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0

第40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2)

佛性是本有还是始有,大乘经典历来说法不一,甚至同一部涅盘经的说法也颇多出入。南北朝时,有的佛教学者为了弥合两种说法的矛盾,变换分析角度,运用调和手段将两者统一起来。如成实论师就提出“本有于当”的说法,认为就众生必能成佛之理来说,佛性是本有,就成佛是在当来而非现在来说,佛性是始有。地论师内部因对阿赖耶识看法不同,对佛性本有始有的看法也产生分歧。后来有的地论师学者则把佛性为分理性和行性两种。“理”,指妙理,本体。“行”,指修行,实践。认为理佛性是非造作的,是本有;行佛性是依靠修行而成的,是始有。以上都是佛性既本有又始有,亦本有亦始有的调和说法。

佛性本有始有之争,从哲学思维来考察,其实质主要是关于人性、人的本性、人的善性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才有等问题的分歧。这也是思想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着眼的角度、对象的不同,一部人类文明史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异说纷纭。佛教关于这个人性问题的争论,正是思想界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阿赖耶识

[注释:南北朝时译文多用“阿梨(黎)耶识”为统一起见,除引文外,一律用“职赖耶识”。]的歧解与争论

南北朝时代译出了大乘瑜伽行派的大量典籍,其中以真谛译的无著撰《摄大乘论》和世亲撰《论释》,对佛教义学影响最大。《摄大乘论》借助于解释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摄大乘品》来阐发瑜伽行派的观点,宣扬阿赖耶识能变现万有,即一切万有都缘起于阿赖耶识的思想。又如菩提流支等译的《十地经论》,是世亲对《华严经·十地品》的注释。译出后的影响也甚为深广。该品主张“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大正藏》第9卷,558页下。]。“心”,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而世亲把“心”解释为人们的根本义识——阿赖耶识,强调第八阿赖耶识是众生获得解脱的关键环节,应从阿赖耶识处而不是其他的识去求得解脱。阿赖耶识作为瑜伽行派的根本观念和基本范畴,受到中国学者尤其是地论师和摄论师的重视,并且对阿赖耶识究竟是清净的真识,还是染污的妄识,展开了争论。这一争论又与佛性问题的探讨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佛教思想界辩论的重大问题。

一、阿赖耶识真妄辨

吉藏在评论地论师和摄论师的心识论时说:

又旧地论师以七识为虚妄,八识为真实。摄大乘师(即摄论师)以八识为妄,九识为真实。又云:八识有二义:一妄,二真。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识是妄用。《起信论》生灭无生灭合作梨耶体。《楞伽经》亦有二文:一云梨是如来藏,二云如来藏非阿梨耶。[注释:《中观论疏》卷7,《大正藏》第42卷,104页下。]

意思是说,地论师以世亲的《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认为阿赖耶识是真常净识,如同佛性、如来藏。它是不为烦恼所染污的、常住不变的精神本体,而前七识则是虚妄的、生灭变化的。为了说明阿赖耶识产生前七识的问题,地论师又说阿赖耶识是一个真妄和合的心体。即清净、真实的阿赖耶识为染污、虚妄的无明、烦恼所覆盖。其中清净、真实的本性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根据,而无明、烦恼只是辅助条件。后来地论师内部又出现两种观点,分裂成两派:一派主张阿赖耶识的真识本质部分(真如、法性)生起前七识和万法,史称南道地论师;一派主张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全体生起前七识和万法,史称北道地论师。摄论师的看法是,以阿赖耶识为妄,并在八识外另建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为如来藏。地论师以真如为事物现象的生因,阿赖耶识为众生成佛的根据。

摄论师则以第九识为一切事物现象的本原,以第八识为一切烦恼的根据。这是同样主张唯识学说的两派在阿赖耶识问题上的重要区别。

摄论师所立第九阿摩罗识,即无垢识或净识,也就是真如佛性。第九识是以阿赖耶识中纯净的识分出而立的。第九识是真如和能观真如的正智的结合。摄论师认为,众生若能不断发展阿赖耶识中纯净的识,对治阿赖耶识中的妄染识,就可证入阿摩罗识而成为佛,即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觉悟的清净阶位。由此摄论师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没有永不成佛的众生。

摄论师还受《起信论》和《楞伽经》的影响,把阿赖耶识视为真妄的统一体,主张真妄和合说。所谓真是指“解性义”,解性,指解脱的本性,是一种产生佛法、善性、佛果的因子。所谓妄是指“果报识”,果报识是指众生轮回的主体。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是由生死轮回和成就佛果的两种因素构成。这也就是说,阿赖耶识虽是妄识,但妄识中也有一份纯净的识存在。地论师肯定阿赖耶识的本质是真实的,虚妄的烦恼是后天的;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的本质是虚妄的,其纯净的识是由第九识(如来藏)的流变而残存下来的。这是两派的又一重要区别。但是,北道地论师也视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全体为万法生起的因,这和摄论师的主张颇为相近。到了唐初,北道派和摄论师也就合流了。

二、阿赖耶识与佛性

中国佛教学者由于对阿赖耶识的性质、作用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导致了对众生佛性看法的分歧,形成当常说和现常说的对立。“常”是佛性的异名,“当”是当果,未来果,“现”是现果,现世果。“当常”即说未来有佛性,“现常”即是现在就具有佛性。“当常”与“现常”的争辩,即佛性始有和本有的争辩,是地论师内部南北两道派别理论争辩的焦点。

当常说是北道地论师的主张。如上文所讲,此派认为阿赖耶识是前七识和万法的依持,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本原。阿赖耶识是真妄的合识,它的本质虽和佛性、如来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并不具足成就佛果的各种功德,这种功德是后天修持才有的,众生的佛性是众生具足一切功德成佛之后才有的,是当果而观,后天始有。

南道地论师主张现常说,反对当常说。此派也认为阿赖耶识本性即真如本性,是前七识和万法的依持,也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本原。但又认为,阿赖耶识本性即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成就佛果的一切功德,不是众生后天修持才有的。众生的佛性是与生俱有,现果而有,即先天而本有的。

由上也可见,阿赖耶识作为众生的根本识,究竟是净是染,它与一切现象是什么关系,和佛性又是什么关系,和烦恼又是什么关系,确是不易圆满说清的问题,在不同派别甚至同一派别内部发生看法的分歧是必然的。阿赖耶识观念的流行,也标志着中国佛教学者不只是直接从众生成佛的根据(佛性)去探讨成佛的问题,而且也从众生的根本义识去探究成佛的问题。这是两个有所区别的角度,而且也从众生的根本义识去探究成佛的问题。这是两个有所区别的角度,它们是互补的。如果说前者侧重于阐述众生成佛的可能性的话,后者则是侧重于阐发众生成就为佛的关键——如何调整、改造或显示主体的深层意识。这确是一个大问题,阿赖耶识说在当时和后世,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影响是不小的。

真心本觉的提出与阐扬

真心本觉系由《大乘起信论》一书提出,该书题为印度马鸣菩萨道,真谛译。然对于该书的作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内容看来,论中所谈的“如来藏缘起”等重要思想,和马鸣主空、无我的思想并不相类;《马鸣菩萨传》中也没有说他造《大乘起信论》的记载。又论中译语和真谛译的《摄大乘论》、《佛性论》等用语并不一致,译出的时间和地点,记载混乱。据此,隋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疑问,有的学者并论定为中国人所作,我们也倾向于赞同这一说法。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一等俏农女

    一等俏农女

    【读者群,狐狸部落,296620430】杨千千不解,她想骂爹,她的人生怎么会这样悲剧?她是商场女强人,虽不是翻手为云,却也覆手为雨,终于时髦一把,风骚一回,本以为可以幸运地玩次开心的穿越。可家有悍妇,穿来三天每天被骂醒,家徒四壁,一群年幼兄弟姐妹,穿衣吃饭都是问题!但有杨子千在,担心什么?有手有脚有大脑,钱会有,地会有,大米也会有,可突然来门口哀嚎的大妈从哪儿来?“三姐,那是咱二婶娘。”什么?极品亲戚还敢上门?小六,关门放狗!
  • 绝世天才傲妃

    绝世天才傲妃

    草包?废物?未婚生子为人不齿?靠!21世纪的天才杀手又怎会任人欺凌?一朝穿越,她成了藏得最深的那个!腹黑无耻,我行我素!昔日的废物,而今盛世风华,睥睨天下。
  • 超级无敌系统

    超级无敌系统

    【新书,从召唤开始无敌全球】当李凌得到系统之后,以为自己会成为世界的‘主角’。可没想到,这片天地,并不仅仅一个系统。超级古武系统!超级机甲系统!超级恶魔系统!无数系统拥有者,在这片囚笼天地厮杀!蓦然回首,李凌已经站在神之颠峰,俯视这片天地。“吾之愿望,神州大地,人人如龙!”
  •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辩论的基础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本书与一般的辩论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烦锁冗长的理论阐述,而将重点放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故事、事例,这些有趣的事例可以作为读者进行辩论时的素材和参考。对于渴望成为辩论高手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技能的优秀作品。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⑤墨墨温情不得语(全本)

    ⑤墨墨温情不得语(全本)

    一个是他自年少起便默默心仪的女子,一场意外的事故,让他们天人永隔;一个是他偶然救下的女子,似曾相识的悸动,让他对她一见如故是结束,亦是开始时光荏苒他是身负重责新上任的副市,她是脱胎换骨的律界新星他与她近情情怯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不断深入的纠缠世事几多变迁,他们终于发现,这不是一场独幕剧,她与他一样,从未远离他用尽一切心力争取她——“不论如何,我又找到了你。不管是原先的你,还是这个全新的你,也不管你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对我而言,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你。”★☆★☆★他们心系对方的时候,彼此都还不知道这是一场相爱他想,等她再长大一些她想,等他再安定一些彼时尚不知,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默默的关注一个人,默默的期盼一份也许永远也不会降临的感情,不想让对方知道,也不想对世人公布也许仅仅是不想,也许却因不能当眼中之人不再,心中之人能否犹存?
  • 时光之翼:百年泪

    时光之翼:百年泪

    几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到了明朝末年被误认为是刺客!却又正巧赶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们又被莫名其妙的放了出来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巫师设计的这个美丽的巫师和这几个少年打了一个赌:七年之后,如果还能有一个人活着,那你们就可以全部回去,但如果你们都死了,就永远呆在明朝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