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000000003

第3章 叶文玲(2)

来到豫西这个叫海资的小村子后,我忍受着心灵被磨成齑粉的痛苦,唯一的慰藉是给文玲写信和盼望收到她的回信。因为,在我上大学的四年中,家信总是由她执笔,她的信写得总是那样喜气洋洋。在复旦的四年中,她的每封快乐小鸟似的回信,不光令我,也令与我同宿舍的三名伙伴开怀不已。

终于,她的回信来了。

“……大哥,我被退学回家了。前天是周末,我突然被叫到教导处……我们同宿舍的五名学生,有三人同此命运。我被‘退’的原因,当然是由于你……

“大哥,我现在心老像被什么啃着似的疼。回家已有一周,每天夜里都失眠,每天清晨我都心惊肉跳,最怕听见学校的钟声……我再也不能上学了,大哥,我多想多想读书啊!我难过得真想自杀……”

我的心沉下去了,眼前一阵发黑。我分明感觉到,那日宣布划为“右派”时,我都没有这么沉重过。

并非我过分杞忧,在这样的时候,如此严酷的失落和剥夺,对一个如嫩苞初绽的女孩子,将意味着什么?

文玲并非诞生在文学之巢的孩子。算上异母所生,我们这个大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十一个。文玲在七姐妹中排行老六。从哪方面讲,都不会在家中最受宠。偏因她幼时聪颖活泼,连我那平素对孩子甚为严厉的父亲也很喜爱她,姐姐和我们几个大孩子出门,也最愿意带着她。童年嬉戏的笑声和梦幻,一一沉落在后院的花荫鱼池下。多少年后,文玲以《摇出一叶荷露》为题,记叙了童年时的稚趣。的确,文玲首先深深印在我脑子中的形象,便是一个扎着双丫角活泼调皮的女孩,她常常像只小猫似的,爬过窗台,溜到我的房中看我所写的诗和日记,在她混沌初开的时日里,这是最能进入她心扉的事。

正因为与文学的亲缘,我们最相爱。如今,一切甜美的迷恋和向往,都被生活这沉重的一击粉碎了,从此,浓重的阴影将伴随着文玲的芳年,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不过,我不相信文玲会从此一蹶不振。我一向认定,她比我更多文学天赋,她幼时的痴迷书籍,上小学便显露的作文才气,以及上中学后,她不断给我寄来的一篇篇习作,特别是她十三岁那年在县报上接连发表的小小说,都使我加强了这种“认定”。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她那秉承母亲遗传基因的那颗敏感而极富同情的心。

我在如火的焦灼中给她写回信,一封又一封,勉励、劝慰,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谈诗说词,我知道无法帮她找到司天的巨杖叩开文学的大门,但我想首先要燃起她心灵的火焰,鼓起她生活的勇气。所幸的是,那时我尚有通信的自由,这种自由使我能够把全部的爱心都煎成浓浓的汁液,倾倒在给文玲的长信中。

文玲终于振作起来,她愈来愈在感情上依附我,她给我回的信也是长长的,一封又一封,倾诉着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忧喜苦乐。终于,她告诉我心情已渐渐轻松,现在和生产队的乡亲们一起下田劳动,很累也很充实,实际上乡亲们无需她做什么重活,最愉快最派得上用场的是晚上让她给大家记工分……“我很可自慰了,哥哥,不消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内行的种田人呢!”

终于,又有了一个“特大喜讯”——1958年6月,她在《东海》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和雪梅》。

我忘了收到信那时是中午还是黄昏,只记得读信的当儿,眼中一片湿润,窗外的土坡黄得耀眼,而我那眼窑洞外唯一的一棵枣树,强烈地飘散着枣花的芬芳。在风风雨雨黄黄绿绿的年华代谢中,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能使我感到新的生机和春的消息。

我是深夜三点回到故里的。

汽车行到离家乡五十多里的小站时抛锚了,司机声言明天再走。我不想等了,从大学二年级后,我就没回过家,现在,已经过去五年半了,再也不能等了。这是1960年。1960年的这场“摘了帽子”后的第一次探亲假,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提着那个用破被单扎成的包袱,一口气走完了五十里崎岖山道。快到老家楚门时,我的脚步却放慢了,“近乡情更怯”,没有人比我更深地体会到这句诗的意味了。

我的敲门声使母亲怆怀不已,母亲的喜泪冲去了我一路风尘。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她给我做的两大碗米饭时,我才发现妹妹不在家。但我随即记起:文玲在农场,她为响应“大办农业”的号召,到海边的荒滩干江农场劳动已经半年多了。这些年,她在创作上出现了晨曦,生活却一无转机,青春而柔软的额头,接二连三地碰壁。

不知为什么,我是那么急于想见到文玲,这些年,频频的通信似乎远远没有倾吐完我想对她说的一切。在邙山的这几年,我仿佛已经度完了人生的全部岁月,我还想告诉她我所体验、感受的一切……母亲自然知道我的心情,天没亮,就让弟弟去三十里外的干江报信了。

她回来了,啊,文玲!

文玲提着小包,倚着门框,红扑扑的脸颊挂着一串亮晶晶的热汗,她望着我,惊喜而羞赧地笑着,那完全是一个成熟而沉静的姑娘的笑容。

我几乎立刻垂下了双臂,呆呆地望着这个十八岁的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妹妹,哦,是的,从此以后,我不好意思再抱她,她也不会再小鸟似的像以前一样扑到我怀里来了。一刹那间,伴随着异常的欢喜,一丝莫名的惋惜和惆怅也涌上心头。

但我并没有长久地惋惜和惆怅——文玲交给我两大本厚厚的日记:“除了我给你写的信外,大哥,这几年,我所做所想的一切,全在里边了……”她说,眼里分明闪着晶莹的泪花,“我记下这一切,好像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给你看……”

我心头怦然,眼眶不由得也热辣辣起来,因为我看到那第一本日记,原是我在复旦参加“科学时论会”得的奖品,扉页上还有我当时的题签:“送给文玲妹妹——六一的礼物。”第二页上,是文玲上中学时的班主任也是我当年的中学老师为她画的一株蜡梅。

“我现在才明白了老师画这蜡梅的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哥,你说是吗?”

读完这两本娓娓述来的日记,就如自己的灵魂也受了一番涓涓清流的淘洗。我没有了半点惆怅,而且还非常欣慰——文玲长大了,成熟了。从她日记中所显露的才情,所透示的对生活的沉思,我又一次加强了这种认定:是的,毋庸忧虑,毋庸急躁,她早晚会驾驶生活之舟,驶向文学的广阔海洋的。

我并没有虚盼妄想。她在日记中所记载、所描述的生活,二十年后,一一被她写在了长长短短的作品中。从这个角度看,苦难,正是人生的老师;不幸,正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值得庆幸的是,噩梦般的日子终成过去。

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着文玲自1977年后陆续写的十五本书,加上在各地报刊发表的,共计二百多万字。从1977年她再度恢复创作至今,不过十年。

我的眼前再次涌现出那些年的情景:

背着孩子,她骑车几十里去工厂上班。十年中风雨来去,我记得她说过的一个数字,“大哥,我在这条路上摔过不下二十次跤……”

背着孩子,五口之家,她付出了加倍的辛劳。背着孩子,她照样读书写作,她1982年以前的十万字的作品,就是在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在烟熏火燎的间隙,趴在缝纫机上写下的。也许正由于这一切,她才有了《藤椅》《卧铺》《篱下》和《第六个成员》,有了这这那那的作品,有了这这那那的吟诵和感慨,在用自己血汗浇灌的领地中,她精心着意地描摹她的《长塘镇风情》,唱出了一首首“独特的歌”。

她在条件极差的生活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可贵的热情。多年的超负荷运转,使她的肌体大伤,病痛频频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她也不想把已经升起的生命帆篷轻易降落。我总觉得,我的这个妹妹,既同于又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家,她是真正从底层,靠自己的无畏和奋勇,靠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拼搏出来的。正因为是顶着石头生长的小草,她才有更多的冲力,这种冲力伴随着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而今,我好像再难有那种心情,从头道及她自从1962年来到河南以后的经历。对此,文玲在自叙、小传中写过不少。的确,如果不是我这做哥哥的牵线作伐,文玲也不可能与中原大地相亲二十余年。实在说,我当时的动机,除了想报答我的诚挚的朋友同班同学王克起外,也不能排除文中开头忆及的感情。血缘使我们兄妹相亲,而磨难更把我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业的不倦追求,正是我对文玲不是作为妹妹而是作为作家的钦佩之处。这十年,她奔波各地,硝烟刚熄的前线,路途遥远的边陲,深山孤村,海角小岛……足迹所至,步步留痕。1981年和1987年出访菲律宾和联邦德国,她都以众多的散文篇章记叙了所见所闻。这些年,她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四处飞翔,婉转啼唱,报刊上每隔不多时,总会出现她的名字。

1986年夏,文玲带着一腔蓦然翩飞的乡思,携家带小地回到了浙江。7月中旬,《河南日报》刊登了她给中原父老的告别信:《极目中原情丝长》。读着这封信,多年不曾汹涌过的热泪,潸然流过我的心田。是的,她是应该回去的,为了她所思念的那片绿土,她是应该回去的,她对得起那片绿土。这十年,对这片绿土的吟咏,几乎成了文玲创作的主旋律。

还在文玲的那本包括了十三个中短篇的《长塘镇风情》1983年结集出版时,我曾应出版社之约,写过一篇序言。我说过,表现生活和灵感的温情的摇篮,是每个作家终究要偿还的一笔相思债:岁月的筛子,不仅不能隔断童年记忆的阳光,反而使它化为诗意的彩蝶,翩跹入梦。的确如此,故乡,陶冶了文玲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她丰富的创作灵感。

当她痴迷执着握管如恒地倾诉着故乡的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的普通人的不同命运时,作为她的哥哥,我自然比旁人更深刻地察知她的笔下人物和她自己的内心世界。比之当下许多创作气势磅礴的作家,她现在还显得柔弱,但她善于避己所短,悄悄地开掘着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心灵的世界,默然而有韧性。从她1980年发表后获奖的作品《心香》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她在认真进行着那个“说出人的灵魂的真理”的实践。也是从《心香》开始,她渐渐坚定了艺术探索中的那项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

我清楚记得文玲写作《心香》的起始。那是1980年早春,我应邀去三门峡进行为期三天的讲课,正在洛阳采访的文玲也被同邀。于是,在我讲课完毕回到住处时,我发现了《心香》的最初文字,这是一个美被毁灭的故事。当时,我分明觉得家乡潺潺溪水也已注入了她的心田……从此,文玲紧紧地抓住了“美”这根进入人的心灵的引线。在《心香》以后,《井旁的柚子树》带着浓郁的芬芳,《青灯》闪着幽微而又烛照人心底处的光亮,《小溪九道弯》流淌着一河水上漂来的欢歌。这些一一呈现着我们那个明媚的江南小镇的风情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组成了一种令人迷恋的意境,她总是在轻轻地深沉地奏出生活的诗情时,传递了自己的美学理想。她的大多数作品的人物、画面、语言、旋律都好像经水洗涤,清净明朗,一尘不染,在完成美的创造的同时,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痛苦也是美的,眼泪也是甜的……

说实在的,我对文玲作品的研读,远不如很多专门研究并评论过她的评论家。但有一点却是我比他们更知底蕴,那便是文玲笔下的人物的“来处”。许多时候,我为她笔下跳出了尼姑墨莲、卖菜舅公、担水佬新福、瞎子金涛和他的母亲、画家邬龙、教授古森等人物而惊异,因为他们生存活动时,她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小丫头。那种种故事,那种种画面,是如何印到她的心屏上去而后又触遇成形的呢?

看来,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她聪颖好学,刻苦勤奋。因为,“当手在挥笔疾书时,是心在熔化”(缪塞语)。对一个作家来讲,也许更重要的是天赋和气质。文玲的艺术气质是清净明朗的。有时候我更喜欢读她的散文。那些情真意切的散文和小说一样,总有一种清秀淳朴的抒情气氛,它们抒发着对美的欢欣的亲昵,对苦的温存的抚慰,对生活的不倦的热情。无怪她的一些感情真挚文采华美的篇章,曾被收入中学生的课本和“课外阅读”中,像《西行拾趣》《楚门杂咏》《溯水走黄龙》《洛阳诗韵》《道不尽的杭州》等,都能充分体现她的艺术才华。而她为我的两位或故去或健在的同学所写的两篇报告文学《美的探索者》《假如生活从头开始》,都可说是她作品的上乘。

文玲生肖属马,她特别喜欢马,她在许多文章中都抒发了自己爱马的感喟。河南文坛的诗翁苏金伞,是文玲的热心扶持者之一,苏老曾亲书咏马诗的条幅勉励文玲,诗曰:

嘶发月欲晓

蹄翻草色新

驰驱不厌远

千里闻铃音

不光是文玲自己,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它不但意境清奇洒脱,又巧妙地把文玲的名字与生肖融合在一起。现在,对我来说,这首诗仿佛也是种预(喻)示。不是吗?和我同在中原二十余年的妹妹终于远去,以后,我唯愿她年年驰驱不厌远,常常“千里闻铃音”!

3.直击老妈

王海靖

我大舅有一句四字名言:“男人难人。”这句话想必是从他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有感而发的,和我妈妈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而我在成为一个大男人之前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小“难人”,则大部分是拜我妈所赐。

我作为一个名女人的儿子,从读小学开始就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时老妈——确切地说那时还不老——已经越来越有名气,这倒还不要紧;要紧的是班主任(照例是语文老师)也知道了;这也还不要紧,要紧的是她(小学班主任照例是女人)开始把我的成绩和我妈的名气联系在一起。大小考试中偶有失手,便会招致某种程度的疑问:“你怎么会考不好的……”潜台词是你妈怎么会让你考不好的?而考得好便被视为理所当然。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许是家教渊源,我的作文尚属通顺,时不时地被老师拿去做一两回范文;老师在台上读,台下的同学们则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碰上有一两次发挥特别好的时候,连老师都会把我拉到一边,很委婉地问我:“是不是你妈帮你修改过了?”天知道就为了怕这样的误解成为现实,我从小到大一篇文章都不曾拿给我妈看过!

同类推荐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第一名媛

    重生之第一名媛

    咸江市。一栋豪华的私人别墅里,苏雅身穿红色的旗袍,曼妙玲珑的身材在旗袍的包裹下凹凸有致。头发被精致的盘起来,发丝中镶嵌着一颗颗钻石的小发夹。“小姐,你需要用点夜宵吗?”佣人何姐穿着苏家传统的白色佣人服恭敬的问道。“不用了,姑爷呢?”苏雅那张被妆容覆盖的异常精致的脸庞带着急切,也带着兴奋,似乎还有些迫不及待。清雅脱俗的瓜子脸,一双碧眼水波粼粼,小巧高挺……
  •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却没能穿上自己的水晶鞋,她爱得痴狂不顾一切,最终为爱芳华永逝。古树指引因缘际会,她摇身一变为后宫之首,万恶争斗,她屡次命悬一线,磨难重重她本以为寻得真爱,却不想被带入另一个泥沼,成为野心家的傀儡杀手.....面对背叛,杀戮,她又将做出怎么样的抉择....
  • 医界天骄

    医界天骄

    妙手回春,一针万金!达官显贵,富豪明星,成功人士竞折腰!实习医生,身怀医家绝技,善治各种疑难杂症。这里有西医,也有中医,他家世显赫,丰姿盖世,更有惊艳的医术,红颜知己倾国倾城,集百家之大长,济世为怀,成为一代名医。书友交流群:181170762
  • 潘依

    潘依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现在的小三都怎么了?不是应该躲着人家老婆吗,哪有上赶着来招摇示威的?乔沐希看着挺个大肚子雄赳赳气昂昂进门的小三,原本的不解现在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想母凭子贵取代她裴家主母的位子。助理齐瑶将小三拦在门口,豪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各自都有一套处理办法,像那种正房不小心把小三孩子弄掉之类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所以她根本就不允许小三接近正房。乔沐希看眼齐瑶,齐瑶会意地打……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房产大亨

    房产大亨

    房产中介公司的经纪人张伟,在一次意外受伤中拥有了“读心术”的异能。“读心术”让他可以看清房产行业中的尔虞我诈,判断出客户的真实想法,在房产行业混的风生水起……
  • 寻找遗体

    寻找遗体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