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19

第19章 秦汉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5)

中国古代与西方相比,一直没有宗教的救赎精神。所以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论来弥补这种不足之处,使汉武帝的教化之说建构在本体论的基础之上,为性命之说找到终极的依据。董仲舒一再强调天意好生不好杀、任德不任刑,也是为了使帝王的威权得到控制。他从儒家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出发,严厉批评了秦朝好刑滥杀的暴政,指出教化之根本在于爱民厚生,然后人民才能知礼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中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孔孟人道主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的重张。

董仲舒与武帝对话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在于探讨了道的延续性问题。法家思想强调创变,否认历史传统的连续性。所谓法后王与法先王,是先秦思想界中法家与儒家激烈争论的要点。(墨家推崇先王是基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孟子继承孔子思想,崇尚三代,强调法先王。荀子批评子思、孟子一派“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他主张“法后王”。韩非子继承荀子法后王的观点,以历史进化论来批判法先王观点。韩非子法后王思想有合理因素,他承认历史的进步与改革的必要性。以庄子和孟子相比较:孟子认为六经乃先王所以成为先王的道理,庄子以为六经不过先王成为先王的事迹。《孟子·离娄下》:“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庄子·天运》:“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汉武帝对此问题是心存疑虑的。同时他作为一代雄主,更看重的是当世利益与成功,其政策的急功近利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他一再提出,如何变易古人之道,既效法前人同时又有所创新。董仲舒针对他的心理,提出治道在历史上从来是既有所创新,又有共通的地方。与武帝相比,董仲舒更强调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著名论断,从而为儒学之道取得合法性地位而张目,为儒学之道在思想上“立法”。他在第三次奏对中提出: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之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董仲舒提出历代政治之道虽然有所损益,但是内在精神却是不变的。因为道的本体是天,而天是至正无偏、永远存在的,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永恒性,是为了打消汉武帝的疑虑,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之道的连续性,最终为道的本体性立法。能够理直气壮地将道说得那么透彻的,非董仲舒莫属。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的通变观,与此是一脉相通的,观《文心雕龙》的《通变》即可见一斑。文道论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关键词,与董仲舒的这种思想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董仲舒最后提出:

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以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来游,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试迹之于古,返之于天,党可得见乎。

董仲舒一方面承认汉代与上古相比,宜有所更易,但是另一方面更强调古代与现代的一致性,强调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这一点显然是儒者的主张,而与帝王的重视变易有所不同。这些主张显然有些是矫枉过正,显见得是为了纠正秦代对上古文化传统的毁灭而言的,但是客观上也促成了复古文化传统的形成。古今对话,从此以后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汉代儒生与崇尚法后王思想的人物,在当时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比如《盐铁论》中文学与贤良的对话与交锋,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古非今与是今非古上面。这是对话中的热点与焦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复古与新变的对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董仲舒为了树立儒学的地位,不惜用儒学与帝王权势相结盟的方式来鼓吹思想文化上的一统。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儒学本是一种自由的学术,孔孟之学当时均以私学的身份出现在春秋战国年代,在秦代还受到过迫害,思想对话被焚书坑儒所取代,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最大的悲剧,由此也酝酿了秦朝的灭亡。应当说,这对士人与统治者来说,都是没有胜者的悲剧。然而,一种学术一旦为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地位,为了使帝王采纳,拒绝对话而实行专断的话,就会走向反面。董仲舒在与汉武帝对话的最后提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将自己改造过的春秋公羊学说,打扮成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统一的儒学意识形态,并且建议汉武帝动用权力来推广,同时罢黜百家之说只允许儒学与帝王对话,而不许别家之存在。这种思想实际上又与李斯之类的建议相同了。(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第三章《董仲舒公羊春秋学的中世纪神学正宗思想》的第一节《中世纪神学的形成与董仲舒的神学》中说:董仲舒不仅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创建者,而且是封建制思想统治的发动者;不仅是中世纪正宗思想的理论家,而且是封建政治的实行家。他的理论,通过了武帝的雄才大略的钦定,实质上确立为神学的正宗,因此他对古代“子学作出了否定,为中世纪“经学”开拓了地基。本传所说“学士皆师尊之”,本传赞所说“为群儒首”,五行志所说“为儒者宗”,皆以此故。)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对话产生了许多排斥异己的作用,在文艺批评上产生了许多清规戒律。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董仲舒后来因推断灾异差点被杀,做官也并不如公孙弘这类儒学官僚会做,但是他的思想建议还是为朝廷所重视。《汉书·董仲舒传》上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可见董仲舒的主张因为深契于帝王的独断话语权力的心理,得到当时与后世统治者的重视,这并非偶然。他通过对话,使皇帝接受儒学的思想,对于汉代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而纠正了秦代与汉初对儒学的轻视做法。中国古代的文官选举采用儒学思想,应当是从董仲舒对话之后开始的。这一点上,董仲舒是功不可没的。但他的思想对话迎合帝王,与早期儒学之士有明显不同。《汉书·董仲舒传》班固赞中引用刘歆的话指出:“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这应当说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第三节对话中所见士人与帝王的对弈

在两汉士人与专制帝王的思想对话中,对弈的意味很深长。从思想对弈的角度去认识两汉士人与帝王之关系,进而把握这一时代的思想史特点,是很重要的。近人徐复观先生研究两汉思想史,着力于此而收获颇丰,即是明证。(参见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所谓思想对弈,犹如下棋一般,充满着角逐对抗的意味,同时又是在一盘棋的天地中进行的。两汉年代的士人与帝王之关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如此。在两汉封建专制社会中,士与帝王的关系已经丧失了春秋战国时代君臣、师友、同道诸多关系的内涵,而变成了单一的君臣关系,甚至如同主仆。帝王对臣下操生杀予夺大权。汉武帝选举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了许多士人。他曾对别人说:“方今公孙(弘)丞相、兒(宽)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言外之意,武帝颇为自己善于擢拔人才而得意。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段话指出了武帝在传承上古文化、制礼作乐方面的贡献。班固又从史家的角度对于武帝在人才选拔方面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赞曰:

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这里全面地胪列了武帝在文武方面对于人才的擢用是史无前例的,其气魄之大,令人感佩。

当然,具有自我精神追求的士与社会的和谐,尤其是与高高在上的专制帝王的和谐相处总是相对的。从本质上来说,在孔孟、老庄人生理想熏陶下形成的士,与社会总是落落不合的。这也是社会道德价值的均衡所必需的格局与态势。西汉建立了经学取士的选举制度,使得士能够凭借经术和其他才能进入各级政权组织中去。但两汉时代的士,多为经学利禄所束缚。经学入仕制度实际上是“在下者视为利禄之途,在上者视为挟持之具”(刘师培:《国粹学报·乙巳年丛谈》。)。后来唐太宗那句著名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也是看到了科举制度与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一样,对于网罗知识分子竟有如此简捷而奇妙的功用。在两汉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帝国中,士失去了战国时代纵横捭阖、自由选择的机会,成为严密的帝国机器内部的一个零件。君王既然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和决断擢拔士人,也可以因个人喜怒无常和一时的过错而杀戮大臣。主父偃、终军、严助、朱买臣等人的命运无不如此。司马迁也因为几句话而受腐刑。所以当时的直臣汲黯曾面谏汉武帝不要滥杀大臣,要爱惜人才:“陛下爱才乐士,求之无倦,比得一个,劳心苦神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资无已之诛,陛下欲谁与为治乎?”(《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所以,两汉士人同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相冲突、苦心孤诣不被理解的心态。汉武帝有时还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眼光去要求臣下应对。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士人的精神世界。至于东汉光武帝对于臣下的思想钳束就更明显了。大臣桓谭因为在朝堂上批评谶纬,被他说成“非圣无法”,差点被杀掉,令后人至今读此而感到心寒。这也成为光武帝刘秀身上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污渍。

汉文帝时贾谊的遭际就说明了这一点。年少的贾谊在汉文帝时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为汉初统治的长治久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是却引起了许多朝廷老臣的嫉恨,遭到了如同屈原一样的命运:“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那些倚老卖老的如周勃、灌婴等汉初元老,不满贾谊的奋发锐进。他们保守成性,嫉妒贾谊的年少天才,于是在汉文帝面前诽谤贾谊。汉文帝对这帮老臣的话也不得不听信,作出一些让步,于是慢慢疏远了贾谊。贾谊遭受了打击后,深深感到宦海凶险,人心叵测。即令是汉文帝这样比较开明的天子,也难免听信谗言。周勃、灌婴、冯敬这些朝廷老臣,固然为西汉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可是一旦官位显赫,就很自然地居功自傲,堵塞言路,压抑后进。可见,封建官僚体制从本质上说,是与贾谊这样的天才相抵牾的。在渡湘水赴长沙就任时,贾谊凭吊屈原,借景生情,写成著名的《吊屈原赋》,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心态与忧愤之情。他在赋中痛陈世道不公,方正倒植,英才遭贬,奸佞张翅。贾谊后来又遭“为傅无状”,即梁怀王堕马而死之事,在郁郁寡欢、孤独悔罪的心境下早亡。

贾谊的遭遇并非偶然。尽管西汉帝王招纳贤才,但贤才的理想曲高和寡,难以和帝王的实用功利相契合。所以许多士可以受用于一时,最终还是陷于孤独失望的心境中。像董仲舒这样的一代儒宗,虽然也曾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但是这位虔诚的大儒所向往的三代之治与“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汉武帝格格不入,因而不免失望、气馁。他在著名的《士不遇赋》中就展现了内心的苦闷: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负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兮,由怀进退之惟谷。

同类推荐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热门推荐
  • 放养彪悍妻

    放养彪悍妻

    冯熙女在地下皇陵一住千年,三千青丝早已经白成了雪,而容颜却依旧停留在双十年华。千年前,冯熙女被迫陪葬,千年后,因为地震,来到了现代,白发飘飘,红衣妖绕,轻功绝顶。偶遇黑道公子袁鸿,因为他长得像千年前灌冯熙女毒药的将军,于是,冯熙女眼里满是恨意,杀气冲天,用尽全身的功力,重伤袁鸿。袁家老太爷发出了悬赏令,最终冯熙女被迫就擒,被送去了特种部队,教官宋子轩被折磨得死去又活来。从特种部队出来后,冯熙女被迫保护袁鸿…一,此文重口味。二,此文无阴谋无误会无小三,三无产品,走轻松欢快型路线。*—*—*冯熙女饿了,抬头看天,正好部队的信鸽飞过,于是弯腰,就地取材,弹指而出。宋子轩倒吸了一口凉气,闯大祸了!这信鸽享有部队正式编制的待遇,有专业的战士训练,是我国惟一的一支神秘的军鸽部队。冯熙女打下的这只00001号是最好的信鸽,宋子轩感觉到了阵阵血雨腥风…冯熙女却是眉开眼笑,捡起信鸽,就地取石打火,烤鸽子吃…把00001号啃得连渣都不剩,冯熙女却还未饱,于是,又抬头看天。宋子轩当机立断,拉着冯熙女狂奔去了食堂,从此,军营新一代“饭桶”产生!*—*—*带着冯熙女去练习投手榴弹,,结果,祸起萧墙。手榴弹一爆炸,响起警笛声无数。宋子轩欲哭无泪:“冯熙女,你女金刚啊!!!既然能扔到山顶上,这可是山脚!!!”灰溜溜的回去写报告,两份,一份信鸽0001号被害的报告,一份误炸放哨亭的报告,宋子轩抓破了头,也不知如何下笔,最后干脆笔一扔:“冯熙女,你写我签字。”冯熙女好奇的抓过笔,写写画画,这笔好神奇。宋子轩凑过头来,有气无力的问:“冯熙女,这鬼画符是什么意思?我确定,我不认识的字,上级也不会认识。”结果发现,冯熙女是一文盲…*—*—*冯熙女只懂肚兜,不认内衣,于是,把人事部发的表格内衣型号选项,从小到大都打上勾。去人事部领内衣时,大家都一脸古怪的看着她,那目光,让她好发寒。拿了内衣,夺路而逃,听到人事部传来哄然大笑:“偶滴个神,第一次知道胸部大小可以随心所欲,从32A的小巧玲珑到40D的无法掌握,都行!太强悍了。”“现在的小三职业也不好做啊,要舍得在身上大刀阔斧。”
  • 恶魔弟弟他吃肉

    恶魔弟弟他吃肉

    【新文《妖孽校草,给我站那!》已经发表,男女主角是本文主角的下一代哦!】听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但你们听说过冤家宜结不宜解?因为在饰品店里淘选一件礼物,林相依和一个突然闯进她世界里的俊美少年起了争执,气急之下,她拿出一颗石榴砸中他的脑袋,最后逃之夭夭。本以为会相安无事,没想到等到爸爸结婚当日,林相依又碰到了那个少年,而此时,骚年的嘴角上却噙着一抹不怀好意的浅笑:“林相依,你往哪里逃?”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最有价值的员工

    做最有价值的员工

    世界500强企业首选的职业精神培训工具书。112项实现自我、提升业绩的职业修炼。112个跨越平庸、成就卓越的工作法则。遵循自我修炼的贴心指南。探索职业生涯成功轨迹,并创完美人生的实战宝典。
  • 空心岁月

    空心岁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冷的边山热的血

    冷的边山热的血

    当然。那我们的理解也应该向更广远的地方行进。以上作为序,既献给小说的作者,也就一定理解了人的存在,理解了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每一个士兵都是社会结构中的一员,他不能不与这个世界相通,而且与你与我都相通:就看你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合适而独特的通道(那怕是一座桥),也献给诚恳的读者。,这种理解不仅属于生活,而且属于文学——生活与文学都在如列车似的行进,当你真正理解了士兵,——《冷的边山热的血》应该说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小说的作者理解了或正在理解
  • 剩女穿越:贤夫拐回家

    剩女穿越:贤夫拐回家

    一朝穿越,从28岁的剩女华丽转身变成十四岁相府千金。众人皆知这千金的脾气骄纵跋扈,另奉旨迎娶她的王爷十分头痛。月黑风高圆月当头时,他与她在院中相遇,谎称侍卫,却发现这位千金小姐并非外人所说那般,却是可爱聪慧别有一番风情。两心渐渐贴近之时,得知他要夺皇位成帝王,那娇小柔弱的她,百般谋划祝他成就大业。当他登基之时,女子亦然选着了冷宫。傲慢不屑对当今皇上冷嘲热讽道:“你如今也是这一朝天子,后宫佳丽三千人。你又何必为难我这一个不合后宫的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