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50

第50章 柳宗元 刘禹锡的天人关系学说(4)

对立面的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易传·系辞下》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以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对立面相互渗透:屈中含伸,蛰中含存,安中含危,存中含亡,治中含乱;一是对立面相互转化:屈能变为伸,蛰能变为存,在政治上,安能转化为危,存能转化为亡,治能转化为乱。

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变化的原因《易传》作者以前的辩证法者虽然对于对立面的依存和转化有了一些认识,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变化的原因在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易传》作者继承《易经》的交感观念,以其特定的术语,首先揭示这一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涵,从而使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得到一次大发展。《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下》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发生变化。《系辞上》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说,世界的变化是由统一体(“太极”)分为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天地”或“阴阳”),而天地或阴阳的对立统一产生了四时(“四象”)的变化,四时的对立统一又产生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卦,八卦的对立统一又产生六十四卦,进而形成整个宇宙万物的无穷无尽的变化。这一套画卦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可作为以太极为始基的宇宙生成论理解的思想内容。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两个对立面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是对辩证发展观点的深邃的猜测。

(三)庄周从对立的角度对事物所作的观察及其陷入相对主义的途径

战国时庄周也曾从对立的角度对事物作过观察,但他却走上了取消事物差别、对立、矛盾的道路,其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无限夸大事物的相对性他说:“莛与楹,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意思是说细小的莛和粗大的楹,丑人厉和美人西施,最后总是一样的。诚然,事物的大小、人的美丑是相互依存、相比较而言的,有其相对性的一面,但是抹杀大小、美丑的区别,把它们等同起来却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庄子把辩证法引向诡辩论的重要实例。

二是夸大观察客观事物角度的相对性《庄子·秋水》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意思是说,从万物的本源“道”来看,贵与贱这一对立的范畴是不存在的,只是各从自身来看,才因贵己而贱他,产生贵贱的对立。这也就是说,事物的区别只存在于不同的观察角度之中。显然这是主观唯心论的论证。

(四)从春秋时“和同之辨”到惠施“合同异”思想

春秋时“和同之辨”,涉及对立面相互关系的问题。“和”指和谐、和协,“同”指等同、相同。郑桓公时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他”,指相异的事物。“以他平他”,会合不同而相等的事物叫做“和”,“和”才能有新事物产生。“以同裨同”,相同事物的相加,仍是原来的事物,所以,“同则不继”。齐景公时的晏子也和史伯一样,认为“和”与“同”是不同的,“和”是不同事物的相成相济(见《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年传》)。这种对事物的直观,接触到矛盾的统一性,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讲的还不是对立面的统一。

战国时惠施继承“同”说,从对立的同异关系进一步强调“万物毕同”,泯除一切差别。他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庄子·天下》引)意思是,天和地一样卑下,山和泽一样低平,太阳刚升到正中就转为昃,事物刚生成就转为死亡。“大同”和“小同”虽然都是同,但有不同。万物都是相同的,又都是相异的。这里,包含了事物的转化思想和事物具有同异两方面的思想,带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是强调“毕异”、“毕同”则排斥了同异的统一性。“毕异”,就是否认“异”中有“同”,取消了事物的统一性。“毕同”,就是否认“同”中有“异”,抹杀了事物的差别性,从而导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同上)的“合同异”的形而上学结论。

汉唐时期

(一)董仲舒“凡物必有合”和“阴者阳之合”的思想

西汉官方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强调一切事物都是成对偶的,他说:“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春秋繁露·基义》)这里的“合”,就是对偶的意思。他甚至还认为对偶是相互渗透的:“于浊之中,必知其清;于清之中,必知其浊。于曲之中,必见其直;于直之中,必见其曲。”(《春秋繁露·保位权》)清浊曲直,互为包含。到此为止,应该说董仲舒的这些观点是有其合理的辩证因素的,但当他以此作为论证等级制度的合理化、永恒化的理论根据时,那就把这种合理因素完全歪曲了。他说:“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安所加以不在?在上下,在大小,在强弱,在贤不肖,在善恶。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春秋繁露·王道通三》)阴阳两极被赋予了善恶的属性。进而说:“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子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认为凡属阴的,只能服从阳,只能作为阳的消极的对偶而存在。这种“阳尊阴卑”的观念,就是把阴阳关系固定化,排斥了矛盾双方的转化。董仲舒还说:“天之亲阳而疏阴”(同上),宣扬阴阳的地位是天帝有目的的安排,这就不仅把矛盾形而上学化,而且加以神化了。

董仲舒承认矛盾,然后通过把矛盾对立面凝固化,以抹杀对立双方有性质和地位的转化,从而走向了形而上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教训。

再是,董仲舒承认事物的可分,他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但是又说:“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在可分性之上又加了一个不可分的天道,否认了事物的相反相成,抹杀了矛盾,从而又归结为形而上学。

(二)扬雄的不极不反、极则必反的转化思想

西汉末年的哲学家、文学家扬雄,继承了《周易》和《老子》的思想,也认为事物的对立是统一的。他说:“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凶吉之同域。”(《太玄赋》)意思是,事物的对立面是交渗互转的。

扬雄辩证法思想的特点是重视“极”的观念,主张不极不反,极则必反。他说:“阳不极则阴不萌,阴不极则阳不牙(芽)。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信(伸)道致诎(屈),诎道致信。其动也日造其所无,而好其所新。其静也日减其所为,而损其所成。”(《玄摛》)这是说,事物不达到极度就不转化,而达到极度就必定转化。事物在达到极度之前必定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处于成长壮大时,不断日新,及其衰萎时,就逐日减损以至于消亡。扬雄所表达的这些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大体上是符合辩证法的。

但是,扬雄有时又认为阴阳对立面的性质是不会变的,他说:“阳动吐,阴静翕,阳道常饶,阴道常乏。”(《玄告》)社会的尊卑地位也是不能转化的,“尊卑不相黩”(同上)。这又和董仲舒的阳尊阴卑的形而上学观点靠拢一起了。

扬雄的思想还具有严重的机械循环的倾向。他提出一个任何事物的反复都分为九段的变化公式。例如,他在论述人事凶吉的变化时说:“思心乎一,反复乎二,成意乎三,条畅乎四,著明乎五,极大乎六,败损乎七,剥落乎八,殄绝乎九。”(《玄图》)这中间一到三,是由发意、思考而决定,四到六,是由进展而著明至极盛,七到九,是开始损毁以至剥落、灭绝。扬雄还解释说:“自一至三者,贫贱而心劳。四至六者,富贵而尊高。七至九者,离咎而犯灾。五以下作息,五以上作消。幽潜道卑,亢极道高。”(同上)意思是,开始是由卑微而上升,虽贫贱而有希望;随后进入发展阶段,上升到尊高的境地;以后又转为坠退而销毁,虽富贵而实无前途。在这里虽然也透露了辩证法的观点,但是离开具体条件,把一切事物的变化阶段机械化、固定化,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循环论。

(三)王弼“异而通”的观点

魏晋玄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王弼,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的。他说:“故合散屈伸,与体相乘。形躁好静,质柔爱刚;体与情反,质与愿违。……同声相应,高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体质不必齐也。……苟识其情,不忧乖违;苟明其趣,不烦强武。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睽而知其类,异而知其通。”(《周易略例》)意思是说,事物对立面是互相交渗的。事物含有相反的性质,但是,相反相从,相异相通,相对的有其一致性。睽而类,异而通。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对立面又是互相联结、统一的,这是事物的普遍现象。

王弼猜测到了运动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他说:“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动之所以得咸运者,原必无二也。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周易略例》)意思是说,万物都存在,必然归于统一的本体;运动变化持续进行是由于本体的制约,所以事物没有不遵循规律的状况,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里,王弼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归结为本体的制约,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他指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则是辩证法的思想。

由于唯心主义体系的窒息,王弼的思想陷入了形而上学。王弼承认事物的变化是为了论证本体的不变,讲变是为了讲不变,这是唯心主义宇宙观决定形而上学发展变化观点的突出例子。

(四)华严宗“同相异相”的范畴和“事事无碍”的观点

唐代佛教若干宗派的思想特点之一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紧密交织在一起。以华严宗为例,它提出“同相异相”的范畴,就是关乎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的关系问题。华严宗的真正创始人法藏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举例说,椽和瓦等共同构成房屋,因此,不但椽与椽之间有同一性,椽与瓦之间也有同一性。反过来,每根椽都不相同,又有差别性。这是对同一性与差别性的辩证关系的猜测。但是,法藏又宣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意思是事物数量的大小多少的差别,现象与本质的差别都是不存在的。鼓吹“事事无碍”,完全否定事物的差别性。法藏以金狮子为例说,金狮子的眼和耳都是金的,所以金狮子的眼就是金狮子的耳,眼和耳没有差别。他甚至说,金狮子的一根毛是金的,所以一根毛中就有金狮子,部分和整体是没有差别的。这纯粹是形而上学的诡辩。佛教哲学中也带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它又总是和诡辩论粘贴在一起的,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宋—清时期

(一)王安石“两”“耦”的矛盾观

北宋时代改革家王安石,是一位具有比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他的辩证观点主要是:

“万物之变”的思想王安石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是阴阳两气的统一体(“太极”或“道”)不断分化、组合的过程,即由太极分化出阴阳两气,阴阳两气又分化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五行”再生万物。最早提出“五行”说的《尚书·洪范》认为“五行”是天帝创造的,王安石认为“五行”是由气中分化出来的,同时又认为“行”是“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王文公文集·洪范传》),对“五行”作了新解释,强调“五行”既是万物构成的元素,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据,把五种物质元素和运动变化直接统一起来,“五行”产生万物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这是对古代“五行”说的新发展,是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的客观辩证法的猜测。

“两”“耦”的矛盾观王安石认为万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两”“耦”,即在于事物的对立矛盾。他说:“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同上)意思是说,气有阴阳两个对立面,阴阳对立面的结合,形成某一事物;“五行”各有对立面,互相结合而生出事物的种种变化。万物的变化是“五行”的对立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对立矛盾具有普遍性,贯串于一切事物,“皆各有耦”而且“耦之中又有耦”(同上),对立面的每一方面,又都有对立面相结合。“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同上)对立是无穷的,万物的变化也是无穷的。王安石这里讲的“耦之中又有耦”的命题,是深刻的,是对以往矛盾观的发展。

“新故相除”的观点在万物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王安石还提出了“新故相除”的观点,他说:“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处置)有辨(分辨),新故相除者,人也。”(杨时:《字说辨》引王安石《字说》)新故相除,就是新旧交替、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天”)和社会(“人”)的共同的变化规律。这是对不变论、循环论的否定,是为其变法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

但是,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也有严重的缺陷,他把万物的变化归之于“五行”的相互作用,这种狭隘的、直观的理解,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循环论;他说:“静为动之主。”(《道德真经集义》引)从而又转向了形而上学;他称对立统一关系为“对”,但却主张“入神则无对于天地之间矣”(同上)。宣传“无对”,也即取消矛盾。这种局限性既和王安石受古代形而上学思想影响和束缚有关,同时也是和他的改良主义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

(二)张载“两”“一”说——对立统一观点的素朴表述

北宋重要唯物主义者张载,继承和发展了《易传》的思想,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载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指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正蒙·太和篇》)“两”,指两端、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两方的统一。意思是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两面有统一。这是对对立统一关系的天才猜测,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对于运动变化的过程,张载还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变化的两种形态的观点。他说:“变言其著,化言其渐。”(《易说·乾卦》)“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正蒙·神化篇》)意思是,显著的变化是变,逐渐的变化是化。事物在显著变化以后,又转入逐渐的变化;逐渐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阶段,又引起显著的变化,两种变化形态是转化的。张载这里所讲的虽然还不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但是他却第一次区分了渐变和突变两种形态,把运动变化看作渐变和突变的对立统一的过程,这无疑是十分精彩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张载也不能超脱历史和阶级给他带来的局限。他在阐发辩证法的同时又宣扬斗争归于和解的调和论思想。他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张载一方面看到了对立的斗争,又认为斗争最后归于调和。这明显地表现了他的对立统一思想的特色。

(三)二程的“无一亦无三”的命题

同类推荐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铠甲猛士

    铠甲猛士

    五个男孩的血统里都有一种神秘基因,所以他们的体温和体内气压也和正常人有所差别。在光影石的作用下他们会得到中国自古流传的神奇战斗铠甲并成为代表光明力量的炎龙侠、黑犀侠、风鹰侠、雪獒侠及地虎侠。与黑暗势力黑帝及其爪牙进行坚决斗争。恶方势力为破坏社会幸福安定,用大量污染物研制出一个个异能兽,制造环境污染与社会混乱,光影战士们几经努力,终于成功理解“结”之终极奥义,合体帝皇铠甲,彻底击败黑暗方。
  • 残王的冷妃

    残王的冷妃

    无情的人一旦有情,那情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 魔尊她从女尊国穿越来

    魔尊她从女尊国穿越来

    她本是女尊国的储君,冷艳无双,残暴嗜血,阴晴不定,十七岁指点江山,谈笑间生杀予夺。太子要娶她为太子妃?天大的笑话!她本为王,何需屈身为妃?她是阎殿魔尊,乱世中杀戮无数,为世不容,她两世辉煌,却不知情为何物。他追随她十年,不管前方是风雪迷漫,还是繁花似锦,他的眼睛都看向她,她不仅是瞩目的明月,更是耀眼的阳光,她的光芒会灼伤他的眼睛,她的身影会扰乱他的心。(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一段流传千古的神话,却暗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段轮回千年的恩怨,却只是上天的一颗棋子。一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竟是诸天神圣最后决战的序章。姜子牙封神未成功,一代妖仙苏妲己突破千年封印,肆虐天下,阴谋祸乱,此后,诸仙重生,群妖乱舞,一场巅峰的对决徐徐展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帝国绝恋

    帝国绝恋

    沈冰月,一个智慧而冷静的女子。因火阳碧莫名背负起了使命,命运之轮仿佛在沿着同样的轨迹运行,在心不设防时,她已深深地爱上了黑子帝国残酷的敌人,这注定是一段痛苦无终的爱吗?慕容美,一个热情冲动的女子。她一直渴望美好浪漫的爱情,为什么命运却让她的情路如此坎坷曲折?为什么命运却让她的情路如此坎坷曲折?这两个女子,亲如姐妹,在遇到纠葛的情缘时,她们会如何选择?
  • 神魔志

    神魔志

    世间浩渺,无奇不有,诸般妖魔鬼怪,各种飞禽走兽,又有能人异士,构成瑰丽仙侠,造就茶间奇谭。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