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23

第23章 秦汉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9)

王逸认为,混世以保命,即便寿比南山,但也是“志士之所耻”。从这种道德观念出发,王逸对班固的意见提出了激烈的异议:“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楚辞章句序》。)王逸赞美屈原人格光明正大,刚直不阿,“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班固说屈原“露才扬己”,王逸则认为这恰恰是屈原的伟岸之处。王逸认为《诗经》中也不乏“风谏之语”,孔子也承认这些“怨刺其上”的诗合乎大雅,并未加以否弃,屈原之词“优游婉顺”,目的是为了谏劝君王,这难道是“怨刺其上,强非其人”吗?可见班固自己的话就不公道,“殆失厥中矣”。值得注意的是,王逸与班固之争,并不在于要不要“中和”之道,而在于对“中和”之道的理解上。班固认为怨恶君上就是失中,而王逸认为讽谏君上恰恰是符合中庸精神的。屈原的作品“上以讽谏,下以自慰”,这不正是《诗大序》所谓的“主文而谲谏”精神的体现吗?

在《离骚经序》中,王逸还说屈原因“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经以风谏君也”,赞美《离骚》“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从这些评价来看,王逸对屈原的肯定,基本上仍是站在“温柔敦厚”的立场上来说的,只是他的思想比班固要开明一些。至于他说《离骚》“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从《离骚》合乎经义的角度来为作品本身辩护,也可见,“温柔敦厚”的诗学思想相当顽固地成为汉代文人评论文艺的尺度。(姜亮夫《屈子思想简述》中说:“不论指说屈子为儒、道、墨、名、阴阳、神仙,皆属错误”,“正因屈原有许许多多思想,不能用某一家或某几家来绳束。盖先秦‘家’、‘家法’、‘家数’,皆不十分谨严,故用以比附屈子,皆不恰当”(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汉代诗学中的重要篇章为《毛诗序》。《毛诗序》是汉代儒生集体解释《诗经》的一篇序文,可以视为汉代儒生通过解释《诗经》来与专制统治者进行对话的专门渠道。利用解经来与统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是汉代儒生经常采用的一种通途。所谓《毛诗序》是从文献学意义上去说的。汉儒说《诗》,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是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即今文写成的,故称为今文经,得以立于学官,而毛诗晚出,是古文经,终汉之世未能立于学官。但自东汉郑玄作笺后,毛诗独盛行,而齐鲁韩三家诗到后来反而失传了。今传的《诗经》就是属于毛诗体系的版本。《毛诗序》是夹杂在《关雎》题解中的一篇具有全书总序性质的文字。经过朱熹等学者的考证,现在一般认为这一段文字应是独立于全书各篇之上的总序。一般认为《毛诗序》是经孔子的学生子夏一系传至东汉儒生卫宏发挥后形成的,其作者应为多人。但它主要代表了东汉儒生对《诗经》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汉代儒生论《诗》的一篇具有纲领性质的文字。其主要思想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毛诗序》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情志说”,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是作者内心志向的发动。作者还认为,从诗到音乐,再到舞蹈,是情感的依次递进,造成了艺术种类的升级演变,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得失与社会心理走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说明汉代儒生论诗,偏重于其中的伦理教化意义。其次,《毛诗序》的作者还认为诗歌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是通过比兴原则来实现的。《毛诗序》基于“情志说”,提出了“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这里明确地将“六义”并提。这些名称当然不是《毛诗序》的发明。早在《周礼·春官》中就有“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全,以六律为之音”的说法。(关于“六诗”与“六义”的关系,今人王昆吾论之甚详切。参见王昆吾:《诗六义原始》,见《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关于“六义”之说,一般研究者认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的观点,基本概括了风雅颂是《诗》之体,而赋比兴是《诗》之用即表现手法,从创作论角度阐明了兴与赋、比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毛诗》中对《诗经》原文的解释与标注,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关于赋比兴的手法的具体内涵,《毛诗序》没有作详细的说明,最早作解释的是东汉经学家郑玄与郑众。郑玄在《周礼注》中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又引郑众的话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值得关注的是,所以要用比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对话与交流。(我以为:巧用比兴来对话,乃是把所引之诗当做一个比喻的喻体。这种情况所引之诗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论证观点,其作用是使观点生动鲜明,更易于理解接受。如,《论语·八佾》载子夏向孔子提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所问之诗,前两句见于今本《卫风·硕人》,后一句已逸。诗本是在夸赞一女子巧笑动人、美目流盼。子夏不懂“素以为绚”的意思孔子告诉他梳妆打扮是要有天然丽质的基础的,即原诗中所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之美质。子夏却因此顿悟了形式的礼后于仁义之内质。这个故事看似子夏随意发挥,其实是记录者有意借此来说明礼与仁的内外关系,但用的方法不是归纳,不是演绎而是用“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的诗句来形象地比喻说明之。再如《论语·学而》载子贡问贫富者的人生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却由此发挥道:“《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夫子很满意子贡的发挥,表扬他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从中我们可见,这种“告诸往而知来者”引《诗》证志法具有很浓的文学色彩,它主要利用诗中情景来启发说明自己的观点,主要依靠的是感通,求的是理解,而前面两种引《诗》特征是依靠事实的归纳或道理演绎以作正面逻辑上的求证。这类引《诗》法,我们可以简而言之为:用其物象。)《毛诗序》在解说“六义”时提出了美刺的观点,释颂为“美盛德之形容”。《毛诗序》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毛诗序》释风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如果说董仲舒一类儒者强调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观点,那么《毛诗序》作者则多多少少提出了诗的功能通过歌颂与讽刺两端而显示出来,给了下层人士通过文艺来进行批判的权力(尽管这种权力是极其有限的)。

依照《毛诗》及注释者看来,美与刺有许多是通过比兴手法而得到展现的。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诗大序疏》中说:“赋者直陈其事,无所避讳,故得失俱言。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兴者,兴起志意,赞扬之辞,故云见今之美以喻劝之。”他也看到了比兴与美刺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东汉大儒郑玄在《诗谱序》中说:“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各于其党,则为法者彰显,为戒者著明。”郑玄认为《诗经》中表现出来的“刺过讥失”,对统治者调整自己统治是非常有利的一项做法,也是诗的“正得失”教化功能的表现。但是《毛诗序》又强调这种讽谏必须掌握好尺度,不能过分。它指出:“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动心。”郑玄对此解释道:“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也。”朱熹释“主文”一词为“主于文词而托之以谏”(《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赋比兴通释》中说:“‘主文’疑即比兴。”(朱自清:《诗言志辨》,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集》(上),25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毛诗序》的作者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诗可以怨,但对统治者的讽刺要温和含蓄,旁敲侧击,以顾全帝王的脸面。而比兴的运用恰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毛诗序》与汉代的诗学家认为,比兴,特别是兴的运用,可以弥补诗人在以诗进谏时与帝王的矛盾。这样的话,比与兴,都被纳入了美刺的轨道,从而使《诗经》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作为原创作品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毛诗序》提出的“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说法,也窒息了《国风》与《小雅》之怨诗的愤慨之情,导致后来文人以“温柔敦厚”论诗的俗套。(孔颖达反对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指出:“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在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帝国中,君为臣纲,臣下即使对国君进行谏劝,也要小心翼翼,委婉曲致,照顾君王的面子。在这种美学要求下,汉代的大赋采取“主文谲谏”、“劝百讽一”的方式,曲终奏雅地来规劝帝王,但其最后效果却是令人怀疑的。扬雄晚年自悔作赋对皇帝进行讽谏,说辞赋文学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是看到了这种讽谏方式的虚幻性。《毛诗序》中所倡导的这种“主文而谲谏”的方式浸淫日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对人进行教育与劝导的一种风格,也成为文艺批评的一种标准。这种对话方式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帝王与士人的不平等关系。

同类推荐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热门推荐
  • 仙何为仙

    仙何为仙

    九属性灵根秦缘,本因天道大变难以修炼,可是当其偶遇一代仙女月琳,注定变得不再平凡,得绝仙、修皓月、习玉霄......由此纵横天源大陆,收弟子、拜把子、遇红颜、战天骄......一段惊心动魄的修仙传奇自此展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她,墨清姿,碧落山庄的大小姐,小小年纪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随母出游,却惨遭暗算,为保她性命,娘亲的贴身婢女把她自己同样五岁的孩子推出,只为换来她一丝活命的机会。亲眼目睹娘亲死在她的面前,亲眼目睹鲜血流成河,她趴在草丛中,因那一幕而痛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却身处四大名山的青山之中,是谁救了她?是谁把她送到了这里?青山中,她谨记娘亲之言,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隐忍,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剑法,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青山十年,风云涌动之际,四大名山比武论名,她被推上台,想看她笑话?想看她出丑?可谁知前一刻垂首静立的白衣女子下一刻蓦然抬眸冷眼睥睨群雄,素手轻扬瞬间取人性命于无形,众人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台上那清冷脱俗的女子,那袭白衣,在那一刻夺去了众人的心后,却又在名扬天下之时消声灭迹…他寻她千里,待寻得时,她却已是他人妻,黯然伤神望月相思,待知她被离弃,势必把她纳入怀中永不离!他与她指腹为婚,却不知心系之人已是他的妻,待到错放之时,悔恨终生血泪滴!他为她,默默付出不求报,只为她展颜一笑色倾城!那一袭白衣,夺了众人的心,灼了众人的眼,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本文一对一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驴友入门宝典

    驴友入门宝典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基础知识类的驴友入门书籍,是写给全国几千万初、中级驴友看的书。这是一本作者参加户外活动7年多、带队出行200余次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的是短程、低海拔、低难度的户外活动,向大家介绍关于驴友的基础知识、户外装备、安全知识、户外小经验、特种户外、省钱攻略、带队常识等等。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涉及的都是初、中级驴友最关心的、实用的内容,可以帮助初、中级驴友快速成长,更安全、更开心、更省钱的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一切闪光的人生,古往今来。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错搭良缘

    错搭良缘

    女子出嫁,在人生最幸福的这一天可以装扮的如斯美丽,一身艳红喜庆如同心中满溢的幸福。凤冠霞帔编造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梦幻,飞舞的张扬一生却也仅此一次而已。在我的这个美好的时刻,我却瞪圆了双眼,一脸的怒气龇牙咧嘴的。
  • 五凤吟

    五凤吟

    小说叙述明嘉靖年间,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乡宦之子祝琼与友郑飞英、平君赞一同读书,吟诗作赋,与县尹邹公之女雪娥一见钟情,私订婚盟;祝琼又与雪娥婢素梅、轻烟狎戏……描写琪生与五女子之间的艳异情事。
  • 这个相公有点冷

    这个相公有点冷

    “嘿呦!嘿呦!”朝着天空白了白眼睛,我恨死了现在的姿势,手脚被麻绳牢牢地捆住,一点儿空隙都没有,一根粗大的竹竿横穿过被缚住的四肢,只有屁股在空中晃荡来晃荡去!那副样子,不禁让人想起两个猎人抬着一头豪猪的场景!自我介绍一下,眼下这个被人捆得像猪一样抬着走的倒霉鬼就是我……刁小蛮,刚刚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黑帮千金。天空中浮现了一个说明框,嗒嗒嗒打出来以下几行黑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