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00000024

第24章 吴汝纶(1)

《天演论》序(《天演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的译名。“天演论”即“进化论”的旧称。)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间进士。近代著名教育家兼作家,曾国藩死后成为桐城派的中心人物。曾充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历官直隶深州、冀州知州,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大学堂创立,被聘为总教习,未就任,即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不久病死。著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严复所译《天演论》在辛亥革命前后曾有过广泛影响,吴汝纶为该书作序着重说明了此书的意义,指出《天演论》中“以人持天”,“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可以使读者“怵然知变”。同时作者对严复的译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因为严复“雄于文”,因而才使“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吴汝纶此序对扩大严译《天演论》的影响,起过一定作用。

严子几道(严子几道: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曾留学英国学海军,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等,曾大量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中日战争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既译英人赫胥黎所著《天演论》以示汝纶,曰:“为我序之。”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格物家:即自然科学家。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格物致知”,“格物”即深入研究事物原委,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借此指自然科学。)。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天择:即进化论所谓“自然选择”。物竞:即进化论所谓“生存竞争”。万汇:万类,天地万物。),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递嬗(shàn):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聚散之几(质力:物质发展的动力。),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赫胥氏起而尽变故说,以为天下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以人持天,必穷极乎天赋之能,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苞:通“包”,包括。以上两句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相争而战胜自然,也包括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之中。)。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是为书奥赜纵横(奥赜:深奥微妙。),博涉乎希腊、竺乾、斯多噶、婆罗门、释迦诸学(竺乾:佛,佛教,此处指僧人。斯多噶:流行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的古希腊罗马的一个哲学学派。婆罗门: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之一。释迦: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审同析异而取其衷(衷:中正不偏。),吾国之所创闻也。凡赫胥氏之道具如此,斯以信美矣。

抑汝纶之深有取于是书,则又以严子之雄于文,以为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凡吾圣贤之教,上者道胜而文至,其次道稍卑矣,而文犹足以久。独文之不足,斯其道不能以徒存。六艺尚已(六艺:即六经,《礼记》、《乐记》、《尚书》、《诗经》、《周易》、《春秋》。),晚周以来,诸子各自名家,其文多可喜,其大要有集录之书,有自著之言。集录者,篇各为义,不相统贯,原于《诗》、《书》者也。自著者,建立一干,枝叶扶疏,原于《易》、《春秋》者也。汉之士争以撰著相高,其尤者,太史公书继《春秋》而作,人治已著;扬子《太玄》拟《易》为之(“扬子”句:西汉扬雄著《太玄》一书,体例模仿《周易》。全书以“玄”为基本思想。“玄”即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天行以阐。是皆所为一干而枝叶扶疏也。及唐中叶,而韩退之氏出,源本《诗》、《书》,一变而为集录之体(集录:指作家文集。),宋以来宗之。是故汉氏多撰著之编,唐宋多集录之文,其大略也。集录既多,而向之所为撰著之体,不复多见。间一有之,其文采不足以自发,知言者摈焉弗列也。独近世所传西人书,率皆一干而众枝,有合于汉氏之撰著。又惜吾国之译言者,大抵弇陋不文(弇(yǎn)陋:晦涩粗陋。),不足传载其义。夫撰著之与集录,其体虽变,其要于文之能工,一而已。

今议者谓西人之学,多吾所未闻,欲瀹民智(瀹(yuè):开通。),莫善于译书。吾则以谓今西书之流入吾国,适当吾文学靡敝之时,士大夫相矜尚以为学者,时文耳、公牍耳、说部耳(时文:八股文。文牍:公文。说部:小说。)。舍此三者,几无所为书。而是三者,固不足与于文学之事。今西书虽多新学,顾吾之士以其时文、公牍、说部之词译而传之,有识者方鄙夷而不之顾,民智之瀹何由?此无他,文不足焉故也。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往者释氏之入中国,中学未衰也,能者笔受(笔受:照别人口授记录。),前后相望,顾其自为一类,不与中国同。今赫胥氏之道,未知释氏何如,然欲侪其书于太史氏、扬氏之列(侪(chái):同辈,并列。),吾知其难也;即欲侪之唐宋作者,吾亦知其难也。严子一文之,而其书乃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骎骎(qīn):疾速。),然则文顾不重耶(顾:乃,是。)?

抑严子之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氏以人持天,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危:有力。),使读焉者怵然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殆:大概,恐怕。)?是旨也,予又惑焉。凡为书,必与其时之学者相入,而后其效明。今学者方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而严子乃欲进之以可久之词,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之书,吾惧其舛驰而不相入也(相入:相投合。舛驰:背道而驰。)。虽然,严子之意盖将有待也。待而得其人,则吾民之智瀹矣。是又赫胥氏以人治归天演之一义也欤?

光绪戊戌孟夏桐城吴汝纶叙(光绪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严复先生译完英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给我看,说:“为我作序吧。”所谓天演,是西方自然科学家的主张。这学说以自然选择、自然竞争两种内容综述天地万物的本原,考察动物植物的繁盛消弱。讲治理国家人事者吸取了这学说,因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深入研究物质变化动力聚散的精微之处,穷究古今各国盛衰兴败的因由,而总归于听任自然变化为治国之法。赫胥黎起来完全改变旧说,以为不能听任自然发展为唯一原因,强调要以人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以人掌握自然规律,必定要穷研自然赋予人的能力,让人治理国家的办法日见新变,然后这国家才会永存,而民族赖此不衰。这就叫与天争胜。而人与天相争又能胜天,又都包含在自然的规律之中。所以自然的发展变化与人治理国家,都属于天择物竞的进化论范畴。赫胥黎写《天演论》一书深奥微妙的议论贯穿其中,广涉古希腊、僧人、斯多噶学派、印度婆罗门教、释迦牟尼等的学说,审视分析异同而取其中正,这些都是我国第一次听说的。全部的赫胥黎道理都如此,这真是美好啊。

但我深有得于此书,则还因为严复先生强有力的文辞,以为赫胥黎的著作旨意因为得到严先生的翻译而更加明确。所有我们圣贤的教导,最好的是道理好又文辞美,其次是道理稍差,而文辞尚能足以使其保持长久。唯独文辞不好,那么他的道理不能单独存在。六经是最好的,周朝末年以来,诸子百家各能自名一家,他们的文辞大都令人喜欢,这些著作从大的方面看有集录的书,有自己著述的言论。集录的书,各篇有各自旨义,互相没有统贯的思想,它们的体例源于《诗经》、《尚书》。自己著述的言论,思想内容建立有一个主干,具体论述则枝叶茂盛,它们的体例源于伏羲画卦、周文王作辞的《易经》和孔子写的《春秋》。汉朝士人争相以撰著为高,其中最突出的是太史公司马迁继承《春秋》写成的《史记》,社会人治之事在书中得以表现;扬雄的《太玄》模仿《易经》的体例写成,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在书中得到阐述。这都是所谓立一干而枝叶茂盛的书。到了唐朝中叶,韩愈出现,他本自《诗经》、《尚书》,把每个人的著述变成了集录成文集的体例,宋朝以来都尊奉韩愈的办法。所以汉代多是专门的著述之作,唐宋多是集录成集的文章,这是大概的情形。集录文集既已多有,而原来的个人撰著的专书,就不再多见了。偶尔出现,文采不足以自我张大,有见识的人摈弃不把它放到著述之列。唯独近世所传播的西方人的书,全都是立一干而有繁枝,与汉朝的撰著体例有所相合。但又叫人可惜我国的翻译者,大都文字晦涩粗陋没有文采,不足以表达西方人的原意。个人撰著与集录文集,其体例虽有变化,但重要的是在文辞上要讲究,这要求是一样的。

现在的评论家认为西方人的学说,多是吾国前所未闻的,要开发民智,莫过于善译西方人的著作。我则认为现在西方著作传入我国,正当我们的文学败坏之时,读书人互相崇尚以为学有专长的,不过是八股文,公用文书、小说。去掉这三种,无所谓书。但这三者,原本就不足以算做文学创作之事。现在西方的书籍虽然多是新学问,但我们的读书人以他们八股文、公文、小说的语言翻译传播,有见识的人正在鄙视而不愿看,用以开发民智如何能成为途径?这没有别的原因,是文辞修养不足造成的。文辞如严几道,才有资格可以谈论翻译西方书籍。从前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文学尚未衰败,有修养有能力的人依照别人口述记录下来,前后关照,所以译文能自成一体,不与中国文章相同。现在赫胥黎的学说,不知与佛教关系如何,但要让他与太史公司马迁、扬雄并列,我知道是很难的;即使要让他与唐宋作者并列,我也知道是很难的。但经严先生一加修饰,他的书便很快地与周末诸子百家不相上下了,那还能说文辞不重要吗?

只是严先生翻译《天演论》,不只是传播它的文辞而已。大概认为赫胥黎以人能掌握自然、以人治的日见变新以捍卫民族的学说,含义丰富,言辞有力,使读者警觉而知变,对于强国之论或有所助益吧?不过对这宗旨,我还有疑惑。凡著书,必须与当时学习的人相投合,然后效果才会明显。现在学习的人以八股文、公文、小说为学问,而严先生竟想献给他们可以久传的言词,与周末诸子百家不相上下的书籍,我怕是背道而驰与读者不大投合。虽然如此,严先生的意思大约是将有所等待吧。等待而得其投合之人,那我们人民的智慧就开通了。这或许又是赫胥黎以人治归于进化的又一含义吧?

光绪二十四年初夏桐城吴汝纶序。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月老师哥:师妹不下嫁

    待我将你身边异性一一许配她人,我看你还能嫁谁。师哥很讨厌,第一次见面,他欺负师傅。到凡间更可恶,她想吃冰糖葫芦,他说她牙疼,吃多了会掉牙。还险些害她毁容。讨厌,她开始怀疑,师哥除了欺负她,还会做什么?“拉红线……”什么,师哥竟然要把她男神许配她人,他这是要和月老抢饭碗么?什么?师哥又撮合一对。她凌乱了。什么?师哥把小兽也许配她人……她算是明白了,她身边的异性都被他惦记着,这是要她孤独终老的节奏么?
  • 上海,不哭

    上海,不哭

    小说从单身美女炎炎的视角,用现实与回忆相交替的手法,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职场与情场的打拼与浮沉——她们曾经怀揣梦想、充满朝气。在懵懵懂懂地历经了人际的伤害、金钱的诱追和各式各样的男人之后,开始对幸福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作品以都市白领生活为缩影,描述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惶惑、漂泊,对爱情的追逐与理解,以及对幸福的坚持和信仰等,真实地再现了在大都市寻梦的年轻男女的情感与生活,将成长蜕变的痛楚凝结成了一轴鲜活的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初恋之拾光

    初恋之拾光

    一个关于爱和自尊、伤害和信任的故事那么小的霖海市,从东到西,不过89.6公里。苏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屡屡受伤害,却仍然要坚持回到这个地方。冥冥之中,大概一切都是注定了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郡主娘娘要逃跑

    郡主娘娘要逃跑

    请大家支持我的新书《我有外挂三千》^O^穿越了,身边的丫头忠奸难辨,家里的后妈和妹妹弟弟心思歹毒。唯一还算有点良知的老爹又摆明是个头脑简单的甩手掌柜。什么?居然还有一个太子未婚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