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800000001

第1章 序

著名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张承凤教授新著成《黄庭坚诗论》一书,即将付梓。承蒙不弃,嘱我作序,幸何如之。

张承凤教授长期致力于宋代文学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柳永、苏轼、黄庭坚、周邦彦、陆游等宋代重要作家,而在黄庭坚研究方面用功尤勤,发表有论文如《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评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从杜甫到黄庭坚诗歌的新变》、《论任渊及其山谷诗集注》、《黄庭坚诗的艺术特征——兼与苏轼诗比较》、《论黄庭坚诗的艺术渊源》、《黄庭坚诗分期评议》、《黄庭坚词编年考》、《论史容与史季温及其山谷诗集注》等,几乎涵盖了黄庭坚诗词创作、诗词理论研究的所有重要领域,受到当今宋代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黄庭坚诗论》一书,更是她长期研究黄庭坚及其诗歌的成果结晶。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有坚守的政治家。宋代虽然长期受到外民族的威胁,但就政治开明、思想自由、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而言,在自秦而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体系中,仍然是可以和汉、唐相提并论的。黄庭坚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明之世,能有机会展现他的天才,却并不能保证他不受权臣的迫害。

黄庭坚一生经历颇多坎坷,但却在坎坷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坚强、坚韧的高尚情怀。《宋史·黄庭坚传》说黄庭坚“笃孝”,“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黄庭坚幼年聪颖过常人,“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及中进士,先后在地方及中央任职。任职地方州、县长官,能使“民安之”,“以平易治”,因此得罪,又“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能从容面对权臣的构陷和政治的失意。他担任秘书丞、起居舍人等枢要之职,不畏强权,“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担任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国史编修官等学术职务,能秉笔“悉有据依”,“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黄庭坚是一位博闻强识、正道直行的文人和政治家,他的成就,除了诗歌以外,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之为“四学士”。在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诗歌成就最高,因此,当时人又以黄庭坚配苏轼,故有“苏黄”之称。黄庭坚的文章和气节,得到了苏轼的充分肯定,苏轼以为黄庭坚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又说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苏轼的推许,黄庭坚无疑是担当得起的。

张承凤教授学养深厚,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洞察力敏锐,能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在《黄庭坚诗论》一书中,作者对涉及黄庭坚诗歌研究的诸多问题,多有回应。全书结构宏伟,内容丰富,不仅对黄庭坚诗歌的思想意义、艺术特点有深入讨论,而且还原始要终,知人论世,对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道路及诗歌理论,黄庭坚诗的艺术渊源,黄庭坚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黄庭坚与苏轼,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黄庭坚的影响及其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等,都进行了仔细辨析。张承凤教授的《黄庭坚诗论》一书,是我见到的最全面的有关黄庭坚诗歌研究的著作了。

《黄庭坚诗论》是建立在对传世的黄庭坚诗歌文献的深入把握这一坚实基础上的,作者对黄庭坚诗集三家注的评析,使我们看到了作者扎实的文献基础,以及对文献审慎抉择的慧眼。作者依赖文本,又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将宏观考察与微观辨析相结合,内部自在逻辑梳理的研究与外部关联研究结合,因此,使全书呈现出了思维缜密、立论公允、论证充分、观点有说服力的特点。

《宋史·黄庭坚传》说“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也就是说,黄庭坚的主要文学成就在诗歌创作上。《黄庭坚诗论》所论是作为文学家的黄庭坚创作的核心内容。诗所言是其志,文人写作诗词歌赋,本来多有娱乐心志、排遣愁肠的功能,因此,诗不是诗人思想和精神的全部,就诗论诗,必不能全面把握诗人的曲折情怀。黄庭坚一生处于宋代核心文化圈中,因此,黄庭坚的诗,也不仅仅关乎一位诗人的诗,而更应该把黄庭坚放置在宋代社会与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在这方面,张承凤教授的研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黄庭坚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学者和思想家,黄庭坚在书写心志的同时,也以他的诗表现了深邃的思想。张承凤教授是一位女性学者,她有女性的细腻,更有学者的宏大境界,因此,《黄庭坚诗论》一书,在文本细读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大气魄与大情怀。作者在对黄庭坚诗歌的思想意义进行梳理时,敏锐地抓住了黄庭坚诗中所具有的追求自由、道义的人文理想和人文关怀,这就使黄庭坚的诗和他的人生的丰富性关联到了一起,也把对黄庭坚的研究和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了。

毫无疑问,张承凤教授的《黄庭坚诗论》一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当代黄庭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必将会推动黄庭坚诗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遗憾的是,我对宋代文学素无了解,对于《黄庭坚诗论》一书而言,我虽然有先睹之快,可惜我并不能全面掌握其梗概。以上所言,也只是皮相之论。将来读此书者,必是专家,相信更能把握其精妙之处,还望有以教我。

方铭

同类推荐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热门推荐
  •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本书主要是考虑大学生掌握场景语言技巧已成了提升语言艺术和综合素养提高的必需。
  • 痴恋:寻找我的妃

    痴恋:寻找我的妃

    他因为当年对她的不信任,而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于是一直苦苦寻回这错过的情。她因为当年对他的痴,最后弄得香消玉殒,可是这情在她心中仍是那般刻苦铭心。他发誓要寻回他的妃,重拾这错过的情。他和她是否能重续这错过的情?她的痴恋是否依旧会付诸东流?命运的红线是否已经紧紧缠绕着他们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姐姐太勾魂

    姐姐太勾魂

    她是护国将军府的嫡女,正正经经的嫡女,却是自小被母亲送往峨嵋山,习得一身武艺。侄子成亲,嫂子信到峨嵋山,她收拾包裹回将军府,身上带着师父交待的秘命,将失踪已久的大师姐带回峨嵋山。以为是最简单的事,不料,侄子的婚宴里,方家的嫡长子,年方十八,美艳绝伦,却如稚童一般,不谙世事,她一时糊涂,惹下终身的麻烦。婚宴上的插曲,惹来皇帝陛下的赐婚,她护国将军府的惟一嫡女,得嫁于方家长子为妻,她不屑于这门婚事,却不得不从,自古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她嫁了便是!嫁就嫁……从此逍遥江湖已经是路人!!!!!片段一:方二夫人言笑宴宴,指着前面一字儿排开的美貌少女,“秋娘,从这里面挑几个吧,挑的是慎哥儿的通房丫头,也还得你这个做妻子的看了满意才成。”她面上摆着恭敬,细细地看过这一字排开的少女们,个个跟嫩葱似的,“请二娘坐,这几个到是好的,据儿媳所知,父亲房里未得侍候的人,儿媳若为夫君留下通房,未免是有些拂了父亲的面子……”片段二:方二夫人:“秋娘自入门来,未有身孕,这是我娘家的侄女,不如让慎哥儿纳了她,也好早日为方家开枝散叶?”秋娘长袖掩面,一副哀凄状:“二娘说的是,秋娘入门半年,未有身孕是秋娘的错,还让二娘让秋娘自请下堂去……”“娘子姐姐!二娘是坏人,慎儿要娘子姐姐……”片段三:“娘子姐姐,慎儿的衣服破了……”某人扑入她的怀里,把破的衣服硬是举到她的面前,鼓着腮帮子,一脸的愤怒。她拉着人上马,直奔书院,纤手轻弹,“清风书院”的匾额掉落下来,摔得四分五裂。“娘子姐姐,慎儿好难受……”他红着个小脸儿,眼神迷离,把她的手硬往身上拉去,胡乱地攀住她的身子乱扭着。她手足无措,纵有千般武功,拿他没辙。片段四:她手里持着长剑,对面站着的男子,貌美绝艳,对着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冷绝的和话,她的嘴角渗出鲜血,身形微颤。“你还我夫君来……”她一口血喷出,盯着面前的男人,明明还是那张脸,早已经不是腻在她怀里的人,心里的疼,让她不由自主地发颤。无视面前的长剑,他上前一步,一身的白衣,月光下的身影拖得极长,那双手轻触她的脸,似情人般地低喃出声:“娘子,为夫的来了,娘子为何要拿剑对着为夫的?”《高门弃妇》作者:凤九弥《头牌少夫人》作者:寻回犬《女公子》作者:太阳太亮《皇上贵性》作者:凤九弥
  • 紫苏求仙记

    紫苏求仙记

    疼痛之后的新生还未曾欣喜多久,偌大的宗族分崩离析。一个人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是棋子也是被培养的棋手。传承者们相互比拼厮杀,谁会成为最后的继承者?在不同的世界行于不同的路上,骤然相见时却是刀锋相向……缘聚缘散,她的羁绊总是偏向短暂,当她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是无人相伴的吧?-----------------注:本文不是快节奏的故事哟~!
  • 电影大师

    电影大师

    从坏小子到男子汉,从无名小卒到全球偶像。从一个天才少年到一个电影大师,要走过多少路。无愧情义,无悔青春,追逐梦想,对抗世界,要做到多少事。“原始部落尊敬讲故事的人,但是如果他的故事没讲好,他们就会杀了他,然后当晚餐吃掉。”叶惟不想被吃掉,当踏上电影之路那一刻,就注定是个独一无二的传奇。一个电影大师正在崛起。
  •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历史上各种类型和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法学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性格爱好的形成过程。锤炼性格,培养爱好”是“帮助孩子成长系列”丛书的要旨,本书也禀承情商、智商并举的思路,从古今中外无数历险探谜中,精心翻译编写了30则故事,为方便读者阅读和讲述,特加注了拼音并配彩图。发明创造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生活用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造福社会的壮举。《发明创造故事》再现了人类发明创造的艰辛,彰显了发明家们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告诉我们生活并非本来如此,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这得益于无数发明者的智慧和奉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