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4

第24章 颜渊第十二(1)

本篇共二十四章,中心是论述怎样才算“仁”,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治国、修身的纲要,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孔子针对学生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才算“仁”,以及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强调“仁”通过礼来表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是达到“仁”的途径;“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仁”就是“爱人”、君子“以友辅仁”:这是论述怎样才算“仁”、“仁”在立身处世中的表现。

本篇还论及了治国理政的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明富民是立国之本,也是“仁”在治国中的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的要求,也是“仁”在规范尊卑、人伦关系上的体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这是治国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本篇记述了孔子的许多内涵极为丰富的名言警语,可以启人心智,值得学习和深思。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②,天下归仁焉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斯语矣⑥!”

【译文】颜回问怎样做才是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德。一旦人们每天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天下的人就会归依于仁德。实行仁德由自己决定,难道要由别人决定吗?”颜回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乎礼制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制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制的话不说,不合乎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这说明,此处孔子是借前人的话并赋予新的含义。

②一日:一旦,有一天。③归仁:一说称之为“仁”,一说归依于仁。从后说。④目:指具体的途经。⑤不敏:不聪慧。意思是迟钝。⑥事:从事。引申为实行、奉行。

【解读】此章所涉及的“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强调的“仁”,是人的道德观念,即人性情感,属于个体私德。孔子倡导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属于社会公德。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仁德,要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仁人,就必须遵循礼仪规范,做到四个“勿”,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因此,一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仁人。可见,古代的违礼行为,在今天轻则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重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冉雍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走出家门好像会见贵宾那样严肃,管理百姓好像承担重大祭典那样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能施加于别人。在官府工作中没有怨恨,在家族生活中没有怨恨。”冉雍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大宾:周代对诸侯一级来宾的称呼,后泛指贵宾。②使民:役使民众。意思是管理百姓。大祭:重大祭典。③邦:国。这里指官府。

【解读】孔子回答冉雍什么是仁德的问题,不做空洞的议论,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做具体的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仁德的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能在公众场合严肃认真,在管理百姓时小心谨慎;处理人际关系时替别人着想,不强加于人;能与同事、亲人和睦相处,而不致产生怨恨。其中,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流传千古的名言,“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③,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司马牛说:“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这就是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注释】①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的学生。②讱(rèn):说话谨慎,不轻易说话。③为之难:做起来困难。

【解读】孔子主张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因此他多次谈到说话谨慎的问题。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有“多言而躁”的缺点,孔子回答司马牛什么是仁德的问题,就针对他话多而轻率的缺点,指出有仁德的人应该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显然,孔子并不是认为言语谨慎就是仁德,而是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必然是言语谨慎的人,因为他为人讲信用,说了的话就要兑现、实行,决不会言而无信。从此章可以看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很强,而且重在从如何做人的高度启发教育学生。此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又一个具体范例。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吗?”孔子说:“能够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恐惧呢?”

【注释】①内省:从内心自省。疚:内心痛苦,愧疚。内省不疚:意思是问心无愧。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遵循道义,因此能够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忧愁、恐惧。孔子回答司马牛怎样做君子的问题,既强调了君子的为人,又借此打消司马牛的顾虑,告诫他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必要忧愁和恐惧。孔子之所以这样开导司马牛,是因为司马牛之兄司马桓(即桓魋)曾准备杀害孔子;在司马牛从宋国到孔子身边求学不久,又传来司马桓将要叛乱的消息。于是司马牛心情不好,常常忧愁、恐惧。对这样一个学生,孔子并不歧视,而是进行耐心的开导、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孔子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②。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④?”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君子处世严谨而无过失,待人谦恭而合乎礼仪。全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为什么忧虑没有兄弟呢?”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天:一说指上天,一说指后天,即后天的努力。从后说。③敬:恭敬。引申为严谨。失:过失,错误。④患:忧虑。

【解读】此章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司马牛的劝导。司马牛之兄司马桓(桓魋)叛乱,他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参与了这件事,因此司马牛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子夏以人的生死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只要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兄弟不在了,到处都会有真心相待的兄弟来劝慰司马牛。关于司马牛的身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名犁,司马桓之弟,孔安国持此说;一说名耕,孔子学生,与名犁的司马牛不是一个人,杨伯峻持此说。从“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忧”两章司马牛又忧又惧的神态看,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应为司马桓之弟,否则就不会这样忧心忡忡。

12.6子张问明①。子曰:“浸润之谮②,肤受之愬③,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叫做明察。孔子说:“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明察了;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注释】①明:明察,贤明。②浸润:物受水渗透。引申为谗言以渐而进、日久则能使人听信。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③肤受:不实之词,指谗言。朱熹《论语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肤受之言,即有关切身利害之言。愬(sù):同“诉”,诽谤。④远:指有远见,看得远。

【解读】孔子认为,要做到明察,就必须了解谗言点滴渗透的特点、诽谤给人造成的伤害,能够从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杜绝谗言,从利害切身的话语中杜绝诽谤。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明察和有远见。虽然孔子是对热衷于从政的子张说的这番话,但他的这个观点却有着普遍的意义。古往今来,因听信谗言而误国害己,因遭受诽谤而蒙冤受难的事屡见不鲜。可见,孔子的这句话值得当政者、管理者和一切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借鉴、深思。

12.7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

【译文】子贡询问怎样从政。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如果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立足。”

【注释】①政:政事。指从政。②必:副词。如果。去:去掉,放弃。③立:指立足。

【解读】孔子认为,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是从政的三大要务,当政者务必要高度重视。但三者之中,民众的信任是关键。如果当政者得到民众信任,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军备不足可以充实,粮食缺少可以生产。如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不但国家难以立足,当政者也不会有好的结局。中外政坛上,可以看到许多得民心而政通人和、失民心而众叛亲离的事例。正因为这样,孔子所说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警句。

12.8棘子成曰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②!驷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④。”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要那些礼仪文采干什么?”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文采和质朴相同、质朴和文采相同,那么,去毛的虎豹皮和去毛的犬羊皮也就一样了。”

【注释】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可尊称为夫子。②说:谈论,解释。③驷:指四匹马拉的车。舌:舌头。指说的话。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追不上说出去的话,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④鞟(kuò):去毛的皮。

【解读】此章涉及内容和形式、本质和外表的关系。棘子成强调本质和内容,忽视形式和外表,是片面的。子贡则认为,文采和质朴不一样,正如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一样,因此君子既要质朴,又要有文采。但子贡强调质朴和文采都重要,却忽视了两者的主次、轻重。质朴是内在的本质,文采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①,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②?”曰:“二③,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④,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费用不充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鲁哀公说:“按十分取二的赋税率收税,我还不够,怎么能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有若说:“老百姓富有,您怎么会不够?老百姓不够,您怎么会富有?”

【注释】①饥:灾荒。年饥:灾荒年。指荒年收成不好。②盍:何不。彻:周代的田税制度,赋税率为十分取一,即10%。③二:指收十分之二的税。④足:足够。指富有。

【解读】孔子主张以民为本,反对当政者征收过高的赋税从而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的仁德思想。有若劝谏鲁哀公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目的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老百姓富有。他认为,老百姓富有了国库自然充足,老百姓贫穷国库自然不够。这种让老百姓富有,即藏富于民的观点,与孔子的仁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的确定,也体现了关怀民众的爱民思想。

1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子曰:“主忠信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德行、辨识疑惑。孔子说:“以忠诚守信为根本,行为遵从道义,就是提高德行。喜欢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希望他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就是疑惑。”

【注释】①崇德:崇尚有德之人,提高德行。②主:主干,根本。③徙:迁移。徙义:迁于义。意思是遵从道义。④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自《诗?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实在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只因为他们品格卓异。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即《颜渊》篇第十一章)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因这句诗的意思与此章内容没有联系,因此采用程颐的说法。

【解读】孔子认为,要提高德行,首先要忠诚守信,其次要遵从道义。忠信是根本,是个人私德;道义是规范,是社会公德。如果为人不忠不信,必然违背道义,违反礼仪规范,违反社会公德。孔子认为,辨识疑惑的关键在于不感情用事,他以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能受感情左右为例,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做法,说明感情用事、不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就会使人疑惑。孔子的这一观点,极富生活智慧,值得深思。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④,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⑤?”

同类推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热门推荐
  • 风情女谍秘史

    风情女谍秘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德、日等国为了不同的利益,向敌对国甚至盟国派遣了大量特工以获取情报。其中有一批女间谍,她们或清丽可人,或妖艳性感,或本领高超,本书从当时众多的女间谍中选取了最具影响的十位女性,以纪实的方式加以客观记述。
  •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飞羽眨巴着眼睛使劲思考,久久,道了句:“你!”某王爷瞬间圆满了,“反正你不会不许我炼药”这话一落···@“宝贝,掌心躺着一粒金灿灿的的丹药。,爹不疼,放···放王爷还是放毒呢?飞羽眨巴着眼睛用力思考重生到相府嫡女身上,王爷,娘不爱,嫡姐设计,大哥陷害!没事,关门,你老英俊神武,我和毒药哪个重要?”某腹黑王爷吃醋生闷气中,他家小王妃为什么就只对药感兴趣呢,而且,还是毒药!众暗卫绝倒,冷酷无情的形象啊!飞羽淡定的伸出小爪子,您老还能无耻点吗?和毒药比重要性?@“小狐狸,王爷,我饿”某妖孽王爷卖萌。众暗卫绝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腹黑的异姓王爷养了一只披着小白兔外衣的呆萌小狐狸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拆之入腹的故事!】
  • 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

    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

    莫名穿越到怪物猎人的世界,文龙期待成为一名猎人,然而却穿越成了一只宠物艾露猫。想要踏上成为伟大猎人的旅途,却与一位专门拖后腿的废材少女签订了契约,成为搭档。可是文龙并不气馁,在他的精心调教下,猪一样的队友也有了神一般的实力,奋起的努力,终究成就了如史诗般的传奇……本人读者群:188241435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彼时,她是燕国左相第十九夫人,收敛锋芒,如履薄冰,只为完成父亲交代的秘密任务;却惹来九五至尊的青睐,要她为他守身如玉。后来,她一心报仇,踏入宫门,千娇百媚陪伴在君王侧;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对她的心思了若指掌;他罔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浪潮,视她为瑰宝,独宠她一人。妃嫔动她一根手指,他便斩下妃嫔纤纤十指;妃嫔让她落一根毫毛,他便砍下妃嫔的头颅。文武重臣齐齐跪在天子寝殿阶前,五日五夜,奏请将她逐出后宫;他视若无睹,仍然行册封皇贵妃的大典,下令:出言阻止者,削官斩首!后来,他的皇后归来,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推入绝境;她才知道,让他疯魔、痴狂的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他的心,从未容纳过她;他的爱,叫作万劫不复。曾经,他说:“朕活一日,你便活一日;你无伤无痛,朕便无所畏惧。”曾经,他说:“朕心甘情愿被你利用,朕的生杀大权,便是你的生杀大权!”后来,他嫌恶道:“朕让你利用,只是因为想宠你!朕不想宠你,你便猪狗不如!”再后来,他在宫中种满了萱草,在京师每一条街摆满了萱草,迎接她归来,只希望她听他一句话:“你说那是万箭穿心之痛,那么,今日你便赐我万箭穿心!”******她发誓要将仇人碎尸万段,却发现,恨错了人!她期待与深爱多年的他执手一生,独享恩宠,却被伤得体无完肤!爱与恨,原来只是一线之间,最爱的人就是最恨的人!**摇摇新文,喜欢请放入书架。咖啡是免费滴,请为摇摇冲一杯提神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皇家杀手

    重生:皇家杀手

    别人穿越到古代都是泡美男的,她带着记忆投生到古代却专喜欢抢人!你说,没事的时候,开间鸭店,收购青楼,闲极无聊了杀杀人,放放火,多么惬意啊?有事的时候,好吧,专门调查贪官污吏以及那些容易造反的人,然后诛杀。谁叫她是皇家杀手呢?
  • 脱线妈妈惹到爱(全本)

    脱线妈妈惹到爱(全本)

    男主:一只冷酷、火爆、腹黑到底的总裁女主:一尾脱线、迷糊、超级油菜的未婚妈妈老妈脱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某天告诉他这个可怜的娃,他老爸出现了!咦?老爸?老爸不是出车祸嗝掉了么?又在哪里冒出来了?这个……这个……虽然长得很像,但是看那冰山样也不可能生出他这么热情如火的儿子出来!所以,这之中一定有误会啦~不过,老妈,你干吗老找人家麻烦?就说你煞到人家了嘛,还不承认!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水月红楼

    水月红楼

    推荐自己的新文梦醉红楼情画颦眉:《颜倾天下之黛玉》推荐月的新文《梦醉红楼水润珠华》朋友的文文《丑妃为佞》********************************************林黛玉,她那出水芙蓉的绝美容颜,超凡脱俗的气质,不同凡响的文采,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深深打动每一个读红楼的人。可是风华绝代的林妹妹的结局却让许多人悲痛遗憾,扼腕不止。。。如此佳人,却像飞花落絮般飘逝,质本洁来还洁去,固然让世人钦佩;可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林黛玉觅得良人,寻得归宿,岂不是更好!偶然机遇,现代女孩洛玉竟回到梦境中的大观园,撞进黛玉轮回的时空之中,使生命运转的规律发生变化,林黛玉的命运发生变化,大观园中众姑娘的命运也随之变化,牢笼中的女孩子们重获自由的空气,从此生命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姿。林黛玉会有怎样一个不同的结局呢?她可以找寻到自己的幸福吗?众女孩的命运又将会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月月在女儿国的小屋,欢迎大家进入哦。。。http://m.pgsk.com/1561693各位亲,月月建了一个Q群,喜欢红楼的朋友,大叫都可以进来了,月月恭候大家的光临,群号是79991570,敲门砖,水月红楼就行了!在这里大家可以聊红楼,可以谈养生的知识,都行了,月月学营养,有什么生活上有养生有关的事情,都可以问月月!推荐偶滴一位朋友开的淘宝店,主营各种养生保健花草茶,爱美的MM可以去看看哦,怡心养生阁:http://m.pg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