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27

第27章 湖北人说话怎么了?(1)

在人们的印象中,湖北话就是“骂人”的话。但湖北“弯管子”的普通话在狗年春晚小品《招聘》中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个满堂彩;网络上,“汉味RAP”唱得红红火火。湖北人,说自己的话,让别人说去吧!

1.有滋有味湖北话

湖北人说的话属于北方方言区,基本吐字跟普通话相差不了多少,只是音调不同而已。远不像上海话、广州话、福州话等,一开口叽里呱啦的,仿佛不是中国腔调,而用的是另一套语言。但湖北方言也有武昌、汉口、汉阳、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湖北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

最正宗的湖北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湖北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湖北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湖北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湖北话。

湖北人说湖北话天经地义,因此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湖北话的起源。其实,湖北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湖北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武汉是一个移民城市,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很多,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口语作为交流的标准,就这样,以武昌官话为基础,再在汉口与各种语言‘杂交’,武汉方言就产生了。”著名评书艺术家何祚欢说出了湖北话的来历。

何祚欢说,湖北话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汉口和北京、佛山、苏州四个地方成为全国四大物资集散地;二是近代以来,张之洞督鄂的18年间,武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商业的流通带来了文化的吐纳,南北文化在此融合,不仅锻造出心直口快、热情细腻的湖北人,也逐渐历练出一套极富个性的汉派方言,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1949年前,汉正街、花楼街一带是武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武汉话最正宗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南来北往的人最多,他们在这里求生计,当然要学说武汉话,同时他们也影响了武汉话的发展。”汉正街和花楼街正是湖北最市井的地方,难怪湖北话少了几分咬文嚼字的感觉,多了几分直率的铿锵烟火气。

“地道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反映,表达的是地域特点和地方性格。武汉话特别能显示武汉人的热心快肠和急性子。”何祚欢这样说。

说到语言腔调,应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的蛮荒时代,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的生产交流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语音特点。

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不会有语言障碍。

武汉当年是湖区,多数人必定靠湖而生,采摘莲藕摸些螺蚌,男人划着木筏下湖,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七楼(吃肉)……”率直响亮。

所以在汉腔里,形成了三大方言特色:

没有卷舌音。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卷舌音,即便是邻近武汉的荆门等地区,卷舌音都相当厚重。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武汉语音中可以清楚分出五个声调,可是没有轻声。而是在三声调旁边加了一个调,比如“污、物、武、吴、误”这五个字的字音,武汉话区分的非常清楚,在北方话里,“武、吴”分不开。音阶多可以使得音色丰富,可是没有轻声调,又使得语音过硬。

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武汉话里,“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武汉方言中词汇的变化是最突出的。武汉话中部分方言词语被淘汰,例如扎台子、过八字、得元宝等。其次,部分词语改变词素,例如影戏改为电影,中时改为中午,伯伯、爹改为爸爸,姆妈改为妈妈等。还有部分词语改变词形,例如印花改为邮票,青果改为橄榄,熨帖改为舒服,迭于改为故意等。同时引进部分通用语和异方言词语,例如撮(搓)一顿、侃、大排档、宰、搞笑、搞定、酷、减肥、爽、洗手间、买单等。另外,也有一些新创的方言词语,例如水货、你吓我、下课、晃晃、打晃晃、吃弹子、老圪子、穷亲戚、念条、破脑壳、麻木、挂眼科、掉得大、撞猴子、蹦蹦、飞虎队、搭白算数等。

2.此“汉话”非彼“汉语”

“信了你的邪红得像个番茄信了你的邪……瘦得像个撇撇(瘦长的意思)……”

——段思思《信了你的邪》

这首名为《信了你的邪》的歌红了,在网络上以超人想象的速度被下载传唱。这是一首用纯湖北话演唱的“说唱乐”。一向被湖北人认为上不了正席的湖北话,在2006年初,在《卖豆皮》、《信了你的邪》的方言歌里,以一种难以估量的速度热乎乎地融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都是标准的北方方言当道,电台播音员说的是普通话,唱歌要起普通话的调,连说相声小品,也是东北演员大行其道。而方言似乎一直躲在一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可是2006春晚小品《招聘》,湖北“弯管子”普通话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就受到欢迎。方言歌曲在网络上赚了个钵满盆满,说明方言也有折服人的力量。

近年来,在湖北以武汉方言腔调为特色的作品已经成为流行风潮。如电视情景剧《经视人家》、舞台话剧《搭白算数》、《你嚇我》、《活到就要活快活》,在这座城市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道。可惜使用武汉方言的人群越来越少,用汉腔演绎的电视剧时不时让人产生哭笑不得的感觉。

套用《天下无贼》里面一句台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2006年初最火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方言!

几年前,张艺谋拍申奥宣传片,一位牙齿掉光的中国太婆,瘪着嘴对全世界说:Welcome to Beijing(欢迎你到北京来),国人深受打动。老人“溜”洋文那一刻,给了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最真实、最亲切的吆喝。而今天,敢于用方言话来诉说一个地区的集体性格,也是这个地区,这个城市最真实,最亲切的吆喝。

曾经有人“莫须有”地将武汉称作“东方芝加哥”,意指其繁华。可惜“叫了几次没什么人反应,也就没有叫开来”(《武汉这个地方》),武汉人还说,武汉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道理也很简单:中国人是“汉人”,汉人不说“汉话”说什么?这话的可笑之处是,把“武汉话”简化为“汉话”,又把“汉话”等同于“汉语”,整个一个“自然综合症”。

很多的外地人都说湖北话好懂,但不好听,硬邦邦的,说话跟吵架一样。湖北人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话不那么好听。很多的外地人又说,湖北话看起来好学,其实是非常不好学的。这话倒也不错。因为那些学湖北话的外地人,自以为把湖北话已学到手,并炫耀般地在湖北街头操一口湖北话时,而这个时候的湖北人多半会客气地笑笑,问:您家是从四川来的吧?重庆的,还是成都的?

想学说湖北话的外地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不知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中说四川话的人多,以致四川话比较普及,还是在外地人耳里,湖北话原本就是和四川话一样?但奇怪的是,所有的把湖北话说成四川话的外地人,还会义正辞严地坚持对湖北人说:“四川话比你们湖北话好听!”有些事情真是总也说不清楚。

湖北话在某种程度上真算不是是什么“雅言”。比方,它不如上海话那样轻柔如风,也不如广州话流动如水;不如北京话那样字正腔圆,亦不如成都话那样亲切甜美。湖北话说出口,给人感觉直咕隆咚,有一种木头从面颊上划过的感觉。它的每一个字的音调都似乎往下掉,掉得让听者害怕被砸了脚背。情人们要用它来传达爱恋之情时,恐怕很难有那种柔情万千之意味。有时想,如果用湖北话来说“我爱你”三个字,一定很滑稽,没准就像听到三块石头落到地上来的声音一样。

让操熟了湖北话的人去说普通话,真会给人一种土得掉渣的感觉,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如果在电视节目里听一些湖北市民面对记者采访,涨红着脸憋一口武汉普通话时,往往听着听着,便忍不住失笑出声。湖北人自己对自己所说的普通话觉得好笑,他们自称自己讲的普通话为“弯管子话”。湖北人学普通话远不及河南、河北人学得像。

“别人要我到‘鲁豆桥’转车,但站牌上没这个地方!”外地人有时会发出如此感慨。细问之下,“鲁豆桥”原是“六渡桥”。这种因湖北方言造成的尴尬、误会几乎每天发生。

外地人普遍反映,湖北话报“街道口”、“鲁巷”等站名,他们中的多数听不懂。问路不光怕问不到,最怕的是听错了。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让湖北人读男男女女,他一定会读成“兰兰吕吕”。有一个曲牌名叫“南吕一枝花”,结果湖北人读成了“兰吕一枝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湖北话也在慢慢向普通话靠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建颂,长期从事武汉方言研究,曾主编过《武汉方言词典》、《武汉方言研究》等专著。他对湖北话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从学术的角度作了这样的分类描述:

语音方面,一些字音转变为普通话读音,典型例字如“绿”,“绿豆”、“绿头苍蝇”等读lou(楼),“绿地”、“绿油油”等读lǖ(虑)。其他如“全”、“泉”从qian改读quan,“俊”从jin改读jun,“旬”、“寻”、“巡”从xin改读xun。语法方面,许多武汉方言特有的句式变得和普通话一样。例如“打得他赢”改成“打得赢他”,“吃不饭成”改成“吃不成饭”,“气得人死”改成“气得死人”,“对不你住”改成“对不住你”。又如“衣服把钉子挂破了”改成“衣服被钉子挂破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汉话的确与北方语系——普通话有着相类似的地方,而且也在慢慢地向着普通话靠近,但武汉话终归是方言,是湖北这一地区人文性格的集中体现,而并非“汉语”。

3.最具有湖北特色的俗语

湖北话特有的词汇中很多是经典的作品,使用频率相当高,即便是在现在的高科技得到广泛运用的社会里。关于最具有特色的武汉词汇,可能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来想去,笔者觉得“冇得、拐子、个板马”这三个词从古至今最能代表湖北,只要一说出口,别个就晓得你就是湖北人,因为这三个词几乎没有流传在外。

冇:有字里面差两横,自然是没有。湖北读(mào),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到是有这个字,但是读第三声,所以不是一个字。广东白话里也有这个字,但是读mǒu,后面还经常加个啊——“冇啊!”,算是比较接近。但武汉的冇搭配很多,比如“吃(qǐ)了冇?”、“冇得整”“心里冇得砣砣”“心里冇得玫瑰”等等。

拐子:《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到是有这个词,我们先看看它的四个解释:1.腿脚瘸了的人;2.一种简单的木制工具,把丝纱绕在上面;3.下肢患病或腿有残疾的人走路拄的棍子;4.拐骗人口、财物的人。上述四个专业解释几乎没有一个是褒义的或人们喜欢的,但是您如果口口声声喊一个湖北人“拐子”,他绝对很高兴,你就是喊他“姐拐子”,他都不会在意的。

个板马:绝对正宗的武汉叹词。各种词典,包括1993年版的《湖北常用方言词典》里还没有这个词。据考证,很有可能是“你这个鸨母养的!”的简称,但是经过N代武汉人的广泛使用,已经显得没有那么恶毒了。话说两个四五岁的小男生在玩一大堆玩具车,他们摆(pǎi)了道路、路口、红绿灯和很多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当车都一字排开集中到路口的时候,大小孩对小小孩说:“慢点!慢点!堵车了!”小男生显得有点不耐烦地说:“个板马!又堵车了!”旁观者叹息曰:“用得好!肯定是跟司机学的!”

当然,还有许多俗语也是湖北特有的。比如:

一末带十杂

这是一则湖北土生土长的熟语。意思是,凡是事务繁杂多头,一身兼任数职,大小诸事统揽,里里外外奔走,都可以用这则熟语,不限于演戏和做家务。

一文钱不落虚空

本是旧时湖北一些叫花子(乞丐)的常用语,意思是:施舍一文钱都会得到神明(老天爷)的好报。用来打动人们发出善心施舍东西给他们。却释作“形容花钱精打细算”,似乎别有见地,然而离题太远,不免令人生疑。

一冷一热,光棍受吓

这是一则地道的湖北谚语,其中“光棍”是个多义词,在这里则指单身汉,湖北或称“寡汉条”。单身汉所置的衣被及日用设备都很少,尤其没有可替换的。如果遇到乍寒乍暖的气候,更换不及就要起恐慌。

一痣痣嘴,好吃无底

即痣长在嘴边则馋。关于痣的俗语,湖北群众中有一条较流行,说法是:“一痣痣嘴,好(去声)吃无底。”其他说法难以听到,然而嘴馋跟长痣毫无关系。许多没有痣的人却够馋的。

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这则俗谚的的意思是:接济人的时候,常有为数虽少却得到感谢,而为数虽多却遭到不满的情况。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

说的是许多人聚在一起,便什么样的人都有了。也可以指人才应有尽有,好办事情;也可以指问题多如牛毛,难以解决。所谓集思广益、人多嘴杂都由此出发。

人无利息,谁肯早起

俗语说的是:人如果不是为了利益,谁肯早早起来动弹呢。其中所谓“利息”,泛指利益、收人、好处,不限于金钱。

人怕当面,树怕剥皮

意为人怕当面揭穿而难堪、树怕剥掉皮而难活。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其意为:人应该忠诚才能立身处世,柴应该架空才能烧得炽烈。这是用生活常识比喻为人之道。有人专靠耍手段?混世欺世,十分可耻,即使能得逞一时,却不能得逞一辈子。

人狠不缠,酒狠不喝

湖北有一则格言:“人狠不缠,酒狠不喝。”意思是: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就不跟他来往,遇到过于烈性的酒就不去喝。颇像北京说的“惹不起躲得起”,充满了无奈之感。其中的“缠”,可能是湖北独有的词,意思是来往、理睬、和好,大概来自儿童语言。

4.湖北“汉”语辞典

介于湖北方言的生涩,武汉“弯管子”普通话的用词用句与普通话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能对湖北人文性格进行一个整体的巡礼,在此把湖北方言与普通话作了一个对比,以供参考之用。

(1)常用语辞典

拐子:哥哥,大哥。

老头儿:对自己的爸爸称呼。

兄弟:弟弟,小弟。

老杆:年龄大而有经验的人。

总拐子:老大,一群人中的老大。

油子哥:没事做,整天穿戴整齐,游手好闲的年轻男子。

晃晃:没事儿做到处游荡的人。

打晃晃:一种5人以上换着上的麻将打法,输了的人下。

贱三爷:家住汉阳的男士。

板,板厚:钱多或身上带的钱多。

刨花:面值很小的纸币。

荷包暖和:有点钱。

荷包不暖和:没有多少钱了。

蓝精灵:蓝色的100元人民币。

弹子房:喜欢骗人的人。

麻脑壳:十元一张的人民币。

荡子:商业陷阱,俗称笼子。

队伍:女朋友,女友。

小屁嫩子小孩:不听话的小孩。

小罗子:小孩子。

闷罐子:不喜欢说话的人。常说三杆子打不出个闷屁。

条子:指身材。蓄条子节食以便保持好的身材。

模(mé)子指长相。模子好:长得不错。

耙子:指个子,个头,多指腿的长短。

胯子:腿子。

烫饭:胆小怕事的人。

踹模(m)子:经常受窝囊气的人,很窝囊的人。

屁机油:小气鬼,很小气的人。

犯子、丑犯子:很小气,遇事不爽快的人。

扁担:搬运工。

太平洋的警察:喜欢多管闲事的人。

撇撇:一种纸叠的玩具,很薄。

撇撇块头:薄的象纸一样很瘦的人。

岔巴子:喜欢插嘴和多管闲事的人。

坝脑壳:后脑是尖的的人。

同类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霸宠之傻王恶妃

    霸宠之傻王恶妃

    龙国,帝都,丞相府。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花园里的花也是竞相争艳。散发出来的香味闻着让人沁人心脾,这样美丽舒适的环境之下,却有另一番景象。三个身着艳丽的女子正围在一起,时而捂嘴大笑,时而恶言相向,时而拳脚相加。地上的人儿苦苦哀求,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景惜,如果我是你的话,我早就死了算了,活着就是耻辱,就是受罪。”穿粉红衣衫的女子声音如出谷黄莺,言词间却透着狠毒。……
  • 做人不要太老实

    做人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愿与人计较应得的利益而总是吃亏;●因为不肯使用手段而总是被人耍得团团转;●因为不懂察言观色而总是让老板产生误会;●因为不会勾心斗角而难以在公司生存立足;●因为不善包装自己而令人不屑一顾;●因为不好与人交往而陷于孤独寂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人太老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挖掘出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太老实的观念和思维,凭着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改变命运、走向成功。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一本幽默的教育诗,辞藻和内容是非常淫艳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渊博的知识和精细的迟到是学。
  • 教育青少年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青少年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有些爱不计任何的得与失,不需要任何的回报;有些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涛骇浪,在平实中感动你我;有些爱如细流般隽永而无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爱,本书选取了关于感恩的故事,它们或许会让你泪流满面,或许让你感受到丝丝温暖,或许让你开始有了珍惜这份爱的感悟,但不管它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动,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好故事。
  • 牛X皇妃:帅哥你欠削

    牛X皇妃:帅哥你欠削

    她媚眼如丝,“你,果真无能!”男子暴怒,“你,果真够贱!”她反唇相讥,“人不犯贱必有缺陷!”众人唏嘘,难不成这英威神勇的皇上竟有缺……看牛X皇妃,如何将奶油邪皇收拾的外焦内嫩!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穿越与邪皇较量:皇后太难宠

    穿越与邪皇较量:皇后太难宠

    穿越了,离奇地成为一个被迫害的未来皇后的替身,而且第二天就入宫当了皇后。没想到,大婚的当天皇帝老公就开始冷落她。不得宠正好,省得跟一帮女人争一个男人。她在深宫如鱼得水,玩得风生水起。什么?皇上生气了?她真的不是有意要气他的啦。
  •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

    他是温柔的小男生,她是强悍的大女孩。一个玩世不恭嗜酒抽烟,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日夜颠倒处于堕落,一个按时休息身体棒棒;一个清高自负骄傲自信,一个体贴低调如沐春风当两个性格生活完全相反的人产生交集,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麻雀最终会俘虏大凤凰吗?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蓬莱岛出品】QQ群:118117346她羽丝在学校是一个很有名的拽丫头。一天的下课,天空暗了起来,所以她就加快了脚步,可是还是躲不过,这是注定的。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莉进去图书馆避雨,羽丝只是纯粹的去避下雨,也只是好奇的去拿那本会发光的书,也只是愤怒的去踩踏那本只有开头,没有下文的书,这也有错吗?书发怒了,时空之门也打开,羽丝也无里头的穿越了。羽丝给一道光芒照射后,意识就糊涂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自己来到一个四面都是白色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一道声音说“有缘人”“救世主”.....羽丝说“为什么是我”,她无里头的成为“救世主”,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她穿过来是做什么的,救什么的。穿越不久,就遇到王爷,而这个王爷天天和自己作对.......羽丝这个拽丫头会和王爷闹出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她能不能完成任务离开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