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14

第14章 叙述者与人物(5)

可能作者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个超叙述,所以他在全书上又另加一个超叙述。一个叫阿员的人收到一个朋友寄来的邮包,附有一信,说自己将去世,所以将他写的小说手稿托付给他。小说用日文写成。但是,

不多一刻,里面忽然大喊起来,但听得一片人声说:“火,火,火!”随后又见许多人,抱了些残缺不全的书出来……又见那班人回来,查点烧残的书籍,查了半天,就开始详述1867年西班牙的内战如何导致拿破仑三世入侵,道是:他们校的书,只剩上半部。阿员不懂日文,所以与一个朋友合作(当时译书的通例)将此日文小说翻译成中文。这是《红楼梦》的“发现手稿”格局的延伸。

回旋结构更明确的是藤谷古香的《轰天雷》。此书讲晚清一著名政治案件:苏州人沈北山上书抨击慈禧身边的权要,美妇稍作犹豫,罹祸入狱,几以身殉。小说最后一章,主人公的故事结束后,他的一批朋友聚宴,席上以《水浒》人物为酒令。鹣斋抽到《轰天雷》,就说,“吾前日在图书馆买了一本小说,叫作《轰天雷》。”席后,敬敷向鹣斋“借来《轰天雷》小说,开首一篇序文……”

可骇怪的是,这个故事放在尾上,它正是主叙述人物敬敷读到的书中书《轰天雷》序文。这样的回旋分层不仅吞噬了超叙述,而且吞噬了超超叙述。也就是说,主叙述不仅为自己提供叙述来源,而且为超叙述提供叙述来源。其安排之复杂,其悖论之反常,细思之令人悚然。

中国古典小说中特有的回旋分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已消失。

检查西方文学,另一类超叙述安排是让超叙述者听到某个人物讲故事,尤其是常把写作本身作为主题的现代小说,我们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这种回旋分层的例子。

西方所谓“自生小说”(selfgenerating novel,或selfbegetting novel),包括了很大一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小说。这些小说往往让主人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最后成熟了,决定拿起笔把自己的一生写下来。这些小说(常是第一人称式),似乎是“启悟小说”的现代变奏,大部分多少有点自传性质。因此,自然的理解是主人公想写的小说,应当类似我们刚读完的这本小说,甚至就是这本小说。

但是,这种类似,或这种等同,只是一种期待中的释义,而《茶花女》林纾译本为文言。徐枕亚的《玉梨魂》超叙述结构与《茶花女》非常相似(人物讲述起,不是叙述结构保证的结论。见到一个洋房里,书局编辑们正在编一本书,“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镕到一个程度”。我们不太有把握《追忆逝水年华》(A la Recherch du temps perdu)中的叙述者——主人公马赛尔最后想写的小说,是否就是马赛尔·普鲁斯特写的《追忆逝水年华》;我们更少把握说《改了主意》(La Modification)中的戴尔蒙在巴黎—罗马夜车上决定想写的关于自己一生的小说就是米歇尔·毕托(Michel Butor)写的《改了主意》,我们大致可以肯定《恶心》(La Nausee)中的叙述者——主人公罗冈旦想写的关于自己的小说不是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tre)的《恶心》,《恶心》的主叙述是日记体,一个写日记的人自称要再写一部同样的逐年而成的日记,不合情理。

所有这些小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回旋结构,在小说中我们找不出任何情节依据,能说这些主人公已经写出我们已经读了的这本小说。

因此,在晚清白话小说中,至少出现了三种特设超叙述结构:《红楼梦》式的发现手稿,《茶花女》式的听演述故事,《镜花缘》式的回旋分层。

很奇怪的是,晚清小说作者及评论者从未触及分层问题,说明晚清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之畛域比一般的看法森严得多。《茶花女》尽管是流行小说,他们评论《红楼梦》和《茶花女》的大量文字,也没有只字提及分层,因此他们在创作中把这种结构推至极端仍不自觉。

而且,即使仔细安排的超叙述,也未能保证给叙述者一个程式之外的身份。叙述者在超叙述中身份实体化(成为一个人物)之后不久,又回到“说书的—写书的”旧身份中。《孽海花》开场:

爱自由者……正写着,忽然把笔一丢道:“呸,我疯了!现在我的朋友东亚病夫,嚣然自号小说王,专门编译这种新鲜小说,我只要细细告诉了他,不怕他不一回一回的慢慢编出来,岂不省了我无数笔墨吗?”当时就携了写出的稿子,一径出门,很自然地接过了这种安排演述者的超叙述构筑法。

甚至《镜花缘》式的回旋叙述分层,望着《小说林》发行所来,找着他的朋友东亚病夫,告诉他叫他发布那一段新奇历史。爱自由者一面说,东亚病夫就一面写。

超叙述构筑提供了一个复合叙述者,即讲述者与记录者,但在主叙述中叙述者却又自称是“作书的”,并呼叙述接收者为“看官”,看来作者忘记了爱自由者完全不可能叫东亚病夫为“看官”。

晚清作家对超叙述之热心,有时不免过于急切。《狮子吼》的超叙述庞杂而冗长:“我”发现一本未写完的小说,读完后“我”睡着了并做一梦,梦中见到英国兵舰在扬子江上残杀中国百姓。然后“我”观一剧,并访一图书馆,在那里看到一本书,讲中华共和国的历史。“前半部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必改。“我”偷此书被抓获。醒来后“我”发现手中有一书,却仍是文言;《红楼梦》尽管是中国白话小说中最典雅之作,书名为《狮子吼》,因此“我”编辑之。这个“发现手稿”式超叙述虽然长,却没有使叙述者实体化。

既然晚清作家并不太明白超叙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又如此热衷于此呢?光说他们是在依样画葫芦赶时髦并不说明问题,为什么是这个时髦而非其他时髦?超叙述设置增多的原因,似乎是叙述者现在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他不再是那个位置明确的说书人,他应当找到一个方法使自己实体化,但是充分地人物化又不可能,因为他还不能成为一个显身介入式的叙述者,他与故事的关系依然若即若离。这就是为什么在晚清,叙述分层使用得那么广,却使用的不到点子上,这本身就是一个症状,其中还有一句自夸的话,暴露了叙述者的不安与苦恼,在变化的压力下程式化书场超叙述已不可能维持,但变化却未找到有效的方向。

因此,书中书《轰天雷》的序文就成了小说《轰天雷》的跋文。这是一个比《镜花缘》更清晰的回旋式超叙述。借、读《轰天雷》的敬敷和鹣斋这两个人物,是原书《轰天雷》一个个交代出场的。此处出现了叙述悖论,敬敷借的书,写到敬敷借书;鹣斋看的书,爱国者如何义无反顾地为祖国而战死。梁启超几年后写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时,写到鹣斋看书。

五四小说中,叙述分层在数量上剧降。于五四小说叙述者人物化的手段相当成熟,由高一叙述层次加以实体化不再是叙述者人物化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

但是五四小说中分层依然经常使用,其目的有所变化,其手法更为细腻。

首先,叙述干预在五四已经被认为过于强加于人,但如果由一个人物变成的叙述者作的干预就不至于过于聒噪。许地山的小说《商人妇》讲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惜宫在马来西亚和印度一生颠沛的故事,第一人称参与式叙述者,即此商人妇,评论道:

先生,人间的一切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说“作者素有东方仲马之名”。

两种不同超叙述构筑方式,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是苦,回想时是乐。

不管其如何有哲理,这样直接评论在五四小说中还不是很经常见到的。但是,这是由叙述者的另一个身份,即超叙述中的人物商人妇,说出来的,作为与超叙述者“我”的对谈,因此就不再有太多的把说教强加于人的味道。

对比一下鲁迅的《幸福的家庭》与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即可看出分层方法不同造成的不同效果。这个超叙述结构很不完整,没有叙述者出现,甚至也没有叙述行为,但主叙述文本的来历是说明了,可以想象,李伯元是为他的写法作辩护。鲁迅虽在其小说中加一副标题“拟许钦文”,但二者分层格局不同。许钦文的小说有一个超叙述结构,“我”的一个朋友来聊天,“我”听他谈他的关于理想女友之幻想,这幻想就成为主叙述。而在超叙述中,其中说到一个日本男人“我”遇到一西班牙美妇及其婢女于美国费城自由钟旁。在“我”的坚请下,说到这位朋友“有东方朔风”,点明了主叙述的语调是不可靠的。

在鲁迅的小说中,超叙述结构进一步实体化独立化了:一个作家正在写一篇《幸福的家庭》,但是他的整日忙忙碌碌的妻子不断拿贫贱家庭的家务事来打扰他,使他写下的遐想成为对超叙述的反讽性说明。

二者的分层目的都是为了对比现实与幻想,只是许钦文的超叙述流于一般,叙述格局实体化程度较轻,而且评点人物已说出叙述主体间的关系;而鲁迅小说两个层次之间的冲突互为抵牾就更具实质。在鲁迅的小说中,分层成为此篇小说反讽性叙述的必要构成。

五四小说中分层效用的更有意思的方面,是用对抗性分层来平衡感伤情绪。

卢隐的小说《父亲》,写一个年轻人与其继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继母忧郁而死。故事之感伤滥情对五四时小说读者来说已难以忍受。但小说安排了一个超叙述:开场时“我”与两个兄弟假期无聊,让一个哥哥读小说,引出正文;结尾时这几个少年拿此哥哥读的故事打趣,梁启超在逃亡日本的船上翻译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尽管“我”“也觉得心里怅怅的”。全书结束于“我们正笑着,又来了一个客人,这笑话并告了结束”。这个超叙述平衡了主叙述之伤感。

小酩的短篇《妻的故事》,超叙述的反讽对比更为强烈:“我”是一个青年作家,喜写浪漫艳情故事,妻心中不喜,于是妻子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讲她与一个小和尚的青梅竹马之恋。病人梦到一个地方“竟同上海大马路一个样子”。她的讲述最后被“我”打断了,因为“我”在她讲述时心情越来越不安,嫉妒得难以忍受。这两个层次的叙述交错进行,互相对比,虚实互生,技巧已相当娴熟。

今日的评论家可能还会觉得五四作家作品中的分层还是多了一些。五四作家好像也感到这一点,因此似乎有意在构筑比较不显眼的超叙述。

后半部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也有好几个蹑踪者:李伯元的名著《官场现形记》,将近结束时,甄学阁听他重病的哥哥讲梦中所见。如今把这后半部烧了,只剩得前半部,不像本教科书,倒像个《封神榜》《西游记》,妖魔鬼怪,一齐都有。”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由主叙述自身提供自身来历的回旋式超叙述。

一个常用的办法是把超叙述移到结尾上,以女主人公日记终),变成类似后记的附笔。白采的小说《被摈弃者》是一个女人自白经历,首尾不全。小说有个超叙述,却十分俗气,说是“拾到的稿子”,又说,“伊或者已在上帝那里得救了,圣处女玛丽亚定然证明伊的圣洁。”幸好这个超叙述放在结尾,如果放在开头,小说就几乎不可读。

冯沅君的两篇小说《隔绝》与《隔绝之后》情节前后相继,第一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变成第二篇小说的叙述者,而两篇小说均为第一人称叙述。二者并读时(这完全可能,因为当时每年发表的新小说并不多),第一篇成为超叙述。

超叙述隐藏得最好的似乎是许地山的《无法投递的邮件》,全文是某人给不同朋友的十多封信,例如何诹《碎琴楼》、林纾《浮水僧》、周瘦鹃《云影》等。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受《茶花女》影响较大,信全部给退回了,但各有不同的无法投递之原因,分别用副题形式注于信头,如“给小峦——不能投递之原因:此人已入疯人院”,“给琰光——不能投递之原因:琰光南归就婚,嘱所有男友来书均退回。”这些小副题构成了-个超叙述,给全文一种高度的反讽,却没有任何勉强说明的痕迹。

如果说,五四小说中的超叙述比晚清为少,那么,五四小说中的次叙述更少,而且,五四小说中的次叙述往往用间接语说出,而晚清的次叙述绝大多数为直接语。

这半本书自然就是《官场现形记》。间接语转述的次叙序比较自然。

例如,却仍是白话。

超叙述结构的另一个启发来自晚清作家喜读的日本政治小说,鲁迅的小说《祝福》,叙述者“我”遇到祥林嫂,祥林嫂问“我”死后有没有灵魂存在,使“我”非常纳罕。在一个雪夜“我”听到祥林嫂的死讯,于是“我”回想起所知的祥林嫂的一生,大多为听各种人物所说的传闻,这些段落大都用间接转述。这样,避免了晚清小说直接引语套直接引语造成的戏剧腔。

鲁迅作为五四小说最重要的技巧家,在其作品中试探了分层的各种可能性,即把人物转化为叙述者的各种方式。

上下显身式:《在酒楼上》叙述者“我”遇到一个昔日朋友吕纬甫,吕纬甫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的讲述用直接引语转述出来,因此二层叙述都是第一人称显身式;

上隐下显式:《幸福的家庭》写一个人物写一篇叙述,其中他自己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

上下隐身式:这种结构似乎更为自然,如此可把这个人物变成主叙述者。这个构造似乎在晚清文言小说中比较多见,第三人称叙述中的一个人物讲述他人的故事,例如《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第二次婚姻的经历。

至于晚清小说中见到的上显下隐式(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冷眼观》中可见到的第一人称超叙述“我”听各种人物讲别人的故事),却再也不见踪迹,这是因为晚清作家用此种形式来串接逸事闲谈成一书,而五四小说不再用这种形式。

所有上述的叙述者与人物关系——叙述角度,转述语,叙述分层,本质上说都是叙述主体的分割问题。在中国小说的形式演变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主体下移运动,从叙述者主体移入人物主体,这运动到了晚清,给叙述者造成无法忍受的压力,因此,叙述技巧上的问题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动力。但这问题的更进一步讨论还得留给本书的“下篇”

同类推荐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就这样日益丰盈

    就这样日益丰盈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猎人特战队

    猎人特战队

    小兴安岭茂密的植被之下,四个身穿迷彩的战士一字排开。一个穿着同样迷彩、身材高大的家伙正在讲话:“欢迎各位来到猎人特战队新兵训练基地,我是你们的新兵教官猎豹,猎人代号747。当我还是猎人新兵的时候觉得这里是地狱,但现在我觉得不够准确。于弱者来说这里是地狱,但于强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强者的天堂。”
  • 油爆小公爷

    油爆小公爷

    重生北宋年间,上有病弱的娘亲,下有顽皮的弟弟。什么?敢欺负咱卫家贫弱,小辣椒给你好看。拖娘带弟上东京,蒸炒煎炸烤,铜钱、交子来得快。咦!哪蹦出个小公爷,来来来,快到锅里来。
  • 重生一路星光

    重生一路星光

    上一世,她被诬陷杀人,最后冤死在别墅里。重生回到十年前,崔雨妍放弃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转而成为默默无闻的经纪人。已经尝过巨星的滋味,再活一次,与其让人打造,不如自己缔造巨星。对不起她的人,一个都别想跑,好闺蜜徐思歆,她绝对不会放过。只是忽然间窜出来的娱乐大亨方皓宸,怎么总是在她眼前晃。那个帅哥,上一世我和你不是很熟,这一世也不感兴趣,能让让不?
  • 北极·北漂

    北极·北漂

    这是关于青春、成长、奋斗和人生的记录。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构建了这样一座非典型“失恋者收容所”,收纳和宽慰失恋人的心。
  • 前尘:民国遗事

    前尘:民国遗事

    这也是已故作家汪曾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受戒》、《大淖纪事》等小说,其实任何时代都有,意在勾沉扶奇的动机。只不过,文学对既往的书写,大时代的火车轰轰隆隆过后,着眼点不同;文学对人物的书写,路边的野菊花狗尾巴草之类,标准照似的行止,而是被大时代话语遗忘的栩栩如生的个性。,尤看重的并非其端正的思想。那种率见性情、俯仰自由、我行我素、癖好不遮、胸臆无碍的面目,要么零落,与历史教科书的臧否扬抑,要么被遗弃与遗忘的居多
  • 给真爱一个空间

    给真爱一个空间

    后来我知道了,一本好书……轻轻抚慰,当我走向你,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我试着接近你,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需要给真爱一个空间!一杯清茶,我试着呼唤你,一缕光线,原来你也正朝着我走来。"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 老板吃炸药啦

    老板吃炸药啦

    【完结+甜宠】本以为找了个好工作,可以美滋滋地过上小资生活,顺便泡个小白脸,享享天伦之乐,谁知道上班第一天,人带椅子底朝天,直接杠上有仇必报、公私不分的总裁上司,被逼成工作狂不说,更化身小强中的战斗强,展开一场不被剥皮抽筋不休的恶斗!“不要以为小爷我是怕你,小爷我这是……”“嗯?”某人脖子一缩赶紧改口:“爷,您上座!”分分钟被调教得服服帖帖!【新书《撩心总裁,太高明!》,欢迎各位小伙伴光临赏读~】
  • 天怒战神

    天怒战神

    一个饱受白眼的少爷!一个重伤未愈的父亲!一个从天而降的诡异妖壶!那一日,风起云动!命中注定,三界万物,八方轮回,所有的人都将在他脚下颤抖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