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100000028

第28章 叶广芩(5)

芩姐的家族小说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那么不可思议。我开始探讨芩姐小说题材的变化,以及文风的变化。因为只有我,只有与她有着共同经历的亲人,才能从那些字里行间体会到素材的利用,体会到从生活转向艺术的奥妙。太神奇了,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在她的笔下,一个个是那么的出彩,那么的鲜活。我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边读那些小说,一边笑着说,这个是谁谁,那个是谁谁,但是合上书本,却又觉得不像,在这些像与不像之间便泛出了艺术。那是作家的升华。

芩姐以前的作品我大多数都读过,从中能体会出她的性格、她一贯的文风,觉得那就是她。按照演艺界的行话来说,那时是性格演员,而现在,变成了成熟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演技派,这一点在她的家族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家个人的经历、文化习惯同影响我们的时代一样,是不能回避的。由于“文革”的冲击和她个人的经历以及所受的教育,她总是无意识地回避家族文化背景,但恰恰是这想要回避的东西,对她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家庭是个大家族,父亲那一辈儿兄弟四人,虽然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但还是在一起生活。父亲和三大爷都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书,即今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校长是徐悲鸿。二位老人不仅是陶瓷方面的权威、专家,画儿也画得好,戏也唱得好,而且京胡也拉得好。到了我们这一代,大排行排下来兄妹共十四个,七男七女,我是最末一个,同父异母的大哥整整比我大了四十岁。那些哥哥姐姐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其中有建筑专家、陶瓷专家,有的精通书法、绘画,有的精通古玩鉴赏,他们还有个共同的爱好,唱京剧。听哥哥们说,当时有个叫赵晓兰的女孩也常来我们家参加演唱,唱青衣,后来此人下海,成了名角,在上海专与周信芳配戏。父兄们热热闹闹唱戏的时代我和芩姐都没有赶上,我们出生时,大哥已经去世多年了,只记得小时我和芩姐从家里书桌最下面的抽屉翻出一沓子京剧脸谱,画得规矩,色彩也艳,就像是印出来的,上面还写着人物的名字。母亲说那是大哥画的,大哥二十几岁就死了。我和芩姐玩演戏时,这些脸谱也曾成为我们编排人物的凭借。家族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对芩姐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知识、生活、情感的积累是芩姐创作家族小说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芩姐喜欢的一句话,她努力去做了。而那段炼狱般的生活给她的人生、她的情感带来的磨难则是一种财富,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谁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祸水一遍遍地洗过,谁就有可能成为看上去闪闪发光的福将。当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馈赠给你。”一位记者曾问过芩姐,为什么突然涉足并选择了家族系列小说这个题材,芩姐说:不是“突然涉足”,是必然的开启。她说:“过去回避个人家族文化背景成了我的无意识,那些痛苦的感受实在让人感到可怕,我甚至不愿意回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场噩梦。在那噩梦中改变的太多,不变的只有人格。我将这些粗粝与苦涩用泥封起来,不再触动,以享尽今日的轻松与自由。孰料,年沉日久,那泥封竟破裂,从中冒出了浓郁的酒香……”

芩姐在创作家族小说的过程中,完成了个人的超越,家族的超越。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而这第一项就是“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说:“自我超越的修炼,则是以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芩姐自从走上文学之路以来,一直追求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创造,在创作家族小说的过程中,她跳出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我和芩姐探讨过为什么涉足家族小说这一问题,她说:“其实我们的老哥哥姐姐们了解的家事比我要多,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比我更深、比我更有才华,但却由我写出了家族小说。究其原因,这应该得益于我离开了北京,还有去日本的那几年,由于远离祖国,远离北京,远离家族,使我跳出了原来的圈子,拉开了距离,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审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的变迁,审视我们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的起伏。”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在评论芩姐的家族系列小说时说:“……叙述人‘我’是一中年女性,她受新社会教育,还有红卫兵文化、知青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背景,故而常抱着批判的眼光,扮演着理智的、旁观者角色。但问题的复杂在于,她终究是家族的一员,遗传基因、家世烙印、寻根潜意识并未消失,这样的双重角色给小说平添了陌生化的美感。”雷达先生的评论非常精彩,而且非常到位。

多少年过去了,芩姐在外面被人称为作家,得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奖,但我能够感觉到,她对这些看得很淡,就跟母亲当年对我们的态度一样,得了一百分也不高兴,不及格了也不批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几年,她在农村挂职,住在楼观台,那里是老子讲述《道德经》的地方,她跟我谈论往往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样的大命题。她变得淡泊而随和……

我想,芩姐她活熟了。

人熟了,文也就熟了。

6.豪爽热情的叶广芩

何镇邦

第一次见到叶广芩,是在1996年夏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庐山百花洲笔会上。那次应邀参加笔会的作家相当多,有来自陕西的叶广芩和范东峰,来自上海的殷慧芬,来自哈尔滨的阿成和迟子建,来自江苏的储福金和韩东、鲁羊,来自湖南的李元洛、聂鑫森和王开林,来自武汉的方方,当然,北京也去了好几位,其中有尚属军旅作家的石钟山和至今仍是军旅作家的李鸣生。到会的人多,时间又较从容,仅在避暑胜地庐山就逗留了七八天之多,可以说遍游庐山诸景点,更有意思的是相互之间有了个尽情交流的机会。这时候,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已在文坛内外发生相当大的反响。见到她,自然很高兴,尤其是她的爽朗、颇有点男性化的性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那次笔会,从南昌到庐山,都是安排我与阿成同住一室,因此除了每天的游览、参观与开会之外,晚上大都以我和阿成共住的室内,聚集一伙人“侃大山”,常来玩的主要有聂鑫森、石钟山等几位,有时,殷慧芬也来凑凑热闹。这种时候,这种场合,叶广芩是不来的,我同她的交流大都是在参观游览的路上。记得有一次,走在庐山的一处林中,范东峰陪着叶广芩,在整个笔会上,老范常陪伴着叶广芩,似她的保镖,大概是由于一同来自西安之故,同我边走边聊,于是才略知她的家族身世和创作情况。有一天登庐山三叠泉,我同叶广芩一起爬上一块大石头上照了相,算是那次笔会留下的一点有意义的纪念。当然,在庐山笔会的那几天,最惬意的还是每天晚饭后坐在邮电疗养院的院里,扶栏远眺暮色中的青山和晚霞,同文友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这种时候,叶广芩偶尔也是参加的,我对她的初步了解,也大都是来自那种情景中的闲聊。

1996年夏日庐山相识之后,叶广芩偶尔寄赠她的新作,可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直到2000年5月,我到西安参加公安部举办的公安战线文学创作座谈会,住在丈八沟国宾馆,才再次见到叶广芩。这时候,她已是西安文联党组成员,好像又到周至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又适逢西安市文联正在搞“三讲”,她比较忙,只是匆匆见了一面,送给我一部新出的长篇《采桑子》,来不及细谈。只是感到她比几年前更干练更豪爽了。

由于几年来我应《时代文学》编辑部之邀,一直为他们主持“名家侧影”这个专栏,早就有请叶广芩在这个栏目露面的打算,但苦于她行踪不定,联系不上,一直不能如愿,今年夏天,西安的两位朋友来访,他们在西安交大宿舍,与叶广芩是近邻,愿意代为联系。有天晚上,西安的朋友来电话说,叶广芩家有人,可能是她的女儿回家来收拾东西,要我马上打电话过去联系。我照着他们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果然是广芩的女儿,她说她妈妈又去了日本,大概九月底十月初回国。我把为叶广芩做一个专栏的打算如此这般地在电话里对广芩的女儿说了一番,望转告其母回国后同我联系。九月下旬,我在青岛参加中国海洋大学为王蒙举办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突然接到叶广芩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说她女儿已转告她我准备为其做“名家侧影”专栏之事,并欣然应诺,准备在北京多逗留几日,待我回京见面后再返回西安。青岛会议结束后,我又去深圳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回到北京已是十月二日深夜,拨通广芩留给我的她在京的电话,她高兴地约定次日到我家访我。十月三日,我在寒舍接待了广芩和她的小妹叶广荃,做了一次长谈。除了商定专栏的各种具体事项外,还谈起她把《茶馆》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以及准备把编剧所得的三十万元稿酬用来在周至建一所民间文学院的打算,她在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已近五年,颇了解当地众多业余作者对文学的痴情和艰难的处境,因此打算在当年老子讲道的“楼观台”附近择地建一所文学院,供一些业余作者写作之用,为他们遮风雨,供衣食,也可以兼做招待外来的一些访问周至的文学同行之用。我当然很赞赏她的这一义举,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她的豪爽与热情,但是当谈及文学院的管理以及经费的缺口如何筹措等具体事宜之时,我又不能不对她这一打算大泼其冷水,因此劝她虽然地也买了,还是暂时放弃这一打算,把《茶馆》编剧的稿费用在更实际更有用的地方去。

一个多月后,我读到由广芩妹妹叶广荃转来的文字、自画像、签名等等,也读到叶广芩、殷慧芬、王阿成为本栏写的文章,我似乎对叶广芩的了解又进了一步,为她的人生经历和豪爽热情的性格深深地感动着。

同类推荐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一个人的故乡

    一个人的故乡

    ,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贯穿着作者全部的故乡情结和人生际遇。还让我们领略了关于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那份炽热的情怀、那份纯情的寄托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紫色童话书

    紫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全集,让孩子在最美的故事里学会善良、乐观、勇敢。小朋友们好!想和哈里·波特一样吗?知道英国小朋友都在看什么书吗?嘘!这个秘密可从不轻易告诉别人。记清楚啦,是安德鲁·兰爷爷的十二色童话。想认识美丽的仙女吗?想学神奇魔法吗?想和王子去打巨人吗……小心,有可怕的食人妖和大飞龙!不多说了,还等什么——欢迎你来到安德鲁·兰的彩色神奇世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殇国遗乱(完)

    殇国遗乱(完)

    “我曾以为,你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抹绚丽,不想到头来,竟让自己的心彻底失去了色彩。”女子自嘲的声音,充斥着悲戚和苍凉,她凄然一笑,嘴角缓缓溢出的鲜血,滴落至雪白的衣衫上,妖娆而艳丽,却深深刺痛了男子的双眼。那一天,大雪纷然而落,覆盖了苍茫的大地,也掩埋了过往的一切,让爱与恨,都从此消弭。————————————————————————曾经,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女子,她的美惊为天人,她的美出尘脱俗……曾经,她亦是武艺高强、聪慧睿智的奇女子,顷刻间便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可惜,优秀如她,最终也没能逃过情爱的束缚,在有心人阴谋算计下,输掉了一切……心已死,爱已殇,自此,她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春去秋来,四季轮回,在本以为时过境迁后,奈何命运仍是不愿放过她,刻意的逃避,也是无济于事。————————————————————————上辈之间的久远恩怨,造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场错乱……国仇家恨,阴谋野心,成全了人性丑陋的贪嗔痴癫,也葬送了爱与被爱的资格……在经历过相遇和相爱,误会与分离之后,爱情,是否还能够得到善终?而当真相最终被揭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正文已完结,关于前传,可能会在以后重新连载一本新书,所以大家看正文就好,前传部分的章节先不要订阅,多谢支持,(*__*)……)
  • 笑话中的管理学

    笑话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个人最贴近的学问。它指明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个人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本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从笑话中透析管理的本质。内容除了包含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将很多的管理定律穿插其中,这些管理定律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使管理学大厦在历史的云烟中历久弥新。
  •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