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04

第4章 《周礼》的阴阳五行思想(2)

其二,《周礼·春官·小宗伯》云:“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贾疏云:“谓充人养之,至祭日之旦,在庙门之前颁与五官,使共奉之,助王牵入庙。”六牲即马、牛、羊、鸡、犬、豕,平时分别由校人、牛人、羊人、鸡人、犬人、豕人养之。

凡祭祀前被选中之牲,无论六牲中的哪一种,均交充人养之;至祭日之旦,再由小宗伯将六牲分颁五官,五官各牵其牲,跟随王入庙。

六牲如何分颁五官,小宗伯无明文。郑司农云:“司徒主牛,宗伯主鸡,司马主马及羊,司寇主犬,司空主豕。”其根据是,《地官·大司徒》有“祀五帝,奉牛牲”语,《秋官)大司寇》有,大祭祀,奉犬牲”文;既然司徒属官有牛人,祭祀时司徒奉牛牲;司寇属官有犬人,祭祀时司寇奉犬牲;则可推定宗伯奉鸡牲宗伯属官有鸡人’,司马奉羊牲司马属官有羊人’,司空奉豕牲司空属官有豕人’。根据《周礼》文例,此为互文见义,故文不具。可见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五官,分别代表五行的土、木、火、金、水,五官在大祭祀时分奉五牲,也是按五行象类行事,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前所述,《天官·内宰》有“凡建国,佐后立市”一语,而司市、质人、廛人、胥师、贾师、司暴、司稽、肆长、泉府、司门、司关、掌节十二位市场之官又都归在地官,无疑,这是暗示人们,后主阴,市属阴,地亦属阴,故市官在地官。可见,《周礼》地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与天官阴阳相对的地官,又是与春夏秋冬四官合成五行的中央土,是阴阳与五行的联结点,《周礼》六官之制,正是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依据构筑而成的。

五官在部别职官时也有代表五行的意义。《周礼》创造了将百官按治、教、礼、政、刑、事六典分别部居的法则,官员的归属原则上照此办理。但是由于五官代表五行,因此,在安排属官时,又尽可能照顾某些职官的五行属性,除牛人、鸡人、羊人、犬人之外,还有数例。

夏官之司爟一职,“掌行火之政令”。其所司有五:一是“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天官·疾医》云“四时皆有疠疾”,孙诒让《周礼正义》云“时气太盛,则人感而为疾,故以异木为燧,而变国中公私炊爨之火以调救之”;二是掌陶冶之火,季春百工咸理时出火,季秋百工休辍时纳火;三是在中春大蒐及十月后田猎焚莱时掌火令;四是在大、中祭祀时负责祭爟,爟即先火,指先出火之人,属人鬼之祭;五是国中居民稠密区失火时,或民擅自于野焚烧草莱时,负责执行处罚。可见司爟之职,均关乎民政,理应归于地官,但火在五行属夏,故将其归在夏官司马之下。贾公彦《司爟》疏云,“在此者,按其职有行火之政令,火属南方故在此也”,深得其旨。

秋官之司氏亦与掌火有关:“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明烛、共明水。”即负责供给占卜、祭祀用的明火、明水。明火用“夫遂”取于日,明水以“鉴”取于月。夫遂之遂又作锈、燧,是一种利用日光聚焦取火的凹面铜镜,《礼记·内则》称之为金燧,《说文》则称为阳,孙诒让认为是取露水的铜盘。由于司烜氏取明火、明水的工具均用金属制成,因此尽管它与司爟同掌火%但却被归入秋官,因为金在五行象类中属秋。

因职掌与金有关而被归入秋官的还有职金一官。《职金》职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即负责征金、玉等六物,然后分别辨明其质量数量分门别类转交有关诸府那么,为何将职金列入秋官?职金序官贾疏解释说:“案其职云‘掌凡金玉之戒令’,又云‘掌受金罚、货罚’,亦是刑狱之事,故在此。”但孙诒让《周礼正义》认为金罚、货罚,并先入士官,士官以授职金,又受而转给司兵”。可见职金既不掌金、货之罚,也不掌金、货之藏,在罚金问题上,不过是士官与司兵的中介,因此贾说不可通。职金入为秋官的主要原因,当是所掌六物以金为首,而且,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与用金有密切关系的缘故。

(第三节 《周礼》六官与五行辅天

《周礼》六官的地位并不完全平等,天官一职在五官之上。《天官·冢宰》郑《三礼目录》云:

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不言司者,大宰总御众官,不使主一官之事也。

王者奉天道,故称天王;冢宰佐王奉天道,故曰天官。冢宰既是六官之长,总御众官,故大祭祀时的职司也与五官不同,五官必须各牵其牲,而冢宰就不牵牲。论理,马、牛、羊、鸡、犬、豕六畜配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合适,但《周礼》却把马推给了夏官大司马,而让冢宰空着。大司马不仅要奉羊牲,还要,奉诏马牲”。五官而奉六牲,显得不合情理。贾公彦为之圆场说:,六卿应言六官,而云五者,以其天官贰王治事,尊而不使奉牲,故五官也。”贾说似是而非。天官不奉牲的根本原因是,五官代表五行,故各奉其牲,天官不在五行中,故不奉牲。

《周礼》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五行象类中没有马,而民间通称的六畜中却有马,去掉则悖于时俗;若分配给天官,则不但逆于五行,而且使天官的地位降同五官,两种方案都于义不妥。于是只好硬塞给司马,让他名副其实地,司马”,使天官高于五官的地位得以保全。

《周礼》天官与五官的关系是以一统五的关系,或者说是以五辅一的关系,说得清楚一点,是五行辅佐昊天的关系。在阴阳五行说的体系中,五行不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最高主宰是皇天上帝,五行是其辅佐,但这种说法出现得较晚。

金、木、水、火、土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据前辈学者研究,《洪范》是战国末年的作品;而且,此五行“不过将物质区为五类,言其功用及性质耳,何尝有丝毫哲学的或术数的意味?”与《左传》所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意思完全一样,尚无哲学意义。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始有以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为五行之官的说法。到《吕氏春秋》十二纪,句芒等五官被升格为五行之神,各主一方之事,四时各有其盛时,五行从自然界的五类物质变为具有哲学意义的万物之纲。《吕氏春秋》中的五行神由昊天上帝统辖,顺时当值,但上帝不当值,祭祀也与五帝分开:

《孟春纪》:“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高注:“上帝,天帝也。”

《季夏纪》:“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

《季秋纪》:“是月也,大飨帝。”高注:“大飨上帝。”

五行配天之说,秦汉时很盛行。《史记·天官书》云:“水、火、金、木、填星,此五者,天之五佐。”填星即土星,故张守节《史记正义》说:“言水、火、金、木、土五星佐天行德也。”先秦时五大行星各有专名,如金星叫明星、长庚,木星叫岁星等等,五行说盛行后,始以五行之名名之。

后儒关于五行配天的说法很多,因而有天是一还是六的争论。《礼记·郊特牲》孔疏云:“郑氏谓天有六天。天为至极之尊,其体只应是一,而郑氏以为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体,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育之功,其别有五,以五配一,故为六天。”认为五行佐天行德,故可与天并称六天。清儒金鹗则说:“五帝非天也,五帝各司一时一方,是五行之精,为天之佐。”《周礼》五行配天的思想与之若合符契,这对于推定《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是有启发的。

《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可见《周礼》既有昊天之祭,又有五帝之祭,这种祭统当源自《吕氏春秋》。

以一统五的思想,《周礼》中时有流露,如天官中提到王有六寝,后有六宫,六寝、六宫的布局均为前一后五。《天官·宫人》郑注,“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路寝以治事,小寝以时燕息焉”。《礼记·曲礼》孔疏说五小寝,一寝居中,四寝分居四维,天子每时一易其寝,中央之室则季夏六月居之。可见五小寝代表五行之居,前一后五的格局与天官领五官的关系完全一致。

又如《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纱。”据郑注,衣色玄(当是象天)、揄狄青、阙狄赤、鞠衣黄、展衣白、缘衣黑,后五衣象五行之色,而以衣为最尊。

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第四节《关于五帝和五帝祀

《周礼》大宰、大司徒、小宗伯、大司寇等职均有“祀五帝”之记载。此五帝之所指,经无明文。郑玄小宗伯注以纬书《文耀钩》之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光纪等说之,甚谬,断不可信。贾逵、马融等以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等当之,其说可从。

《周礼》的五帝,并非指远古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而是指五行帝,这是《周礼》晚出的证据之一。从文献看,《楚辞·远游》始以句芒、太皞居东方,炎帝、祝融居南方,蓐收居西方,颛顼、玄冥居北方,但并未视为四方之帝。从文献看,晋国蔡墨第一次提到五行官:

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蔡墨还说,五官分别由少皞、共工、颛顼氏的亲属所担任:

少皞氏有四叔,曰重:该:修: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这与《远游》之说出入很大。句芒、祝融等五个人名成了官名,而且少皞氏包揽了五官中的金正、本正、水正三官。祝融、颛顼本各居一方,而在这里,祝融成了颛顼之子犁的官名,相去甚远。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历叙古帝官名之不同,提到黄帝氏、炎帝氏、共工氏、太皞氏、少皞氏和颛顼,也无五行色彩及五帝之说。

《吕氏春秋》十二纪对上述诸说进行删芟、整理,使之与已有哲学、术数意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于是句芒等成了五行之神,其上又有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五行之帝,各主一方之事。先前游移不定的各种说法,至此终于以五行格局确定下来。

《吕氏春秋》虽有五帝之说,但尚无祭祀五帝之举。关于五帝祀开始的年代,论者多以《史记·封禅书》文为证,认为始于秦: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

……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

二年,(高祖)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细细玩味这段文字,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第一,高祖入关时,只有白、青、黄、赤四帝之祠,,乃待我而具五也”,可见秦无五帝之祠,至汉高祖时始有之。

第二,如果秦有五帝祀,则必然受到五帝祀观念之支配,否则就很难解释。若有此类观念支配,则五帝祠必定建于同时,然而由以上所引文字可知,秦襄公作西畤祀白帝在周平王元年;秦文公作鄜畤郊祭白帝在其后十六年;秦宣公于渭南建密畤祭青帝又在其后九十四年;秦灵公作吴阳上下畤祭黄帝、炎帝,则又在其后二百五十年;秦献公作畦畤、栎阳祀白帝,则又在其后五十四年。前后绵延四百余年之久,还只立了白、青、黄、赤四帝之祠,未足五帝之数,要说秦人已有祀五帝之观念,令人如何肯信!

第三,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西畤、鄜畤等是否为四色帝之祠?实际上,《史记·封禅书》本身就有扞格之处,在此不妨略举数例:

秦襄公“作西畤,祀白帝”,从字面上看,以“西”方与“白帝”相挂,甚合五行之义。其实西乃地名,不表示方位,张守节《史记正义》云:“汉陇西郡西县也。”鄜畤、密畤、吴阳上下畤等,畤前之字均为地名,西畤也不例外。如果西畤果为祀白帝之处,那么按五行说,则祭当用白色之牲,然《封禅书》明言,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司马贞《史记索隐》曰,赤马黑鬣曰骝也”,可见,骝驹是赤体黑鬃之马;羝羊即牡羊,亦非白牲,因此,以西畤为祀白帝之处,很难自圆其说。此其一。

根据五行说,白帝当与四象之白虎为配。然《封禅书》言“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故作鄜畤祭白帝,以黄蛇为白帝之象,说亦牵强,此其二。

所以,钱穆先生认为,诸畤都是秦人祀上帝之处,极是。《汉书·郊祀志》说“秦皇自以为得水之瑞”,于是“色尚黑”,但是秦人却不祀黑帝,而是长期祀白帝。据《封禅书》记载,秦人祭祀时穿白色衣服,这是令人生疑之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而不及五帝之祀,证明当时并没有五帝祀。

《史记·孝武本纪》始见有五帝祀之明文:“令祀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五帝祀出现于西汉。

传统说法认为秦尚水德,“数以六为纪”,但是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的实物表明,秦俑编制的基数是四,秦俑坑之战车以及铜车马都以四马为驾。《秦始皇本纪》记阿房宫规模及布局,“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下可建五丈旗”,则又以五为计,可见,数以六为计”之说不可尽信。

所谓秦四畤缺黑帝之说,是刘邦左右的人为刘邦代秦编造的舆论,秦时尚无五帝祀之举。《周礼》有五帝祀,则其成书年代不应早于秦。钱穆先生认为,《周礼》五帝不分祀,并据此认为《周礼》作于《吕氏春秋》之前;但《小宗伯》明明说“兆五帝于四郊”,是为五帝分祀之证,因此钱说不可从。

(第五节 《周礼》五行说十证

《周礼》的五行思想,除上述五官、五帝之外,还散见于全书,但大多表述得比较隐晦,因而不为人们所注意,兹揭举如下,作为《周礼》有系统五行说之佐证。

1;六玉

《春官·大宗伯》云: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清代学者金榜、惠士奇、秦蕙田、盛世佐、廷堪、孙诒让等都认为此六器是礼方明所用,非正祭。

所谓方明,是诸侯朝见天子或会盟时设于坛上的方木,其制《仪礼·觐礼》说之甚详:“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胡培翚云:“方明以方四尺之木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设六色者,每面各设一色,以象其神。设六玉者,每面各设一玉以为之饰。方明不必定指日月山川,盖言上下四方而六合以内之神悉该之矣。”可见,方明是泛祀众神的方木,在古代它是作为盟神出现的。古人结盟、发誓,必以神明为证,所指神明极泛,不妨试举数例。《诗经》云“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左传》云“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皆是。能监盟的神太多,不可备举。会同、盟誓时,不可尽设其主位,故为方明,通举六方之神,合而告礼之”,是为正解。

同类推荐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鸾凤鸣之凤凰泣血

    鸾凤鸣之凤凰泣血

    她,向往平淡和乐,但与生俱来的血统注定了今生命运多舛。千里漫漫黄沙路,如命运之轮的锁匙,为她开启了人生新的转折点……他,风华绝世,谋略无双,似能看透世间万事,却独堪不破一个“情”字。一次无可奈何的和亲,令他痛失挚爱,他指天立誓,有生之年,剑指漠北,马踏阴山。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起笔他与她纠葛一世的孽缘。相爱、背叛,有情、无情,谁又能分清?他,孤傲不群,勇冠三军,似有万夫莫敌之勇,却独闯不过一个“情”关。街市偶遇,不打不相识,从此他痴心长付,一世不移。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相遇伊始,他与她之间就已注定了无疾而终的运命。相聚、别离,缘深、缘浅,又有谁能说明?世事纷纭,劫波度尽,相守的甜蜜,别离的苦痛,终令她立定决心要与相爱之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绝世的双雄,倾城的红颜,两男一女的纠葛,必然会激起火花无数,相爱相杀,相依相守,究竟何人才是她最终的归宿?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孙府却说迎春辞了贾母与邢、王二夫人,含泪与姐妹们告别,随了孙绍祖的来人出了贾府。坐在车轿里,迎春回望贾府的匾额慢慢远去,往昔的欢声笑语也渐渐远去了,迎接她的一切,已不再熟悉。她怀想昔日园中无忧无虑的日子,虽是不遂人愿,却也是温暖的回忆。那时她房里的丫头们反在她头上,她也只是手捧《太上感应篇》而不闻不问。终是有恼,也好过如今很多多。她只想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桥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在卧室,软软的枕头里面藏着几千种细菌;平均每条被褥里的尘埃和螨虫有1500万;舒适的大床其实是霉菌孢子的栖身地……在客厅,沙发可能是哮喘病的致病源;地毯虽然美观但是它能使幼儿换上地毯综合征;怎样预防患“空调病”……在厨房,垃圾桶里的细菌会带来致命的疾病;抽油烟机使用不当会导致肺癌;冰箱里的食物在低温下也能繁殖细菌……在卫生间,牙刷中含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34%的按摩浴缸中潜伏着可致命的葡萄球菌;冲马桶时细菌会借助细小水滴悬浮在空中……随身物品中。手机上每平方厘米范围内“驻扎”着几万细菌;办公室里,鼠标上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菌……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本书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友爱同辈、严于律己、彬彬有礼,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红莲国一向不喜好女人的妖孽王爷,却破天荒的将她养在身边,疼进了骨子里。她赌气要离家出走,却被那妖孽拦住讨债:“本王的出浴图都叫你卖遍了整个莲都,你得负责……”某女不满:“让我负责也行,你得说你是因为什么看上我的!”某王爷妖孽一笑:“因为你傻。”某女闻言暴怒,正要发飙之时某妖孽又开口了:“但本王就是喜欢你这种有点傻,脑子不好使的,嗯……很好养活……”(宠文)
  • 许你一吻天荒

    许你一吻天荒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三苦,他年纪轻轻已然全部体会。明知道得不到,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求,企图抓住那万分之一的渺茫机会,可是,他忘记上帝不曾优待他。想爱不敢爱,想放却又放不下,求不得,爱不得,放不得,只能于痛苦中沉沦。在认识她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比想象中的要大,原本以为是上天的眷顾让他遇到她,可是,这一切不过是上帝精心安排的恶作剧。并肩看遍繁华的烟火,蓦然回首时才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