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000000039

第39章 1937~1944年:国难(3)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沦陷前,大批文化名人滞留香港不得回内地,而行政院长孔祥熙却用国家的飞机把他在香港的家具、保姆以及7条宠物狗先运回国内。消息传到联大,联大学生义愤填膺,掀起了“倒孔运动”。1942年1月6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等校学生发起游行,高呼口号:“打倒贪官污吏!”“孔贼不死,贪污不止!”“铲除孔祥熙!”等口号,社会上一时人心大快。

1944年,孔祥熙来云南,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为昆明大学生作讲话。当一白二胖的他讲到“今天我们大家生活都很苦”时,联大学生齐声高喊:“你不苦!”随后起哄声经久不息,更有人喊道:“肥猪!肥猪!”

当天晚饭后,孔祥熙的二女儿代表父亲向联大参军学生赠慰问品。这些慰问品被扔了一地,学生们说:“我们不要你的慰问!”

西南联大最后的岁月被鲜血染红。1946年7月15日,在纪念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的悼念会上,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他横眉立目,拍案振臂,痛快淋漓地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为和心理,一时山河含悲,风云变色。当天下午,闻一多就倒在了特务的枪口下,此时离联大正式撤销只有16天。

闻一多(1899~1946年),著名学者、诗人、爱国民主战士。湖北蕲水(今浠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投入,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1921年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长(并设计校徽)、山东大学文学院长。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其专著《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中,闻一多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洪流。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他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话。他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附文1]联大名人榜

一所好大学,粗略来说,杰出的教师是条件,优秀的毕业生是证明。

西南联大师生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人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35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

著名教师: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吴宓、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陈寅恪、刘文典、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李楷文、林徽因、卞之琳、冯至、吴晗、潘光旦、汤用彤、熊十力、张奚若、饶毓秦、叶企孙、姜立夫、李继侗、陈序经。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学生有七八千人,毕业2522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有的参加民主运动或搞政治活动,解放后大多成了各地各级领导。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

著名校友: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朱光亚、谢玮、邓稼先、赵九章、黄昆、刘东生、汪曾祺、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荪、陈忠经、戴传曾、王浩、殷海光、王佐良、许国璋、任继愈、朱德熙、宋平、王汉斌、彭佩云、唐敖庆。

在大学里,学生是主体。学校的面貌,可以说就是学生的面貌。而学生的面貌,绝不仅仅只体现在学习的用功上,朝气、抱负和热血更是青年的标志。

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梅贻琦校长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除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为报答云南父老的一片恩情,应云南省政府请求,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建国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50多年过去了,这所大学早已不存在,但她仍然深深地留在人民心中。一座无形的丰碑,同时在联大师生及后世的心里巍峨矗立。

中国史专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易社强(他的老师是著名华裔学者费正清)说:“我特别钦佩西南联大人在政治、经济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民主、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和学术观点的包容。这种价值,是最佳的中国传统和最佳的西方传统的相结合。它不仅是中国大学最鲜活的血液,也是全世界的。西南联大人使得这种原则成为了西南联大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西南联大能够在漫长而黑暗的战争年代中存在的基础,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中写下了独特的一页。”

易社强又说:“正当某些国家大量借鉴西方教育的经验时,中国人却能以他们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引以自豪;并且在半个世纪以前就能够产生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

他还说:“在一个国家生死救亡的关头,还有人肯定学术自由以及多元性的价值,是非常了不起、也非常少见的。”在这一点上,中国迄今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超越西南联大。

[附文2]联大轶事

西南联大的魅力在于她的坚毅卓绝,她的独立自由,她的名师云集,她的桃李满天下;但还有一个方面,同样是被后世经久不衰地谈论的原因,那就是一批文化大师在联大留下的种种掌故轶事。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做出了一个引起震荡的决定:聘请36岁的作家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汉族、祖母苗族、母亲土家族)为教授。

西南联大集中了当时全国学界精英,留学欧美名校、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归来的教师数不胜数;没有高层次学位者,大多也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毕业,并且已经在学术界取得显赫成就的人。而这位沈从文,论学历,小学没毕业;论学术研究成绩,他是作家,不是学者,没有任何学术著作。

在学术界毫无过人之处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授,这种不拘一格,激起一些教授的抵触乃至愤怒。态度最激烈的,是今天有“国学大师”之誉的著名学者刘文典(1890~1958年,安徽合肥人)。

刘文典精研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他说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自己,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就是他刘大教授。

学问精深不说,刘文典脾气暴烈。1928年他当安徽大学首任校长时,鲜明地提出“大学不是衙门”。11月,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正好来安庆视察。第一次见刘文典时,蒋介石见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回问:“你就是蒋介石吗?”刺激得蒋介石一楞神。

蒋介石要求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大怒,对他拍案斥责。刘文典顿时发飙,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就是军阀!”竟然扑上来要打蒋介石。刘文典被卫兵拖下后,蒋介石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刘文典看不起武夫,也看不起新文学。在他眼里,现代白话文学浅薄粗糙不堪,有何研究价值?而这个沈从文,连对白话文学的研究都没有,只是个写小说的作家。与被他瞧不起的沈从文同为教授,他十分不平,觉得跌了身价。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还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空袭警报频繁拉响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大学者陈寅恪离开教室。看到沈从文也匆匆跑出,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一贯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心灵敏感,来联大后自卑而自尊。面对前辈刘文典的屡屡粗暴伤害,他一言不发,只是认真讲授他的写作课,可他的湖南方言又时常让学生不知其所云。但他还是培养出了与他的风格一脉相承、后来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著名小说家汪曾祺。

沈从文今天在文学圈的最大传奇也是最大遗憾是:198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已议定,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沈从文;可是在这年5月,他以86岁高龄辞世,而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作家。

“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马悦然2005年在北京伤感地说。这一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由埃及的马哈福兹顶了沈从文的缺。

联大校方不拘一格,顶住压力,坚持给了沈从文教授职位,让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生前年轻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让人感佩。

张狂不羁的刘文典在联大也引起过风波: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拒不发放他的教授聘书,将他解聘。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南部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他到磨黑,是因为他嗜食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在当地学校和乡绅的邀请下,他跟联大常委蒋梦麟等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联大课程一去半年。

刘文典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在他旁边,校方还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这种做派本已令师生议论纷纷,这次又为了鸦片而旷教半年之久,影响更坏。时任中文系代主任的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为刘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的刘文典哪肯咽下这口气。他一回昆明,就赶到北郊司家营找到闻一多论理。两人情绪冲动,争吵汹汹,在场的朱自清极力劝解。

因为闻一多寸步不让,加上刘文典平时经常公开嘲笑同事学问差,得罪了很多人,舆论形势对他很不利。最后,刘文典恨恨地去了同在昆明,由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执掌的云南大学,任云大中文系教授,直到1958年去世。

那时代教授可以自由流动,只要你真有学问、才华,自有学府礼聘,而没有编制、档案、组织关系之类的羁绊约束,这也是知识分子能张扬个性的条件。而有个性的张扬,才有智慧的喷薄。在重重“管理”下谋生的人,即便资质优异、勤奋刻苦,也不大可能成为开拓创新之才。

刘文典是资深教授,而在后起之秀里同样有一位狂人,也是在不愉快之中离开了西南联大。他就是今天人称“文化昆仑”、“民国第一才子”的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生于江苏无锡,父亲是著名古代文学教授钱基博。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仅得15分,但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英文更获得满分)。1933年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赴英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1941年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194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治学特点是广博开阔,贯通中西,古今互见,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及长篇小说《围城》等。

钱钟书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副教授时只有28岁,却已经名满学界。他的老师吴宓说,在老一辈学者里最强的是陈寅恪,年轻一辈里的“人之龙”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讲课常穿一套淡咖啡色西装,或者藏青色礼服,风度潇洒;他讲课只用英语,不用汉语,也从不提问,让学生既倾倒又轻松。

但到1939年夏,钱钟书就离开了联大,改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他离开的原因,学界一般认为是他心高气傲,口无遮拦,时常伤人,人际关系恶化。

比如他曾这样批评联大外文系:“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这3人当中,陈福田当时是系主任,叶公超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而吴宓则是他的恩师,都是名重一时的著名学问家。

这段刻薄的评论流传甚广,但到20世纪90年代,钱钟书夫人杨绛专文辟谣,声称绝无此事。

另外的原因是,联大原拟聘其为教授,最后只聘了个副教授,钱钟书心里不快,不愿久留;再加上当时他父亲钱基博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希望儿子来照顾自己。

钱钟书的确是在不愉快中离开联大的。他后来的小说名著《围城》,就有很大的挖苦西南联大的动机。书中的“三闾大学”,不就是暗讽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吗?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极强,因此极容易文人相轻。被西方人称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唯一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的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同样在课堂上臧否人物。他“攻击”的对象是胡适,说:“胡适到1927年就完了,以后再没有东西了,也没起多大的作用。”

胡适本被定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只是旋即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因此没有在西南联大留下足迹。

这些大师之间的纠葛,也许是当事人的烦心事,但流传到后世,已成可以津津乐道的趣闻。

联大学生里同样“狂徒”多多。比如今天已看不出丝毫狂傲、对人谦恭有礼的前辈泰斗杨振宁,在当时也不是一般的狂。

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里有两大才子: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和黄昆,两人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当时有同学听到,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大学是智慧和才情、个性的集中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一批奇人、狂人、怪人,即便其资金再充裕、大楼再多、景致再优美、学风再严谨、毕业生出路再宽阔,其魅力也要减色不少。惟有西南联大,如此充分地诠释了“大学”二字。

4、1938~1946年B:山城书声

同类推荐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盛唐风月

    盛唐风月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京兆长安恰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姚崇、宋璟、李白、王维、张旭、吴道子、颜真卿、公孙大娘、裴旻、郭子仪……当此一时,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神童,杜士仪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得更精彩。盛唐风月,有的是雄风傲骨,有的是自信从容,有的是出将入相,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八年笔耕,九部作品,继《朱门风流》、《奸臣》、《冠盖满京华》、《富贵荣华》之后,2013府天新作《盛唐风月》,带你领略一个真正的盛世大唐!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惊世异闻录

    惊世异闻录

    蟠龙古镇的宝珠与皇坟两山下有一处千年古墓,在墓中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遗传千年的秘法,埋藏千年的秘密,守护千年的宝藏……千年之前,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众主角将回到那座谜样的古墓里,探索一段惊世骇俗的异闻……
  •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打造不可替代的自己》为美国执业心理医师玛德莲·赫克所作。全书分为11章,每一章均以“盲点”和“策略”两部分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点,深入剖析了盲点产生的原因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消除盲点的策略。
  • 便宜郡主

    便宜郡主

    一朝穿越,医界传奇天才慕瑶成为了将军府的“花瓶”嫡小姐,顶着个郡主身份背地里却遭人鄙夷、唾弃。然,她竟然也是天奉国人人口中的便宜郡主?无脑无能儿?这敢情好,不贵。好歹也是个郡主。前世二十五年的尽心尽力,换来的不过是青春殆尽,努力的奋斗却比不过一副美丽的皮囊外表。今世她决定随遇而安,舒舒服服睡一觉,过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坦日子。无奈,家族的争斗,政治的漩涡,让她懒懒的生活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从此,那个不被世人看得起的女子,冷沉的性子,精明的眼眸,如盛开的罂粟花:艳丽,耀眼,夺目,勾人心魂,绽放出万丈光芒。司徒皓月:天奉国第一世家继承人,不屑于争名夺利,为了能够配得上她,仅用了五年时间,盖世风华,才华横溢……皇甫萧煊:无情三皇子,视女人为无物,女人只不过是巩固朝权,拉拢权贵的工具,然她的出现,竟也迷了他的眼。皇甫萧宇:神秘七殿下,五年之后,她才知道原来他笑得妖娆,笑得邪魅,笑得天地动容,笑得风华绝代,但这与她何干?西羽瑞砚:妖孽一枚,林荫大道上,片片红枫,坠落了谁的思念。独孤夜阑:一切尽在不言中……此人会和以上其中一男争夺女主,妖孽痴情男一枚,献给女主,呵呵。…………正在添加中……片段:“瑶儿……”南宫翎英俊的脸满是红晕,喃喃的叫着。“怎么,不是便宜郡主,改瑶儿了?”慕瑶云淡风轻的说着,那一声瑶儿激不起她的任何情绪。“瑶儿,当初我错了,其实我是喜欢你的。”南宫翎说出这句话几乎是闭着眼睛的,鼓足了勇气想把话说完整。“以后……我会对你好的。”转而,南宫翎脸色红得更深,只是此时是满脸羞红,英俊的脸再也看不出英俊。“有多好?”慕瑶换了坐的姿势,认真的撇了一眼眼前的男人。“……”顿时,南宫翎哑言,他觉得他就像个小丑,站在慕瑶面前接受她无声胜有声的羞辱。慕瑶冷笑一声,“来人关门打狗。”紧接着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内传出来一阵阵惨不忍睹的嚎叫声……片刻之后……“丢出去。”慕瑶轻喝一声,瞬间,一个被揍成一团的南宫翎口吐泡沫,满身是伤被丢在了大街上。片段:院落里,精致华美的软榻上,慕瑶一袭雪白色的宽大衣衫,神情慵懒而随意。绿叶缓缓移步进入院落,小心翼翼的开口:“皇……郡主。”绿叶本想直接叫皇后娘娘,但思索着,郡主发脾气可不得了,片刻后……“……”“嗯。”“皇上说……说如果你不回去,他就纳妃了。”“这次是谁?”“圣旨上说姓慕名瑶……”
  • 丫头奸商

    丫头奸商

    他,总是心疼的叫我“坏丫头“他,总是笑着叫我“小奸商”他,总是静静的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最后转身离开。空气中却飘来一句话。“你只能做小丫头,却做不了小奸商!”我,不坏,却喜欢他叫我坏丫头。小奸商是我在唐朝生存的“技俩”呜……我就做我的丫头奸商!专门代理幸福的“幸福代理商”,最伟大的目标是让他们都幸福……永远……可是……一个是拥有双重性格的霸道男人,一个是拥有大唐所有宠爱的太子,一个是拥有帝王之风的大唐皇子,他们,谁将是我最后的归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洛佳儿其他作品:《洛氏神女》已出版《阎王选妃》已完成《天使的恶魔夫君》第一部已完成
  • 农民维权一本通

    农民维权一本通

    从历史来看,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亟须维权。在我国历史上,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自身权益长期得不 到有效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们翻身做了主人,改变了以往社会底层的弱势处境。但是,由于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及以 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勒紧裤腰带支持我国工业化建设,几乎把土地 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国家的动员之下,纷纷离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产业工人。
  •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她是病弱,深居简出,无才无能,傲娇愚蠢的丞相大小姐。他是俊美不凡,丰神俊朗,才华横溢,富甲天下,武功盖人的绝世公子。谁又知道,他竟然是她。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绝绝,绝色倾城,回眸一笑,试问,谁可比拟?
  • 总裁之豪门弃妇

    总裁之豪门弃妇

    婚礼上,她当众被阮氏集团大少弃婚,成为全城耻笑的豪门弃妇。原本以为人生失了色彩,却没想到会遇见温柔多金优雅的他。夜夜缠绵,他极致宠爱,她不住沦陷,失身失心。原本以为找到人间真爱,却没想到。三月后…五百万的支票,带着极大的羞辱,打在她光裸的身上。“滚吧!你已经没用了。下一部戏,女主角的位置是你的了。”他轻描淡写一句,像是在打发一条摇尾乞怜的狗。她强忍眼泪,捡起床上支票:“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全名是什么吗?听好了,阮向南,阮氏集团二公子。”被阮向东抛弃,被阮向南玩弄,不堪的人生,让她无颜面对生活。可是肚子……半年之后…原本二线小明星柔善美,凭借一部现代家庭喜剧走红大江南北,在演艺圈崭露头角,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红星。但是当红之际,她却忽然出国深造,从此销声匿迹。三年之后…柔善美归来,签约英王娱乐,连接三部跨年贺岁大戏,出席各大名流晚宴,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花蝴蝶,游走花丛。再见故人,她只是妖娆一笑:“南少,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啊!”这一笑,惊了他的心。
  • 古墓迷情

    古墓迷情

    沐夜是个守墓人,被家族抛弃,受活人唾弃;云川是个半残人,浑身是伤,只剩一口气。相遇时,她身中剧毒,生命垂危;他走投无路,意冷心灰。他们一个是南夷邪教的遗孤,一个是西皇王朝的废太子……“云川,你是活在云端的人,而我,活在墓里。”“你若不愿出来,我就去墓里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