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11

第11章 《周礼》的治官思想(2)

《周礼》中法的种类很多,除上述治法、教法、刑法等之外,邦之大事皆有专法。《大宰》郑注引郑司农云,“官职主祭祀、朝觐、会同、宾客者,则皆自有其法度”,《小宰》职云,“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所以,孙诒让认为郑司农所举,还应加上军旅、田役、丧荒,甚是。七事的礼数、规格、程式都有严格规定,通谓之“法”。如宰夫的治朝之法,司会的九贡之法、九赋之法、九功之法、九式之法,大司徒的地法,小司徒的比法,载师的任土之法,大司马的战法,司勋的六乡赏地之法,量人的建国之法,士师的国之五禁之法,司刑的五刑之法,司盟的盟载之法,等等。这类官法由爵秩较高的官员所掌,并由他们授予下属官员,孙诒让《周礼正义·大宰》云,“一官秉之,以授众官,使各以法共治之”,这就是授法。

为了保证法令条文的正确,避免在授受过程中抄错、讹传,因此,法令均由专门官员抄写。《春官·御史》云,“凡治者受法令焉”,郑注,“为书写其治之法令,来受则授之”,孙诒让《周礼正义》云:“法令,谓应行之条律。其文繁多,故为书写授所司,使受而行之也。”《秦律》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县各告都官在其县者,写其官之用律”,可见,秦时各官府所遵用的法律,也由各县的都官负责抄写。法令是由中央制定的,下级机构必须原文照录,不得有丝毫走样。

《周礼》中的授法,极为郑重,地官记之较详。如《大司徒》云,正月之吉,“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乡大夫》云,“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大司徒颁教法,乡大夫受之,退而又授予其乡之吏,可见六乡之吏均如此层层向下授法。再如。《小司徒》云,“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乡大夫以下各级官员均按比法登六畜、众寡等,可见比法亦层层下授。《夏官》中也有授法的记载,如《司兵》云,“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郑注,“从司马之法,令师旅卒两人数所用多少也”,可见,授兵的数量多少也有定法,必须由司马授之。由此可以推知,司甲、司戈盾、司弓矢等官也必定有司马所授之法。其他与军事有关的官员,也必须从司马处受法,如《县师》云,,若将有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郑注,“受法于司马者,知所当征众寡”。《周礼》为行文简捷,往往不面面俱到,而于互文中寻绎见义,此又一例。

此外,还有许多更具体的“法”,如典妇功所掌之妇式之法,是关乎女工用财数量的法则;司弓矢所掌之六弓四弩八矢之法,是关于弓弩矢曲直长短之数的法则;土方氏的土圭之法,则是测日影的法则,等等。这是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的官员必须熟记的法则体。

“法”是百官行事的依据,又是课验其善否的标准。为了能够“一断于法”,《周礼》的法极其详密、具体,这是《周礼》治官思想的一大特色。

(第三节 联事与制衡

严格的定分固然可以明确百官的职责,但是也容易产生两种弊端,一是各部门职而不通,彼此暌隔。“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坠)”,彼此之间缺乏会通,必然要影响某些活动的进行;二是每官独司一职,容易舞弊,尤其是一些身居要害部门的官员,要欺上瞒下,甚至矫命窃符,亦非难事。这些问题,先秦政治家都未曾解决过,为此,《周礼》的作者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提出,官联”的概念相应对。官联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小宰》职云:

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

六者均为大事,故《大宰》郑注引郑司农云:“官联谓国有大事,一官不能独共,则六官共举之。联读为连,古书连作联。联谓连事通职,相佐助也。”大事需要会同众官联合处理,此即所谓“官联”。孙诒让《周礼正义·大宰》认为官联有异官之联事与同官之联事之别。异官之联事,如大祭祀,天官大宰赞玉币,地官司徒奉牛牲,春官宗伯视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夏官司马羞鱼牲、奉马牲,秋官司寇奉明水火等,此为六官之长相与为联事。又如,春官之典祀,征役于秋官之司隶;地官之鼓人,诏鼓于夏官之太仆;秋官之掌戮,参与天官甸师之杀;秋官之蛮隶,执夏官校人之役;地官之乡师,考辟于司空;地官之稍人,听政于夏官之司马,等等;均为异属官员共举一事。同官之联事,如凶荒施惠,同属地官的遗人、乡师、司救、委人等相与为联事:遗人主掌粟米之积,委人主掌薪刍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之积,司救掌以王命施惠,乡师掌其乡之施惠。又如天官之阍人与宫人同掌王宫之扫除,阍人掌五门之庭扫除之事,宫人则掌王路寝之内扫除之事。

《周礼》中,事无大小,皆有联事。《小宰》职云“凡小事皆有联”,曾钊云,“凡非祭祀、朝觐、会同、军旅、田役、丧荒之事,皆谓之小事”。因此,《周礼》的官联,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现象,上下左右皆有之,甚至一官分别与数官联事,如天官宰夫在正朝位时,与夏官司士、射人为官联;掌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飨牵与其陈数时,又与秋官大行人、掌客为官联;而掌百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时,则又与天官司会,夏官司士、职方氏,秋官司民为官联;掌治法以考百官府之治,则又与司会、天府为官联;三公六卿之丧,则又与职丧相联事。再如天官玉府,掌良货贿之藏,与内府为官联;大丧供含玉,与春官典瑞为官联;复衣裳,又与春官司服为官联;供角枕、角柶,则又与天官掌皮、地官廛人为官联;合诸侯共珠盘玉敦,则与秋官司盟、夏官戎右为官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官联的作用有二,一是作为对官常的补充。孙诒让说,,官常主分,与官联主合,义正相反”,若只强调定分,势必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而辅之以官联,则能使六官互相贯通,融成一体。二是能制衡百官。一事由数官共举,往往可以相互牵制,防止舞弊,下面试举数例。

《周礼》中涉及人口查计的官员很多,或主调查,或主记录,或主庋藏记录,或主钩考,不一而足。潘光旦先生认为《周礼》中有两套查计制度:

第一套是地官乡遂系统的查计,第二套是秋官系统的查计。查计情况造册呈报,并且分别由天官司书与春官天府掌正本,大宰和天官司会、春官内史掌副本。所有这些官员都相为联事,但在同时,主天下之大计,司书则掌计会之簿书,职内主入,职岁主出,官府均不能从中取巧。瑞节是使者身份的凭信,事关重大,因此由春官典瑞、地官掌又显然有着互相制约的目的,否则就不需要用两套人马来做同一件事。潘光旦先生说,“两套查计工作是老老实实的两套,并且是故意的不相为谋的,为的是深怕地官的一套不免于妄滥,而必须有秋官的另一套作为查计的主体,作为按覆的张本”,这样,任何一套的书官员都不能从中作弊,官员个人要营私,就更是难乎其难了。

在财务管理中,互相制约的现象同样很明显。司会为计官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司书则掌计会之簿书,职内主入,职岁主出,官府之币余之财则由职币掌管,五者相为掣肘,缺一不可。《职岁》云,“凡上之赐予,以叙与职币授之”,王与冢宰若有赐予之用,由职岁掌管财出之数,但所需之财又由职币供,职岁管账,职币管钱,均不能从中取巧。

瑞节是使者身份的凭信,事关重大,因此由春官典瑞、地官掌节、秋官小行人共同管理。典瑞授使者瑞节,然后掌节辨之,确认无误后,再以英荡与传辅之,而两官所授,均须合于小行人所颁达的法式。三方交验均合,方可通行。从文献看,直至战国时代尚无此种制度。当时通行的虎符之制,右半在王,左半在将,两者相合即可,故信陵君窃魏王之符,即可调动晋鄙的军队;秦长信侯作乱,假造秦王与太后之玺,即得以征发县卒与卫卒等;都没有《周礼》这样复杂的程序。据《掌节》文,节又有玉节、角节、虎节、人节、龙节之分。楚为泽国,如其说,则当用龙形之节,然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有车节、舟节两套(均残),都是铜质竹节形,每套由五枚同样弧度的铜节合成一个竹筒形,上书文字,可见是单独使用的,无需刻有文字的,英荡”配合使用,凡此均不与《周礼》合,《周礼》所说,纯为想象之制。

《周礼》对官员的制衡法,是一种高超的驭官之术。法家的法与术,往往不易区分,混言之,法可该术;析言之,则法者所以治民、术者所以治治民之人者。韩非将两者糅而为一,法中即有术。《周礼》治官之法,处处浸透着这种“治治民之人者”的“术”。叶时赞

“六联”云:“有同寅协恭,而无叛官离次;有联事合治,而无分朋植党。成周之官所以内外相统,小大相催,而无旷官者,六联为有助焉。”他把六联当做西周官制来颂扬当然不对,但对其功用却说第四章《得很明晰。

(第四节 官成,官计与考课

国君对官员的考核,至战国时方形成制度,称为“上计”。方法是官员将一年应完成的各种数字(如赋税数等)写在木券上,交给国君,国君剖之为二,君臣各执其半,年终再合券,以之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不佳者收玺免官。西门豹初治邺,不事左右,就曾被收玺。从文献看,对官员的考核,都在年终进行,《荀子》说,“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又如《商君书》云:“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以一岁别计,而主以一听见所疑焉。”《管子》中也有月计的记载,“是故岁一言者君也,时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管子》非成于一人一时,这些记载是否当时之实录,难下断语。总的说来,战国的考课制度尚在初始阶段,合券责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周礼》在总结这些做法的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更为周密的考课制度。

对百官的考核由大宰总负责,小宰佐贰。六官正贰按法定时间命令属官呈报治绩。所谓法定时间,是指旬末、月末和岁末。《宰夫》职云:“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官员每隔十天要做一次工作小结,称为日成;每月又有一月情况的小结,称为月要;年底则有全年情况的总结,称为岁会。孙诒让说:“通言之,成、要、会通曰计,而会为岁计,校成、要为大,故云大计。”日成、月要、岁会,即日计、月计、岁计,司书又作日成、月成、岁成,其义相同。

日计由各官当官之长负责,月计则需向小宰呈报,《小宰》云,“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时。《大宰》云,“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小宰则“赞冢宰受岁会”。《大宰》贾疏云,“百官致其治政功状,与冢宰听断其所致之功状文书,而诏告于王”,即听岁而考吏治得失。此外,每隔三年还有一次大计,《大宰》云;“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要”,要即月要。岁终为考课百官之,

考课的依据和标准,是大宰八法中的官成和官计。《大宰》云,“五曰官成,以经邦治”,郑注引郑司农云,“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孙诒让《周礼正义》云,“郑所谓成事品式,即谓凡官事之有文,籍可稽校、案验者,”官员所掌之职事完毕后,大宰、小宰要根据其文籍簿书,考其品数法式。文籍簿书有八类,即《小宰》之官府八成:

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傅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热门推荐
  •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史上最强女杀手,一朝穿越却成了南川国相府的妖孽四小姐,备受欺凌,却扮猪吃老虎的每次都将欺负自己的人欺负回去。新婚当日,竟被嫡姐与父亲算计,代替嫡姐嫁给靖江王当妾,收尽欺凌、筋脉尽断,一身修为皆数断送,可是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神秘空间,于是开始了发家致富,斗渣姐、欺后爹、戏夫君、灭小妾的幸福生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 我是我的神(下)

    我是我的神(下)

    《我是我的神(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读后让人觉得异常沉重的小说,全书弥漫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讲述了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下乌力图古拉一家两代人的坎坷人生。小说用动人的笔调阐释了生命与情感、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存在与死亡的关联与对抗。
  • 恋上天使面孔恶魔心

    恋上天使面孔恶魔心

    当狐狸遇上狐狸……冷清清,因为遵守狐狸法则而荼毒了一棵漂亮的嫩草,却不知,麻烦就此开始。天使的外表隐藏着魔鬼的邪恶,蓝一泽,一个纯真帅气,又有着执著和倔强的坏脾气,从遇上那一秒开始,就注定了甩不掉。冷清清深感绝望:先是被追踪到工作地,奖金彻底归零。其次被堵在门口,一双可怜兮兮的眼睛使她失去了单身的自由。再次,如影随形,生活犹如恶梦。云霄飞车?!悬崖蹦极?!恐怖鬼屋?!还有!还有!!!左右衡量,罢了!为了漂亮的嫩草,她冷清清霍出去了!不是吧?!晚上也要寻刺激,什么?!居然要带着她这个二十八岁的老大姐去玩飞车?!额的上帝啊!!可是,某一天居然被他发现,天使出现了恶魔的翅膀,这家伙居然是黑道人人闻声破胆的蓝太子!!!“清,给我暖床吧!”某一夜,恶魔带着天使的笑勾引她。哼!她可是狐狸,要主动出击,因为……她爱给嫩草暖床!《暖床系列》之‘狐狸精’凌镜:《我不暖床》瞑月流水:《我暖不暖床》
  • 孽海

    孽海

    孽海下了摩斯大街,拐进赫德路,市面的繁华和喧嚣便隐去了。嵯峨的楼厦不见了踪影,撞入眼帘的尽是花园洋房和西式公寓,有阵阵花香在空气中飘逸。车夫脚下原本尘土飞扬的士敏土路也变得温润起来,夕阳的柔光将路面映得亮闪闪的。路上是幽静的,偶有三两小贩的叫卖声,再无让人心烦的市声聒噪。只是洋车却明显少了起来,一路过去没见到几辆,朱明安便觉得自己坐在洋车上很扎眼。在白克路口,一辆黑颜色的奥斯汀迎面驰来,像似要和朱明安的洋车迎头撞上去,车夫扭住车把去躲,差点儿把朱明安扶在身旁的猪皮箱甩到地下。
  • 独占帝君:第一毒舌狂妃

    独占帝君:第一毒舌狂妃

    一场轰炸,当她带着外人所不知的自家萌宝穿越重生到异世,成了一代奸商家中所谓未婚先生,正被浸猪笼的残破女子……而当她遇见他,他彼时只是一个穿着一身残破装和龙相斗只为保命的受伤男子,瞧他风华无限,绝艳天纵,她竟是一时没认出他究竟是“他”还是“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万妖之主

    万妖之主

    只因一场际遇、一份机缘,他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修真之路,成就了修真界一个威名显赫的万妖之主。破苍穹,乱红尘,颠三界,不管是妖是魔,皆为我所用。不管是仙是神,皆唯我独尊。<br/>&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