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08

第8章 要救国,图维新(5)

章太炎被委托起草《正学报缘起》与《正学报例言》。《正学报缘起》有相当浓厚的卫道气息,比如,其中便对主张效法西政的维新志士进行了攻讦,说什么“有巧文辩慧者出,铺观中西,能言其利弊,而歆羡于西方之乐。顾重出诸其口,乃取太古久远之事,以矫拂近世,从而建平等之议,倡无分民之法,持之有故,足以傅经义,使人人得以陵轹其上,孤弃其宗族,而曰是西政之可怀也”。这完全是一派封建卫道士的口吻,反映了梁鼎芬一伙的观点。《正学报》之得名,也正是由此而来,其意即是“求所以正心术、止流说者,使人人知古今之故,得以涵泳圣涯,化其颛蒙而成其恳恻,于是为便”。然而,《正学报缘起》也强调了与此相异的另一种观点,即痛斥那些“陆沉泥古之士”,指责这类人“方其上在朝市,或穷而伏闾巷,目未营九州,皆虚自贵,恶闻异己,言邻国有善政,则掩耳疾走,至于朝不信道,工不信度,不以芥蒂其胸臆”。由此,《正学报缘起》特别强调该报要“东求诸日本,西求诸欧美之洲,得其日月所记,译以华文,比类错综,终以己之论议”,“盖使孤陋者不囿于见闻以阻新政”。《正学报例言》则更加突出了这后一种倾向。《正学报例言》对于“栋梁方颓,尊俎犹昔,朝野上下,犹嘤鸣娱乐,颜色无改”和“百僚师师,思不出位,以规为瑱,犹憗置焉”的状况痛加鞭笞,主张要通过选译东西各报所述的事实与议论,“意重辞复”,使这些人从昏梦中觉醒。《正学报例言》也很不客气地抨击了为梁鼎芬等所极为推崇的道学,说:“若濂溪、二程,或遁虚寂,自可名家,难为师法;康节妄诞,伪造图书,罪甚枚颐(梅赜),益当摈斥。”《正学报例言》重申了章太炎在《兴浙会章程》中就已鲜明地揭示了的治学宗旨:“九流腾跃,以兰陵为宗;历史汗牛,以后王为法。”这与以孔、孟、程、朱为唯一正宗的梁鼎芬等人,便更加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在这里,章太炎显然是煞费苦心地要将歧异极大甚至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强行捏合到一起。但是,强行捏合终究是不牢靠的,一碰到具体问题,这些分歧便立刻暴露出来,尖锐起来。

一次,张之洞对章太炎说:“国学渊微,三百年发明已备,后生但当蒙业,不须更事高深。”这就是要人们满足于清代传统的经史学术成就,不得越雷池半步,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治学方法上,都不得另辟蹊径。章太炎一听,便对号称支持维新事业的张之洞思想深处竟如此陈腐与顽固,感到吃惊。他当即就经学的研究状况答复张之洞说:“经有古今文,自昔异路。近代诸贤,始则不别,继有专治今文者作,而古文未有专业。此亦其缺陷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就号称完备的封建统治学说即经学而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在古文经学看来,儒家全部经书都只能当做古代历史文献看,而绝不可看做万古不变的神圣教条。而按照这一观点来对儒家各部经书逐一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一工作则几乎还没有真正进行。这是章太炎同张之洞的初次正面交锋。

这还是思想学术之争,尚未涉及政治问题。而一旦触及政治问题,即对清朝政府及康有为的态度问题,争论便不可能这样斯文了。

就在这时,张之洞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代表作《劝学篇》由两湖书院刊刻问世了。这部著作分内外两篇,内篇为《同心》、《教忠》等九篇,“明保国保教保种为第一义”。外篇包括《益智》、《游学》、《设学》等十五篇,要人们耻于不如日本、土耳其,惧蹈印度、越南、缅甸、朝鲜的覆辙,知“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这部著作为了调和中学与西学,反复强调“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说,这部著作出于黄绍箕、辜鸿铭二人之手,但是,它确实集中反映了张之洞在西学与中学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中的骑墙态度。他已看到,中国不学西方不行,而且不学西政、仅学西艺也不行,但是,他最终还是不愿触动中国封建主义的根本秩序,不愿损害大清王朝的全部既得利益。曾获英国大学罗马希腊经科博士,并在德国国家工科大学修业,专门为张之洞处理洋务的辜鸿铭,在谈到《劝学篇》的撰著时说过张之洞“效西法,非慕欧化也”,“图富强,志不在富强也”,“盖富强以保中国,保中国即所以保名教”。这段话,颇能暴露张之洞思想的奥秘。

为《劝学篇》一书,章太炎同张之洞、梁鼎芬等人的冲突立即上升了一大级。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记述他与张之洞冲突的情况说:“之洞方草《劝学篇》,出以示余。见其上篇所说,多效忠清室语,因答曰:‘下篇为翔实矣。’”《〈艾如张〉、〈董逃歌〉序》记述此事云:“张之洞始为《劝学篇》,以激忠爱,摧横议,就余咨度。退则语人:‘宙合皆含血,生于其洲而人偶其洲,生于其国而人偶其国,人之性然也。惟吾赤县,权舆风姜以来,近者五千祀,沐浴膏泽,沦浃精味久矣,禀性非异人。古之谟训: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也;憔悴事君,忠也。今二者不举,徒以效忠征求氓庶。且乌桓遗裔,蹂躏吾族几三百年,茹毛饮血,视民如雉兔。今九世之仇纵不能复,乃欲责其忠爱?忠爱则易耳,其俟诸革命以后。’闻者皆怒,辫发上指栋。”

就什么才是真正的“保国保种”展开的这场争论,清楚地表现了章太炎与张之洞等在政治上的原则性的分歧。什么是“忠”?章太炎引用《左传》中具有原始民主主义色彩的“上思利民,忠也”的旧命题,来反驳封建纲常的说教。是否应当矢忠于大清王朝?章太炎揭露了清王朝带给广大民众的绝不是什么深仁厚泽,而是牛马雉兔一样悲惨的境遇。听了章太炎的话气得“辫发上指栋”的第一人,就是朱克柔,他反诘章太炎说:“尔先世得有仕者,何得出此言?”章太炎非但没有被难倒,反而理直气壮地答道:“此为强暴所污耳,子孙当干蛊。”朱克柔又羞又怒,把这番对话一五一十报告了梁鼎芬,梁鼎芬勃然大怒,气势汹汹地要将章太炎“悬而榜之”。

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做过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时因疏劾李鸿章而知名于世。当张之洞督两广、湖广和署督两江期间,他一直为张之洞所器重,以致人称:“鼎芬即小之洞,之洞即大鼎芬。”维新运动高涨时,他也曾附和过,并参与起草过上海强学会章程,但是他一天也没有忘记过维护封建礼教。他以康有为的政治目标试探章太炎说:“闻康祖诒欲作皇帝,有所闻乎?”章太炎回答道:“只闻康欲作教主,未闻欲作皇帝。实则人有帝王思想,本不足异,惟欲作教主,则未免想入非非。”梁鼎芬被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反驳说:“吾辈食毛践土二百余年,何可出此狂语?”一回去,他就禀报张之洞,“谓章某心术不正,时有欺君犯上之辞,不宜重用”。并要求张之洞即日逐走章太炎。

章太炎在武昌前后不过一个月,就不得不狼狈离去。行前,张之洞“赠以五百元,购其《左传》撰稿。节庵复扣留其款”。《正学报》只留下他写的一篇《正学报缘起》与《正学报例言》便流产了。在沿大江而下的行船上,章太炎悲愤填膺地写下《艾如张》一诗,叙述了对张之洞从期待到决绝的经过,并暗示了他对前进道路所做的新的思考。诗中写道:

皇穹鉴黎庶,均平无九服,

顾我齐州产,宁能忘禹域?

击磬一微秩,志屈逃海滨,

商容冯马徒,逝将除受辛。

怀哉殷周世,大泽宁无人?

三千年前,殷代小官少师因为痛恨殷纣王受辛的残暴统治,率领他的门徒抱磬杖策相牵入海,隐居于海岛;而名贤商容则手执羽龠投奔马徒,动员他起兵伐纣。在大江之上,章太炎想到了他们的作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绝不愿弃置自己的祖国于苦难之中而不顾;他曾经对李鸿章怀抱过期望,也对张之洞抱有过幻想,现在都破灭了。思念殷周交替的革命,眼光该转向大泽即社会下层了!

5月14日,章太炎回到上海。连来带去,共四十八天,时间不长,却给他上了难忘的一课。在刚回上海的那些日子里,他与宋恕、孙宝瑄、陈黻宸等人连日纵谈。孙宝瑄在日记中记述了这几天章太炎的活动:

5月15日,“枚叔来,余尚卧,闻之始披衣下楼,盖伊于昨日由鄂归也。纵谈至晡,枚叔方去”。

5月16日,“过午访枚叔谈,燕生(即宋恕)俄至,纵谈古今”。

5月18日,“枚叔来,作竟日谈。折简招燕生,俄亦至,纵论酣畅”。

5月19日,“招枚叔及燕生、介石(即陈黻宸)谈宴于西酒楼”。

5月21日,“访介石,同至格致书院听浩吾(即叶瀚)宣论,枚叔、燕生皆在。俄顷偕登五层楼茗话”。

武昌之行正是他们纵谈的一个重要话题,宋恕当时步《艾如张》原韵写《束发篇答章太炎》一诗,描绘了章太炎当时愤激的情景:

登高望中原,尘沙暗齐州,

儒侠流风尽,巨盗交献酬。

悲来独哽咽,微管念桓侯,

驱车且四顾,猛虎纷当路。

妇哭一何苦?虎啸一何怒?

卞庄彼何人?慨然欲追步!

“驱车且四顾,猛虎纷当路”,正形象地概括了半年来章太炎的遭际,而“卞庄彼何人?慨然欲追步”,则抒写了章太炎欲效法卞庄刺杀猛虎的决心。对于章太炎痛斥张之洞和大清王朝的言论,宋恕听了也觉骇怕,再三叮嘱他要警惕为清廷耳目所探悉:

托命礼观音,移情存净域,

踽踽素臣身,栖栖大泽滨。

殷勤再三赠,强饭抑酸辛,

缄口密复密,警骚人。

然而,章太炎愤激的情感和思想的转变,绝不是血气方刚的一时冲动。要他缄口结舌,事实上已不可能了。

“革政”的悲惨结局

就在章太炎由武昌返沪之后不久,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要变革“大经大法”。维新志士梦寐以求的“革政”,终于开始变成了大清王朝政治生活的现实。康有为6月16日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奉命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并获准可以“专折奏事”。一个品级低微的工部主事,竟获得如此特殊的恩遇,难怪康有为踌躇满志,自信“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成功指日可待。而许多只重表面现象、不能透视内中实质的人,则更加乐观,“曲跳陵厉,北向望风采,以为雪国耻、起民瘼有日”。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一代媚姬养成史:狂傲毒妻

    一代媚姬养成史:狂傲毒妻

    她贵为皇嫡女,金枝玉叶,但母妃早死,十余年不得见皇上。漫漫皇宫,危机四伏,孤掌难鸣,虽为皇嫡女,却宛如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被覆没在雨浪中。但随着她的穿越,这一切都来了个惊天大逆袭……
  • 成功交际与实用口才

    成功交际与实用口才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如何协调人际关系成了一门必修的课程。从普通百姓到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及早学习如何和人打交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对于自身发展和生活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100万只猫

    100万只猫

    《漫画馆系列:100万只猫(合集精选)》是婉达·盖格的经典作品合集,不仅收录了《漫画馆系列:100万只猫》,还收录了《ABC兔子》《没了就没了》《妮皮和纳皮》《搞笑的凡尼》等多个故事。
  •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野心重重叱诧鬼界的鬼王,非凡天赋却拥有异于常人之功力!六界之中最没用的废材,人见人唾卑微至极!华丽穿越,给你两耳光,让你陷害我!一路复仇,扭转乾坤,有你好看。即便妖邪缠身,鬼魅相伴,我命由我不由天!待他日凤翔九天,人人唾骂?你24K铝合金狗眼瞎了吗?她嘴角勾起冷笑:“是妖怎样?老天不容?那就毁天!大地不容?那就灭地!鬼王莞尔一笑,将她禁锢怀中:“吾妻深得夫心。”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医界天骄

    医界天骄

    妙手回春,一针万金!达官显贵,富豪明星,成功人士竞折腰!实习医生,身怀医家绝技,善治各种疑难杂症。这里有西医,也有中医,他家世显赫,丰姿盖世,更有惊艳的医术,红颜知己倾国倾城,集百家之大长,济世为怀,成为一代名医。书友交流群:18117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