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37

第37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15)

记得2>世纪8>年代,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曾做过一期先秦史专号,国内先秦史名家几乎悉数撰文。专号第一篇《谈先秦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乃先生所撰。先生云,先秦史研究有三条战线:考古工作者站在第一条战线,古器物和古文字学者站在第二条战线,历史学者则是站在第三条战线。史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第一条战线和第二条战线,才能取得成绩。先生此文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反响很大,《新华文摘》曾予转载。先生不仅如是倡导,而且身体力行。以下为我亲历之数事。

1984年秋之某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称,陕西凤翔发现之秦公一号墓将于近日开棺揭椁。先生放下报纸,随即命人去买火车票,带我等学生数人赶赴西安,次日清晨乘汽车直奔凤翔考古工地。秦公一号墓发掘队队长韩伟先生特许我等进入大墓墓底考察。大墓深度约当于七层楼房。南北墓道之总长达一二百米,为加快发掘进度,墓道只清出几十米,因而斜坡很陡,加之运土车辆反复碾压,坡面又硬又滑,难以行走。我等年轻人也只能小心扶着墓道侧壁,慢慢下行。先生年届古稀,无法随往,便站在墓口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并不断向考古队专家询问。次日,听说凤翔附近发现一批魏晋墓葬,大家决定前去考察,考虑到地点较远,故劝先生在招待所休息,但先生执意与我等同行。我等在田野中往复数小时,回到住地,人人筋疲力尽,而先生依然兴致勃勃。

1987年秋,我陪先生到浙江新昌开会,适逢良渚文化反山、瑶山遗址刚刚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牟永抗先生带去几本照片,在小范围内介绍。会后,先生便带我等前往杭州,到考古所库房参观出土玉器,先生每天戴着手套,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件文物,前后达一周之久,似不知疲倦。我对玉器发生兴趣,正是肇端于此。

1988年,我陪先生到西安开会,闻说三门峡新近发现几座虢国大墓,会后,先生即赶赴洛阳。当地文物部门决定用吉普车送我们去工地。不料,出发时下雨,因路途较远,主人较为犹豫,但先生坚持要去,主人只得应允。我们用整整一天参观大墓发掘现场以及库房文物,深感欣喜。顺便提及,先生看文物非常仔细,口问笔记。

有时没有带纸笔,回到住所后,必定详细追记。先生常云,脑子最靠不住,时间一长就忘,或者弄错,故一定要及时记录。

行文当简洁明快

先生行文简洁,文字凝练而不晦涩,反对枝蔓其辞,言之无物。先生尝言,援庵先生激赏顾亭林的《日知录》、钱竹汀的《十驾斋养新录》,除钦佩其史学卓识外,亦仰慕其惜字如金之文风。顾、钱为文,每每仅几百字一篇,然字字皆实,无虚文浮词。援庵先生不甚喜欢做文学者所写史书,如欧阳修《新唐书》,因其过于讲究辞藻,虚言较多。故援庵先生批改学生作业,非常注意文句之简洁,某生之论文,在一句中出现三个“的”字,援庵先生即在旁批注道:“此处有两个“的”即可。并圈去其中一“的”字。奉生师所言,令我耳目一新,奉为学术旨趣。及至后来看到启功先生书写之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衡。”而知朴实无华乃是援庵先生树立之门风,既涉及文风,亦是做人本色,道理很深。先生修改我等论文,对文句是否简洁、畅达,十分注重,凡有字句芜杂、颠倒重复之处,必加删芟。我细读先生批改之处,发现文句确实碍塞不通,从此,我在修改文章之时,必先暗读一过,对文句做,减法”,凡赘字衍句,务必扫荡殆尽。近年,居然有教授说我所写文字比较,干净”,少有废话,令我欣慰,此为先生教育之结果。

文章不怕放

我上硕士一年级时写成一篇论文,当时年轻,以为有了新见理应尽快发表,以免被别人抢了先,便投给某杂志。编辑看后,允诺刊用。于是我请先生审阅,原以为几天之后即可取回,不料先生收下后不再提及此事,我心生纳闷,又不便催促。大约过了半年,先生才将拙作交我。先生云:,文章写好后,不要急着发表,要放一段时间,想想立论是否稳妥,史料可有缺漏,此时尚有修改之余地。

若是发表后方才发现错误,就会追悔莫及,所以,文章不要怕放。先生又云,援庵先生对此非常强调,常对学生言:

“文章要多置时日。”文章须三四次改易,我作文章至少七八次易稿。”文章要精炼,不要有废词,要做到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减。

其后我多次替先生誊抄文稿,发现稿纸之样式多很老旧,纸色泛黄,可知存放之时间已相当久。印象最深者,乃是一篇考证《史记·六国年表》之文章,稿纸下缘遭受鼠啮,已成圆弧形,底排某些文字已经不存,至少已存放十几年。可知先生乃是秉承援庵先生之学风!先生所云,乃是学术箴言。如今学风浮躁,我等更应铭记在心,恪守终身。

三,耳提面命

如今大学博士论文之选题,大率有两种情况,一是导师命题,二是学生自选。我属于前者,由奉生师指定,研究主题为《周礼》成书年代问题。

《周礼》一书,治术与学术兼包,对中国政治与学术皆有重要影响,然其成书于何时,学界聚讼两千余年,言人人殊,迄无定谳。研究西周史、春秋史、战国史之学者均从自身之立场出发,从中征引史料,因而此书或用于证明西周史,或用于证明东周史殊为奇怪。若说《周礼》乃西周作品,则断断不可作为战国史料引用;反之,若是成书于战国,岂能用来证明西周制度?先生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及此事,故而希望我就此做系统之研究。

记得我上中学时,曾在无锡崇安寺古旧书店见过线装之《周礼》,翻开一看,满目生僻字,岂是我之学力能及,连忙放回插架,但亦从此引发对《周礼》之好奇心。“文化大革命”甫过,我在无锡古旧书店见到缩印本孙诒让《周礼正义》,两大册,售价仅两元,随即买下。可惜此书小字密行,几不能容针,只可查检,无法阅读,遂又作罢。千万意料之外,因先生命题,我居然与此书结下终生之缘。

接受选题后,内心惶恐无似:此书我从未通读过,如今不仅要诒让乃清代经学殿军,所撰《周礼正义》乃《周礼》研究之集大成者,尤当先读。而此书彼时尚无标点本印行,图书馆虽有藏本,但不能勾画标记于其上,甚觉郁闷。岂知天如人愿,不久,我随先生前往浙江开会,经过绍兴时,我无意中在古旧书店发现一部四部备要本《周礼正义》,全二十八册,令人难以置信者,标价仅为十元,可谓天佑神助!我购下此书,同行之师友无不艳羡。我之博士论文出版时,先生在序言中还提及此事,称我在绍兴见此书后,,狂喜,急购归,从此寝馈其中”,诚非虚言。

因我所得《周礼正义》无标点,故每日功课便是逐页点读,无从偷懒。我根基很浅,读此皇皇巨著,深感力不从心,但已无退路,唯有迎难而上。由于文献古奥,又是点读,故需高度凝聚脑力,稍一走神,则不知所云,唯有返回重来。每日午餐后,头脑如有铁箍,无法放松,难以入睡。等起床号响起,两目惺忪,昏昏沉沉,只得用冷水浸面,刺激神经,以便下午继续攻读。这一工作绵延四五月之久,艰辛之极。期间,先生对我关心备至,时时询问进展情况,并多次对我说,若宿舍内晚上喧闹,可以到他书房看书。

先生云,《周礼》成书年代研究,自来有两途:一是研究其官制体系之年代特点;二是研究其治国思想之年代特点;两者均有可取之处,可择善而从。我最初倾向于前者,拟仿照郭沫若《<周官>质疑》之法。郭氏选取《周礼》中与金文不合之十九项,逐一考证,最后判断其成书年代。我计划将此法推广到《周礼》所有职官(总数约三百六十),以求在覆盖全书之基础上提出新说。先生表示同附录五《亡尤室问学偶记意。于是,我从天官冢宰入手,逐一收集材料,但很快发现,此书许多职官不见于先秦文献、铜器铭文,无从考证。当时,刘雨、张亚初先生撰《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将《周礼》职官与金文对比,而知仅四分之一职官可证于金文。换言之,有近四分之三之职官于金文无证。事实证明,既有之思路需要调整,遂决定从分析此书之思想构成及其时代特点来推断其成书年代。经过反复思考,大体形成如下之论证思路:

1;《周礼》作者之建国思想由儒、法、阴阳五行三家构成;

2;儒、法融合始于荀子,阴阳、五行融合始于邹衍,四者同时出现于一书始于《吕氏春秋》,故《周礼》成书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此为其成书年代之上限;

3;《吕氏春秋》为杂家,虽四家之说见于一书,但尚未融为一体,杂凑痕迹明显。《周礼》之三家思想已融为一炉,其精致之程度非该书可比,其成书年代当更晚;

4;汉初,随着大一统王朝出现,诸家思想走向融合,与《周礼》所见大体相符。鉴于《周礼》中不见文景时盛行之黄老思想,故其成书年代之下限当在文景之前。

5;《周礼》乃理想国蓝图,但其中确有利用先秦材料者。譬之今有陕西老农利用若干捡来之秦砖汉瓦、两周木料,建成一畜厩,其中虽有旧材料,但其建筑风格与年代只能归诸当代。本文重点,乃是确定《周礼》成书年代,而非具体职官之来历。

先生对我提交之论文新大纲表示赞同。由于思路改变,耗去时间不少。校方规定,三年之内必须完成论文答辩。为争取时间,我每写出一章,即送先生批阅,自己接着往下写。新一章写完后再与先生手中之前一章交换。每次交换,先生都会详细谈该章存在之问题,有些问题相当重要,如我主要依据孙诒让《周礼正义》立说,先生认为有失偏颇,因为贾公彦《周礼疏》乃唐人《九经疏》之最优者,学者早有定论,故论文必须顾及。先生之点拨,使我得以避免某些重大疏漏。接着,我先根据先生意见修改前一章,然后再写更下一章。如此往复,直至初稿全部完成。记忆犹新者1988年12月31日,我如期完成全稿,交先生总审。

先生批阅论文相当仔细,无论是论点阐发、史料征引,还是文句修饰,都严格把关。若论述太烦琐,先生会大段删除,或者干脆将这一部分稿纸裁去,而将修改的文字写于另纸,然后粘贴在一起。有时粘贴之稿纸太长,先生便将长出之部分向上折叠。故论文送去时,稿纸很整齐,取回时已是长短不齐,其中浸透先生心血。

论文之关键引文,先生往往会查检原书,并且发现一些错误,甚至有将篇名写错者。那是写作时自以为记忆确切,未去核对,一经先生指出,惭愧无似!如此不仅避免了某些,硬伤”,亦使我日后更加谨慎。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论文字数再多也完全靠手抄,抄得多了,字迹就潦草,以致难以辨认,凡遇此类情况,先生并不直接批评我,而是在草字旁边写出正楷。先生之一丝不苟,令我惭愧无似,此后,我抄写文稿,字数再多,亦能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在我撰写论文期间,先生每每与我谈及外校寄给他评审之博士论文,好在何处,差在哪里,一一分析,让我少走弯路。先生对论文之要求非常严格,或近乎苛刻,某校有一博士论文请先生评阅,先生提出七条批评意见,认为尚未达到博士论文水平,建议暂时不组织答辩。先生曾将这些意见一一说与我听。先生之认真,乃是出于学术良心,并无恶意,而对方导师却不领会,此后之论文评阅便不再邀请先生,先生亦不介意。另有一事,予我印象极深,某日,我到先生处有事,先生举起案头一本书对我说:

“你的论文若写成这样,我就不让你答辩!”我接过书一看,作者是一位颇负盛名之学界名流!我当时内心之戒惧,读者当不难想见,故不敢稍有懈怠之心。

1989年春,我之博士论文即将提交答辩。当时校方之论文审查程序非常严格,评阅专家必须在十五至二十位之间,因而本学科之重要专家几无遗漏。一个月后,评阅意见全部寄回,均同意答辩,随后拟定答辩委员会名单。先生认为,论文答辩旨在听取专家意见,故要尽可能邀请与论文主题关系最密切之专家。记得有人建议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某著名学者担任答辩委员,先生当即拒绝:“这位先生参加论文答辩会,从来不提意见,只说好话,请他来答辩,意义何在1”最后拟定杨向奎、张政烺、李学勤、刘家和、郑昌淦、牟钟鉴、李民七位先生为答辩委员,杨向奎先生为主席。答辩委员会中,有三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之著名学者,即使是历史所博士论文答辩,他们亦很少同时出场。由于先生之力,三位先生同时前来,使答辩会大为增色。答辩申请书送到系里时,时任系学位委员会主席的何兹全先生在批复栏中写道:,答辩委员会阵容强大。”

1989年4月4日上午,论文答辩会如期在校内专家楼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郑昌淦先生首先发言,说《周礼》很重要,亦很难研究,如今看到此篇论文,非常欣喜,希望日后有更多青年后进来研究《周礼》!答辩委员会主席杨向奎先生是研究先秦礼学之名家,对《周礼》用力尤深,出于对后学之提携,对我鼓励有加,其他答辩委员亦复如此,答辩全票通过。当时博士生数量较少,故每当有人通过论文答辩,《师大周报》均予报道,报道稿一般由系里提供。我的答辩通过后,先生很是兴奋,亲笔撰写答辩报道稿,送交《师大周报》发表,这使我非常感动,深感荣幸。

同类推荐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她是五毒教最小的师妹,却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也是最丑的一个。因为从小脸上的伤疤,她不得不带着半边面具示人。她被众师兄逼上了寻找大师兄之路。她是爬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大师兄’。眼前这个颓废得不行的男人,真的是大师兄吗?他那唏嘘的胡渣子,忧郁的眼神,还有那神乎奇技的刀法……都深深的吸引了她!等等!他真的是传说中的大师兄吗?为什么混混打他都不还手,真是越看越窝囊,本来还指望他一展五毒教的绝学的,怎么变成了她救他?有没有搞错啊!难道她认错人啦?不会吧!
  •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隐身新娘(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霸奴娇

    霸奴娇

    这是一个美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小美人。乌黑如缎的长发梳成两个髻,没有珠玉钗凤的点缀,只绑着红色的两个绳结。眉如弯月,眼如星光,鼻巧高挺,樱唇齿白,五官小巧精致,如沉鱼落雁,婀娜多姿,颦颦艳艳,玲珑剔透。小小年纪就长得如此秀美,长大后必定有着惑人的容颜。都说江南出美女,因着地势山清水秀,故而养育的人儿也就有着灵气与雅蕴。已是黄昏的江南青岭城,被落日昏黄的光环笼罩着,清灵灵的山山水水,……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收集了许地山先生各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作,许地山的小说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气质。委婉细腻、纯真自然的文笔,对人的悲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使其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 无极变

    无极变

    从小被一对强大武兽收养的猿天,在养父母的教导下喜欢上修炼、领悟魔武。
  • 幸福敲错门(全本)

    幸福敲错门(全本)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是谁说了白头偕老,共赴末世,许是夸口倾颜。是谁应了路远马亡,各安天涯,终是情深缘浅。在婚姻这场战争中,林落轻易就失了阵地。当那个高傲的女子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知道自己终是毫无反击的余地了。她以为自己从此再也不会爱了,谁知却遇到了记忆中的葵花少年。因为一个偶然的碰撞,他将她从尴尬的境地带走,他细心地呵护她受伤的每一寸肌肤。她的心因为他的一个小举动而柔软下来,一夜的放纵却成了一世的纠缠。他是她不该亲近的人,可是她还是忍受着良心的强大谴责毅然和他在一起。她不是他的天使,亦不是伟大的治愈师。她不过是一个不甘心的蝴蝶,竭尽全力地想飞到沧海的彼岸。去看看那里,会不会有那个他?【冉把前面几个章节修改了一下,个人感觉修改后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冉!】群号:111233127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新文《因为爱情》,希望大家继续支持!http://m.pgsk.com/a/286870/
  •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书中每一个游戏和故事,都让人的人生感动,本书内含十个游戏,让人的生命升华。即“给心灵整整容”、“没有一种草不是花”、“金钱买不来快乐”、“换一种心情去生活”等
  • 庶女婠婠

    庶女婠婠

    前世的兆佳氏婠婠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要被牺牲;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见不得光;因为是庶女,所以连死都没有留下一个牌位,只落得草席裹尸,丢弃荒山。直到临死前,婠婠才知道所谓的亲情、家族利益都不过是个笑话。恭顺、隐忍、付出只是成全别人的借口,到头来都不过是枉做好人。所幸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好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前世她用一生证明善良、恭顺和付出不过就是一个笑话,今生她不想当什么笑话,她只想要大权在手,杀尽前世负我之狗。
  • 玫瑰之翼

    玫瑰之翼

    艾麦缇转学到贵族学校璀璨碧汐后,因为来自小城市而受尽欺负,常被同学用“满清十大酷刑”伺候,无论是她有理还是同学们狡辩,按照国际惯例,她总是错的,被罚关小黑屋更是每天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