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50

第50章 焦竑的儒释道三学(2)

张商英由读《维摩经》入佛,后与禅师东林常总、兜率从悦等相与论学,佛学日进,儒学亦日进。他认为只有儒家的世间法是不够的,还要有佛家的出世间法。世间法可以治世,出世间法可以治心。从救治社会弊病说,儒家法可以治标末,佛家法可以治心髓。焦竑对张商英此论非常赞赏,他在《焦氏笔乘》中说:“释氏之典一通,孔子之言立悟。张商英‘吾学佛而后知儒’,诚为笃论。”(《笔乘续》卷二)

又如,后人对王阳明有无二义的理解分歧很大,故对“四句教”的解释尽失阳明本意。而“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实可用佛家所谓遮表二法诠解。用此法解,王阳明“心即性”、“良知即天理”与“无善无恶心之体”可贯通为一,了无滞义。《焦氏笔乘》记:“问:‘如来藏具种种功德,今但离一切相,何以满足如来法身?’曰:‘约教中有表有遮,离一切相为遮,具种种功德为表,其实遮中即是表也。’”(《笔乘续》卷二)“无善无恶”是遮,也即此所谓“离一切相”;良知至善之显现是表,即此所谓“如来藏具种种功德”;“遮中即表”,即有无合一。“无善无恶”与“至善无恶”一而二,二而一。佛教之遮表法对于理解王阳明之有无论实在是一个助缘。“学佛然后知儒”,诚非虚语。

又如,焦竑十分仰慕苏轼,以为旷代奇才。但他指出,苏轼见解之超迈,文气之空灵,有得于读佛典之力。尤其苏轼对《周易》的理解,更渗透佛理,焦竑说:

苏子瞻氏少而能文,以贾谊陆贽自命。已从武人王彭游,得竺乾语而好之,心凝神释,悟无思无为之宗,慨然叹曰:“三藏十二部之文皆易理也。”(《刻苏长公集序》,《澹园集》卷四十六)这里很清楚地说,苏轼对于易理的悟解,得自佛理。

第三,呵护佛教。焦竑以佛教为儒学义疏,认为“学佛然后知儒”,他是把佛学作为儒学的辅翼来看的。因此,他反对先儒出于卫道之心对佛教所作的批评,极力辩白佛教与儒家的相同处。他曾对韩愈、欧阳修的排佛给予批评:“二公于儒理本无所得,其辟佛老亦慕孟子之攻杨墨而为之耳,非脚根点地之人。宜无特操乃尔。”(《崇正堂问答》,《澹园集》卷四十七)他提出,韩愈之排佛全在迹上,不过言佛教为夷狄之教,佛教徒口不言儒家先王之法,身不服儒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恩等等,皆摭拾前人排佛之论。韩愈排佛的目的,在重新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而韩愈所言儒家宗旨如仁义道德等,还在粗率外在处;一入精微,即与他力排的佛教相通。如韩愈与僧人大颠往还,得胸中无滞碍而能外形骸的境界,此正学佛所得的证悟,亦儒者修养所追求的结果。这正好证明学佛的好处:学佛,可以使心性精微,得儒家修养所不能得。欧阳修最为倔强难入,但晚年见富弼得法于净慈本,亦不觉心动,稍稍亲近颙华严问学。可见欧阳修亦不能坚持己见。究其实,二人对儒学所得未深,对心性精微处未加详究,对儒佛会通之旨更是肤隔。他们排佛,只是慕孟子距杨墨之名,自处于褊狭固陋之地。焦竑认为,当时辟佛者多未尽佛理,佞佛者又只慕其外在之迹,皆未能真懂佛教。

对于程颢的排击佛教,焦竑也加以驳斥。程颢是焦竑十分敬仰的人物,但对程颢的排佛,则批评甚为严厉。他曾集程颢排佛语,一一加以辩驳,名《答友人问释氏》。焦竑的辩驳,集中在四个方面:

其一,佛家之空与儒家之理。程颢批评佛家“佛氏直欲和这些禀彝都消煞得尽”,意思是说,佛家主张一切皆空,这样儒家所谓性理也被空掉;佛家盛,儒家伦理纲常就要毁堕。焦竑辩驳说,认为佛家只讲空不讲有是对佛家的曲解。程颢所说,正是佛家所斥的“二乘断灭之见”。佛家主张真空即妙有,故并不废儒家伦理纲常。佛家主张山河大地皆由心造,即不废其妙有。如落有无一边,即是心障。所以,程颢“情顺万世而无情”,正是佛家真精神。情顺万世是有,无动于心是无。有无合一,正佛家妙谛。

其二,出离生死是否利心。程颢指出,佛家的目的是要人出离生死,故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心”。生死不能出离,只能顺之。焦竑驳斥说,佛言出离生死,是悲悯世人贪恋富贵之场,引人入道之义;世人贪恋生命,故教之出离生死。但若真成佛慧,即了人本无死。佛学的极

致在于一种襟怀,一种境界。此种境界标志人生之圆满,心灵之纯净;超不超生死,其余事也。佛家非以生死胁持人。这里,焦竑所理解的佛教,已经是以炼养心性为最高目的,主要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学养。生死轮回、今生往生、佛国净土等纯宗教的东西,已被焦竑

视为佛教中粗鄙的东西弃之不道。

其三,精神修养与实际事务。程颢认为,佛学只讲个人内心修养,与实际事务无关涉,故佛教只有“敬以直内”,无“义以方外”;只有“穷神知化”,无“开物成务”。焦竑认为,这是误解佛家,实际上佛家之学无内外,穷神知化与开物成务一而不二。他指出,程颢见寺僧进退有

礼,说“三代威仪尽在是矣”;又说儒家之洒扫应对,与佛家默然相合。这都是说佛家有开物成务,不过佛家之开物成务与儒家不同罢了。佛家之“觉无内外”与儒家“体用一原”是一致的。不必说佛家割裂内外、理事。

其四,明心见性与存心养性。程颢认为,佛家只有明心见性,没有存心养性。此一点特别针对禅宗之顿悟说。焦竑认为,佛氏之明心见性,与孟子的尽心知性同。若真能知性知天,不必更说存养。程颢曾说“明得尽,渣滓便浑化”。既“浑化”,更不必存养,顿悟即是存养。若

必从存养说,佛教之“一翳在眼,空华乱坠”,即有保任心体,勿使糠秕翳目之意。这里,焦竑明显有禅宗意思,重顿悟,不重渐修,悟即是养,不必另有养心功夫。

至于外在的衣服轨仪制度如“削发披缁”之类,焦竑认为不必置辩。他总的认为,程颢辟佛之言,皆未真懂得佛教:“伯淳未究佛乘,故其掊击之言,率揣摩而不得其当。大似听讼者,两造未具,而臆决其是非;赃证未形,而悬拟其罪案,谁则服之!为士师者,宜平反其狱,以为古今之一快,不当随俗尔耳也。”(《明儒学案》第835页)

从以上焦竑对儒佛会通所作的论证看,他思想中有极强的佛学因素。这与明代后期思想界会通儒佛的思潮是一致的。明代后期,随着阳明学的确立与推阐,他对佛道二家的吸收与融合为学者效法而逐渐形成趋势。学者大都到佛理中寻找理论养分,而泰州后学首当其冲。即就泰州内部而论,佛学在学者一路(如罗汝芳、耿定向、焦竑),成了其哲学思想达到深刻、精微的有力助益。而在实行者(如何心隐、李卓吾)一路,则作了冲决名教藩篱,“鼓荡狂禅”的工具。

三道家:以道补儒

焦竑不仅喜好佛书,以之为儒学之助,他也涉猎道家著作。他曾作《老子翼》、《庄子翼》,对老庄进行发挥,目的亦在辅翼儒家。同对待佛教一样,焦竑对于道家,主要吸收其性命之说,而对炼养、服食、符箓、炉鼎之术弃置不顾。《澹园集》中有专论道家一节,其中说:

九流唯道家多端。昔黄老、庄列言清净无为而已,炼养服食所不道也。赤松子、魏伯阳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李少君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寇谦之则言符箓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来至近世黄冠独言经典科教。盖不唯清净之旨趣寂焉无闻,而炼养服食之书亦未尝过而问焉矣。而悉宗老氏以托于道家者流,不亦谬乎!道以深为根,以约为纪,以虚极静笃为至,故曰虚者道之常,因者君之纲。此古圣人乘要执中而南面无为之术也。岂有几于长生哉!(《澹园集》卷二十六)

在焦竑看来,必须区分道家与道教。道教以老庄列为宗,道家的理论宗旨是清净无为,炼丹服食等道教十分看重的东西,先期道家并无闻者。道教之炼丹符箓各派皆背离了初期道家的宗旨,即杜光庭之删定道教史籍也是抛弃了老庄清净无为之旨。焦竑所看重者,为道家老庄

列的心性理论,其极致为虚极静笃,其理论表现为围绕道与德展开的一系列论证。长生久视是其中次要的东西,肉体成仙更为老庄所不道。焦竑是把道家理论看成“君人南面术”的。正因为此,它可以辅翼儒家,助成教化。他特别轻视道教中性命理论之外的东西。他曾为《盘山语录》作序,其中说:

余少喜是书,不必铅汞龙虎,别安名目,与化金御女,自堕旁门,孳孳然独治心养性为务。此七真之正派也。夫方士言长生者往往穿凿于性命之外,不知养性之即为长生;世儒言性命斥养生,不知养其性者同于天道而不亡。(《澹园集》卷十六)

《盘山语录》为道书,焦竑少年即好之。但他所好者,为书中的性命理论。他认为性命理论是全真道的精华,炼丹、房中诸术为旁门左道,皆在屏斥之列。他与王阳明一样,有“养心即所以养身”的思想。王阳明曾答弟子问道家元气元神元精,认为三者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养心即养精气神。焦竑在这一点上与王阳明相同,认为儒家所谓养生,在于养性、养心;养性、养心则合于天道而自然长生。

在性命理论中,焦竑着重者,在“有”“无”范畴对儒学的补充。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老子宗旨的阐释上。焦竑在《老子翼》序中说: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本书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并力求从中为你挖掘出最多的经济学信息,探测到最多的经济学秘密!它将在最贴近你的生活小事中为你进行经济思维的超级解密;它将带你透过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看经济学的力量有多么不可思议;它将传授给你与众不同的智慧,教你懂得如何抉择才更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前朝公主不愁嫁

    前朝公主不愁嫁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惊呼:“我见过你,你是我梦里的那个男人!”于是,他邪邪一笑,不客气的将她拥入了怀里,“原来,你连梦里都在想着朕……”他俯身要来亲吻她,她却不小心划伤了他,只是为嘛最后走的时候,是他抱着她?她原本只是太后身边的小宫女,却在被皇上看到的当天封为了公主。因为逃避男友的吻,却没想,竟然和他一起穿越,她以为南宫翼只是霸道,她以为南宫轩只是掩藏了自己,她也以为,她喜欢的仍是氤氲不散的曼佗罗,却在最后,明白了,什么都在变,包括她的心……
  • 飞翔的痕迹

    飞翔的痕迹

    在米亚罗燃烧般的红叶中,她遇到了他。明明是陌生人,却有着异样熟悉的感觉。这使他们渐渐靠近……蓦然回首,却看见以往曾经飞过的痕迹……
  • 魔女毒尊

    魔女毒尊

    ◆华长歌的存在极具讽刺性!一个败落家族的弱智三小姐,学文文不成,练武武不就,挤破头进天则门镀金,却是连续七年都没有通过入门试炼!在第八年,还被未婚夫君一拳打死!偏偏一无是处的傻女,生就一张绝世倾城的脸孔,可惜世道尚武,美貌无用!然而,谁知道,她之所以屡战屡败,只是因为不想对他出手…舍弃生命,舍弃家族荣耀,结果只换来一死。直到倒下,她才幡然醒悟!于是,浴火重生,毒武双绝!败落家族,她撑起,伤父之仇,她来报,黑白两道,她称雄。天则门,她有特权——条件是,她要在离开天则门之前陪着那个外表温润和煦、内在淡漠冰冷的男人,贴身保护…◆◇◆有一个传说,三百年前一位帝王级武境的强者出自华家。有一个事实,华长歌吞吃了帝王级武境强者的金手指…◆◇◆傻仨儿变聪明了?——嘘!傻你妹啊!小心她温柔的毒你全家去裸奔!温柔…毒…全家裸奔…◆◇◆血染衣袍,无尽厮杀,她回头低吼:“你先走!”然而,外传不懂武功的他,却一掌托在她的肘上,手臂一震,将她送出。“你的任务结束了,这里不是你能解决的,该走的是你。”…从妖王城重返人间,却得到了一个噩耗!金色魔女怒而暴走,血杀四方!帝王级武境算什么!看她超越传说,铸就新巅峰!——————————————————————————推荐本人旧文【无良大兽医】链接:推荐大嫂文文【错嫁之盛世王妃】链接:◆◇◆对收文的兄弟姐妹们说,够意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女惑心:休夫很简单

    医女惑心:休夫很简单

    异样冰冷的感觉,渗透进四肢百骸,秦楚恍恍惚惚的用重如千斤的手,轻轻地抚了抚额角,昏迷前的一幕,渐渐的浮现在脑海中……她记得扬辰奕强行将她送入了精神病院,他说,她疯了,但是她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疯,那个男人……那个男人……他真的是太无情了……后来,护士强行拉着她去病房的时候,廊道上突然涌上来一群穿着病服的人,他们神智不清的对她拳打脚踢,任一旁的护士怎么拦也拦不住。……
  •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当一位千金大小姐重生在一位极品低贱的女人身上。当千金大小姐的生活一落千丈变成五岁孩子的妈妈。当她遇上他,再一次的不期而遇,命运将何去何从?是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抗拒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夏蛮儿、她没钱、她想钱,她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那一夜欢爱,她偷了他高贵的血统并偷生下他的种。本以为偷偷生了他的孩子就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了。生了才知道,那不过是让她年轻的生命提早结束了。★步云端、她有钱、很有钱、她是亚洲集团的大小姐。她什么都不缺,她缺的,是变成为女人真正的能力。一次早有的预谋,令她年轻的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那想她死的人是自己的双生姐妹,只为能夺她所爱。★乔宇纯,孩他爹,他是血统高贵的云端首席大总裁。他不屑那身份低贱的女人,她连暧床的资格也没有。但据说,他们曾轰轰烈烈的结过婚,后来又离过婚。不知身份低贱卑微的她,该如何才能一展她的风采!★★★【狂惑】林蕾蕾,传说中的天才娇女,时尚界的弄潮儿。一次阴谋,游轮的爆炸,令她与父亲同时丧生。★季沫儿,豪门之内公认的花痴草包千金大小姐。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看见帅哥口水往外飙,人人避而远之,不屑之。为帅哥飙车疯狂追,造成交通混乱,一命呜呼。★当她再度睁开眼来,绝色锋芒显露,令人错愕。草包大小姐,摇身一变,金光闪闪,风起云涌。游走时尚之巅,昔日唾弃她的如粉蝶扑面而来。她却云淡风轻、笑看人生,一身荣光照耀四方。★★★特别推荐重生【叛妻】(叛妻)为三部曲,内含(床奴)(禁爱)其中(禁爱)为免费作品。夺妻(全本)越爱越折磨,(狂惑、狂妈子女篇)狂妈(全本)强大的女主重生后有了异能狂惑(全本)豪门纷争,夺权夺产夺情爱叛妻(全本)重生反遇真爱,虐身也虐心狂妻(全本)现代女孩穿越后反当女皇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 非议古人

    非议古人

    柏杨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非议”古人讲述的不再是遥远的和模糊的古人,而是真实的和接近现代人语言环境中的人生。古人身上不为入重视的一面或者不容忽视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和再现古人真实履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就探索历史与人生的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