。只考策问一场,次日评卷,第三日发榜。由于时间太紧,评卷官关注的只是其中少量优秀试卷,以排定名次。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考中者统称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分别称状元(或殿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当时的士大夫又通称这三者为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有明一代,连中三元仅洪武(1368-1398)年间的许观(后复姓黄)和正统(1436-1449)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三)馆选

明朝殿试发榜后,分甲授官,第一甲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可以再参加翰林院的考试,时称“馆选”,考取者称“庶吉士”。庶吉士源于《尚书·立政》中的“常庶吉士”,周朝指官府内办理日常政务的官员。明成祖时草创此制,但直到明孝宗时因大学士徐溥奏请而趋于健全和完备。中选进士以翰林院、詹事府官高资深者一人教课之,称教习。三年学成后,留成绩优异者在翰林院任编修、检讨,次等分任给事中、御史等官。由于庶吉士散馆即为翰林,而英宗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两京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所以,庶吉士被人们视为“储相”。可见,庶吉士比一般进士的地位和威望要高得多。

七清代科举制

清朝开科取士始于顺治二年(1645)。在体制上有损益地继承了明朝。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乡试之前增加了“小试”。

(一)小试

清朝与明王朝一样,学校是科举的必由之路。府、州、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未取得生员资格的知识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童或童生。一些考生一直到六七十岁了仍然是个童生。童生要取得生员的资格必须经过三次考试: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一系列的考试总称为童试,俗称“考秀才”。考试内容与乡试略同。录取名额按各地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少而定。

县试二月举行,知县主考。考生自报简历,并五人联保。共考四场,前两场考诗赋,后两场考经解。府试四月举行,知府主考。共考二场:第一场为正场,被录取者即可参加院试;第二场为复试,意在排出名次,考生自定是否参加此场考试。院试,清初各地设学道,以督学使总理一道学政。雍正时改学道为学院,以学政总理学事。院试就在学政衙门所在地设置专门场所(考棚)举行,由学政和所在地方长官共同主考。考试两场: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为复试。

通过小试后,即成为生员,可进入县、州、府学校学习。各府、州、县接到学政发下的新生名单(俗称红案)后,即通告新生于某日雀顶蓝袍,齐集官署大堂,设宴簪花,并由各府、州、县官率领,到文庙拜谒孔子,到学宫明伦堂拜见学官,算是正式入学了。府、州、县学的学宫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水。所以称府、州、县学为泮宫,称入学为入泮。明代称初入学的人为附学生员,清代沿袭了这一名称,称为附生。此外,还有茂才、博士弟子员名称,而最普遍的称呼则是秀才。

(二)清代三级考试法

清朝乡试考试办法同明朝相似,唯难度远大于明。乡试由皇帝差派专官主持,在各省省城举行。考场是专门修建的,从围墙到座位都是特制的。考生身着“行衣”,食宿皆由官方提供。考试纪律很严。

乡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试经,《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考生可任选一经。内容以宋人传注为准,形式是八股文。第二场试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选作一道。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清代乡试的录取是按各省文风高下、人口多少、丁赋轻重而分配名额,又时有增减。乾隆九年,浙江、江西各94名,四川为60名,而甘肃才30名。由于名额太少,极难考中,遂自康熙十一年始按正取5∶1的比例设副榜,中正榜者称“举人”,中副榜者称“副贡生”,以后可直接进入乡试。但还是有久考不中者,至有老死科场者。黄章99岁还未中选,提灯大书“百岁观场”。清乡试发榜时间多在寅日或辰日,寅属虎,辰属龙,因此称“龙虎榜”。又因正值桂花季节,又称“桂榜”。

同类推荐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无耻是她的代名词,卑鄙是她的座右铭,她小气又扣门,可温柔可妖艳,个性百变,一朝穿越,C杯变成飞机场,绝色容貌变路人,嫁给五十岁的老皇子不说,还面临当陪葬品的危险?气晕宰相,骂死御史,皇帝她敢忽悠,神兽她敢威胁,无耻奸妃,横行异世。银发红眸的男人,冷眼看她:“滚!”,她却死皮赖脸的贴了上去。千金易得,美男难求。
  • 萌夫接嫁之草原女王到

    萌夫接嫁之草原女王到

    梅朵从昏暗中醒来。她感觉到了全身如同散架般的疼痛。她微微的哼了几声,便很快引得了旁边人的注意。立刻,耳边喇嘛特有的沙哑神叨的声音响起:“老爷,大小姐醒了。”眼皮子都睁不开的梅朵在这个时候,感觉到本就晕乎的脑子更加的浑浑噩噩。什么老爷,什么大小姐?她的阿爸都死了多少年了,况且,她早已经不当大小姐多少年,她的称呼唯有一个——拉巴茸女王。然后,她听得厚重的脚步声响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生死河

    生死河

    1995年,年轻的高中语文老师申明莫名其妙的成为杀人嫌犯。不久,他被杀死在学校附近的“魔女区”,杀人凶手与动机如同谜雾……多年以后,当年命案的相关人——谷秋莎、谷长龙、申援朝、路中岳、贺年、马力和欧阳小枝等,纷纷陷入不幸的命运!惶恐的人们传言,申明阴魂不散,开始绝望的复仇!而种种迹象显示,出生于1995年底的神秘少年司望,带着复仇的使命来到人世!难道,转世重生真有此事?纤弱的少年,如何玩转阴险狡诈的成人世界?究竟,谁是申明最爱的人,谁毁掉了他的一生?杀死他的恶鬼究竟是谁?为什么?司望就是申明吗?他会成为新的基督山伯爵吗?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道藏美利坚

    道藏美利坚

    新书《神话里有钢铁侠》发布了,期待新老兄弟们的再次大力支持,半仙感激不尽。神话里有钢铁侠简介:当钢铁战衣遇到了仙佛妖怪,当宇宙魔方穿行于神话聊斋,当现代科技与天道规则碰撞,是诛仙屠神,还是安静的做个钢铁侠?第一卷:钢铁侠与聊斋的初遇鬼狐精怪和道士,萝莉小姐和仙女,还有一个提着箱子的怪蜀黍。他是出色的中医,专医西方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他是低调的道士,专收异灵和美白的灵魂;他是混在美国的财产继承人,却总是在美利坚创造巨额的财富。低调不低俗,温馨而不暧昧,虽平凡却让人艳羡。在美国的日子,做中国的道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邪帝—绝爱娇妃

    邪帝—绝爱娇妃

    【本文是架空历史】七年前,我的准驸马在大婚当夜率领十万大军杀入皇城,诛杀大随暴君随末帝而我又在国破家亡不久‘纯属意外’自缢殉国这年头气节?算个鸟!贞操?算个鸟!保住小命才是正果为了活命,我要过饭,偷过赃,贩过毒,卖过娼……做了跑腿的龟奴子,纯属混口饭直到有一天,我的身份被发现,狂风浪蝶蜂涌而至惜日驸马,当今九五至尊;惜日竹马,当今当朝宰相惜日护卫,当今魔教教主;惜日伴读,当今天下首富全天下女人喷着唾沫星子拍肿了大腿骂我:不守妇道、水性扬花、朝三暮四、伤风败俗其实我身为公主,自有一骨子骄傲你,你,你,还有你,警告你们,老娘活了二十二年,还是个处呢!【场景一】“做朕的皇后,好吗?”“命短”“……那做朕的妻,可好?”“命更短”想当年我才做了他两个时辰的正房媳妇就成了前朝余孽【场景二】“那个抢男霸女,恶贯满盈,色遍天下无敌手外兼半只脚进棺材的魔教教主派你来接我?”“……是,公主,请。”“离开本公主这些年你混得不错嘛,什么职务?来日本公主在你主子面前红了不忘提你一把。”“魔教教主”“……”【场景三】通缉令:江洋大盗———如图!特点:黑头发,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身边带着一只不像狐狸的野狐狸此人暴戾恣睢,人面兽心,杀人如麻,丧尽天良。如有提供行踪者赏黄金一万两。注:不准伤其本人城门口的告示前人山人海,议论纷纷角落里一个小身影挥着小肉拳恨不得冲上去撕烂那张纸“公主,镇定,镇定”如玉的男子满脸黑线投向人头攒动的远方,沉吟片刻后转身往回走“赫连无痕,你去哪儿?”“买块布遮住你那副尊容”~~~~~~~~~~~~~~~~~~~~~~~~~~~~~~~~~~~~~~~~~~~~本文非虐,很甜很宠,过程很搞笑
  • 薄媚·恋香衾

    薄媚·恋香衾

    她曾依在他的怀里嗔怪,他不是好人。他轻笑。好人能登得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好人能守得住权斗漩涡里他和她的幸福?天下虽大,人的心更大。再大的天下,填不满一颗人心。所幸他有她,她有他。他们信守誓诺,一切完满。可午夜梦回,蓦然惊起,伊人却手持利剑,破开千军万马,刺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