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300000007

第7章 方方(3)

方方,现在轮到你坐在窗前当静物了。你的周围,聚了一些手持画板的人,他们坐在不同的位置,从各自的角度要仔细审视你,准备勾勒你了。这时你是气定神闲还是脸热心跳?这些人中,有的是绘画高手,他们深谙你的气质和秉性,因而画起来肯定得心应手。而我,只是一个毛手毛脚的初次拿起画笔的学生,若是把你画歪了,或者因为要认真打量你而走到你面前,意外淋到你脸上几滴油彩,你权且把它们当作幸福的鸟粪,千万不要恼。

第一次见方方,是在1985年的青创会上。那是个灰蒙蒙的冬日。我们在昏暗的楼道里经人介绍相识,记得方方穿一件鲜艳的毛衣,背着个精致的黑皮包,齐肩的头发微微卷曲,她笑吟吟转身的一刻让人觉得格外明媚。在此之前,我只是从作品中认识方方。

这之后的十年中,我们没有任何交往,因为彼此实在是不熟,从来没有交谈过。只是不断见方方的作品四处开花,朵朵灿烂。经常在报纸上读到有关她的消息,方方红透了大江南北。

1995年,“红罂粟”丛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丛书作者之一,我也参加了那个活动。主办者在会议之后组织女作家们到驼梁和五台山游玩。有很多人因为有种种事情难以脱身,纷纷走了。最后到了五台山,只剩下叶文玲老师、方方和我了。由于我和方方年龄相仿,我们自然同住一屋,这样便有充裕的时间聊天。我总以为,人和人的沟通,聊天是最好的方式。轻松、自由、随意,这时很容易就能认识一个人。与方方住在一起,聊天其乐无穷。她开朗、大度,与我一样贪玩,且也是口无遮拦,笑起来像东北姑娘一样不秀气,张着嘴,哈哈哈的,哈哈得脸上的红晕像朝霞一般艳丽(描绘方方,必须用一个最俗气的比喻,好让她能找到一点笑料)。几天疯玩下来,彼此“没有理由不成朋友”(方方语)。从这以后,只要有见面的机会,我就会兴高采烈去赴会,为的是能和方方胡侃一通。方方说话机智、幽默,有一次与她住在北京的一家旅馆里,我们住在一楼,夜间老有老鼠出没。我这个人贪吃,零食不离身,因而老鼠在我的床的这一侧闹得凶。偏偏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鼠的人。上高中二年级时,我曾在宿舍压死过一只老鼠。那间宿舍也常有老鼠跑过,有一日清晨起床,我叠被子时发现一只老鼠在我被窝里,它已经死了,想必是深夜蹿上我的板铺,溜进我被窝后被我翻身给压死的。这段经历每次重温都令我毛骨悚然。为了求得方方的同情,我把这经历对她讲了,希望与她调换床位,不料方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都压死过一次老鼠了,再压一次就是了。”坚决不与我调换床位。

方方衣着随意,与她自然洒脱的气质极为吻合。她爱睡懒觉,上午10点若给她打电话,她准会恹恹无力地责备你扰了她的美梦。而午夜11时以后,只要我的电话叫了起来,很可能就是方方,这时候的她声音洪亮,就像清晨刚起床似的精力充沛。我想她那洋洋洒洒的文字,多半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完成的。

方方的作品很耐读,品位高,但很奇怪的是她的作品并不畅销。方方对此并不以为然。她对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奖、是否畅销、是否转载、是否有人评价都看得极淡,确确实实是一个少见名利心、散淡之极的人。而我以为,这种作家往往更能成为大家。她的长篇《乌泥湖年谱》,我虽只读了部分章节,却已然嗅到了一个成熟作家具有风范意味的文学表达气息。

方方有些“洁癖”,与她同屋住,我不敢随意去她的床上坐,怕她“训斥”。所以她说她家并不很整洁时,我一直不太相信。方方具有一副唱民歌的好嗓子。方方喜欢吃三文鱼,喜欢喝茶,也爱吃辣椒,但脾气不“辣”,很宽厚温和。与她交往,不必担心哪一句话刺伤了她,你会觉得很放松和自由。方方最好的朋友就是蒋子丹,我与蒋子丹并不很熟时,她竭力对我说蒋子丹如何优秀,后来交往多了,觉得方方说的果然如此。在海南岛的某一天,蒋子丹说要到我和方方的房间小憩一会儿,方方说:“那你可别睡我的床。”蒋子丹很生气,说:“那如果迟子建也有洁癖,我去你们房间岂不要睡在了地上?”针尖对麦芒,我真希望她们狠狠“掐”一通,好从中看热闹。岂料她们转身就和好了,让我觉得有些失落。我知道她们的友谊可以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地久天长”。

方方很能干,写作、带孩子、做家务、外出开会、办《今日名流》。她常常头疼,我说她是太累的缘故。她有个宝贝女儿毛妹,方方每次外出回武汉,总不忘给毛妹带回一堆吃的东西。一旦讲起毛妹,便满脸幸福。我也很喜欢毛妹,她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却常出“惊人之语”。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阳光下的方方。在黑夜,在星光闪烁的时分,我想方方一定有另一种不为朋友所知的情怀,也会有忧伤和惆怅,也会有隐隐的孤独感伴她左右。好在她有一支笔(确切地说是电脑),有开朗的性情,这一切会像遮住月亮的云彩,转瞬而逝。

方方如今住在一套舒适的住房里。据说楼下有个小花园,栽种了一些桃树和花草。我想黄昏时方方若是放一张藤椅在小花园里,一边饮茶,一边看落日,一边听花园里虫子的鸣叫,一定非常惬意。

对方方的一次写生就要结束了,当静物的方方已经从窗前的椅子上站起来了。她走到我面前,看了一眼我画夹上方方的素描,突然哈哈笑了起来,说,就你这水平,还不如我们家毛妹!

我建议何镇邦老师请毛妹画画方方,一定格外精彩。

4.追寻认识方方的踪迹

何镇邦

第一次读方方的作品,记得是将近二十年前读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大篷车”上》,那种泼辣的文风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打那以后,在我的脑子中,就有一个从珞珈山下走出,生活在长江岸边的女作家方方的位置。真正为方方的作品所打动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读到她的作为新写实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风景》,这篇以现代主义某些技巧包装起来而其灵魂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写汉口码头旁棚户区工人生活的作品,是篇典型的新写实的作品,我多次在文章中和讲课中提到它。而同样作为新写实代表作家的池莉,也是生活在武汉的一位女作家。我们通常把方方、池莉并列为武汉两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女作家。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在1986年夏天张家界的一次研讨会上见到了池莉,从此比较关注她的作品,并为她的《烦恼人生》写过评论。而对于方方,却始终没有拜识她的机缘,虽然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期文学评论研究生班,同时又同武汉大学、华中师大的一些朋友共同筹办首届文学批评学研讨会,因而经常到武汉去,却也没有机会见到方方。

为方方的作品深深打动而自觉写评论是在1990年春夏之间。那时,我从《上海文学》上读到她的中篇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写的是她的祖父、伯祖父以及父亲的人生经历,其中更多的笔墨是写她父亲的,一位决心把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奉献给新中国而由于种种原因壮志未酬的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依我看,此篇的题目应易为《父亲在我心中》。使我感到惊喜和震动的是,我们不仅从小说中发现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方方,看到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方方有别于《“大篷车”上》和《风景》的另一副笔墨,儒雅、从容、充满书卷气的笔墨,让我刮目相看。读了小说,趁着那股热劲我写了篇读后感式的评论,因为当时在江西的首届滕王阁笔会上正认识了一位《武汉晚报》副刊的编辑,于是把文章给了他,不久就发了出来,后来又收入我的一本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评论集《文学的潮汐》。此文题为《且看方方的另一副笔墨——读方方的中篇新作〈祖父在父亲心中〉》。这可以说是我同方方在笔墨上的唯一的一次交往。我原以为方方会读到这篇短文,因为它就发表在方方所生活的那个城市的一家晚报上。没有想到,方方却一直没有读到它,直到最近向她组这一辑有关她的“名家侧影”的稿子同她通电话的交谈中,才得知此事。我感到意外。除了答应她把文章复印件寄给她参阅外,我更进一步认识了方方。她是有别于当下不少很注意自己的影响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作品评论,不大注意创作之外的事,淡泊于功利的不随俗的作家。唯其如此,才让人更加喜欢她的作品和人品。像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了一些。诸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公安部宣传局每年举办一次“金盾文学奖”的评奖活动。我和著名作家李国文、从维熙均应邀担任历届的评委。第一届评奖时,我力图把方方写警察“蹲守”的中篇小说《埋伏》补上,终因作者不是公安战线作家和作品发在地方刊物上(此作发在浙江作协主办的《江南》杂志上)而未果。后来,当我把这个事情和我遗憾的心情告诉方方时,她竟无动于衷,也使我很感意外,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方方。

第一次见到方方,也是在1990年。那年的深秋季节,我与方方、池莉同时应邀参加海峡文艺出版社举办的海峡笔会。到福州报到后,先游武夷山,又经南平南下厦门,再经石狮、泉州折回福州,历时十余天。时间虽说不短,但真正深入的交谈却不多。唯有登武夷山的天游峰至半山腰时,我与她及池莉的合照至今仍珍藏着。站在半山的台阶上,一边是方方,一边是池莉,感觉自然不错。当然,游罢水篇洞后一起沿鹰哨岩下小径走到慧苑特品茶买茶的经历也很有趣。这是我同方方交往的开始。

而有机会同方方进行比较深入交谈的是1996年夏天在庐山举办的百花洲笔会,我和方方均应邀与会。方方的好友我的学生迟子建也应邀与会,方方还带上了她天真活泼的女儿毛妹。我们在避暑胜地确实度过了难忘的愉快的一周。除了一同登三叠泉,观庐山瀑布,散步花径,探访植物园和一起纵论文坛流变、切磋创作技艺之外,更多的是各种自由组合的无主题的海阔天空的聊天。那时候,迟子建诉沈阳出版社擅自篡改她的长篇小说封面,以低俗的封面损害她的人格的一场官司正到了关键时刻,因此聊天时,这场官司常成了聊天的话题。

每到此时,方方便慷慨激昂地发表见解,表现出一种侠义衷肠。笔会临近结束时,方方的女儿毛妹偶感风寒生起病来,把方方急得团团转,自此很少见方方的身影,她又把全部精力用在呵护爱女之上了。由此又可以看到一位母亲相当细腻的感情。正直侠义,还有作为女性的细腻温和,这大概也正是方方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

自从1996年夏日同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在庐山举办的笔会之后,我同方方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说多也是相对以前而言,而且这种交流大多通过长途电话。不仅在电话里聊天问候,且有所托付。诸如她主持的《今日名流》杂志要在武昌一个商场的一隅办书店,托我同群众出版社打招呼,让该社出的书直接供他们出售。我也曾打电话托她查她的好友蒋子丹的电话等。直至不久前向她组“名家侧影”的稿件,闲聊中提到她曾发在《钟山》上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我告诉她毕淑敏读后大加称赞并向我推荐过,没想到她却告诉我先不要急着读,她是边写边发的,杂志上先发的部分次序有些混乱,她劝我耐心等待,等全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再读不迟。方方的这种态度又一次让我感到诧异。照说,一部作品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别人想读想评,作家应该是很高兴的,巴不得人家快点读快点评,何况我二十年来还是个长篇小说的专业读者呢!而方方却劝我慢点读。这种态度着实让我感到意外,但回头一想,这才是真正的方方,也正是方方的本色。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惊世逆袭:妖娆狂妃

    惊世逆袭:妖娆狂妃

    前生她是二十一世纪雇佣兵之首魅,铁血手腕,杀伐决断。异世重生,却成了众人欺凌的废物。为了手刃毒害兄长之人,脱胎换骨。戏皇子,平天下。一啸妖兽齐出,一怒九洲动荡。且看废物逆袭,狂霸天下。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非重点爱情

    非重点爱情

    一辈子也不想结婚,只想要宝宝的漂亮妈妈。一辈子也懒得结婚,高干出身的温柔爸爸。喧哗的都市之中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两颗小小的种子联系到了一起。她自强又独立,立志不做菟丝子。他温柔却腹黑,牢牢主宰着一切爱情好似拉力战,死撑硬磨把你待。对待爱情,他们的口号是:“谁先服软谁先死,都不服软大家一起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废材夫君紫眸冷妻

    废材夫君紫眸冷妻

    推荐自己新文《残王宠妃》:本文简介:她是丞相府不受宠爱的嫡长女,他是逍遥王府不受待见的二少爷。第一眼,她凝视着他的蓝眸,轻声道:“你的眼睛,很美!”唤醒了他寂寞冰冷的心。第二眼,看着配婚不成的他被整座大殿的人疯狂嘲笑,双手指节因隐忍紧握而泛白。她心中怒火丛生,挺身而出,一句“我愿意”脱口而出。第三眼,她挣扎离开他的怀抱,拍的给了他一巴掌,满眼愤怒的看着他。他黯然神伤,她却用行动告诉她,她跟他一样,是个异瞳之人。看着他被所有人欺负,淡然的她不再淡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那么,犯我夫者,千倍还之!”成了她新的座右铭。不沾染尘世则罢,但是既然沾染,那叫让她被尘世淹没吧!从此看她紫瞳冷妻如何捍卫“懦夫”,如何崛起于傲天大陆,光芒照射四方!他,隐于她的保护下羽翼渐丰,慢慢强大,只为有一天将她护在他的羽翼下,给她无尽恩宠。终于他说:“枫,我终于有足够能力保护你了!终有一日,我要牵着你的手,君临天下!”于是懦弱不见,胆小不再,威震朝堂,驰骋沙场。从此看他蓝眸‘懦夫’如何绽放光彩,如何成为傲天大陆的主宰,锋芒毕露,傲视群雄!☆☆☆☆☆精彩片段一☆☆☆☆☆新年国宴。玄色身影慢慢站起,走至他的身前,不理会别人诧异的目光,直接将手递给了他。“我愿意嫁给你,从此以后我将是你唯一的妻!你,可愿意!”黑色瞳孔里面无一丝嘲弄,有的是淡定从容,有的是坚定不移。他,是认真的,他要嫁给自己?可是两个男人又该如何成亲呢?蓝色眼眸里多重复杂思绪在飞转。最终,只剩下一片坚定之色,手缓缓伸到沐瑾枫的手边,却是一把抓住那只滑嫩纤细的秀手,紧紧握起。罢了,既然只有你愿意陪伴我,男人,又如何?就让我们相守一生吧!“我愿意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两只手紧紧相握,这一刻两人心中都涌起一种感觉。☆☆☆☆☆精彩片段二☆☆☆☆☆悬崖峭壁,寒风凛冽,一个黑衣人用匕首抵着一个女子的脖子,威胁着沐瑾枫。“你,快点将他打下山崖,否则我就杀了你娘亲,既然选择跟我合作,就得乖乖的听话知道吗?”身上中了数剑的龙君翼诧异的听着黑衣人的话,瞪大了眼睛,满眼的不可思议。沐瑾枫缓缓走到龙君翼的身边,看了一眼距崖边较远的杀手,嘴边扬起一抹决绝的笑容,紫色瞳孔邪魅妖娆,惑人心神。忽的一脚,就将龙君翼踢下了山崖。
  • 一生

    一生

    《一生》描写的是—个贵族女子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主人公的约娜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她受父母的影响爱好幻想,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梦想与憧憬,但冷酷无情的现实将她的梦想一个个击碎……
  • 一眼芳华

    一眼芳华

    人生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我们悄悄藏住心中那份纯纯的爱,因为我们太单纯了,所以很多年后都会记得曾经的怦然心动。一个女孩从未来回到现在,看到一座石碑,她的心里非常难过,原来从未来回到现在的人,别人都无法看见你存在,为了寻找曾经擦肩而过的男孩,为了见证那次美好的相遇,她经历了一回真正的青春,哭过,心酸过,也绝望过,她看到了男孩的爱情,也看到了男孩的成长,后来终于明白一切,消失在那个晴天,会再相遇吗?还能再看一眼相遇时的情景吗?这是一部记录青春的账本,共十二万字,虽然是穿越回到现在,故事中很少提到穿越,这些故事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为什么偏偏每个人都在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在忙碌,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最后我们还要去追求什么?为什么而活?欢迎您看完这本书,故事很纯,您一定会相信自己的青春是不是也这样经历过......(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