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57

第57章 朝廷视野中的“民众”(2)

这种观念不仅为皇帝所秉持,也为大臣所接受。在奏章上书中,大臣们同样视皇帝为民之父母。北魏宣武帝初年,甄琛上表朝廷禁锢河东的盐池并应向百姓征税,他表文的出发点就是“王者道同天壤,施齐造化,济时拯物,为民父母”,并由此引发一场朝臣的博议,最终朝廷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讨论中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也承认:“琛之所列,富乎有言,首尾大备,或无可贬”,只是“恐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魏书》卷六八《甄琛传》。),缺乏可操作性。换言之,他所说的道理,包括皇帝为民父母之类,反对派也都是同意的。正始元年(公元504年),有人向朝廷献四足四翼雉,宣武帝派人问崔光,崔光乘机批评朝政,也搬出了“陛下为民父母,所宜矜恤”来教导皇帝,结果说得皇帝大悦。(参见《魏书》卷六七《崔光传》。)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宣武帝下诏检查法官审讯时所用枷杖的大小,当时的尚书令高肇等官员上奏引用古训来称赞皇帝的仁慈,说“臣等闻王者继天子物,为民父母,导之以德化,齐之以刑法,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云云,大献谀词,其根据就是他们相信皇帝是百姓的“父母”。到了孝明帝时,崔光曾经两度上表分别劝谏灵太后与孝明帝,均强调了皇帝“为民父母”的角色。(参见《魏书》卷六七《崔光传》。)北齐的刘书在《刘子·爱民》中也说“人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也”。

无论是皇帝的诏令还是大臣的奏章,“为民父母”都是作为进一步论证其他问题的前提或根据出现并使用的,是无须论证的。易言之,这一观念对当时的皇帝臣僚来说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其影响在隋唐以后依然长期存在,直到明清时期,这种说法仍不时出现在诏令奏章中。(参见《明史》卷一八〇《魏元传》,卷一八九《黄巩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4。)皇帝为民父母,这种古老的说法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王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与广大被统治者间的关系。它将君—民关系比拟为父母—子女关系,这种比喻既简单形象又内涵丰富,可以说实际生活中双方多种复杂关系用这样一句话都包括了。但是正如“为民父母”或“作民父母”一语所暗示的,这种关系是虚拟的,非真实的,

需要不断重复来记忆。首先,这种表达暗示了君—民关系中皇帝处于优先的地位。正如这种比喻所明示的,父母乃是生育子女之人,相对于子女,父母永远是本源的、第一位的,因此,相对于民众,皇帝也是本源的、第一位的。显然,先秦儒家思想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在这里被颠倒过来了,作为“子民”,民众不过是派生的,次要的。这实际上强调了“君本”的理念。

不过,与自然界一般的本源与派生关系不同,由于父母与子女间存在着血缘上割不断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自有其特殊性:子女年幼时,父母有责任扶养、教育他们,如苏绰所说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而子女成年后,他们则要孝养父母。这两种关系同样被应用到君—民关系中。

北朝皇帝诏令或大臣奏章中提到“为民父母”时往往是与抚恤百姓联系在一起,前引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献文帝下诏禁止随意兴建福业,造立佛寺,说“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十二月的诏令,说到百姓死后找不到安葬之地,“为民父母,尤宜存恤”(《魏书》卷九《肃宗纪》。)。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的一道关于去除齐地的苛政的诏书中也说“朕为民父母,职养黎人”(《周书》卷六下《武帝纪》。)。崔光在北魏正光时的上表中也有“陛下为民父母,抚之如伤”(《魏书》卷六七《崔光传》。)的说法。

当然,作为“民”之父母的皇帝抚恤、慈养百姓并不是“泛爱众”式的无条件的给予,也不能与百姓供养皇帝相提并论。它只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举措,针对的或是荀子所说的“五疾”之人(具体说法见《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或是出现旱、涝、饥荒等灾情的地区的百姓,或是针对罪犯,而且多数是临时性的,或一次性的。

一旦出现了灾情,皇帝的抚恤除了实物性的救济与赏赐以外,还要进行很多“仪式性”的活动。因此,北魏的甄琛在上表中说:“王者道同天壤,施齐造化,济时拯物,为民父母。故年谷不登,为民祈祀。”(《魏书》卷六八《甄琛传》。)文献中这方面的例子相当多,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立庙于恒岳、华岳、嵩岳上,各置侍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四月旱,文成帝下诏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本秩,祭以牲牢。”(《魏书》卷一〇八《礼志一》。)太和四年(公元480年)二月春旱,孝文帝下诏:“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修饰祠堂,荐以牲璧。”(《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则是具体一例。遇到水旱不虞,除了祭祀,皇帝自己往往要减膳撤悬,禁断屠杀,并赦免罪犯,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七月,孝文帝就曾因“久旱不雨,辍膳三旦”,并“咸秩群神”(《魏书》卷六三《王肃传》,卷七下《高祖纪》。),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四月、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五月因旱,皇帝也采取过类似的措施。(参见《魏书》卷八《世宗纪》。)

与此相对,皇帝对子民的教化则是全面和长期的,这源于将“民”视为“智不自周”的假设,也是朝廷关注的一个重点。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也就是立三长的次年,孝文帝下诏在民间推广教化,其文云: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叙乱。孟冬十月,民闲岁隙,宜于此时导以德义。可下诸州,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不率长教者,具以名闻。(《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

不论其实际效果如何,这道诏书明确表达了朝廷力图以儒家的德义来引导、要求百姓,规范其行为,希望每个人能够按照儒家的规定在家庭中生活的愿望。它所教化的对象是“诸州”之民,无远弗及,不分远近,充分体现了作为民之父母的皇帝殷殷“轨物”之心。此前太和元年(公元477年)的一道劝农诏书中说:“民有不从长教,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阐述得虽没有几年后那么细致具体,但也明确提出百姓应当服从长者或长官的教导,换言之,民众的行为应处在外在力量的控制之下,这种教导还是强制性的,如不服从,会遭到国法的制裁,他们个人不能也不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同在这道诏书中皇帝将管理民众的地方官称为“牧民者”,说:“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北齐时的诏书中也有类似的提法。苏绰的六条诏书中则有“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的说法,更是直白。这实际是皇帝对其存在合理性的解释。《左传》哀公十四年就有这样的说法:“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司”指的是管理,“牧”含有驾驭、引导之意,强调百姓生活需要君主来掌舵,这种说法将百姓比拟为如不加管束则盲目游荡的牛羊,强调需要皇帝或地方官吏等外力的引导与束缚。朝廷的许多措施都与此目的密切相关,如表彰孝义、赐官耆老、选用带儒家色彩的词语作为乡里名称,包括法律上以礼入法等等。

另一方面,百姓作为“子民”,则负担着供养皇帝乃至军国的责任。北魏时甄琛说得很清楚:“天下夫妇岁贡粟帛,四海之有,备奉一人;军国之资,取给百姓。”(《魏书》卷六八《甄琛传》。)百姓通过交纳赋税、从事劳役维持朝廷的运转和皇帝的生活,这正像子女成年后供养父母一样。

父母—子女关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能将君—民之间的多重关系表达得相当充分,正因此,皇帝为民父母的观念能够历久不衰,长期为统治者所沿用,至今犹有影响。

四、君—牧守:共治与督责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君—民关系下又产生出君主与地方官,地方官与民众的关系。由于国土疆域广大,皇帝一人无法直接治理,故设百官协助,用孝文帝的话说则是:“朕总摄万机,统临四海……故内委群司,外任方牧。”(《魏书》卷五一《吕罗汉传》。)宇文泰也说:“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周书》卷二《文帝纪下》。)除了少量封国、镇戍,北朝在地方上分州、郡和县三级,长官分别为刺史、郡守与县令,委派他们协助皇帝治民,当时的诏令中则简称为“刺史守令”或“刺史令长”、“守宰”、“牧守”、“方伯”等,他们“荷治民之任”,直接统治各地百姓,只有都城所在的京畿地区地位特殊。

这些牧守在观念上被认为地位重要。上文提到北魏孝文帝诏书中说:“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五月的一道诏书中则谓:“刺史守令与朕共治天下。”(《魏书》卷九《肃宗纪》。)与此前后,辛雄在上疏中也说:“助陛下治天下者,惟在守令。”(《魏书》卷七七《辛雄传》。)此前元晖在上疏中也说:“臣闻治人之本,实委牧守之官。”(《魏书》卷一五《元晖传》。)魏收在分析北魏动乱的原因时说,魏末元叉专政,“政事怠惰,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于是天下遂乱矣”(《魏书》卷一六《京兆王继传附元叉传》。)。这里魏收同样看重地方官员在治国上的作用。

君臣口中说出的这些话都是在强调牧守责任重大,这种看法是汉代以来的传统。不过,在北朝时期,这种表达与实际有关牧守的制度安排,以及时人对地方官的态度都存在着背离。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萧宝夤上表指出在对官员的考课上内外相差悬殊,守令之类的外官“厥任非轻,所责实重”,却十二年“始得一阶”,而“东西两省、文武闲职、公府散佐、无事冗官,”四年一考,使得“一纪之中,便登三级”,造成守令“以实劳剧任,而迁贵之途至难”,而“以散位虚名,而升陟之方甚易”(《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的局面。也就是说对于牧守一类的地方官,晋升一级需要六年,朝廷的散官则只要四年,而前者任务繁重,后者闲散无事,两者升级的快慢却正相反,待遇偏向无事的冗散官员。这种局面在太和年间就出现了。(参见《魏书》卷四三《房景伯传》,传说“旧守令六年为限”,此制并非正光时才有。同书卷二一《广陵王羽传》记载,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元羽的上奏:“外考令文,每岁终,州镇列牧守治状。及至再考,随其品第,以彰黜陟。”规定的就是守令六年一黜陟。)此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也看不起“守令”,北魏孝明帝末辛雄上疏说:“郡县选举,由来共轻,贵游俊才,莫肯居此。”“由来共轻”一句告诉我们这种风气存在已久,而且具有普遍性。也正因此,他才要设想出一套办法引导候选官员出任守令,并试图恢复前代故事,“不历郡县不得为内职”。可惜,“书奏,会肃宗崩”,没起到任何作用。(参见《魏书》卷七七《辛雄传》。)这一倾向到了北齐时仍然存在,故有“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北齐书》卷三八《元文遥传》;《北史》卷五五史臣曰。)之说。因此,不管君臣在认识上如何重视牧守,实际的制度设计以及时代风尚都轻贱“守令”,两者间存在矛盾,重视也就只能流于口头。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深海生命之谜、海洋中是否有“无底洞”、魔海之谜、海流之谜等。
  • 细节决定成交

    细节决定成交

    这本书意在提示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血型与星座A

    血型与星座A

    血型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本带有神秘科学色彩的《血型与星座A》,将引领你踏上认清自己、了解他人的探索之旅。在轻松的探索旅程中 你将意外发现A型人独特的性格解码、职场潜能的法则、婚姻爱情的视点攻略、健康的养生秘诀以及轻松理财的灵活小妙招。
  • 狂妾

    狂妾

    三年前,他残忍地毁了她的清白,三年后,她为了心爱的男人,出嫁。“你终究还是背叛了本王。”他冷冷的眸子,射出狠不得将她撕裂的目光,手中的‘证物’狠狠地摔在她的面前。她的眸子扫过依在他的身边,楚楚可怜的女人,唇角扯出冷冷的嘲讽,“没有忠诚,何来背叛?”对于他理所当然的认定,她没有任何的解释。眸中中嗜血般的暴戾,愈加的恐怖,“你以为,背叛了本王,本王会轻易的放过你吗?”淡淡一笑,如柔风般的轻飘,如星月般的眩目,“但求一封休书,从此两不相干。”话语微微一顿,双眸微沉,“或者王爷想要直接要了我的性命?”“离开?休想。”他咬牙切齿地低吼,“想死,也没有那么简单。”话一说完,便揽着怀中的女子,冷硬的离开。最后??当真像一点点的解开,他望着那一大一小的人儿,笑颜灿烂,美丽的诱人,可爱的醉人,只是却偏偏对他,冷若冰霜,视若陌路人。他要如何、、、、、、、、、、“风儿!”他直直地立在她的面前,双眸中带着自责的懊恼,也隐着欣喜与期盼。微微的抬眸,一脸的温柔,却是太过的平静,“这位公子,我们认识吗?”“让开,让开,不要挡了本姑娘的路。”三岁的小脸上,却是十足的小辣妹的霸道,伤害她娘亲的人,就是她的仇人。他双眸中的那丝欣喜瞬间的僵滞,“风儿,跟我回去吧?”只是看到仍就一脸平静温柔时,急急地转向小女孩,“宝儿,我可是你爹爹。”“哼。”小女孩昂起头,冷冷地一哼,“你才不是我爹爹,他才是我的爹爹。”一只胖胖的小手,指向前方一身飘逸的男子,拉着她的娘亲,向着跑去。片段:肃静的大厅内一片的沉寂,众人都纷纷小心地望着那个带着微微的轻笑,慢慢的品着茶的男子。突然一个蹒跚学步的大约只有两岁多一点的小女孩,攀过那高高的门槛爬了过来,却并不理会自己略显脏乱的衣衫,一脸欣喜地向着那个品茶的男子身边的一个美妇急急地走去,口中还咿呀地喊道,“娘亲,抱抱,娘亲,抱抱。”众人不由的惊住,这是他们成亲三天回门的日子,怎么会跑出这么大的一个女儿,难道他们在成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私生女?美妇的那冷如冰霜的脸快速地变得柔和,而唇角也慢慢的露出轻笑,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却猛然被那只端着茶杯的手压住,那听似轻柔,却冷到刺骨的声音也同时在她的耳边响起,“娘子?”冷冷的声音似疑问,却更似警告。而那压向她的手,也暗暗的用力,那看似温柔的动作,加注到她的身上,却成了钻心刺骨的痛。
  • 魔少的禁忌圈宠

    魔少的禁忌圈宠

    “翡梨(费令)!今生今世,就算老天爷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们也要逆天而行!”他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手中的一把斧头,他与玉皇大帝的四公主意外邂逅,情定终生,然“小兵和公主”,身份悬殊,终被玉帝棒打鸳鸯。一场三界混战后,玉帝终于擒住斧魔。她是玉皇大帝的四公主,亲眼见到情郎被推下诛仙崖,心灰意冷的她喝下孟婆汤,纵身跳下轮回台转世来到二十一世纪,成为都市白领剩女一枚!遭遇死亡后,玉帝告诉她,她是女娲娘娘的后裔,肩负找到转世为凡人的斧魔,并杀死他,替天行道的使命!她穿越来到古时候一个乱世时代,爱上了一个男人(本书故事从此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也疯狂之神捕女王爷

    穿越也疯狂之神捕女王爷

    穿越?没想到她火爆警花遭遇无间道,醒来一看,好家伙,她竟然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女尊时代,她忍!穿越到一个十岁小女孩身上,她再忍!穿越到棺材里诈尸?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谁敢害她,她直接让他死翘翘!要知道米饭不是白吃的,警花不是白混的,穿越不是白穿的!大眼一瞪,红唇一张,顿时再难破的案子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媚眼一勾,纤手一伸,顿时再难搞定的帅哥美男也收入囊来。她是谁?她是名满金碧王朝的落雪郡主萧落雪,是女皇御赐的女王爷!吓,她可是太危险了!她喝天下最烈的酒,骑天下最快的马,抓天下最难抓的强盗,抢天下最好的男人当相公。她脾气坏到极点,性格差到极点,狂傲到极点,霸道到极点,拽到极点,更让人害怕的是,她杀人不眨眼!她杀人时狠辣无情,从来都是刀刀致命,剑剑无情,她才不管鲜血染了多少在手上。惹了她,她才不管你是王侯还是将相,她照杀不误!她为什么这么拽?她就是这么拽,因为她是皇上的堂妹,堂堂的落雪郡主,皇上的大红人。怎么,落雪郡主了不起啊?她说:“我就是了不起,不服气?咬我啊!”无语了吧,你看看萧落雪说的话就知道了。萧落雪语录一:“江湖规矩?算个屁!我萧落雪就是老大,就是规矩,就是江湖!”萧落雪语录二:“不想死的滚远点,想死的拔剑!”萧落雪语录三:“强抢民男?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抢了?我分明是强娶民男!我就是强娶,怎么了?”萧落雪语录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英雄谁属,非我莫属!”这个让百官头痛,百姓又爱又恨,皇帝又爱又气的女人,你敢娶吗?你敢要吗?本文非男尊,非历史,非专情,非传统。女尊+一女N男+架空历史,突破传统,不喜者请勿入内。++++==++++++++++广告:某思的其他文公众文《古钟奇缘》:穿越,已出版《滟歌大唐》:穿越,姐妹文VIP文《名门嫡女》新文,古代名门种田文《雷穿之色霸天下》:一女N男雷文《爆君的弃后》深宫悲情大戏《狂野总统》:现代灰姑娘文PS:重点推介!本文为“穿越也疯狂系列”文之一。纳兰鸿飞:穿越也疯狂之神龙女帝王洵碧:穿越也疯狂之神武女将军七月殇:穿越也疯狂之纯情小妖女沙哲漏:穿越也疯狂之强抢俏男妃翎曦玥:《狐狸也疯狂》
  •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爱,是怎样?爱,是疼痛,爱是感觉有人把图钉重重的压进左心房,然后拔出来,再压进去。自己听着自己的心碎裂,却又无可奈何。她10岁便对他芳心暗许,而他,却无动于衷。身边却总是红妆缭绕、美女如云,甚至女友换了一任又一任。她不是没人追,只是她心里有了一个就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他当着女友和她的面说“我只当她是我妹妹。”他又当着对她死缠烂打的每一个男子都说“她是我的,不管你爱不爱她,都请你离开她……”欢迎加群:425753695【我的小助手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