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生长于地球四季分明、生态繁荣的北温带大地;生民们在历代的生长与繁衍中,对和而不同、多元对话的文化精神感同身受。这种文化精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中获得生长与验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今天的人文建设得到启发,从而建设21世纪人类的文明形态。这是本书写作的动因所在。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历来吸引世人,泽被后世。它是继先秦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其特点是学说纷纭、交流频繁、南北融合。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指当时思想界各种学说所展开的交流和论辩,它通过各种学术流派、士族团体、个人倡论等形态来展现。它既有日常生活的方式,亦有行文著论的方式。在时间上,既有当下的显现,也有与古人的交流;既有思想意识的直观萌发,亦有精心思辨的结撰;既有逻辑严密的理式推导,更有感性审美的妙言隽语。当时的文艺批评在同一思想对话的氛围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精神价值深处,还是在方法和体式上,都有明显的踪迹可寻,留下了丰富的典籍文化。

本书所说的“思想对话”,是从思想文化的层次去研究的概念,具体说来,包含着思想观念的交流与融合,在文体上则以对话体的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文体上的对话是这种思想文化与文艺批评交流、碰撞甚或冲突的显在形态,而深层的思想文化的对话,有时候则以大辩若讷、大音希声的境界得以表现,往往以不露痕迹的阐释展开。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经典与文化阐释是对话的最高境界,比如王弼、郭象以及其他人物的思想阐释,即是这种思想文化对话的最高形态。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的融合则是以这种形态表现出来的,比如庾信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的阐释便是如此,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扛鼎之作的《文心雕龙》的“体大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论篇》。)与“弥纶群言”(《文心雕龙·序志》:“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更是体现出这一点。推而广之,中华文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和而不同”、崇尚对话的文明。从先秦开始至魏晋南北朝,各种思想文化都是在对话与融合中走向发展与成长,犹如百川归海。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包括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是中国历史上的亮点。它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这一时代也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突显出中国文学批评与哲学思想交融互动的特点。通过思想对话来展现哲学与文学批评话题的内在矛盾,激活人的思维,拓展智慧空间,丰富理论体系,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得以繁荣、卓绝古今的重要经验,也是值得今人传承的古典精华。开掘与研究这种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和总结中国古代文艺学中固有的对话理论与阐释理论,进而使中国的文艺学能够与国外的文艺学和美学对话与交流,建立具有中国丰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的文艺学学科。综观历来的六朝文学研究者,一般都比较注意从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上去探讨深层的蕴涵。宋元明清的学者都十分重视从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与佛学思想方面去分析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状况与发展。近代以来,许多学者更是从思想文化与六朝文学批评互动的方面去着眼于六朝文论与美学的开发,创造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分为三方面的梳理:

第一类是从史学家的角度去考察。比如陈寅恪先生在研究魏晋南北朝的专史中很关注当时的思想文化问题。他从魏晋才性四本论去探讨当时的思想论争与政治交锋的关系,启发文学理论研究者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当时的文学理论问题。其论陶渊明与清谈思想的关系也为学界所注意。(参见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贺昌群先生对玄学清谈与当时文学批评的问题,有过专门的论述。(参见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唐长孺先生对魏晋玄学流变与形成的研究,为当时文学批评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参见唐长孺:《清谈与清议》、《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见《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再如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也很关注当时的文学批评与玄学的关系问题。

第二类是从哲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去分析文学批评与各种思想学说与流派之间的互融互动联系。譬如汤用彤先生和汤一介先生的魏晋玄学的论述都对当时的思想对话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参见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作出过专门的研究。侯外庐先生在其主编的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对魏晋南北朝的各种思想学说与流派之间的关系,作出过深刻的论述,并且将嵇康的音乐美学与玄学的关系作为思想史的重大课题来考论,显示出其卓越的思想见识。(参见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中,专门列有《魏晋玄学与文学批评》一章,说明哲学史家开始关注思想史与文学批评史的互融互动问题。

当代学者余敦康、孔繁、许抗生、王晓毅等人对于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一类著作以改革开放后的学术视野,对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史进行了全新的观察与研究,代表了新时代的学术研究水准。其中既有对玄学与佛学个案人物的研究,譬如孔繁先生较早地在他的论著中探讨了魏晋玄学中的自然与名教之辨、情性之辨、言意之辨对于当时《文心雕龙》等文学理论著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余敦康先生的《何晏王弼哲学新探》、许抗生先生的《僧肇评传》、王葆玹先生的《王弼评传》、王晓毅先生的《王弼评传》和《嵇康评传》等,都对这些重要的玄学与佛学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这些专家与学者还有对正始之音等学术断代的精辟论述与研究。譬如王葆玹先生的《正始玄学》、许抗生先生主编的《魏晋玄学史》、王晓毅先生的《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等。这些关于玄学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哲学史概念与范畴梳理与研究,引入了文化史与思想史,从上述各方面去解析玄学的成因与特点,特别是它与政治社会和名士风度的彼此关系,对于推动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学术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积极与有益的作用。

第三类是文学和美学研究者对于思想史与文学批评史的内在联系的探赜索隐。近代以来章太炎以及黄侃、刘师培等人在论魏晋六朝文章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参见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43、4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就注重从思想与时代背景方面去加以考索。鲁迅先生在其论魏晋风度与当时风气的论文中(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见《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也将当时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放置到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中去讨论,启人深思。后来王瑶先生的中古文学研究系列也体现出这一特点。朱自清先生与闻一多先生在他们关于六朝诗文的研究论著中,都很关注当时思想话题与文学批评的内在联系。

宗白华先生在论魏晋美学与人生的论文中更是着力于彰显其中的精神风采。晚近以来的研究在这一点上也有很大创新。其中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二卷,蔡钟翔先生等编著的《中国文学理论史》,敏泽先生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张海明先生的《玄妙之境》,袁济喜的《六朝美学》、《中古美学与人生讲演录》,吴功正的《六朝美学史》,宁稼雨的《魏晋风度》,李建中的《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卢盛江的《魏晋玄学与文学》等著作,都对此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此外葛晓音、钱志熙、张伯伟、胡大雷等先生则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过很好的研究。国外学者从文学思潮方面研究中古文学较之国内也并不逊色。其中日本学者,如冈村繁、小尾郊一、兴膳宏、清水凯夫、林田慎之助与森野繁夫等人的研究,成就卓著。这些著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思想对话的关系作出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关于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学批评的专门而系统的研究著论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这不能不说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艺批评关系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失。本书正是有鉴于此,而拟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同类推荐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只不过中了一枪,她居然穿越了!可是那该死的人居然鄙视她,还把她这个皇后打入了冷宫,士可杀不可辱!她一定要叫他刮目相看,一定要让他爱上她……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史上第一掌门

    史上第一掌门

    穿越了,而且成了一派之尊!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个门派似乎弱了点,人也少了点……“师兄,师傅说了,振兴本派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唯一的同门师妹一脸不爽的说道:“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赶紧将掌门之位让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