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17

第17章 隋唐时代知行观(5)

陈确,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的批判不遗余力,在认识论上尤为着力于批判程朱学派的知行观点。他否定程朱学派大力推崇的《大学》是圣人孔子和曾子所作的说法,抨击宣传“格物致知”的“《大学》言知不言行,必为禅学无疑”(《答沈朗思书》,见《陈确集》,57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陈确在对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批评中,阐发了“知行无穷”的观点。

陈确以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去否定“知无穷”的说法,他说:天下之理无穷,一人之心有限,而傲然自信,以为吾无遗知焉者,则必天下之大妄人矣,又安所得一旦贯通而释然于天下之事之理之日也哉!(《大学辨》,见《陈确集》,554~555页。)天下的理无穷,而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这是一个矛盾。朱熹一派认为,人能够“心包万理”和“一旦豁然贯通”,这实在是天下的狂妄自大的人的观点。

陈确还批判《大学》的“知止”的观点,强调知和行都是无穷尽的。《大学》讲“知止”是指认识道德原理,朱熹进一步加以发挥,“推类以尽其余,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大学章句》)。对此陈确批评说:道虽一贯,而理有万殊;教学相长,未有穷尽。学者用功,知行并进。故知无穷,行亦无穷;行无穷,知愈无穷。先后之间,如环无端,故足贵也。(《答格致诚正问》,见《陈确集》,560页。)这是说,万物的理千差万殊,教与学无止境。学者要重视知行互相推进,使两者无穷循环。又说:“夫学,何尽之有!有善之中又有善焉,至善之中又有至善焉。”“今日有今日之至善,明日又有明日之至善。”(《大学辨》,见《陈确集》,554页。)否定有绝对不变的所谓“至善”标准,批判了《大学》的“知止于至善”和朱熹的“知止”为“止于至善”的观点。陈确提出知行无穷、循环往复的观点,是对认识和客观活动的延续性、无限性的卓越猜测,是对程朱学派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认识学说的有力批判,这是有理论意义的。但是陈确不了解认识的泉源在外部客观世界,以至把认识的产生归结为“心”,这是错误的。

四、王夫之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学说

明末清初的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继承先秦荀子以来的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点,批判佛教和陆王心学的知行学说,建立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唯物主义知行观思想体系,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知行学说的巅峰。

(一)“能必副其所”

王夫之反对佛教和陆、王的主观唯心主义,对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客观第一,主观第二,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

先秦时代哲学家荀子等人,把人的认识作用叫做“所以知”,把认识的客观对象叫做“所知”。佛教学者如东晋时代僧肇等人用“所知”指认识对象,用“能知”指认识能力。王夫之肯定了佛教学者关于“能知”与“所知”的区别,但是反对佛教学者颠倒两者关系的唯心主义说法。他说: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能”“所”之分,夫固有之。(《尚书引义》卷五《召诰无逸》)意思是说,主体设定为施加能动作用并实际地引起主体能动作用的外在环境是“所”,主观作用于客观对象并能取得实际功效的是“能”,“能”与“所”的分别是本来就有的。这是把认识论意义上的认识客体同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区分开来了。王夫之又说: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同上)“所”作为“俟用者”一定实有其体,“能”作为用而“有功者”一定实有其用。“所”和“能”也可说是体和用的区别,这是进一步把能所的区别确定化。

关于“能”和“所”的关系,王夫之说: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体用一依其实,不背其故,而名实各相称矣。(同上)客观实体引发主观认识作用,主观认识作用于客观实体,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样“能”符合“所”,体用一致,名实也相称了。王夫之批判佛教“消‘所’以入‘能’,而谓‘能’为‘所’”(同上),把客体消融于主体的认识作用之中,以主观为客观,是“惟心惟识之说”的必然结局,是完全错误的。王夫之还针对宋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活动和客观对象的区别:“所孝者父,不得谓孝为父,所慈者子,不得谓慈为子;所登者山,不得谓登为山;所涉者水,不得谓涉为水。”(同上)父子为社会关系,山水为自然物,都是客观对象,孝慈和登山涉水是主观活动,客观对象和主观活动两者是不同的。这是对王守仁以感知活动否定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二)“格物致知”

王夫之认为,人的主观作用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才能取得正确认识,而认识的途径和方法有二,他说:夫知之方有二,二者相济也,而抑各有所从。博取之象数,远证之古今,以求尽乎理,所谓格物也。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非致知,则物无所裁而玩物以丧志;非格物,则知非所用而荡智以入邪。二者相济,则不容不各致焉。(《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人的认识途径,一条是通过广泛掌握客观事物和历史事实,探求自然现象和历史过程的规律,是“格物”。这相当于经验归纳的认识。另一条是保持内心的虚静以增长洞察事物的智慧,对于已经发现的规律,加以用心思索、推论,穷尽其中的意蕴,是“致知”。这相当于思维推理的认识,也包括了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观念。没有“致知”的工夫,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沉溺于表面现象而丧失主见。没有“格物”的工夫,内心的思考活动就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就会动荡心志而走上邪路。又说: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学问”、“思辨”,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意思是说,“格物”是人运用其全部认识器官,发挥其作用,以学问为主,同时要辅助以思辨。“致知”则是发挥思维器官的作用,以思辨为主,但要以学问来决疑。王夫之既强调思维和感官经验的区别,又肯定思维和感官经验的联系,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王夫之纠正了把格物和致知混为一谈的错误,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把“格物”与“致知”区分为二:“格物”是专门求知的方法,“致知”则包括修养方法。王夫之既肯定“求知”与“修养”的联系,又注意到两者的分别,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但是,王夫之有时过分夸大了思维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王夫之也把知识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类,所谓“见闻之知”,就是通过感官而获得的一种直接经验,所谓“德性之知”,是指先验的道德知识和先天具有而在后天继续发展的认识。王夫之认为“德性之知”是人生而具有,不萌于见闻的,是凭借自己直觉体认而获得的知识。

(三)“知行之分”和“知行相须”

“格物致知”的问题,涉及知与行的区别和联系,王夫之对知行问题作了详尽的阐发。

王夫之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强调知和行是两个内容不同、“各有功效”的范畴,他说:“知行之分,有从大段分界限者,则如讲求义理为知,应事接物为行是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三《中庸·第二十七章》)“知行之不同功久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论语·为政篇》)王夫之所说的“知”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二是指认识结果,有时也用“智”来表述。王夫之所说的“行”,是指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有时也用为、习、履、实践来表述。王夫之批评王守仁的思想,说:“不知其各有功效而相资,于是而姚江王氏知行合一之说,得借口以惑世。”(《礼记章句》卷三十一《中庸衍》)“不知其各有功效而相资”,不懂得知行的差别,只讲统一,这正是王守仁学说的错误所在。

王夫之强调知行的区别,同时又肯定知行的联系,认为知和行是在相互依存中发挥各自的功用的,他说: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礼记章句》卷三十一《中庸衍》)知行各有自己的功效,因而有了分别,正是由于彼此不同,而又相资互用。王夫之认为同类性质的东西是没有对立统一作用的,只有性质不同的东西,又处于统一体之中,才有对立统一的作用,这是一个定理。

王夫之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在并进中发挥功效的过程:“繇(由)知而知所行,繇(由)行而行则知之,亦可云并进而有功。”(《读四书大全说》卷四《论语·为政篇》)知行并进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知者,知礼者也;礼者,履其知也。履其知而礼皆中节,知礼则精义入神,日进于高明而不穷。”(《思问录·内篇》)“中节”,符合当然准则。“入神”,认识深化。在实践过程中使政治道德观念符合政治道德准则,并使政治道德认识日益深化,以进入高明的境界。

知行互相渗透、包含,理学家把知和行截然分开是不对的,王夫之批评说:“先儒分致知、格物属知,诚意以下属行,是通将《大学》分作两节。大分段处且如此说,若逐项下手工夫,则致知、格物亦有行,诚意以下至平天下亦无不有知。”(《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这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将知和行看作两个不同阶段,但在实际生活中,知和行是不可分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夫之曾举例说:格致有行者,如人学弈棋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亦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悉喻其故。且方其迸着心力去打谱,已早属力行矣。(同上)比如下棋,只是终日埋头看棋谱,学阵法,到下棋时不一定能取得胜利。只有边学边练,从与人对弈中学,才能真正学会。王夫之还作了概括的说明:盖天下之事,固因豫立,因亦无先知完了方才去行之理。使尔,无论事到身上,繇(由)你从容去致知不得;便尽有暇日,揣摩得十余年,及至用时,不相应者多矣。……是故致知之功,非抹下行之之功于不试,而姑储其知以为诚正之用。是知中亦有行也。(同上)事情是复杂的、变化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等到学会了才去做,有的即使揣摩十多年,也不一定做成功。王夫之如此论证知行不可分离,是合理的、精彩的。

(四)“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

王夫之不仅认为知行是互相渗透的,而且还认为知行是互相转化的,他强调行是知的来源、基础、检验手段和目的,行对知有决定作用,行先于知、高于知、难于知。

1.行是知的来源、基础。王夫之说:“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思问录·内篇》)“道”:道理,规律。人们只有通过行,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犹如走路,只有行走才能找到路。又说:“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也”(《四书训义》卷十三)。不去力行就不能知,不能得真知。还说:道昭著于人伦物理之间,岂难明者哉?……乃终无有发明其义,而使天下与知者,岂人之不欲明哉?我知其故,在不能行之矣。(《四书训义》卷二)客观规律存在于社会关系和外界事物之中,之所以没有被认识,是由于“不能行之”。换句话说,如能行之,则必能知之。这包含了行是知的来源、基础的思想。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俏厨娘,秀色田园

    俏厨娘,秀色田园

    文艺版简介:他说:等着我,我会回来娶你。守着这句话,她等待了三年。三年过后,良人骑白马而来,而她已嫁作人妇,笑问一声:客从何来?==抽筋版简介:夏帆同学,因为加班过劳,一睡之下,居然穿越了,而且很惨痛的穿越到了被抛弃的四岁寄养女夏小鱼的身上。寄养在楚家十年,一朝被推还夏家,夏小鱼的生活不得不重新开始。继母骄横,继妹刁蛮,可是夏小鱼姑娘也不是随便任人捏的软柿子!斗继母,治刁妹,惩恶少,弱小女子也能生存自立。开起了饭馆酒楼,打羸了擂台,混成了小镇第一食府。
  • 血皇后

    血皇后

    “他”横晃了十六年的男儿身,干吗要一时善心大发,救治这个冷血霸道的死男人。就在扶着他“坦诚”共泡药泉时,尖利的惨叫惊天动地,“他”的男儿身不见了。“师傅啊,您最最疼爱,最最奇才,最最聪明绝顶的乖徒儿撞邪了!”“闭嘴,你…你,是女人?”“狗屁女人,我…我,到底是男?是女?还是个不男不女的怪物!”“闭嘴!我,会对你负责!”“负个鸟屁责,泡个澡就要负责,妖儿得对小爷我负一百次责!”“我杀了看了你身子的妖儿!”“敢动妖儿,我劈了你…”热气腾腾的泉池中,打的噼哩叭啦,直到“他”跟他,扭缠到了一起…血凤降世,改天换日。不除血凤,皇朝不保。不知何时兴起的寓言,却是灾祸的开始。天道变异,运数难寻,那被期待已久的啼哭声划破滚滚浓云,直冲天际,她的到来,是血族的劫数,更是血族的希望。为护她周全,更为等待血凤惊天之日,一道法咒遮住了她的女儿身、女儿心。圣山之中,她成了横行、强悍、腹黑的“他”,当遇上冷情霸道的他时,“他”与他的命数皆变。天要灭我,我先灭天;地要亡我,我先毁地。既然她是血凤,那她就改天换日,让胆敢害她的人瞪大狗眼看清楚。男人,既然恨,就把江山夺过来,我,助你!女人,我若为帝,皇后只能是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杀尽天下再随你而去,你我尤如此珏,永世不分。男人,我被你吃定不成…吃定?哈…女人,你不也把我吃的死死吗…遥强力推荐:梦幻的色彩(封面大师)的好文:《邪恶夫君请让道》曲阑(腹黑女主的强文):《九岁酷皇后》吧吧啦(玄幻力作):《邪婴》淑蓝新文:《独爱冷夫君》枫风新文《敛财小娘子》狂想曲新文:《极品男奴》南宫飘飘新文《赐我七个夫君》下辈子爱你:《夫君滚滚来》烟醉新文:《乞妃》沫筱然新文:《前妻魅惑》路净宜新文:《紫煞女皇》乔茉児新文:《赖上花心总裁》《宫廷计》:http://m.pgsk.com/
  • 云海仙踪

    云海仙踪

    南宋初年,天下动荡,道佛争锋,魔门逞凶。杭州药商之子许仙身不由己卷入江湖,被迫开始一场瑰奇多姿的仙魔之旅。血海深仇,情怨纠葛,他命中注定要以一己之力与世界为敌??新古典主义神侠小说,树下野狐版《白蛇传》,带你进入大宋朝瑰丽雄奇的仙魔世界。**************************************************神门一群:275990650。VIP群:156916985。以单月超百万人气问鼎12月人气榜第一,夺下12月新书月票榜第一、月票总榜第二,评论区动辄被飘红血洗……亲爱的兄弟姐妹,感谢你们带来的壮丽而难忘的2013年最后一个月,痛快!爱你们,2014年快乐!
  • 绅士的萌宠

    绅士的萌宠

    只是……看着一脸愤怒的谢承亦,她人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乔乔有些懵了。明明是个有经验的成熟男人,乔乔一直觉得,为什么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扑上来让她负责?!,就是在网恋奔现失败、两人分手前将能占的便宜都给占了。咳咳,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能天长地久,也要曾经拥有。”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神灵奇踪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出现的“说话”(即讲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讲(讲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加,适应...
  • 恶魔殿下的霸爱甜心

    恶魔殿下的霸爱甜心

    他是全校公认的完美王子,在别人面前温柔,亲和。只有在她面前恶魔,混蛋,是个外表温和却无比腹黑的美少年。她,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让她丧失了过去15年的记忆,再次醒来后化身为一介草根,甜心一枚。刚刚考进贵族学院的她,意外的中了大奖。奖品居然是和全校公认的“温柔”王子共同住在了一座巨豪华的别墅寝室里。从此,小红帽就落到了大灰狼的手里。开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顽强生存的受虐待史。而这一切,究竟是缘分的巧合,还是命运的捉弄?看似单纯的贵族学院生活,又会慢慢浮现怎样的天大秘密?是复仇?还是真爱?***此文绝不弃坑,小扑出品,品质保证!所以请亲们放心阅读嗷。
  • 战神夫君嗜宠特工魔妃

    战神夫君嗜宠特工魔妃

    她是黑道女王,生杀予夺,心狠手辣。她是大越国孤女,目睹父母死亡真相,叔伯眼中钉,祖母姨母肉中刺,性情大变,贪慕虚荣,出卖弟弟,阿谀奉承,只为活下去。当她成了她——护弟弟,谋生存,建势力,誓要站在世界巅峰,无人敢欺!面对势利眼渣男,冷冷一笑:“听闻王爷扬言,宁娶蛤蟆女,不娶马屁凌琉玥。”某王爷鄙夷,懒洋洋的说道:“的确如此。”“城南商家女自小被毒物伤着脸,头大如牛,满脸脓疮包,是为蛤蟆女。我不忍心棒打鸳鸯,未免遭天谴,已经将信物送给她,不日皇上将会下旨赐婚。”凌琉玥潇洒挥手而去。徒留满面阴沉、满脸狰狞的狗男女,大眼瞪小眼。++++他是战神王爷,铁血无情,狂妄霸道。人人避之不及的嗜血狂魔!当两人相遇,天雷勾地火——一朝失足,砸落浴池,‘坦诚相对’,千钧一发,雷霆之势,扣住对方命脉。“女人,你命够大!”男人掐着某女的脖颈,散发着森寒之气,杀意骤现!某女勾唇,握上男人的命根,妩媚一笑,却不达眼底:“男人,你胆够肥!”“女人,本王欣赏你!”男子目光邪肆,满室春光尽收眼底。某女邪佞一笑,捏了捏某处,“嗯,我也很满意你的尺寸!”【片段一】面对某男的求婚,某女不淡定了。“你食血养颜!”某女眼皮不抬的拒绝。“你吃肉明目!”某男反驳,瞧!他们多配?“我一无所有,喜欢作恶多端!”某女面不改色。“我什么都有,缺人为虎作伥!”某男应对自如,多么互补?于是,某女略微沉吟,便和他‘狼狈为奸,鸡鸣狗盗’,横行于帝京,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百官人人惊惶不安,仇家夜夜难眠。齐齐上告御状请求皇上腰斩魔女。翌日,谏言者全都腰斩于家中,面对众人愤怒的讨伐。某女悠然的啜着茶水:“嗯,王爷隐疾犯了,要食人血!”拜托,她很无辜!【片段二】某日,凌府招婿,大摆擂台。“女人,别惹怒我!”某男脸色阴沉,气势汹汹。某女淡定自若:“你们皇家想得美,我弟弟入赘,不可三妻四妾。难不成还要我也嫁入皇家,凌家偌大的财产充公?天下间,哪有这等美事?”“你要如何?”“皇帝老儿拿个儿子换我弟弟,同样不许三妻四妾。”“好!”某男眼底染上笑意,脸色却冷冽如冰。“你下聘。”“好。”“我娶。”“…”大婚当日,某女身着新郎服,骑着大马,悠哉游哉去战王府接亲。身高八尺男儿,身着新娘服,盖头遮面,众人当场笑尿。“闭嘴!”阴寒之气隐露,咬牙切齿。
  • 倾情海岸线

    倾情海岸线

    一部充满温情的时尚励志剧集,一部充满温情的都市情感剧,主题——理解、宽容与爱!全剧层次分明、衔接自然,1、简单的爱情2、飞扬的梦想3、未了的亲恩。故事初起于那个记忆里的盟约——十二岁那年,潘派的父母离异,她常到海边抛漂流瓶,每个瓶中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年,倪杰同样是十二岁。只因爸爸说,妈妈去了海的那岸,他便常到海边守望。然后,他们相遇了,并在十二岁那年的那天只谈了一天的恋爱。“长大后,我要娶你!”善睐明眸间,涌动着蔚蓝色的浪漫。倾情海岸线,让生活与爱情都环保,让心灵和人性得到净化。倪杰在寻找妈妈,思雯在寻找爸爸,潘派在寻找失落的心灵城堡,小培在寻找爱情……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同一样东西——幸福。本书《倾情海岸线》已更名《遇见花开》刚刚出版,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有售,电子版,实体版满足不同读者,文友的要求。小清新,小虐心,九零后的奋斗,在大大的失望里,小小地努力着,爱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谢谢大家多年来一直支持魔宁,无以为报,新作更新不断,祝新年快乐!魔宁企鹅八五六三二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