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24

第24章 民本主义:中国传统执政哲学之精髓(6)

黄宗羲是中国古代近代交际时杰出的民本主义思想家,他在限制君主、官员权力问题上有不少精彩之笔、崭新论点。黄宗羲认为,君主的基本职责是为民众谋福祉。他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确认,生民之初,人各自私自利,为公共利益无人做事,立君本意在于为民谋利,做君主很辛苦,却不谋私,这是应该的。但现实政治生活中,也有掠夺民财、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暴君,黄宗羲予以严厉谴责:“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明夷待访录·学校》。黄宗羲认为正当的君民关系应是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民众养君主,君主为养万民治国理政,如果君尊而民卑,有悖天下为公之理,亦违万民之意。黄宗羲强调:“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为民执政的众臣也应如君主一样执政为民利民,对民众负责,而非对君主一人负责。这也是公天下、天下为公题中应有之政治哲学义理。

(2)反对君主、官吏专权专利。

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力由君主和官吏执掌、行使,政治权力来源于民众,应依民意掌权用权,为民众权利服务,为民谋利。如此,君主、官吏应是称职尽责的。否则,滥用职权,压迫、盘剥民众,有辱君主、官吏公职名分,即应受到谴责。对于昏暴君主、贪官污吏,则要揭弊批判,乃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非议。

对君主、官吏治国理政不以民为本,大肆专权专利现象,早在战国时期即有揭发。在《商君书》这部古典法学专著中有云:“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商君书·修权》。君主、官吏专权专利是误国害国因而也是害民之举。因其失民之国本,政局不稳,自身难保有好下场。对此,有些思想家从君主专制政治制度弊端的根源上分析,对其危害的认识更深刻,更有警醒意义。宋元之际的邓牧、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所论尤为引人深思深省。

邓牧对暴戾君主严厉谴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官食之美者,非尧舜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伯牙琴·君道》。邓牧认为,如此暴君不可容忍,如此暴政就应鞭挞。暴君暴政都是不能持久的,为民所弃所颠覆势所必然。至于不法官吏,同暴君一样不会有好下场,因为,官吏掠夺民众之食之力,民必反抗,导致官逼民反的结局。邓牧警示:“夫夺其(民)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伯牙琴·吏道》。

明末清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双重激化,严峻的政治形势,激发黄宗羲对现实政治深入剖析,揭示专制君主的罪恶和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他指出:“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视后世暴虐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为民除此大害,应不止于批判的武器,其潜台词当是武器的批判——以暴力革命铲除暴君暴政。

(3)革暴君之命以纠无道就有道。

对残害民众的昏暴君主,民本主义理路的政治逻辑是以暴力革命推翻之,以纠无道就有道。这种革昏暴君主之命的革命,虽然不是推翻君主专制政治制度,只是以有道之君主替代无道之君主,毕竟满足了社会整体、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全社会的政治共识,是民本主义思想理论激进和进步之处。

早在记录上古、夏商周三代政治生活的典籍《尚书》中就提出了“革命”这一命题。《尚书·泰誓下》有言:“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爱民利民为君主,残害虐待民众的是仇敌,仇敌则击灭之。春秋时期,晋国师旷与晋侯对话,阐发了革命思想:“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明确表示:为民谋利的君主,民众爱戴,坑害民众的君主,民众“出”(赶走)他,是顺乎民意。战国时孟子是坚定的革命论者。他在与齐宣王讨论如何对付不尽职责而危害民众的君主、众臣时阐述了自己的革命主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荀子也赞成革昏暴君主之命,认为是咎由自取。他说:“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诗》曰:‘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此之谓也。”《荀子·富国》。后儒如董仲舒也不顾景帝禁令,坚持谈论革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故夏无道而殷代之,殷无道而周代之,周无道而秦代之,秦无道而汉代之。有道代无道,此天理也。”《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晚唐思想家皮日休也赞同民众有权推翻暴君的革命论:“呜乎!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者,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摔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亡,不为甚矣。”《皮子文薮·原谤》。革命论作为民本主义的特殊内容,自夏商周至明清,从未中断,农民起义打着“替天行道”、“为民请命”旗号,将革命活剧演得有声有色,以武器批判应验了批判武器的锋芒所向。

3.民众参与政治权力的行使过程

民本主义支持民众参与政治权力的行使过程,对政治管理的完善起助推、督励等良好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主要包括政治决策听取民意、行政和立法顺应民欲、政治行为受民众舆论监督三个方面内容。借古鉴今,简论其要,或有戒益。

(1)统治者政治决策时要听取民众意见,这是民本主义“民为国本”内涵式要求。君主和朝廷政要一般能重视民意、考虑民意、适度适应民意作出政治决策。《尚书》列九项治国大法,其中第七项规定,君主重大决策要听取民众意见:“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尚书·洪范》。

战国时期,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虚弱,各诸侯国分立自主,民众政治权利诉求高昂。在这种情势下,孟子基于人格平等的理念,向君主们提出了政治决策要顺从民意的主张。孟子指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的意见通过国人会议之典例可证。虽然国人会议制度并不普遍,君主政治决策对民意可听可不听,但孟子的主张是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共识。《管子》就认为民智高于王者,即使有商汤、周武之德也吸取民意:“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管子·君臣上》。秦汉帝国之后,历朝都有赞同君主决策要吸收民意的人。唐代政治家陆贽认为:“夫君天下者,必以天下之心为心,而不私其心,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而不私其耳目,故能通天下之志,尽天下之情。夫以天下之心为心,则我之好恶,乃天下之好恶也,是以恶者无缪,好者不邪,安在私抚腹心,以售其侧媚也。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则天下之聪明,皆我之聪明也,是以明无不鉴,聪无不闻,安在偏寄耳目,以招其蔽惑也。”《论裴延龄奸蠹书》。陆贽没有提出具体的听取民意的制度化建议,但他的这方面政治建言仍不失为后世可利用的政治思想资源。

(2)民本主义治国理政主张体现“民为邦本”要在行政、立法管理中顺应民众权益要求,体察民心,满足民众之合理欲望。《尚书》记载,盘庚说:“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厥攸作视,民利用迁。”《尚书·盘庚中》。法家既尊君,也重民。商鞅主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韩非则认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韩非子·问田》。商鞅、韩非不拘礼制教条,强调变法利民,依民愿理政,“便众庶”得实效。战国时期几部总汇性政治著作《管子》、《吕氏春秋》、《礼记》,以及汉代的《淮南子》等,对此也多有论述。

后世政治家大多也赞同行政、立法应顺应民心、考虑民欲的观点,并力图实行。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明确指出:“夫为政在顺民心。苟民之所欲者,与之;所恶者,去之。”《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更有详深论述:“夫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孟子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此欲法先王矣。荀卿曰: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是俗儒者也。此欲法后王矣。两者互异,而荀为近焉,何也?法古无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身,时宜之,民安之,虽庸众之所建立不可废也。”《张太岳集》卷十六《辛未会试程策》。张居正确定为民众的立法宗旨和满足民欲评价法律善恶的尺度。此古今理一,为今可鉴。

(3)中国古代立意“民为邦本”的思想家、政治家都主张以民众舆论监督统治者的政治行为。西周卓越政治家周公劝戒贵族统治者:“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周公首倡民众舆论监督之论对后世影响甚大。西周末年,召公曾与周厉王谈过民众舆论监督问题:“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之,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上》。召公之言富有远见,民众舆论监督只可导不可堵,前者利于政,后者害己害国。遗憾的是,对召公建言,后世少有重视者,防民之口却不遗余力。明末清初,黄宗羲发封建末世强音,其通过学校议政以伸民权之论,至今言犹在耳,颇有启示。

黄宗羲说:“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磨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以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明夷待访录·学校》。黄宗羲不仅论证了通过学校对治国理政进行舆论监督的必要,而且具体设置了如何进行监督。可以这样认为,黄宗羲开创了莘莘学子关注国事政事,干预、舆论监督政务的传统,为近现代学者议政所继承发扬。虽然时遭压制甚至迫害,犹秉天下为公之正气,举“民为邦本”的旗帜,坚持不懈建言献策,无怨无悔。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热门推荐
  • 蚊帐

    蚊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穿越携带乾坤鼎

    穿越携带乾坤鼎

    炼化血脉本源,提升天赋;炼化灵魂本源,增强悟性;炼化业力,使人霉运不断;炼化功德,万邪不侵;炼化气运,融入几身;炼化神通种子、炼化后天返先天......炼丹、炼器,更是基础功能。有了乾坤鼎,修仙不用愁。地球屌丝刘波携带乾坤鼎异界附身,成就修仙传奇。***新书《梦境归来做才子》已经发布,期待大家的支持!《梦境归来做才子》简介:梦想照进现实,梦境归来,传奇人生从此刻开始!天籁之音,如椽巨笔,演技非凡,才高八斗,点石成金,这都不是梦想。歌坛天王,畅销作家,国际影帝,著名导演,商界巨擘,莫正阳集于一身!国民才子,霸道来袭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领袖心经

    领袖心经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
  • 逃妻

    逃妻

    今天他就这么开心?我有些懊恼,很不习惯穿这种鞋子,虽然穿上它让我显得更加高挑!可是韩墨很满意,既然答应了他,我也只有委屈自己。反正,只有今晚。明天一过,我就有了自主权。扔掉它!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韩墨是我的邻居。东湖半岛,高档独栋式别墅小区,a城有钱人的聚集区。那个时候,我也很有钱。不对,是我家有钱。……
  • 我的孩子最优秀

    我的孩子最优秀

    教育孩子要求父母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天性、情感和性格,并注意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基本品行,这点和我们国学教育中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书中所阐述的正是以国学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生发出来的人性教育方法,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家长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共同促进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
  • 我的男人两千岁

    我的男人两千岁

    林艾第一次见到时涵,她的车撞到了他,他却突然消失了;第二次见到他,他竟然是她新来的上司;这第三次见面么,她拉起他就走!多年后,林艾感叹道:实践告诉我,遇到好男人要趁早下手哦!尽管他不是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不淑之无良正妃

    庶女不淑之无良正妃

    她本是相府嫡小姐,却因母亲早逝,小妾上位而沦为庶女?没关系,她反正也不稀罕那么一个虚位,乐得被众人遗忘在角落里,好逍遥自在。与她指腹为婚的安王殿下钟情她家二妹,送来退婚书?无妨,她正为怎么摆脱要嫁给那个风流王爷这件事而发愁,如此正好。可是她都这么好说话了,不争不吵不闹的,任由你们折腾,你们却为什么还是这样不放心?落水、投毒、放蛇、陷害、污蔑…各种好戏轮番上演啊。哎呀呀,难道你们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本大小姐玩儿剩下的吗?这都怪她,真的!谁让她长得这么本性纯良,温柔娴淑呢?可是怎么回事?贵妃娘娘,您儿子都已经送来退婚书了,您能不能别再摆出一副慈悲施舍的模样?还让本小姐当妾来保全您儿子的名声?你做梦呢!还有这男人是怎么回事?她不过突发善心救了他一命,他为什么就赖着不走了,还说要以身相许来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啊呸,谁稀罕啊!不过等等,这男人怎么…唔,她要不要考虑一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哈,宝贝偶又开新文鸟,赶紧滴收藏啊收藏,简介只是瞄瞄便可,最精彩的是正文啊正文。O(∩_∩)O~
  • 离婚后再恋爱

    离婚后再恋爱

    某座城市,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个时间,天空的太阳快要把行走在街上的人们给炒焦了,一栋简约雅致的别墅,虽简约却不失庄重,虽雅致却不失浪漫,别墅门口站着一个梳着松散马尾辫,穿着一身白色的简单裙装,脚踩米色平底鸭嘴鞋,巴掌大的小脸上未抹一丝粉黛,清新淡雅却气质非凡的女孩……田美琳,看样子是在等人。李易翔坐在加长的高级轿车里,右手的拇指轻轻托住自己绝对完美的下巴,食指在那性感的嘴唇和笔挺的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