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13

第13章 婚龄构成(3)

(2)夫妇之间的婚龄差在夫妇双方,一般是男方的年龄长于女方。由于男子和女子身体发育速度不同,所以,在年龄对比上,也就有一定差异。从现有史料看,汉代丈夫的年龄要比妻子高1~4岁,平均为2~3岁。在皇族中,汉顺帝初婚年龄是14岁,其后梁氏是13岁,二人相差1岁。桓帝初婚年龄是15岁,其后梁氏是13岁,相差2岁。官吏和平民中亦大率如此。暴室啬夫许广汉女许平君出嫁时是14或15岁,而其丈夫刘恂时年16岁。二人的婚龄差是1或2岁。《居延汉简甲乙编》简203·12云:

父大男偃年五十二母大女请卿年四十九

可见,丈夫比妻子年长3岁。又据端方《陶斋藏石记》卷一《戴氏父母画像题字》云:戴氏92岁死,次年其妻死,享年92岁,则是夫妻年龄差为2岁。

总之,在两汉时期,丈夫的年龄普遍高于妻子,婚龄差的基本模型是丈夫大于妻子。这一状况在中国古代亦长期延续。

政治联姻可以导致妻子年龄高于丈夫,例如汉平帝11岁成婚,而是时其妻王氏年14岁,妻子与丈夫的年龄差是3岁。在皇族、贵族和官吏当中,多蓄妻妾之风盛行。由此导致的另一个现象是,丈夫比其妻妾年龄高出许多。这大概是由正妻进入夫家和妾进入夫家的时间差距造成的。例如,汉高祖刘邦娶薄姬、管夫人和另一夫人赵子儿时,年龄为50余岁,而此时这三人顶多20岁出头,刘邦与其婚龄差是30余岁。汉元帝娶王政君时年24岁,比王政君大6岁。而在有汉一代,夫妻婚龄差最大的或许是陈留90岁富家翁娶农家女子为妻(或许这也是汉代婚龄最高的男子),夫妻双方的年龄差可能达70多岁。①(①参见《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风俗通义》辑,1421页,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本。)

(3)求婚与成婚年龄的区别两汉时期,求婚年龄一般是在成婚年龄的一至二年前,但由于家庭经济和社会环境诸种因素,这种差异不可能严格化。长者可达十年以上。如东汉人虞翻在《与某书》中云:“此中小儿四岁矣,似欲聪哲……欲为求妇,不知所向,君为访之。”②(②严可均:《全三国文》卷六十八。)

汉代婚龄结构形成及历史作用的初步分析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汉代人的初婚年龄结构属于低婚龄结构。那么,这种状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汉代封建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个体小农经济。马克思精辟地指出:“对小农民来说,只要死一头母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来重新开始他的再生产。”③(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6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5卷,6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再生产能力相当脆弱的汉代广大小农要想扩大再生产规模,只有两条途径可以循行:一是添置生产工具,追加生产资料;一是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再生产。但是,对于小农民来说,困难之处在于培养一个劳动力的投资。他们既担心子女生长成人太晚,难以在生产劳动领域中发挥作用;更忧虑由于晚婚而造成子女稀少,从而严重影响再生产进行。因此,为了降低支付在培养劳动力方面的费用,降低劳动力的自身价值,使他们尽快进入生产过程,汉代的小农十分自然地选择了早婚方式。

其次,早生子嗣的动机起了重要作用。处于封建时代的两汉时期,人们结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故当时有人说,皇帝在15岁时结婚就是为了“广重嗣也”④。(④《孔子家语·本命解》。)汉代封建皇帝对早婚、早育、早立子嗣十分关心。汉武帝婚后,一直没有得子,这在武帝早年一直是困扰他的一块心病。及至得子,武帝欣喜若狂,专门举办了规模十分宏大的庆祝活动。①(①参见《汉书·武五子传》。)在民间也是如此。桓谭把“子孙众多”列入“五福”之中。②(②参见《新论·辩惑》。)出土和传世的汉代文物中也多有这种观念的痕迹。如汉镜铭中有“宜子孙”之语,洗铭文和铎铭文中也有“子孙益昌”的词语。

从生儿育女派生出的另一个婚姻目的是养儿防老。与当时的社会基本结构相适应,汉代家庭除了具备生产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感情交往功能外,还具有赡养功能。而且,家庭还是赡养老人的唯一社会单位。在出土的汉代器物铭文中常可见到“长保二亲子孙力”、“长保二亲乐富昌”、“长保二亲,得天力兮”之类吉语。“二亲”指父亲和母亲,把奉育赡养父母与子女的义务联系起来,显然是汉代人想通过早婚、早育、早生子女,来保证自己在晚年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后的生活。这种观念当时极为流行,在许多地区出土了刻有这类铭文的文物。

再次,关于人体生理机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汉代人初婚年龄的确定起了重要作用。成书于汉代的《素问》对男子和女子的身体机制均有论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①(①《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素问》把人的一生分为发育、生长和衰老阶段,把女子14岁(“二七”)和男子16岁(“二八”)定为“有子”阶段,而14岁和16岁恰好都在汉代人的普遍初婚年龄之内。对于人体发育过程的这一认识,在今天看,自然不够缜密。但毋庸置疑,这段话客观地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民的生长和衰老的生理变化过程,特别是对男子和女子生育机能的发育和成熟过程有着比较科学的认识,因此,这种观念遂成为汉代人初婚年龄确定的重要理论依据。①(①例如,汉末魏初人张晏针对王莽女儿出嫁年龄指出:“时年十四,始有妇人之道。”(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引)这正合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故有子”的说法。)

最后,汉代封建政权对于“民数”的重视,对于国内劳动力人口控制的需求,也对汉代早婚状况产生很大影响。“算赋”和“口赋”等人口税是汉王朝的一笔重要收入。此外,汉代广大人民还承担着数目繁多的各种徭役。国内战争和与边域诸侯的相互攻伐,也迫切需要人口的补充。因此,汉代小农、小手工业者、城市平民是汉政权“以分田里,以定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②(②徐幹:《中论》卷下。)的重要基础。汉封建政权一直实行奖劝生育的政策。汉高祖即位不久便下诏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③。(③《汉书·高帝纪下》。)汉惠帝颁诏,规定女子15岁至30岁不嫁,罚钱五算。五算之钱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数目了。④(④参见《汉书·惠帝纪》。)东汉时期,章帝颁诏令谓:“《令》云:‘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⑤(⑤《后汉书·章帝纪》。)进一步扩大了对于怀孕妇女及其家庭的优惠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一些拘泥于先秦经籍的人提出晚婚学说,但也不可能左右官方政策。

汉代人的早婚状况取决于汉代社会结构中的诸种相关因素,这种格局一经形成,便在汉代社会中形成一种稳态样式,婚龄因素与社会其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早婚结构的单向影响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低婚龄结构对于人的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包括对婚姻当事人(夫妇)和其后代(子女)两个方面。现代科学研究业已证明,在身体未完全发育成熟前便生育,容易损害夫妇(特别是妻子)双方的健康,使他们容易患上某些慢性痼疾,从而导致早夭。在汉代,人们的平均期望寿命是相当低的,大概不会超过35岁,年在70岁以上的人,每每被政府加以优待。⑥(⑥《续汉书·礼仪志中》云:“仲秋三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乌为饰,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祠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以皇帝而言,在汉代诸帝中,除汉武帝刘彻与汉献帝刘协外,都没有活过50岁。其中,25岁以下死者有8人之多。除汉高祖刘邦(按,刘邦是在五十岁左右方即帝位,排除在外)以外,正常死亡的西汉诸天子的平均寿命是41岁;东汉诸代天子依上例除去光武帝刘秀后,平均寿命仅只有27岁略强。①(①按,分见于《汉书》、《后汉书》各帝纪中的皇帝情况如下:西汉时期共有8帝正常死亡:惠帝,23岁;文帝,46岁;景帝,48岁;武帝,71岁;昭帝,21岁;宣帝,43岁;元帝,43岁;成帝,45岁;哀帝,25岁。以上8例的众数是40余岁年龄组,其算术平均数是41岁,其集中趋势值亦是40岁出头。东汉时期共有10帝正常死亡:明帝,48岁;章帝:35岁;和帝,27岁;殇帝,2岁;安帝,32岁;顺帝,30岁;冲帝,3岁;桓帝,34岁;灵帝,36岁;献帝,51岁。以上10例的众数是30余岁年龄组,算术平均数是27岁,其集中趋势值则是30余岁。两汉18帝的平均寿命为31岁。)无疑,封建皇帝有着当时最好的生活条件,对于他们来说,这样早的死法,除去与生活放纵等因素有关外,早婚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

其次,早婚还增加了新生婴儿的死亡率。据现代医学研究,早婚容易导致出生婴儿的痴呆率上升。而且,父母年龄偏低,也不利于抚育其子女。汉宣帝时人王吉沉痛地揭露了早婚对于汉代人民的危害:“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③(③《汉书·王吉传》。)

然而,我们更应当看到,两汉时期的低婚龄状况,对于人口增长起了积极作用。在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它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世界人口发展史表明,人口再生产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类型,一是现代类型。传统类型的固有特征是“二低三高”:低婚龄———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死亡率———低寿命。汉代的人口再生产正属于这一类型。换言之,人口的高自然增长率是以低婚龄和高出生率为前提的。

②汉代人也察觉到人口短寿与其生活放纵及早婚有很大关系。《文选》卷三四《枚乘七发》中详细谈了前一个原因:“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越西汉人桓谭和东汉人王充则强调后一个原因,他们都认为,“后世人”(即汉代人)短命,乃是因“嫁娶不及时”所致。如桓谭在《新论·祛蔽》中说:“夫古昔平和之世,人民蒙美盛而生,皆坚强老寿,咸百年左右乃死。……后世遭衰薄恶气,娶嫁又不时,勤苦过度,是以身生子皆俱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十四辑,545页)王充在《论衡·齐世篇》中也认为:“语称上世之人……坚强老寿,百岁左右。下世之人……夭折早死。何则和气纯渥,婚姻以时,人民禀善气而生,生又不伤。……下世反之。”可以看出,汉代人凭其直观体验,已经懂得早婚对于人的体质的不良影响。

秦汉之际,战争、疫疾和自然灾害相沿频仍,造成了人口的巨大损耗。史称:“汉兴,接秦之弊……人相食,死者过半。”①(①《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②(②《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据估计,西汉初年全国人口约有1200多万③,(③参见袁祖亮:《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载《史学月刊》,1981(3);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博士论文),复旦大学,1983。)人烟稀少,景象凄凉、但从文、景时直至武帝初年,内地却呈现出另外一种气象:“下民咸殖”④;(④《汉书·礼乐志》。)“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⑤。(⑤《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到汉武帝即位之初,全国人口总数有3000多万,这样从汉初至此时的70余年中,人口总增长了250%,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达10%。

一个多世纪后,历史再次重演,新朝末年,战乱连年,直至光武帝建武之末,社会方得以稳定。这一期间,人口也有大量损耗。皇甫谧有一段细致的描述: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中元二年……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⑥(⑥《续汉书·郡国志一》刘昭注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中元年之后,内地人口数量逐渐回升,“民户滋殖”⑦。(⑦《续汉书·郡国志五》。)到了汉顺帝时期,人口总数达到4915万多人。⑧(⑧《续汉书·郡国志五》。)这样,从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到顺帝时的70余年之间,人口总增长达230%以上,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也接近10%。

决定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诸如家庭经济状况,封建政府的徭役,赋税和其他政策等。在西汉前期与东汉前期,封建政府的徭役、赋税和其他剥削相对较轻,社会也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初婚年龄、特别是女子的初婚年龄便对人口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说,在15岁左右结婚时,女子的生育率要比20岁左右结婚时的生育率,高出16%,比25岁时高出38%,比30岁时高出58%,比35岁时高出66%。试以反事实模型作出如下推断:如果西汉前期和东汉前期,女子的普遍初婚年龄不是15岁,向上浮动至20岁,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必然会有相当的减慢。设若把不育率、婴儿死亡率等因素看成是常数(事实上,女子15岁结婚和20岁结婚在这方面的差别不大),那么西汉前期的人口数量就有可能减少400余万,人口总增长就会降到220%以下;而东汉前期的人口数量则有可能减少五六百万人,人口总增长亦会下跌到210%以下。显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将随之下降。人口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人口的增殖,对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汉政权的稳固也并非无足轻重。如从交纳口赋和算赋钱看,以15岁以上和以下的人口各占二分之一,则女子15岁结婚要比20岁结婚提供给政府的钱数大为增加。在西汉,每年要多二亿四千多万钱;在东汉,每年要多三亿六千多万钱。如从开垦荒地上看,一个成年男子种田25亩,每4人中有一个是成年男子,则西汉和东汉初年的垦田数目也会由于女子初始年龄的降低而上升,西汉可以增加两千多万亩,东汉则增至三千多万亩。从而,粮食的年总产量也会相应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西汉前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①,(①《汉书·食货志上》。)还是东汉前期“岁比登丰,百姓殷富”,“牛羊被野”②(②《后汉书·明帝纪》。)的繁荣局面,都与当时的人口(特别是小农、小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劳动者家庭的人口)增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同类推荐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闪婚

    闪婚

    “离婚!”男人声音有藏不住的失落。“好!”她二话不说,净身出户!“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滚!”“好!”不痛不痒的一个字,就算被那个她称之为‘妈’的女人赶出家门,她也是眉头都不皱一下!从豪门中挣脱出来,当她终于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时,她忍不住放声大笑!“为什么对我一点都不留恋?你真狠!”这是前夫说的话!她笑了,笑得有些没心没肺,“是你提的离婚,忘了吗?”某男脸上冒出三条黑线!!!“学姐,你为什么就是不接受我的爱?”这是大学学弟说的话!“姐姐我不喜欢幼-齿的!”“我只比你小一岁!”“一岁不也是小吗?”某男彻底无语的表情!!!“跟我结婚吧!”这是她老板说的话!“我对同性恋不感兴趣!”“都跟你说是双性恋了!”“我对变态不感兴趣!”某男一副咬牙切齿想杀人的表情!!!“我养你吧!”这是帅得不像话的青梅竹马说的话!“我有手有脚,干嘛要你来养?”“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我在向你求婚呢!”“滚出我家!”某男没了下话,只剩下唉声叹气!***推荐自己架空文《男祸》看女王的后宫祸乱:龙凤胎的诅咒聪明姐姐傻弟弟,当他们的出生被命运烙下诅咒,便断定了纳兰衍月一辈子还不完的感情债!无奈,她被迫忘记身份忘记性别,以男儿身登王称帝!纳兰漓天,一个以影子生存在她生命里的男人!白天,他是她的贴身侍卫,彬彬有礼;夜里,他是她的床上伴侣,猛如狼虎!司傲晨,目中无人,狂妄野性的将军!笃定了要与她纠缠一生,管她是男还是女,他照单全收!徐墨翟,神秘国舅爷!整日扬着一张俊美无俦的无害脸孔招摇撞骗,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情感的惊涛骇浪。樱落,绝世神医!不择手段得到她,哪怕被恨也无妨!雪刹,雪隐国国主!囚禁她,禁锢她,甚至用刀在她身上刻下永生的羁绊,只为要与她‘刻骨铭心’!纳兰衍月,一个坚强的王者,究竟她能否冲破命运的桎梏,在感情的纷乱错综中找回自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推荐自己现代文《撒旦夺欢》看情妇组织里蜕变的她如何将男人踩在脚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步步惊心年羹尧

    步步惊心年羹尧

    这个可以和“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齐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家奴成长为雍正皇帝最当红的人?他又是怎么从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走向生死边缘的?这一切是他的咎由自取还是另有玄机?书中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通过查证大量史实,年羹尧,配合艺术加工,从感性的角度解读清朝悍将年羹尧短暂跌宕的一生。为读者解开围绕在年羹尧、雍正、纳兰性德等话题人物身边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迷
  •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拽丫头的恶魔王子

    开学典礼那天,她匆匆而去,却撞倒了冷酷如冰的他,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却擦出了势不两立的誓言。她骄傲发誓:“金圣月,我贝雅丽今生与你斗到底!”才许下誓言的她竟然迷失在他家豪华的别墅中,她无奈挤在他的床边,辗转难眠,回忆起那生硬的吻她迷失了方向……
  • 醉狂

    醉狂

    音开新文了亲们,记得看哦,喜欢的就收啦,支持一下某音!!《得意风流》女主依然强大。她豪迈自负,英雄少年,白衣漠然,奔驰在云天大陆上。长戟所指,尽血染看戎马百战,苍生叹马踏关中,烽烟燃三尺青锋,无声断倾家国,角声寒风起云涌,尘烟散轩辕寻梦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修真者,一次历险当中死于巫魔之手而魂穿。一朝穿越,一缕幽魂依附在战场上的一具死尸上。再次睁眼,一切都变了……继承着那人的记忆,与那人的恨,这才知道他居然是“她”而且还是当前四大强国轩辕皇朝唯一的一位王爷。处处杀机,自己的国家容不下他,敌国恨他,二十万大军要靠他来养活。偶遇杀手更是家常便饭。终有一日她烦,她恼了……如果非要得这天下才可以安静,那她便得这天下又如何。马蹄踏碎清秋夜,剑映萧索冷孤光。战火烧尽白骨乱,兵临城下傲沧桑。可是却又为何在那大殿之上,弃下皇位转身离去……叹红尘风雨路三千曲未终人已散遗世而独立无眠唯今世上只一情字难懂,宁愿醉个千年,莫懂情……那该多好……咽下喉中那醇香的液体…………谁可以告诉她……怎么样才可以大醉一场……喜欢就收藏,看着还行就投票,欢迎留言。音在此真心的谢谢各位亲们……《战皇》音开新文了亲们,记得看哦,喜欢的就收啦,支持一下某音!!音的完结作品《凤戏红尘》《醉狂》:音好友的文文哦,决对的值得一看:《妃天大盗》无计春留住《弃妃当自强》春棠大人◇◆栖凤阁出品◆◇《醉狂》风恋音:《寐上总裁父》西座:《残帝傲妃》道貌岸然:《调教夫君》上官玥儿:《奉子休夫Ⅰ》回眸醉倾城:《邪妄总裁圈儿媳》失落的喧嚣:【栖凤阁】http://m.pgsk.com/g/qi1西座、风恋音、上官玥儿、道貌岸然、失落的喧嚣、回眸醉倾城在“女儿国”的联合圈子,欢迎大家的加入潇湘会员都可直接用会员号登陆“女儿国”,加入圈子
  • 人生若没有初见

    人生若没有初见

    从未想过,那一次初见,会成为我们刻骨铭心伤痛的开始;若不是多年前的那一面初见,我的人生不会如此的跌宕;若那时,你不是你,而我不是我,我们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悔恨,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其实,我们不过都是命运的一刻棋子,何去何从早有定数,由不得自己。我冷冷的看着他,此刻的他在我的眼中,如此的落魄,如此的不堪,可我心中却没有一丝愉悦。他淡淡的说:“你如何才能放过我?”我听后,忽然大笑起来,笑的心中尽是凄凉,最后,竟狠狠地说:“除非你死了。”他轻松的一笑,说:“好。”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不论何种行业的企业,对员工和主管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能力的要求。松下幸之助也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能够勇敢地解决问题,闯过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只能像驼鸟一样,遇到问题,要么把头埋沙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甚至指望别人能够替自己解决问题。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
  • 余罪

    余罪

    警中有位前辈告诉我:慈不掌兵、善不从警。好人当不了警察,因为善良在作奸犯科的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懦弱。我很不幸,不是一个善良,也不是一个懦弱的人,那些千奇百怪的犯罪,形形色色的罪犯,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得不像他们一样思考,不得不像他们一样行事,因为我无时无刻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抓住他们。我叫余罪,我是刑警,这是我的故事,一个迷茫、困惑、冲动、激烈的故事………
  • 绾青丝

    绾青丝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雪似天赐。你自妖娆,我自伴。永不相弃!——借书友“东方如梦”赠词以代文案。叶落江秋孤舟蔚,海烟长空一色蓝。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云。殇酒无味画声峥,且看离人绾青丝。——《绾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