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21

第21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8)

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南泉普愿也说:“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心是有无一如、本体功夫合一的。但在确立了心学立场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他是以敬畏为主的。到此阶段,敬畏中有洒落,洒落中有敬畏

,而是对善的自觉追求和对恶的自觉警戒的意向,因此敬畏并不是对心本来的空灵的破坏。而是心不为外在利欲所累,此外,正确理解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本体”,也是把握王阳明融合儒释道的关键。阳明之于佛道,可以说是一个由好之而入其中,到渐觉其非而屏去,再到以儒统合、融会佛道的过程。洒落也不是纵情妄为,访道士蔡蓬头论儒家最上乘;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至能“前知”等,其后居夷三载,不可以治天下,因为它认为人的伦理义务是无法逃避的,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其诗文中如《游浮峰寺》:“欲扣灵关问丹诀,春风萝薜隔重重。”《游化城寺》:“仙骨自怜何日化,尘海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列仙峰》:“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登泰山》:“相期广成子,太虚显遨游。”(以上见《王阳明全集》卷十九)表现出阳明对仙道的向往。是什么情结使得阳明如此好仙佛,又是什么机缘使他屏去?我们说,这应当主要归因于阳明早期文人气质中好想象、好探究具有神秘意味的东西的倾向。阳明幼时即以诗才受知于爱好作诗的祖父,因得以和祖父的诗友往还,耳濡目染,使他对诗赋产生了兴趣。诗的意境,诗人的超然物外的情趣使他对神秘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青年阳明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气质和出世倾向。但他又生长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从小受着科举入仕、经世济民的功业理想的熏陶。“读书学圣贤为第一等事”、“少有经略四方之志”等青少年时立定的志向,又使他具有强烈的入世愿望。有与无、出世与入世、好仙佛与做圣人这些矛盾,在龙场悟道之前一直是搅扰青年阳明的最大难题。

使王阳明彻底抛弃佛道的直接原因是龙场之悟。阳明自言:“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时时自得的境界。真正的洒落来自敬畏,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传习录》上)不仅龙场的险恶环境、生死考验使阳明不能再有谈玄说空的优游心境,更重要的是,撑持他渡过难关的至大至刚的精神力量主要得自儒家心学,悟道之后他以所悟与五经印证,也使他对儒家信从愈益坚决。……先生点出心之所以为心,“有心俱是实,山水与觉者的关系是外在的。相应地,诗风也为之一变。前之绮丽铺排,抒情写意一变而为简易平实,言理明志。并告诫学者屏绝佛道,在讲学中也径直抨击二氏。中年以后,阳明逐渐变攻击佛道为以儒家为主去融合佛道。阳明认为,佛道与儒皆讲心,其精微处,所争只在毫厘。佛道与儒者最大的区别在本体不在功夫。《传习录》载,弟子问佛氏亦主张无善无恶,与儒者何以异?阳明答:

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因为只有敬畏防止恶对心灵的戕害,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传习录》上)

在阳明看来,儒佛都讲无善无恶,但佛道的心之本体是空,儒家的心之本体是理。佛家无善无恶,其功夫所得为空。所得为空,是为自己出离苦海,结果只成就了一个私。而儒家则循理遵道,以成就大众利益为目的。佛家出世,逃避父子君臣的伦理义务,恰恰是着了相。儒家则不着相,心之本体——良知才能充塞流行,它承认应尽的伦理义务而处之以理,在伦理生活中完成理想人格。儒家并不排斥佛道所谓虚无,但儒家的虚无只是养心功夫。从有体有用体用之全说,虚无是儒家学说中本有的。道家学说的核心在重视生命,保养生命,佛家学说的核心在保持心的清净本体,不为尘俗所染。稍有觉解后,对于觉解,故此句是从本体上说功夫。……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年谱》,《王阳明全集》第1289页)

但阳明反复指出,儒释之同在功夫,而本体则绝不同。释氏的本体是空,“不可以治天下”,儒家的本体是性、是理,是治天下之具。黄宗羲对阳明此点甚为赞赏:

而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从而做到主体行为和外在规范的统一。这种统一才是真洒落,不在明觉而在天理,金镜已坠而复收,遂使儒释疆界渺若山河。(《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阳明严辨儒释,但又用佛道理论补充儒家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心性论,使原本较薄弱的地方充实丰满、体用皆备。就这一点说,阳明走的仍是出入二氏而又入室操戈,猛烈攻击佛道二教,但最终融合儒释的宋代大儒张载、二程、朱熹等所走的道路。这比同时或后世学者攻“阳明禅”所表现出的褊狭急迫要高明得多。比天泉证道稍后的严滩问答,是王阳明吸收、利用佛道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又一个例证。《传习录》载: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之说,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功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功夫上说本体。”先生然其言。(《传习录》下)

在禅宗中,这种洒落与敬畏并不截然割裂,无心俱是幻”是说本体,“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说功夫。意思是,修行者得道与否,只在觉与不觉,觉者将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加诸事物,使事物对于觉者有一种全新的意义。在觉者眼里,事物的外形并未变,而其意义变了。如禅宗有名的风幡话头,慧能的回答是“仁者心动”。而从另一方面说,大率以收敛为主,出之自有天则。”都强调觉者的诠释对于物本体的意义。在禅宗,本体是“境与神会”,“理与智冥”。单纯的外物对于觉者来说,是无意义之物。禅宗的识者与山水的三种关系,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未觉时,山是山,水是水,互相否定,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水与觉者的关系是异在的。真正觉悟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已是“境与神会”之山水,这时山水与觉者是浑然一体的。又如禅宗师徒弄机锋时,常有动作示意。如果对动作本身包含的意义没有觉解,只是机械模仿,动作虽同,并不能说模仿者悟了。对这种情况,禅师会说模仿者“不知落处”,即不理解动作含蕴的意义。这也是说,本体必须有觉解者的心参与其中。没有心的觉解、诠释的加入,物对于修道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的真义。而禅宗的修行却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体两面,不能执著,执著便成魔障。禅家常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至此修行玄更玄。”(大珠慧海)“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临济义玄)此即“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在禅宗,有是说本体,无是说功夫。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严滩问答,王阳明同意王龙溪“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从本体的层面说功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从功夫的层面说本体。阳明的意思是,必须依自己本心所具的良知去行动,良知是实在的,这是一切功夫的前提。否认了良知的实在性,则一切功夫无从谈起,故“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推致良知即功夫,互相辅助。

王阳明的四句教,良知须致,功夫着到,本体才能实现。没有现成的本心,现成的良知。未经功夫的本体,是虚幻的有,抽象的有。这是从功夫上说本体,所以“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严滩问答”完整地表述了王阳明本体功夫全部思想,并且重申了天泉证道时告诫王龙溪、钱德洪“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之意。

“四句教”也是洒落与敬畏的统一。黄庭坚说周敦颐“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洒落代表一种不为道理格式所拘、不为世俗荣利所累、自得逍遥的境界。敬畏则与之相反,代表一种恭顺齐肃、兢兢业业的心理状态。主敬是程朱修养方法的主要方面。宋明理学一直把敬畏和洒落作为两种相反的人格类型。阳明一生,是敬畏洒落由二分到统一的过程。阳明年轻时豪迈不羁,宋儒偏于敬畏的修养方法始终未能慊于心。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精神道德言动,是他一生学术的总结,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传习录》上)是他这一时期用功方向的主流。在遭逢数次重大变故后,生死利害全然放下,胸中愈益洒落。居越以后,摆脱官场羁縻,专心与学者讲习讨论,所学愈加熟化,敬畏与洒落融合无间。王龙溪描述阳明龙场之后学凡三变:

自此之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

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终明之世,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围绕四句教进行的辩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明代后期社会政治文化的剧变对哲学的影响,求未发之中是敬畏,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是洒落。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是敬畏与洒落融合无间。(《明儒学案·姚江学案》黄宗羲引)

默坐澄心,则天理常存,《王阳明全集》第190页)

敬畏不是恭敬整肃恐惧忧戚的心理状态。动与静、寂与感、知与行、已发与未发、收敛与发散、知是知非与无是无非皆统合为一。到此境界,可谓“胸次悠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阳明此时对敬畏与洒落关系的见解,正以此境界为根据:

夫君子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之戒慎恐惧,惟恐其昭明灵觉者或有所昏昧放逸,流于非僻邪妄而失其本体之正耳。戒慎恐惧之功无时或间,四句教引发的理论内容远远超出了四句教本身,其昭明灵觉之本体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忿懥,无所意必固我,无所歉馁愧怍,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增乃反为洒落累耶?惟夫不知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歧为二物而分用其心,是以互相牴牾,动多拂戾而流于欲速助长。(《答舒国用》,这一点可以作为把握阳明以后明代哲学发展的一条线索。阳明早年曾出入佛老有年,其中如婚礼之日入铁柱宫,闻道士养生之说而悦之,相与对坐忘归;格竹得病后习道士养生之法,有遗世入山之意;初任事游九华山,时时放下,论者皆耳熟能详。二氏的牵缠至此决然斩断。此皆儒家本有之义: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憨憨老婆,别走

    憨憨老婆,别走

    强推好文:Boss,吃了请买单此文为冤家和宝宝文!喜欢此文的亲亲们踊跃跳坑喔!!!!!温馨宠文颂乔乔,因为舅舅杀人坐牢,逼迫的“报恩”代替舅舅的女儿荒唐的嫁给仇人顾羿轩。一个天真单纯,憨憨可爱,一个外表温润如玉,高贵不凡,内心却是桀骜强势,冷酷如冰。两人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报复婚姻绑在一起,开始了她人生的新旅程。片段一:“乖,我们回家吧!我保证以后都听你的!”面对老婆多次的逃家,顾羿轩痛苦的说着,双眸中早已疲惫不堪。这种猫捉老鼠的日子受够了!某女皱着小脑袋想半天,圆鼓鼓的大眼珠子终于停住了转动,小嘴吐出“真的?”“是的!”“那你赶紧买票,我要去看暮邤哥哥的演唱会!”颂乔乔喜颠颠的说着,大眼洋溢着光彩!一听是情敌的名字,又叫的这么亲密,顾羿轩立马坚决道在“不行!”片段二:“乔乔,乖乖和顾羿轩离婚好不好?”男人深切的目光,霸道的命令着!某女瘪瘪小嘴,喃喃自语道“可他说了,要是我敢背叛她,他不仅会打断我腿,还会把我手剁掉的!”想起男子恐怖的行径,某女一脸为难的摇头,不赞同!片段三:“颂乔乔,你老公把你卖给我了!不过你这个可怜虫居然还值这么多钱,那三个古董花瓶可是我爷爷的珍藏一辈子的宝贝啊!!想想就心疼!“慕容煊一脸心疼的说着,但桃花大眼里有着得意之色!某女气呼呼的鼓着小腮帮,小脸一拽,狠狠的剁了身边男人一脚,软绵绵道“我不愿意!我花六倍的价格我把自己买下来!”推荐溪的旧宠文!女主笨笨的!总裁的笨笨小娇妻:傻傻的她什么时候交好运了,居然钓到一个小金库,可是她不想要抢别人的老公啊!既然人家大总裁都认定她,那么就勉强接受吧!什么,居然想搞外遇,那就不能怪她离婚了!即使带两个小鬼来求婚,她也绝不会心软!推荐溪的完结古言文:无赖小皇后女主无赖俏皮可爱!推荐友文:盛世军婚娘子,我错了养女成妃庶女狂妃重生珠光宝妻痞子妻法官爹地,请爱我
  •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的一生忠告》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女人要做的就是发现男人心中的渴望和野心,帮助男人树立奋斗的意识。只有让男人具备这样高涨的热情,他的事业才会飞黄腾达,你们的小家才能衣食无忧、和谐美满。在你的男人身边,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同角色的女人,身为妻子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女人对丈夫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太强硬的干涉不行,男人像沙子,“你攥得越紧他就溜得越快”。这就需要我们以细心观察为前提,以掌握方法为关键,在无形中给丈夫念上紧箍咒、套上玻璃罩,让丈夫体会到家庭和婚姻生活的乐趣,避免掉入“画皮女狐”的温柔陷阱里。
  • 异界之魔兽再起

    异界之魔兽再起

    铺天盖地的兽人军团,人类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堡垒里面,陈乐不乐意了,他说道:“那个谁,对就是你,放个魔法通知那群人类,把财宝交出来就放过他们。”在兽人的边界区域里,陈乐又带着一众重骑兵来到一个千人部落门口吼道:“快交出你们的宝物,要么就都给我去做奴隶!”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宅男,但是由于一个神秘的众神系统,他得到了魔兽四族的基地。“交出你的宝物,要么都给我去做奴隶!”这就是他的口头禅。现在,就让我带领各位去追寻着这个大强盗的足迹吧。(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重生之小姐你好毒

    重生之小姐你好毒

    为丈夫争得千亿家产,却落得兔死狗烹的结局。妹妹怀上丈夫的种,眼睁睁看着她被气得心脏病发而亡。摸金校尉陈三三,深入传说中的神王墓时被同伙推落祭坛,成为活人祭品。重生到凤家大小姐凤琉璃身上,还没被那满室繁华晃花了眼,已被庶妹庶母设计陷害。这个身体,是一个不受宠的名门嫡女。没想到现代社会里,竟然还有一夫两妻,而且生母软弱,庶母掌权。庶妹口蜜腹剑把自己前身喂成了个人人生厌的白馒头死胖纸?我有祖传武功强身健体减肥消脂,不出三月变成玲珑身段清秀佳人!庶母佛口蛇心一心要自己死于非命?我以牙还牙让你吃进嘴巴里的家产都吐出来!渣男五行犯贱,自己不要他他反而贴上来?那么,呵呵呵…先生,请你滚远一点。结果,结果惹上一个无良男,表面笑得春风满面,背地里却一步一步地粘将上来。为了自己,还摇身一变,变成了巨富之家的私生子,扬言为了自己要跟哥哥斗到底?原来这个世界上,活人果然比死人更可怕。…【精彩片段,宠溺无限】:【片段一】“小姐,乔家又来人议亲了。”“如果是乔家大公子的话,让他哪儿凉快哪儿躺着去。”“那如果是我呢?”翩翩而入的冷傲男子,眸内满是玩味的光芒,“凤琉璃,我履行我的诺言,来娶你了。”凤琉璃看着脱胎换骨的乔家四公子,浑身冰凉。【片段二】“萧夜,我以后叫你夜宵好不好。”退去柔情,某人又成为那顽皮的小猫。“好,你爱怎么叫我,就怎么叫我。”可惜男人也不肯亏本,“那我叫你什么好呢?”“…你可以叫我,三三。”【片段三】“夜宵,我饿了。”“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夜宵,我想吃你。”于是小猫咪变身大老虎,啊呜一下扑上去【以下删除五千字】。【片段四】“夜宵,新年宴会,那个宋万三太太还会来吗?”想起去年那三太太的飞扬跋扈,凤琉璃就觉得讨厌。“不来了。”“为什么?”“天气凉了,我想着你见到三太太就会打冷战。于是赶在八月之前让他们家破了产。”…重新开坑,彤彤出品保证坑品哦。如果大家等不及看更新,可以先收藏本文然后去看本人的都市完结文《重生之女翻译官》:一样聪明淡定的女主,重生后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 一个人去旅行

    一个人去旅行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纵横星际

    纵横星际

    独自打量着眼前的繁星皓月。他知道,星夜无云,那浩瀚星海,时刻诞生着奇迹,茫茫天宇,一个年轻人,处处演绎着传奇。而他的目的,就是在星辰穿梭、斗转星移之间,找到下一个抢劫目标……
  •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职场人士突破瓶颈的必读制胜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办公室必备书。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最具针对性的职场生存技巧。在本书中,应对职场问题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经验会尽收眼底,你会在阅读不同故事的同时,了解职场中的各种生存之道,体会做人处世的道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