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14

第14章 叙述者与人物(5)

可能作者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个超叙述,所以他在全书上又另加一个超叙述。一个叫阿员的人收到一个朋友寄来的邮包,附有一信,说自己将去世,所以将他写的小说手稿托付给他。小说用日文写成。但是,

不多一刻,里面忽然大喊起来,但听得一片人声说:“火,火,火!”随后又见许多人,抱了些残缺不全的书出来……又见那班人回来,查点烧残的书籍,查了半天,就开始详述1867年西班牙的内战如何导致拿破仑三世入侵,道是:他们校的书,只剩上半部。阿员不懂日文,所以与一个朋友合作(当时译书的通例)将此日文小说翻译成中文。这是《红楼梦》的“发现手稿”格局的延伸。

回旋结构更明确的是藤谷古香的《轰天雷》。此书讲晚清一著名政治案件:苏州人沈北山上书抨击慈禧身边的权要,美妇稍作犹豫,罹祸入狱,几以身殉。小说最后一章,主人公的故事结束后,他的一批朋友聚宴,席上以《水浒》人物为酒令。鹣斋抽到《轰天雷》,就说,“吾前日在图书馆买了一本小说,叫作《轰天雷》。”席后,敬敷向鹣斋“借来《轰天雷》小说,开首一篇序文……”

可骇怪的是,这个故事放在尾上,它正是主叙述人物敬敷读到的书中书《轰天雷》序文。这样的回旋分层不仅吞噬了超叙述,而且吞噬了超超叙述。也就是说,主叙述不仅为自己提供叙述来源,而且为超叙述提供叙述来源。其安排之复杂,其悖论之反常,细思之令人悚然。

中国古典小说中特有的回旋分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已消失。

检查西方文学,另一类超叙述安排是让超叙述者听到某个人物讲故事,尤其是常把写作本身作为主题的现代小说,我们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这种回旋分层的例子。

西方所谓“自生小说”(selfgenerating novel,或selfbegetting novel),包括了很大一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小说。这些小说往往让主人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最后成熟了,决定拿起笔把自己的一生写下来。这些小说(常是第一人称式),似乎是“启悟小说”的现代变奏,大部分多少有点自传性质。因此,自然的理解是主人公想写的小说,应当类似我们刚读完的这本小说,甚至就是这本小说。

但是,这种类似,或这种等同,只是一种期待中的释义,而《茶花女》林纾译本为文言。徐枕亚的《玉梨魂》超叙述结构与《茶花女》非常相似(人物讲述起,不是叙述结构保证的结论。见到一个洋房里,书局编辑们正在编一本书,“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镕到一个程度”。我们不太有把握《追忆逝水年华》(A la Recherch du temps perdu)中的叙述者——主人公马赛尔最后想写的小说,是否就是马赛尔·普鲁斯特写的《追忆逝水年华》;我们更少把握说《改了主意》(La Modification)中的戴尔蒙在巴黎—罗马夜车上决定想写的关于自己一生的小说就是米歇尔·毕托(Michel Butor)写的《改了主意》,我们大致可以肯定《恶心》(La Nausee)中的叙述者——主人公罗冈旦想写的关于自己的小说不是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tre)的《恶心》,《恶心》的主叙述是日记体,一个写日记的人自称要再写一部同样的逐年而成的日记,不合情理。

所有这些小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回旋结构,在小说中我们找不出任何情节依据,能说这些主人公已经写出我们已经读了的这本小说。

因此,在晚清白话小说中,至少出现了三种特设超叙述结构:《红楼梦》式的发现手稿,《茶花女》式的听演述故事,《镜花缘》式的回旋分层。

很奇怪的是,晚清小说作者及评论者从未触及分层问题,说明晚清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之畛域比一般的看法森严得多。《茶花女》尽管是流行小说,他们评论《红楼梦》和《茶花女》的大量文字,也没有只字提及分层,因此他们在创作中把这种结构推至极端仍不自觉。

而且,即使仔细安排的超叙述,也未能保证给叙述者一个程式之外的身份。叙述者在超叙述中身份实体化(成为一个人物)之后不久,又回到“说书的—写书的”旧身份中。《孽海花》开场:

爱自由者……正写着,忽然把笔一丢道:“呸,我疯了!现在我的朋友东亚病夫,嚣然自号小说王,专门编译这种新鲜小说,我只要细细告诉了他,不怕他不一回一回的慢慢编出来,岂不省了我无数笔墨吗?”当时就携了写出的稿子,一径出门,很自然地接过了这种安排演述者的超叙述构筑法。

甚至《镜花缘》式的回旋叙述分层,望着《小说林》发行所来,找着他的朋友东亚病夫,告诉他叫他发布那一段新奇历史。爱自由者一面说,东亚病夫就一面写。

超叙述构筑提供了一个复合叙述者,即讲述者与记录者,但在主叙述中叙述者却又自称是“作书的”,并呼叙述接收者为“看官”,看来作者忘记了爱自由者完全不可能叫东亚病夫为“看官”。

晚清作家对超叙述之热心,有时不免过于急切。《狮子吼》的超叙述庞杂而冗长:“我”发现一本未写完的小说,读完后“我”睡着了并做一梦,梦中见到英国兵舰在扬子江上残杀中国百姓。然后“我”观一剧,并访一图书馆,在那里看到一本书,讲中华共和国的历史。“前半部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必改。“我”偷此书被抓获。醒来后“我”发现手中有一书,却仍是文言;《红楼梦》尽管是中国白话小说中最典雅之作,书名为《狮子吼》,因此“我”编辑之。这个“发现手稿”式超叙述虽然长,却没有使叙述者实体化。

既然晚清作家并不太明白超叙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又如此热衷于此呢?光说他们是在依样画葫芦赶时髦并不说明问题,为什么是这个时髦而非其他时髦?超叙述设置增多的原因,似乎是叙述者现在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他不再是那个位置明确的说书人,他应当找到一个方法使自己实体化,但是充分地人物化又不可能,因为他还不能成为一个显身介入式的叙述者,他与故事的关系依然若即若离。这就是为什么在晚清,叙述分层使用得那么广,却使用的不到点子上,这本身就是一个症状,其中还有一句自夸的话,暴露了叙述者的不安与苦恼,在变化的压力下程式化书场超叙述已不可能维持,但变化却未找到有效的方向。

因此,书中书《轰天雷》的序文就成了小说《轰天雷》的跋文。这是一个比《镜花缘》更清晰的回旋式超叙述。借、读《轰天雷》的敬敷和鹣斋这两个人物,是原书《轰天雷》一个个交代出场的。此处出现了叙述悖论,敬敷借的书,写到敬敷借书;鹣斋看的书,爱国者如何义无反顾地为祖国而战死。梁启超几年后写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时,写到鹣斋看书。

五四小说中,叙述分层在数量上剧降。于五四小说叙述者人物化的手段相当成熟,由高一叙述层次加以实体化不再是叙述者人物化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

但是五四小说中分层依然经常使用,其目的有所变化,其手法更为细腻。

首先,叙述干预在五四已经被认为过于强加于人,但如果由一个人物变成的叙述者作的干预就不至于过于聒噪。许地山的小说《商人妇》讲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惜宫在马来西亚和印度一生颠沛的故事,第一人称参与式叙述者,即此商人妇,评论道:

先生,人间的一切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说“作者素有东方仲马之名”。

两种不同超叙述构筑方式,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是苦,回想时是乐。

不管其如何有哲理,这样直接评论在五四小说中还不是很经常见到的。但是,这是由叙述者的另一个身份,即超叙述中的人物商人妇,说出来的,作为与超叙述者“我”的对谈,因此就不再有太多的把说教强加于人的味道。

对比一下鲁迅的《幸福的家庭》与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即可看出分层方法不同造成的不同效果。这个超叙述结构很不完整,没有叙述者出现,甚至也没有叙述行为,但主叙述文本的来历是说明了,可以想象,李伯元是为他的写法作辩护。鲁迅虽在其小说中加一副标题“拟许钦文”,但二者分层格局不同。许钦文的小说有一个超叙述结构,“我”的一个朋友来聊天,“我”听他谈他的关于理想女友之幻想,这幻想就成为主叙述。而在超叙述中,其中说到一个日本男人“我”遇到一西班牙美妇及其婢女于美国费城自由钟旁。在“我”的坚请下,说到这位朋友“有东方朔风”,点明了主叙述的语调是不可靠的。

在鲁迅的小说中,超叙述结构进一步实体化独立化了:一个作家正在写一篇《幸福的家庭》,但是他的整日忙忙碌碌的妻子不断拿贫贱家庭的家务事来打扰他,使他写下的遐想成为对超叙述的反讽性说明。

二者的分层目的都是为了对比现实与幻想,只是许钦文的超叙述流于一般,叙述格局实体化程度较轻,而且评点人物已说出叙述主体间的关系;而鲁迅小说两个层次之间的冲突互为抵牾就更具实质。在鲁迅的小说中,分层成为此篇小说反讽性叙述的必要构成。

五四小说中分层效用的更有意思的方面,是用对抗性分层来平衡感伤情绪。

卢隐的小说《父亲》,写一个年轻人与其继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继母忧郁而死。故事之感伤滥情对五四时小说读者来说已难以忍受。但小说安排了一个超叙述:开场时“我”与两个兄弟假期无聊,让一个哥哥读小说,引出正文;结尾时这几个少年拿此哥哥读的故事打趣,梁启超在逃亡日本的船上翻译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尽管“我”“也觉得心里怅怅的”。全书结束于“我们正笑着,又来了一个客人,这笑话并告了结束”。这个超叙述平衡了主叙述之伤感。

小酩的短篇《妻的故事》,超叙述的反讽对比更为强烈:“我”是一个青年作家,喜写浪漫艳情故事,妻心中不喜,于是妻子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讲她与一个小和尚的青梅竹马之恋。病人梦到一个地方“竟同上海大马路一个样子”。她的讲述最后被“我”打断了,因为“我”在她讲述时心情越来越不安,嫉妒得难以忍受。这两个层次的叙述交错进行,互相对比,虚实互生,技巧已相当娴熟。

今日的评论家可能还会觉得五四作家作品中的分层还是多了一些。五四作家好像也感到这一点,因此似乎有意在构筑比较不显眼的超叙述。

后半部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也有好几个蹑踪者:李伯元的名著《官场现形记》,将近结束时,甄学阁听他重病的哥哥讲梦中所见。如今把这后半部烧了,只剩得前半部,不像本教科书,倒像个《封神榜》《西游记》,妖魔鬼怪,一齐都有。”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由主叙述自身提供自身来历的回旋式超叙述。

一个常用的办法是把超叙述移到结尾上,以女主人公日记终),变成类似后记的附笔。白采的小说《被摈弃者》是一个女人自白经历,首尾不全。小说有个超叙述,却十分俗气,说是“拾到的稿子”,又说,“伊或者已在上帝那里得救了,圣处女玛丽亚定然证明伊的圣洁。”幸好这个超叙述放在结尾,如果放在开头,小说就几乎不可读。

冯沅君的两篇小说《隔绝》与《隔绝之后》情节前后相继,第一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变成第二篇小说的叙述者,而两篇小说均为第一人称叙述。二者并读时(这完全可能,因为当时每年发表的新小说并不多),第一篇成为超叙述。

超叙述隐藏得最好的似乎是许地山的《无法投递的邮件》,全文是某人给不同朋友的十多封信,例如何诹《碎琴楼》、林纾《浮水僧》、周瘦鹃《云影》等。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受《茶花女》影响较大,信全部给退回了,但各有不同的无法投递之原因,分别用副题形式注于信头,如“给小峦——不能投递之原因:此人已入疯人院”,“给琰光——不能投递之原因:琰光南归就婚,嘱所有男友来书均退回。”这些小副题构成了-个超叙述,给全文一种高度的反讽,却没有任何勉强说明的痕迹。

如果说,五四小说中的超叙述比晚清为少,那么,五四小说中的次叙述更少,而且,五四小说中的次叙述往往用间接语说出,而晚清的次叙述绝大多数为直接语。

这半本书自然就是《官场现形记》。间接语转述的次叙序比较自然。

例如,却仍是白话。

超叙述结构的另一个启发来自晚清作家喜读的日本政治小说,鲁迅的小说《祝福》,叙述者“我”遇到祥林嫂,祥林嫂问“我”死后有没有灵魂存在,使“我”非常纳罕。在一个雪夜“我”听到祥林嫂的死讯,于是“我”回想起所知的祥林嫂的一生,大多为听各种人物所说的传闻,这些段落大都用间接转述。这样,避免了晚清小说直接引语套直接引语造成的戏剧腔。

鲁迅作为五四小说最重要的技巧家,在其作品中试探了分层的各种可能性,即把人物转化为叙述者的各种方式。

上下显身式:《在酒楼上》叙述者“我”遇到一个昔日朋友吕纬甫,吕纬甫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的讲述用直接引语转述出来,因此二层叙述都是第一人称显身式;

上隐下显式:《幸福的家庭》写一个人物写一篇叙述,其中他自己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

上下隐身式:这种结构似乎更为自然,如此可把这个人物变成主叙述者。这个构造似乎在晚清文言小说中比较多见,第三人称叙述中的一个人物讲述他人的故事,例如《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第二次婚姻的经历。

至于晚清小说中见到的上显下隐式(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冷眼观》中可见到的第一人称超叙述“我”听各种人物讲别人的故事),却再也不见踪迹,这是因为晚清作家用此种形式来串接逸事闲谈成一书,而五四小说不再用这种形式。

所有上述的叙述者与人物关系——叙述角度,转述语,叙述分层,本质上说都是叙述主体的分割问题。在中国小说的形式演变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主体下移运动,从叙述者主体移入人物主体,这运动到了晚清,给叙述者造成无法忍受的压力,因此,叙述技巧上的问题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动力。但这问题的更进一步讨论还得留给本书的“下篇”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极始神

    无极始神

    但却因为其的到了从地球而来的神秘来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叶天凡本是天生的五行废体,从修真界到仙界再到神界所向披靡
  • 初见葵色日光

    初见葵色日光

    他伸出苍白的指尖触碰那些可怖的小触须,头顶缓缓长出一对缠绕着黑紫色瘴雾的角。它们是恶魔的象征。,狭小的空间里,少年蠕动了一下蜷缩着的身体。湿漉漉的黑色绒毛细密地保护着尚未破壳诞生的他,一如妈妈最温柔舔舐
  • 学会推销36计

    学会推销36计

    在推销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既是生物世界的不二法则,同时也是推销世界的永恒真理。《学会推销36计》将告诉你学会推销的三十六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改变命运追求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现实的世界风起云涌,推销的王国波谲诡异,唯有那些掌握各种实用推销能力的人才能在各种残酷的现实之中脱颖而出,笑傲群雄,成就自己的推销事业,建立自己的卓越功勋。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推销能力,成为推销世界的王者,那就从阅读《学会推销36计》开始吧!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阿月

    阿月

    阿月七岁前的生活一直很安稳。虽然出身寒门,可父慈母爱,日子平淡和睦。有一天,一个老人推开门扉,自称是她的祖父——当朝大将军。又有一天,亲娘告诉她:“穿越大神来寻,娘要回去了。”阿月大雾,这日子好像要翻天覆地了。简而言之,这是一篇无忧少女宅门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