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16

第16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3)

诚本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描述性的概念,描述事物皆按其本性的必然运行这种诚信的性质,如《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但理学家把诚变成了一个本体性概念,一个体现了主体对万物的觉解的价值性概念。在阳明这里,本心即诚。但他更倾向于说良知即诚。因为心是个混形上形下、本体与表现为一的概念,直接说心即性,心即理,心是真诚恻怛,便无法排除阳明所谓心动气、七情有过等现实状态。故要说心即理,须加以分疏、限定。阳明多以良知为本心、没受到污染的心的代名词。这个本心同时也就是未发之中,阳明说:

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传习录》上)

阳明以未发之中为本有,即在理论上承认人先天本具的心是正的,后王龙溪即沿此一点,发挥为先天正心之学。主张保任此一点先天本正之心,勿使恶夹杂,悟此本体便是功夫。这一点在王龙溪章还要详说。阳明虽然主张中和是人人原有的,但他认为,中和是心之本体,是就心的理想状态说的,现实的人,其心必然受气禀的影响,物欲的遮蔽,故须做存天理去人欲的功夫,以复先天本具之正。这在阳明思想中,特别是他的早期思想中是一贯的,并且处在突出的地位。阳明说: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传习录》上)

常人不能有未发之中,故须用存理去欲功夫。但人本有天赋之善,因物欲遮隔而不显,除去人欲,天理自现,故存天理去人欲只是去人欲一个功夫,阳明说: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传习录》下)

存理去欲是宋明理学功夫大要,尤为心学所强调,阳明著作中“念念去人欲存天理”、“省察克治”几乎无处不有。阳明的功夫论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他强调须在实事上、在行为中而不是在读书、在静坐中存理去欲。所以阳明特倡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全部功夫的支柱,也是他的人格特点。他的以道德带动知识的纲领,也须在知行合一中充实和贯彻。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之说王阳明提出甚早。在龙场,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阳明已开始讲知行合一。因与当时习闻的知先行后说大相径庭,故学者多不信。次年乃教学者静坐,自悟性体,并自悔说:“悔昔在贵阳举知行合一之教,纷纷异同,罔知所入,兹来乃与诸生静坐僧寺,使自悟性体。”(《年谱》,《王阳明全集》第1230页)关于知行合一的最详细的论述见于《传习录》答徐爱问学的一段话中: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割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作两个,是什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爱曰:“古人说知行作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作知的功夫,一行作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传习录》上)

在这一长段话中,王阳明阐明了知行合一的真正意思,以及他所以主张知行合一的苦心。在王阳明之前,关于知行问题讨论最多的是知行先后、知行轻重及知行的相互关系。学者多信从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知行交养互发。阳明对此皆略过不谈。在阳明哲学中,知行乃同一活动的两面,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截然分开。说知即逻辑地包含行,说行即逻辑地包含知。在阳明看来,一个行为必须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为理性及其对行为的指导;一为在理性指导下的现实行动。任何现实的活动,都是理性与行为的合一。现实活动中理性指导的方面属知,实地行动的方面属行:行为的方向表现理性的意志,行为的工拙表现理性的精粗。知表现为对于行为的意向、推理、决断,行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对理性指令的现实作为。这就是阳明所说:“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传习录》中)一个现实的活动,一般来说,总是创意于知,实行于行。也可以说起始于知,完成于行。故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中)阳明这里是以一个实践者的立场,就一般活动的要素及其角色来立论的。他没有探讨知行的来源问题,知行的来源问题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可以循环论证的问题。他也没有涉及知行轻重、知行先后的讨论,因为知行合一本身就取消了这些问题的意义。他是把知和行作为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这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他不是把知和行看做可以孤立存在的,而是把二者置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个统一体便是人的现实活动,人的现实活动本来无法把知和行割裂开。分别讨论知和行,这是人们的思辨抽象的结果。王阳明就是把这个本无法孤立的东西还原,使知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以王阳明说:“君子之学,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分知行为二事。”(《传习录》中)

另外,王阳明的哲学,本质上是伦理哲学,他所说的知行,主要是道德命意和道德行为。他在论证知行合一命题中,所举的例子多为道德方面的,如孝亲的活动、忠君的活动等。从道德活动来说,知行合一强调的是,道德活动必须是道德理性参与其中并发号施令的活动,一个行为之所以为善,是因为它出于道德理性的自主自觉。一个不自觉的“不期然而中”,和一个理性失去主宰的“迫于情势不得不为”,不管其效果如何,都没有道德意义。

其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离,知行为同一活动的两面,若推至极端,则可谓任何行为都是知行合一的,任何人、任何行为想知行不合一而不可得。但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本体,“能知必能行”即知行本体,能知不能行,便是知行本体被私欲割断了。所谓懵懵懂懂的行而不知者、茫茫荡荡的知而不行者,都是丧失了知行本体,都须克去私欲,复知行合一的本体。王阳明重点针对并加以纠治的是当时的士风中知而不行的弊病;阳明所说的“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传习录》上),明指知先行后派。在他看来,道德活动是应当表现为行为的。道德活动和认知活动的一个不同点,就是认知活动可以是纯粹的知,可以不必见诸行为。而道德活动必须是见诸行为的,此即阳明所说:“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弟。”阳明提出知行本体,即意在纠正知而不行的弊病。他对朱熹的批评,很多方面是从知行合一出发。在他看来,朱熹所谓知,主要是知识活动,而这种知识,主要是书本知识,“气力都在册子上”,没有去做现实的道德活动。

另外,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本意,还在于纠正士风中最坏的一面:虚伪欺诈。《山东乡试录》描述当时的世风说:

盖今风俗之患,在于务流通而薄忠信,贵进取而贱廉洁,重儇狡而轻朴直,论文法而略道义,论形迹而遗心术,尚和同而鄙狷介。若是者,其浸淫习染,既非一日,则天下之人,固已相忘于其间而不觉。(《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附录,第866页)

他在给友人的赠言中也说:

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吾为此惧,揭知行合一之说,订致知格物之谬,思有以正人心,息邪说,以求明先圣之学。(《书林思训卷》,《王阳明全集》第282页)

王阳明标揭知行合一,改正程朱的格物说,皆为了纠正世风,恢复即知即行,朴实诚敬的本体。他特别强调“真知”,在他看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真知”(《传习录》中)。真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了必行,这种对于行的内在要求,是知中本有之义,是知的逻辑内涵。一有畏葸怠惰,便是真知被蒙蔽了;才去此蒙蔽,行便自住不得。二是真知知道如何去行,这是真知中的道德理性对于知识理性、对于行为手段的自然要求。上文已论,道德理性有驱迫知识理性主动地去求知,主动地去完善行为手段的能动力量。这是阳明心学的一个特点,是阳明对于中国哲学以伦理统率知识的特性的深切体认和发挥。他的真知是合目的手段为一的。在真知上用功,行为的合理自然在其中了。所以当他的弟子问:“先儒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何如?”阳明回答说:“我则不暇。公且先去理会自家性情,须能尽人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传习录》上)就是说,学问第一义,在于明自己心体,心体明了,是个真知,便既能尽己之性,又能尽物之性。德性的真粹和知性的明达是同一个心的两个方面。

阳明所谓真知,可以说是一个知、情、意三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和谐的动态平衡系统。三者中的意志要求心体的澄明,选择善的动机,要求理性供给其实现动机的手段,又在行为完成后对其进行评价。理性在意志的控制下进行判断、推理,求得行为实现最好的效果。情感则接受意志的评价,以慊意或不安完成主体心理的平衡需求。这里,真知所要求的心体澄明是前提。澄明即精,阳明说:“精则明,精则一,精则神,精则诚。”(《传习录》中)精则知、情、意三者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王阳明从其去除知而不行的虚浮习气以匡正世风的目的出发,还提出“一念发动便即是行了”的思想。《传习录》载,门弟子问知行合一之义,阳明答:“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上)上述即知即行,知行为同一功夫的两面,是知行合一的正解。提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意在匡正重视行为上的为善去恶,轻忽意念上的为善去恶的错误做法。阳明曾借用禅宗典故,说去恶就像猫之捕鼠,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才有恶念萌动即克去,不留丝毫出路。一念发动即是行,意在强调这一点,不能视为知行合一的正解。不过若将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说法推到极处,是可以得出“一念发动便即是行了”这个说法的。因为阳明主张“意之所在便是物”,他所谓物有时不必是主体见之客体的行为,而是观念中的、意识上的。“一念发动即是行”强调的是意念阶段的省察克治。它要比现实行为的改正困难得多,故须重言指出。这与他的格物即“正念头”、即诚意的思想一致。而“知行合一”重在纠治以知行为两个功夫,先知后行,以致终身不知,亦终身不行的弊病。“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与“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都是阳明学说中本有之义,但以前者为主。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提出的一个口号,虽然其中包含的义理阳明时时言说,但此口号多不提起。晚年在与友人辩论中提及过,中年大量语录书信中很少提及。自五十岁揭出“致良知”宗旨,知行合一又作为“致良知”的重要内涵包括在“致良知”中。刘宗周曾指出:“先生教人,吃紧在去人欲,存天理,进之以知行合一之说,其要归于致良知,虽累千百言,不出此三字为转注。”(《阳明传信录》序,《明儒学案》第184页)黄宗羲也说:“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明儒学案·姚江学案》)知行合一是王阳明以道德带动知识,在实践中完成人格修养,收内圣外王之功的重要理论基础。王阳明本人一生的经历,就是他的这一思想的注脚。他的学问事功来自知行合一,他的儒者气象就在知行合一。后来王夫之批评王阳明“以知为行”,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王阳明的这一特点,或者说,是另有意指所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自揭致良知后不再提起,而此时学者论阳明,也多在其致良知与四句教。知行合一之教几乎绝其嗣响。而在20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哲学学派“新心学”中,知行合一说得到了新的发挥。新心学的代表人物贺麟接过知行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的思想,加入新黑格尔主义的绝对精神即知即行和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对知行问题进行了具有现代哲学意味的阐发。

同类推荐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随心皇妃

    随心皇妃

    异世的灵魂,孤独中寻求一丝安定的温暖,然而,现实总是让她受尽磨难,未婚夫婿的不加信任,丈夫的暗藏杀机,让她几度飘零。。。。。。。。。。。。。。。。。。。。。。。。。。。新文:《睡睡平安之流氓公主》《男人,你被劫持了!》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悠然天下(全本)

    悠然天下(全本)

    双星齐聚,六国一统。命中注定为“双星”的悠然和潇泠被两条神秘的手链穿越到云和大陆,在六国鼎力的时代中奔走,只为那百姓的安宁和心中的梦……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他们却道:舍我其谁!他们能否如愿成就他们的宏图霸业?最终,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悠然】萧慕枫:如果此生我无法再牵住你的心,那么我愿意用整个天下,来禁锢你的身。兰彦:这一世,我只想静静抓着你的手,与我共游人间,历经百世沧桑。悠然: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又是谁生命中的轮回,我无从得知。但是如果,世上真的有那天荒地老,那么我愿意,陪着他一直走下去。【潇泠】离夕:我这一生,只愿与你,日月相连。南浔:我知,这路途虽苦,但我甘之如饴,无怨无悔。潇泠:我答应你,此生不会再让你遗世而独立,陪你一起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 俊美七少

    俊美七少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镜子新文《重生—硬碰硬》莫桐未,现代能力颇高但懒散不称职的逍遥杀手,一朝穿越跑到民国,成了临安军督军。临安原总督军流失在外的女儿,排行老七,绝色倾城,本为佳人,世人却皆为男儿身,人称莫七少,征战杀场。一穿就继承了原身的所有恩恩怨怨,据说杀了清允军老督军,境遇颇狗血。风倾宇,清允军老督军七子,人称风七少,长相俊美绝伦,能力天资傲人天成。父亲老督军一死,从法国回来任清允总督军之职。志向颇乌龙,以游戏折磨临安督军莫七少为乐。誓为父报仇。军阀割据,狼烟四起,场场杀戮,恩怨纠缠。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途,走向了情感的不归路?风火弥漫,挥刀斩棘,点点花红,意乱情迷。是谁在争战中模糊了双眼,沦陷对方无心铸起的城池?民国乱世,一场纠葛,且看俊美两个七少,孰胜孰负?终是,谁负谁的倾城,谁染谁的华池。片段一:风七少黑洞洞的枪口顺着莫七少的精致五官一点点下滑,额头,眉宇,鼻息,嘴唇,脖颈,一路对准心脏的位置。俊眉一挑,语气不羁玩味:“都说莫七少是个娘娘腔,依我看倒像个绝色倾城的佳人呢。”莫七少淡笑如风:“竟不知众人口中极爱美人的风七少还有这样诡异的嗜好,到底是佳人还是男人,风七少要不要亲自尝一尝?”一阵薄香扑面,一张冷唇贴上来,细细吸吮,一点凉意一点诱惑。莫七少一惊,猛然推开,恶狠狠的擦拭嘴角冷斥:“你真是个变态!”风七少撇撇嘴,风轻云淡的笑开:“别说,这男人的味道比女人的还要好上几分。”片段二:喧哗的人群洋溢着沸腾的喜悦,清允统帅风倾宇娶亲。门当户对,几省督军的掌上明珠,娇滴滴的军家小姐。人群被拔开,喧哗即刻止息。来人一身戎装,肤胜白雪,眉似远山,眸若星辰,盈盈浅笑间唯有风情万种。嘴角一抿,透出男人的坚定和强硬。飒爽的气质与隐约的婉约矛盾又强烈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连感叹都变成了惊艳。“风倾宇,你想娶亲可问过我?我莫桐未不许,你风七少夫人的位子就得给我莫七少留着!”众人再次唏嘘哗然,临安军主帅莫七少来劫风七少的亲,这……这男人和男人啊!成何体统?!风倾宇懒散的揉了揉眉宇,面带微笑,波澜不惊的样子:“莫七少好大的口气,我风七少粘着你的时候,你都不要。现在来说这样的话算什么?”莫桐未一挑眉宇,颇显无赖,纤手一扬,笑道:“看好了,自己签的卖身契,风七少堂堂清允督军想赖帐么?”风倾宇一怔,笑开。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当一位千金大小姐重生在一位极品低贱的女人身上。当千金大小姐的生活一落千丈变成五岁孩子的妈妈。当她遇上他,再一次的不期而遇,命运将何去何从?是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抗拒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夏蛮儿、她没钱、她想钱,她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那一夜欢爱,她偷了他高贵的血统并偷生下他的种。本以为偷偷生了他的孩子就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了。生了才知道,那不过是让她年轻的生命提早结束了。★步云端、她有钱、很有钱、她是亚洲集团的大小姐。她什么都不缺,她缺的,是变成为女人真正的能力。一次早有的预谋,令她年轻的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那想她死的人是自己的双生姐妹,只为能夺她所爱。★乔宇纯,孩他爹,他是血统高贵的云端首席大总裁。他不屑那身份低贱的女人,她连暧床的资格也没有。但据说,他们曾轰轰烈烈的结过婚,后来又离过婚。不知身份低贱卑微的她,该如何才能一展她的风采!★★★【狂惑】林蕾蕾,传说中的天才娇女,时尚界的弄潮儿。一次阴谋,游轮的爆炸,令她与父亲同时丧生。★季沫儿,豪门之内公认的花痴草包千金大小姐。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看见帅哥口水往外飙,人人避而远之,不屑之。为帅哥飙车疯狂追,造成交通混乱,一命呜呼。★当她再度睁开眼来,绝色锋芒显露,令人错愕。草包大小姐,摇身一变,金光闪闪,风起云涌。游走时尚之巅,昔日唾弃她的如粉蝶扑面而来。她却云淡风轻、笑看人生,一身荣光照耀四方。★★★特别推荐重生【叛妻】(叛妻)为三部曲,内含(床奴)(禁爱)其中(禁爱)为免费作品。夺妻(全本)越爱越折磨,(狂惑、狂妈子女篇)狂妈(全本)强大的女主重生后有了异能狂惑(全本)豪门纷争,夺权夺产夺情爱叛妻(全本)重生反遇真爱,虐身也虐心狂妻(全本)现代女孩穿越后反当女皇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首席的上流大小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开心休夫

    开心休夫

    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特警精英,医学世家传人,只因遭人陷害才命归黄泉,不幸穿越到一名柔弱的和亲公主身上,最可恨的是被当成替王妃冲喜的小妾,还在洞房当晚被王爷推得撞死过去,再次醒过来时,她的柔弱换成了强势,外加冷漠腹黑.既然他们兄弟不仁,将她拉进这皇权的争夺中,就别怪她不义,她可不是好捏的软柿子!凭着特警的敏锐和高超的医术,抽丝剥茧揭开层层面纱,方才知从一开始自己便入了局,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阴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