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26

第26章 汉代婚姻关系中的原始婚俗(2)

西汉前期,蓟地(今北京地区)“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①。(①《汉书·地理志下》。)宾客相过,以妇侍宿的现象,在原始社会的群婚阶段中十分普遍。19世纪后期,在盛行级别婚的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人中②,(②波利尼西亚人中的级别婚是族外婚最低阶段。其基本状况是:整个部落分为两个级别,“一级别的每个男子生来就是另一级别的每个女子的丈夫,而后者生来也是前者的妻子”(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8页)。)一个外地男子可以在距本乡数千公里的地方,轻而易举地找到甘愿委身于他的女子,“而有着几个妻子的男人,也愿意让一个妻子给自己的客人去过夜”③。(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0页。)所谓“有着几个妻子”,只是意味着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英国文化人类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在《美拉尼西亚群岛西北部的原始人的性生活》一书中指出:群婚调节关系与是否具有个体婚姻形式完全无关。双方一面保持着性关系,同时又可以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彼此都不赋予任何权利,也不承担任何义务。显然,蓟地存在着的原始婚姻习俗正是这一婚姻阶段习俗的孑遗。

其二,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存在着一妻多夫习俗。西汉后期,燕、赵之间有一妻多夫的婚姻现象。《太平御览》卷二三一引谢承《后汉书》云:

范延寿,宣帝时为廷尉。时燕、赵之间,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长,各求离别,争财分子。至闻于县,县不能决狱。

成书于西汉后期的《易林》中记述了类似的现象:

三人共妻,莫适为雌,子无名氏,公不可知。①(①《易林》卷一“节”,四库备要本。)

按,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是群婚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婚姻习俗。在非洲、北美洲和波利尼西亚地区,都出现这类现象。在亚洲外高加索的赫甫苏尔人中,亦有一妻多夫的状况。其中,19世纪库页岛的原始部落和美洲兰塞哈特岛上的印第安人部落提供的例证更为直接。在库页岛,女子在同其丈夫的兄弟发生关系之外,还可以同其他的男子结成婚姻关系。而在兰塞哈特岛上,大多数印第安妇女有三个丈夫(这里与汉代燕、赵之间的三男共一女自然只是一种巧合):

彼等按月轮流,在全月中负有照护的责任;次月为他夫占有,由他夫照护;如此按此轮流下去。②(②[芬兰]威斯特马克著,王亚南译:《人类婚姻史》,197页。)

其三,存留于封建贵族中的原始婚俗。它们包括:

(1)姊妹同入后宫,共事一夫。西汉时,景帝王皇后与其女弟共入后宫。赵飞燕姊妹亦同为成帝后妃。东汉时,章帝窦皇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③;(③《汉书·外戚传下》。)章帝梁贵人也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④。(④《后汉书·皇后纪上》。)

(2)男女双方家庭之间的交叉婚。《汉书·文三王传》云,梁荒王刘嘉娶任宝姊妹,而任宝又以刘嘉之妹刘园子为妻。东汉时亦有此俗。《后汉书·寇恂传》云,桓帝朝,寇荣从兄子尚桓帝之妹益阳长公主,而“帝又聘其从孙女于后宫”。

可以看出,这两种婚俗均是原始社会群婚制的遗存。

其四,一些近亲之间也建立了婚姻关系,这类现象多出现在统治阶级中。它们包括:

舅辈与甥女辈之间的婚姻关系。汉惠帝即位后。吕后“以鲁元公主女配帝为皇后”①。(①《汉书·外戚传上》)按,鲁元公主是惠帝之姊,其女儿和惠帝是甥女与舅辈的关系。②(②关于汉惠帝是否娶其甥女,尚有不同看法。陈直先生认为:“惠帝取张后,当为张敖他姬之女”,因此,并非以舅娶甥女(《汉书新证》,244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但实际上,两汉时确实存在让后人惊愕的婚姻习俗。《汉书·外戚传上》对惠帝同张皇后的关系记载颇为清楚。甚至在三国时代,仍可见到这种行为的重演。《三国志·吴志·妃嫔传》载:“孙休吴夫人,朱据女,休姊公主所生也。”即,孙休之妻是其姊的女儿。裴松之在注中,把此事同惠帝娶张氏联系在一起,说“休妻其甥,事同汉惠”。)

(2)姨母辈与外甥辈之间的婚姻关系。《汉书·外戚传下》载,中山王卫姬之姑系宣帝婕妤,其姊妹又成为成帝婕妤,元帝生成帝及中山孝王刘舆。“成帝时,中山孝王无子,上以卫氏吉祥,以子豪女配孝王”。

表叔辈和表侄女辈之间的婚姻关系。《汉书·高五王传》载,刘邦之子赵王刘恢娶吕后兄子吕产女为妻,刘恢和吕产是表兄弟,他与吕产之女为婚,是表叔辈表侄女辈的婚姻关系。

(4)表兄妹间的婚姻关系。表兄妹通婚,见于各个阶层,为数绝非罕见,包括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两种类型。汉武帝陈皇后是其姑长公主刘嫖之女。①(①参见《汉书·外戚传上》。)东汉人钟瑾之母是李膺的姑姑,后钟瑾又娶李膺之妹为妻。①(①参见《后汉书·李膺传》。)

综合上述诸种状况,首先可以看出,在这些近亲通婚关系中,保留了十分古老的原始杂婚习俗。杂婚的最基本特征是不同辈分间的配偶关系没有被排除在外。汉代的舅与甥女、姨与甥辈、表叔与侄女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就是这种不分辈分婚俗的残迹。其次,是亚血缘婚的遗留。亚血缘婚是从血缘家庭和群婚的发展中演变而来的原始婚习,在原始的血缘家庭中,同胞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得到允许,而且,还进而扩大到兄弟姊妹和表兄弟姊妹之间的互为夫妻。到了群婚和对偶婚阶段,同胞兄弟姊妹的婚姻关系被排除了,但仍然允许表兄弟姊妹的婚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族中,表亲通婚是散布最广、沿袭最久的婚俗。民族学家对印第安人穆里亚部落作的调查表明,在2000件婚事中,表亲通婚有1799件,占总数的89.9%以上。②(②参见[苏]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132页。)显而易见,通行于汉代各阶层的表亲之间的通婚情形,便是从血缘家庭和群婚中衍化而来的。汉王朝之后,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存在着四种近亲结婚形式:表亲结婚、隔代表亲结婚、隔山表亲婚、从表亲婚等。不过,依据现代史料判断,汉代基本上只有表亲结婚。隔代表亲结婚、隔山表亲结婚和从表亲结婚则是从汉代之后从表亲结婚这一基本形式中派生出来的。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表亲结婚所达到的近婚系数是相当高的(F=1/16),从而产生了有害效应。一些罕见的遗传病(如隐性纯合体)出自表亲结婚的患儿数,要比一般结婚者高30多倍。而且,表亲结婚对几乎所有体质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有害效应。由于表亲结婚,先天畸形从44‰增加到13‰,流产和早产从11‰增加到20.6‰。9岁以前的死亡率由13.9‰增加到19.26‰。

这些数据未必完全与汉代婚姻相吻合,但仍有助于理解表亲通婚对汉代人体质的危害。而且,由于医疗水平相对低下,近亲通婚的有害效应在两汉时期更为严重。

其五,野合而婚。这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存在于汉代的原始婚姻习俗。有关“野合而婚”的情形,汉代史籍没有任何记载,但出土文物却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明。四川成都近郊出土了一块汉代“野合而婚”画像砖,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这一存在于汉代的婚姻习俗。①(①参见严汝娴等:《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167页,汉画像砖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这块珍贵的画像砖,还向我们透露出这一信息:作者不仅完全运用写实的笔法着意描绘“野合而婚”的场面,而且在创作态度上也十分鲜明地表现出绝不鄙视,甚至多少具有欣赏玩味的意向。这表明,在汉代蜀郡的某些地区,颇为广泛存在着“野合而婚”之习。

“野合而婚”是哪一个婚姻发展阶段的产物?民族学调查及有关历史记载提供了足资证明的资料,如,在处于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纳西族中,“野合而婚是习以为常”的习俗。②(②参见上书,18页。)普米人中也有“野合野婚”之习。③(③参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五一四《云南总部·永宁府部》。)而在当时,纳西族与普米族中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形态是群婚。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处于群婚阶段的波利尼西亚人与印第安人中,也流行着“野合”的风习。④(④参见[德]缪勒利尔著,叶启芳译:《婚姻进化史》,17~18页;[芬兰]威斯特马克著,王亚南译:《人类婚姻史》,172页。)很显然,“野合而婚”是群婚阶段的一种婚姻习俗。由此可见,汉代蜀郡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群婚时代的习俗。

其六,在汉代人的亲族称谓中,保留了若干原始社会时期称谓的残迹(而是时绝大部分亲族称谓,已从原始的称谓中分离出来,参见附录一之表四),包括:

父与父的兄弟均可以被子女称为“父”。《汉书·王尊传》载,西汉人王尊“少孤,归诸父”,指的是王尊的叔父或叔。《汉书·王莽传上》云:王莽“内事诸父”,“继四父而辅政”,“诸父”和“四父”亦是指王莽父亲的兄弟。

(2)父称其子女与其兄弟的子女没有区别。《汉书·疏广传》载,西汉人疏广为太傅,其兄子疏受为少傅,“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按,此处所说的“父子”实际上是指叔侄。《后汉书·蔡邕传》也有类似记述。蔡邕和其叔父被人陷害,蔡邕上书陈冤:“如臣父子欲相伤欲,当明言台阁,具陈恨状所言”,“言者因此欲陷臣父子”。把父与父辈兄弟均称为“父”,以及父称其子女与兄弟的子女无区别的亲属称谓,是群婚形态中典型群婚婚姻形态的残留。由于在此种婚制下,父以及其兄弟均是母亲的丈夫,所以,父亲及其兄弟自然也都是子女的父亲,子女均能称其为“父”;而父也可以称其所有兄弟的子女为“子”了。

存留原因与变化趋势

当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边域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原始婚姻形态时,会联想到一系列问题: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婚姻状况是否受到文明程度较高的内地人民婚姻制度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原始社会婚姻形态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应当承认,边域各少数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内地文化的辐射,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存留的原始婚姻形态有淡化趋向。导致这个变化的直接动因,乃是内地移民迁徙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其中,有三个地区是较为突出的:

地区之一,是九真、交阯的越族聚居区。东汉末年人薛综指出:从汉武帝统一南方后,“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阯、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犁……建立学校,导之经义”,“从而使得九真地域越人”“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①,(①《三国志·吴书·薛综传》。)颇有点中原地区婚嫁的风貌了。

地区之二,是越族人与汉族人杂居的丹阳与桂阳地区。东汉初年,丹阳太守李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①。(①《后汉书·李忠传》。)桂阳太守许荆见“郡滨南州,风俗脆薄,不识学义”,便为其“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②。(②《后汉书·循吏列传·许荆》。)

地区之三,是西域的一些地区。史载,汉族移民把内地婚姻习俗带到车师前国,经过长期潜移默化,到两晋南北朝时,其“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焉耆人“婚姻略同华夏”。龟兹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到了两晋和南北朝时期,龟兹地区的婚姻习俗也已接近内地了。③(③参见《汉书·西域传下·龟兹》;《北史·西域传·龟兹》。)

然而,从整体上看,内地文明对边域少数民族婚姻关系的辐射强度是有限的,许多少数民族长期保存着原始婚姻关系或是某种原始婚俗。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是历史演变的决定性基础。边域地区的多数少数民族都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它们中存在着原始婚俗,基本上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因而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婚姻习俗、通婚方式是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固有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由此决定的婚姻形态也就不可能真正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对于边域诸少数民族采取的“雅化”措施,均属礼义教化方面,并没有对其经济基础产生影响。所以,在尚处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婚姻关系是不会从根本上消失的。这也是在汉代以后的一两千年中,中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长期保存原始婚姻关系的主要原因。

奴隶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其中存留着某些原始的婚配方式,乃是人类婚姻史的普遍规律。例如,在古代埃及奴隶制帝国中,普遍存在娶寡嫂和后母的婚习,近代德国社会学家缪勒利尔称之为“原始社会内婚制之回响”。处于奴隶制时代的中亚塞西安人、萨尔马提人以及印度河流的许多部族中,也存在着这类婚姻习惯。

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娶寡嫂和后母这类原始婚俗遗存至后代,与亲族之间的赡养义务有关。在古代犹太奴隶制王国中,盛行“义务婚姻制”。它要求,一个人死而无子,其兄弟必须娶死者配偶,以承担赡养之责。《旧约全书·申命记》还规定,不履行这一义务的人,要受到羞辱和惩罚。①(①《旧约全书·申命记》第二十五章云: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妇人生的长子必归死兄的名下,免得他名字在以色列中涂抹了。那人若不愿意娶他哥哥的妻,他哥哥的妻就要到城门长老那里说:“我丈夫的兄弟不肯在以色列中兴起他哥哥的名字,不给我尽弟兄的本分!”本城的长老就要招那人来问他。他若执意说:“我不愿娶她。”他哥哥的妻就要当着长老到那人跟前,脱了他的鞋,吐唾沫在他脸上,说:“凡不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这样待他。在以色列中,他的名字必称为‘脱鞋者之家’!”(圣经公会印发,242页,1937年中文版))蒙古等族娶后母和寡嫂之习也含有这一因素。②(②参见[意]柏朗嘉宾(JeandePlanCarpin)著,耿昇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2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至于匈奴族,史无明证,难作最后判断。但作为一种普遍规律,是应当有这一因素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剩余产品稀少所决定的。此外,匈奴族妻后母和寡嫂之俗,还与保持家族种姓、繁衍人口密切相关。汉人中行说在匈奴定居一段时间后指出:“父兄死,则妻其妻,恶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③(③《汉书·匈奴传上》。)寡妇内嫁,对于依靠高生育率来弥补人口耗减以及由于战争男性成员大量死亡的匈奴族来说,是一种颇为适宜的方法。因此,赡养亲人义务、“恶种姓之失”以及繁衍人口,是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匈奴等族中还存留娶后母、寡嫂这类原始婚俗的主要原因。

存留于内地的原始婚姻习俗主要由五种因素所决定。

同类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黑白盐

    黑白盐

    《黑白盐》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部涉及私盐犯罪的小说作品。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语言风格朴实,对文字难以驾驭的犯案破案,却能娓娓道来。文笔沉着稳练,生活功底深厚,整个小说波澜起伏的结构与布局被作家运筹于帷幄之中。
  • 预审员笔记

    预审员笔记

    这本《预审员笔记》,是在《八小时以外》编辑部热情而具体的帮助下完成的。每一篇都渗透了编辑同志的心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护肤小窍门

    护肤小窍门

    三类肌肤的粗大毛孔应对方案毛孔粗大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原本光洁的肌肤因为显眼的毛孔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 天文常识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
  •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洪昭光健康新观念

    本书分为“阳光观念”、“四大基石”、“家庭健康”、“男人健康”、“女人健康”、“健康箴言”六个部分,向读者讲授了最新了健康观念、科学的保健方式及最佳的生活方式等普及知识。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四季养生家常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四季养生家常菜》让你在自家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足不出户,也同样能够享受一次次美食盛宴,为家平添几分温馨的气氛,不仅能带给您丰富的味蕾体验,更给了精神味蕾一次精彩又刺激的奇妙之旅,这便是美食的诱惑、美食的精神、美食的天下。
  • 穿越火线之英雄有梦

    穿越火线之英雄有梦

    王越,当你拿下百城联赛和WCG总冠军,做到中国区第一人的时候,本姑娘就嫁给你!我们胜过,我们输过,但是,我们从未怕过。致退役的CF老兵。少年穷,穷一时,我无法出身豪门,但是,我可以创造一个豪门。致奋斗的青春。Cfer,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