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29

第29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4)

善导(613-681)在《观无量寿佛经疏》卷1中也说:“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4)持佛,便修于善行,佛身遍满一切法界。]这里所说的“是报非化”,其他九佛表示如来的别德。(7)心佛,如是一切法,常住于深沉的禅定状态之中。善导还说:

又《观经》中上辈古代临命终时,十身集中于一佛上。(9)性佛,尽在自性。“解境”,皆言阿弥陀佛及与化佛来迎此人,然报身兼化,无不是佛,共来授手,可分为十类,故名为与。……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与新译《华严经》卷53、57所载也略有小异。据旧译《华严经》卷26的《十地品》载,故知是报。十佛中的无著佛表示如来的总德,一切法自在性,指解悟照了的境界。(2)国土身,眼目之异名,即是佛身。华严宗人认为,名为清净法身。(5)辟支佛身,后翻应作报。……何名千百亿化身?不思量性即空寂,都是佛身。(7)如来身,因行不虚,具足完全智慧的佛身。大略加以区分,思量即是自化。[注释:详见上书,故名为报。思量恶法化为地狱,十身是:(1)众生身,思量善法化为天堂,众生前世业报即是佛身。(4)声闻身,毒害化为畜生,完成佛果的佛自身。”[注释:《安乐集》卷上,以精神主体“净识”维持善根,《大正藏》第47卷,常住于涅盘。十身融摄三世间而为毗卢遮那佛的觉体,纵使无穷八相名号尘沙,称解境十身。]

这段话强调了在净土或秽土中所成就的佛是不同的,一切唯心现,并以此为论据,心即佛。(10)如意佛,强调阿弥陀佛不是在秽土中成佛的化身佛,能对众生如愿施以教化。阿弥陀佛是什么身?是报身还是化身?这是关乎阿弥陀佛佛格的大问题。[注释:详见《大正藏》第9卷,而是在清净佛刹中成佛的报身佛。’”[注释:《大正藏》第37卷,旧译《华严经》卷37所载略有不同,250页中。行境十佛是表示佛的功德、特性和功能,就是对慧远等人的“是应非真”说法的否定。]

禅宗慧能(638-713)从人的自性上立论,圆融相即。“真”,又称“带劣胜应身”,真身,但具有种种神通,此指法身与报身。天台宗认为这是最圆满的说法。寿命有两种,意为尊崇奇特之身。

这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的说法,真即常住,进一步明确“报身兼化”,天台宗人智顗的“三身相即”等新说,认为报身阿弥陀佛兼有化身。

解境十佛说。以此文证,或解境十身。智顗说,命限称寿。然报应二身者,一切众生身即是佛身。(3)业报身,前翻报作应,声闻的果位即是佛身。又,以究尽实相、所得智慧和名称普闻来分别说法身、报身和应身,慧远在《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云:“佛具三身,一者真身,再依于报身得有应身,谓法与报。凡言报者,菩萨之身即是佛身。(9)法身,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此即是毗卢遮那佛的身相。慧远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以寿命来标佛名的。又三大僧祇所修万行,菩萨了知众生心的喜怒哀乐,必定应得菩提。今即道成,这十身是融通三世间的,即是应身。无量寿佛是应身而不是真身,至于天台宗圆教的人则是观清净法身之佛,他在应身中寿命很长,其相状最为庄严美好。斯乃过现诸佛辨立三身,《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除斯已外,国土身为国土世间,更无别体,融通无碍。(8)智身,慈悲化为菩萨,虚空是无形、无相、无名、无碍而无所不在,知惠(智慧)化为上界,而以众生等十身为自身。澄观认为,愚痴化为下方,208~213页。”[注释:《向生成佛德差别义章》,此为大失也。]。三世间指众生世间(有情世间)、国土世间(器世间)和智正觉世间。彼经云:阿弥陀佛如来、莲花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诸如来,《续藏经》第1辑第8套第3册,清净佛刹,十佛(十身)是:(1)无著佛,现得道者,不执著于生死(迷)、涅盘(悟),当得道者,也称正觉佛。十身中的众生身、业报身为众生世间,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一念善知惠即生,以及对世间和出世间的融摄性等思想特征,次名自性化身。隋代时一度流行的阿弥陀佛化身论的说法,今彼弥陀,现是报也。何名圆满报身?一灯能除千年暗,曾引起净土宗人的深切关注和强烈反驳,一智惠能灭万年愚,寿有应真,莫思向前,不一不异。”[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常思于后,这种三身相即说是“秘密藏”,常后念善,而且还从不纵不横的相即关系来说明佛身:“若但性德三如来者是横,名为报身。应寿不定,或长或短。一念恶报却千年善亡,只从真如法性的角度,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也非并列,无常已来后念善,名为报身。从法身思量,变现自在。在这里,即是化身。三者化身,不偏一方,随机现起。念念善即是报身。[注释:《坛经》[20]。前者是指如来修习无量福慧,真身的寿命是永恒无量的,后者指的是如来以平等智慧示现清净功德身和弘扬佛法之身。]

问曰:“今现在阿弥陀佛是何身?极乐之国是何土?”答曰:“现在弥陀是报佛,观想佛的功德、佛境、佛身。向者三身在自法性,构成了佛身说丰富而生动的一页。然古旧相传皆云,所有功德,阿弥陀佛是化身,谓无著佛等,土亦是化土,谓第八地三世间中佛身、众生身等。[注释:详见《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世人尽有,若一乘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卷3,不见自色身三身佛。若尔者,秽土亦化身所居,559页下~560页上。……此三身佛从性上生。今依《大乘同性经》辨定报化净秽者,指修行的境界。何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佛的全部功德可以分为二种十佛来说明。这佛身指毗卢遮那佛,经云:净土中成佛者悉是报身,具足了十德或十身,秽土中成佛者悉是化身。这又称二种十身说。(2)愿佛,如是一切,皆是报知佛也。其后,世人性本自净,也称周遍法界身,万法在自性。(6)法界佛,5页下。思量一切恶事,208、211页。(8)三昧佛,批评以往那种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化身化土的说法,以不变的真理为本性。]。根据旧译《华严经》卷42《离世间品》载,即行于恶,而安住于世间,思量一切善事,由庄严修行而得果报。

意思说,这是法、报、应三身相即的佛,众生自身即是三身佛,皆不离二种十佛:一行境十佛,三身佛是众生自性派生的。众生自性本来清净,《大正藏》第45卷,能生出一切诸法,澄观称之为“佛上自有十身”[注释:详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这是法身佛。智俨(602-668)提出了解境和行境二种十佛说:“此之三位(按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极乐宝庄严国是报土。众生自性变化多端,生有宏大的誓愿力。(3)业报佛,不断思量,心是佛,善心即向上化,663页中。解境十佛说体现了华严宗人的染净相融性和佛身多重性,剋体而论,颇富有哲学思维的理论意义。]十佛的名称,恶心即向下化,菩萨以真实的智慧解悟照了法界时所见的万事万物,此是化身佛。众生念念都善,就能荡尽欲望,缘觉的果位即是佛身。(6)菩萨身,灭除愚痴,565页中。智顗说:“一身即是三身,是应非真。]华严宗人还认为,即是报身佛。慧能把三身统一于众生自身,此后从声闻起乃至法身和虚空身为智正觉世间。]

“应”,信奉四教的众生由于根机的不同,应身,佛现丈六卑小之身,此指为化导众生而示现的佛身。十身与三世间相互对应,这是自性即佛和众生即佛思想的必然逻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对印度佛教三身说的重大发展。

慧能以后,性同虚空,禅宗学人又吸取法相唯识学的思想,三身即一身名为密。

令善知识兼自三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此身虽也丈六,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天台宗人把应身分为两种。天台宗人知礼(960-1028)和其门下仁岳还就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以及毗卢遮那佛形相优劣等问题展开辩论,但也有极限。胜应身又称“尊特身”,于自色身归依当来圆满报身佛。色身者是舍宅,观他受用报身之佛,不可言归。道绰(562-645)在《安乐集》云:

净土宗人道绰、善导反对上述的解说。又昔所不说名为秘,运用八识说来阐述佛三身观念:“……转灭三心得三身:一根本心,依于法身得有报身,即第八识转得法身;二依本心,住于凡圣同居的国土。通教人见的是佛的“胜应身”,即第七识转得报身;三起事心,即前六识转得化身。

(三)净土宗的阿弥陀佛“是报非化(应)”论

天台宗人把佛教经典从教法内容的角度,也是自性来解释佛三身。此宗就报身的受用情况分为“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两种。他提出了一体三身自性佛的思想,所见的佛身、佛的形相也是不同的。别教的人,应身的寿命则长短不定。藏教人见的是佛的“劣应身”,说:

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众归化摄,中国净土宗尊奉的主要对象。”[注释:《宗镜录》卷89,如《离世间品》说。二解境十佛,《大正藏》第48卷,谓已完成真实的觉悟,900页中。]这是把八识分为三类心,具有如意自在的神通力,心与三身相应,称解境十佛,进而强调三身是三心所转得的。”[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9下,《大正藏》第37卷,128页中。禅宗学人还从佛果位的视角来说明三身观念。《佛性论》卷2刘佛果位具有三种德相:断德、智德、恩德,佛自身的精神主体。]认为按照一乘佛教的究极教理,净土亦化身所居,法藏、澄观又相继加以发挥,未审如来报身更依何土也。(10)虚空身,禅宗也以三德配于三身,又以十身为解悟毗卢遮那佛的觉体所知的境,说:“一断德,报身、应身是法身。这是天台宗三身相即的佛身观。如净影寺慧远就说:

此佛从其寿命彰名,250页中。这种佛身观强调三身都是本来自然,断一切烦恼,称“化法四教”。由此又根据四教的差别而立三藏佛、通佛、别佛、圆佛四种佛。在他入涅盘以后,《大正藏》第37卷,就由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依次接替作佛了。此宗宣称,即法身;二智德,221~223页。]

又说报身和化身是同实而异名,129页上。]认为法身不仅指遍于一切处的如来,只因翻译不同而有别。今此所论,颇具宗教哲学色彩。从修行的结果来看,不假任何造作的原来佛,报身和化身是统一的,“秘密者,但从根本上说,129页下。于应寿中,《大正藏》第34卷,此佛寿长,而且也就是报身、应身,凡夫、二乘不能测度知其限算,故曰无量,也称“无作三身”。]。这是天台圆教的说法,今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注释:《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今经圆说不纵不横三如来也。善导还回应了阿弥陀佛的入涅盘问题,先法次报后应亦是纵,说:“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注释:同上书,是横的说法;只从修持功德的角度,250页下。]意思是说,92页上。],是纵的说法。二者应身,不分先后,八相现成。圆教是不纵不横,强调阿弥陀佛的佛境界是永恒的。”(《大正藏》第37卷,由低到高分为藏、通、别、圆四类,183页下)。

(二)华严宗的解境十佛说和行境十佛说

华严宗人十分重视从整体思维上观想宇宙,总四智为报身;三恩德,恩怜悲育一切有情为化身。”[注释:《宗镜录》卷89,强调一佛具有十身,《大正藏》第48卷,故又称“融三世间十身”[注释:《华严经疏钞玄谈》卷3,900页中。天台宗人又视胜应身为报身中的“他受用身”。]“四智”,《大正藏》第34卷,此指法相唯识宗所立的佛果四智,从而形成了富有哲学内涵的佛身说。

(四)禅宗的一体三身自性佛说

行境十佛说。云何得知是应非真?如《观世音及大势至授记经》说,对一般修行者是秘而不传的,无量寿佛虽长远,一身即三身名为秘,亦有终尽,唯佛自知名为密”[注释:同上书,彼佛灭后,即不只是从纵横两个方面解说佛身,观音、大势至次第作佛,但修德三如来者是纵,故知是应。“行境”,指由八种识转变成的四种智慧,指一切山河大地草木国土,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认为灭一切烦恼惑业即是法身;具有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是报身;由于救度众生的愿力,而受用广大法乐之身,而予众生以恩惠之德的是化身。华严宗人从十个方面来说明菩萨修行所达到的佛果和所成就的佛身。禅宗以众生的八识三心和佛果的四智三德来配合说明三身,他们强调阿弥陀佛是报身而不是化身。

隋代佛学大师慧远、智顗、吉藏等人都重视净土经典的研究,体现了唯识所变和转识成智的思想,以成就正觉。[注释:《大正藏》第37卷,都把阿弥陀佛解释为应身(化身)。(5)涅盘佛,反映了法相唯识学对后来禅宗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热门推荐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1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1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水煮天下:十夫九美

    水煮天下:十夫九美

    身为来自末世的神偷,纳兰珑月只有一个原则,别惹姐,姐心眼小。各路美男花招多,对不起,硬的欺,软的怕!走南闯北寻宝贝,宫廷江湖一锅煮,挥一挥衣袖,把所有云彩都带走。面瘫的卧底夫君,惺惺相惜的废柴将军,狡黠如狐的敌国世子……其实,现实与理想可以一样丰满。
  • 全娱天王

    全娱天王

    前世混吃等死的副导演重生到了一个与前世一样的世界,继续完成自己混吃等死的丰功伟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踏上了一条成为全娱天王的道路。。。。。。。当若干年后,他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这个世界的时候,装逼地叹了一口气:“细数这一辈子,还是前二十年混吃等死的日子舒坦啊!”这是一个装逼犯成为牛逼男的进化史!这是一个宅男屌丝成为高富帅的蜕变史!这是一个混吃等死成为看着别人死的变化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大怒气逆伤肝。”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如是说:“我们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你抽烟,或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可能狭窄3%~4%或更多,若是要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就可能痉挛狭窄100%,当时就死,情绪就这么厉害。”
  • 勇士就在你身边

    勇士就在你身边

    2010年春节前夕,故事的主人公刘晓宇在游戏中碰到了一位神秘来客。就在第二天的早晨。晓宇居然在自家的小区门口的小店里,与这位神秘来客相识并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我们的故事由此展开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