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46

第46章 论汉代“不奉诏”的类型及其内涵(2)

三、“为国持正”型自战国已

降,“尊君卑臣”不仅凝化为制度规定,同时也熔融为政治伦理。现实的问题在于:如果群臣必须唯君主的意旨是听,一旦君主的决断出现失误而群臣不加以阻止,那么国家的利益岂不是要遭受伤害?明于治国大道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确实在这一方面颇多匠心设计。于是,出现了辅政制度、职在谏诤之官、草诏与封驳之制等等,其用意都在于防范皇帝个人的错误意旨破坏国家的根本大计。然而,在皇帝(特别是有雄心、有能力而又敢于独断专行的皇帝)执意要做某件事情,并且带有“即时”性质的场合,上述预设的制度就会失效。当皇帝敢于置制度于不顾而强行发号施令的时候,好像只能仰赖有大臣挺身而出,大喊一声:“不奉诏!”形势才有可能得以扭转。这是地地道道的“触逆鳞”之举,其危险性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已经说得十分透彻了。如果没有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身家性命的境界,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因此,这种类型的“不奉诏”,是最具有社会意义、最值得研究的,当然也是最令人钦佩的。

试举汉代的几个显例,借以展示当事人的铮铮铁骨、大丈夫气概。汉初的鲠直大臣周昌,可当得起直谏第一人。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而改立戚姬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其中以周昌的面折廷争最为激烈。周昌为人口吃,又在盛怒之下,他对刘邦声明:“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汉书》卷四二《周昌传》。)好一个“期期不奉诏”!为此,刘邦对他油然而生敬意。稍后,刘邦不得不改变初衷,保留太子地位而封如意为赵王。为了保证自己身后赵王如意不至于被人杀害,刘邦留意为赵王寻求一位可以信赖的丞相,结果周昌当选。在刘邦死后,大权在握的吕太后开始了她的复仇举措,囚禁了戚夫人,随即宣召赵王入京。传宣诏命的使者多次往返,赵相周昌拒不应命,他对使者说:“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太后大怒,只好先征召周昌入朝,她的计划才得以实现。周昌先后两次声明“不能奉诏”,公开对抗汉高祖与吕太后两位专制统治者,是冒着相当风险的;从他的用意而言,不带有任何利己的因素,他比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更在乎国家的根本利益。

汉景帝时期的大臣窦婴,也以“不奉诏”之举而赢得了声誉。梁孝王刘武是景帝的胞弟,也是窦太后的少子。窦太后不脱老妇人常态,因为喜爱少子的缘故,欲令梁王为景帝的继承人,即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安排继统序列。一次,景帝与梁王按照家人之礼,共同奉陪太后宴饮,景帝可能是出于安慰母亲的考虑,对梁王说:“千秋万岁之后传王。”窦太后果然面露喜悦之色。当时虽然不是在朝会的场合,没有形成正式的诏旨,但是景帝一语既出,就应该为“君无戏言”而承荷起许诺。窦婴也在场,当即对景帝的失言提出批评:“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此话一出,实际上就是“不奉诏”的公开表态,也是一种驳议,取消了景帝言论的合法性。景帝以“默然无声”承认了窦婴的批评是正确的,也就撤销了方才的许诺。

西汉后期的名臣史丹,以朝廷公卿“不奉诏”的潜在可能性,阻止了汉元帝晚年废立太子的打算。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重病缠身,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王皇后、太子刘骜却难以得到进见的机会。元帝病情稍为缓和,竟然对王皇后、太子产生了更多的不满。他多次向尚书询问景帝时改立胶东王为太子的故事,皇帝有废立太子之心,在宫廷之中已经不再是秘密。为此,太子长舅王凤与王皇后、太子皆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应对。说当时的政治高层疑云密布绝非危言耸听。史丹凭借有元帝的特殊信任而得以陪伴在侧,他在与元帝单独相处之时,涕泣跪奏:皇太子之立长达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但是,定陶王得到皇帝爱幸却广为人知,近来更有道路流言,以为太子位置有动摇之议。言谈至此,史丹极力强调:“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汉书》卷八二《史丹传》。)元帝有感于史丹的涕泣极谏,特别是他所分析的改立太子的诏旨一旦公布,就可能出现朝廷公卿共同抗旨的紧张局面,这使得元帝不得不明确表态:不会有改立太子之举。一场政治危机得以消弭。史丹所言公卿“以死争,不奉诏”的局面尽管没有出现,但从元帝的反应可以想见,一旦形成事实,只要皇帝不是肆行无羁的暴君,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因此,如果官僚集团群体性“不奉诏”见诸实行,对于纠正皇帝个人的错误决策,是可以发挥相当作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皇帝的言论不属于原则性错误,而只是一时失言,鲠直的臣子也可以用“不奉诏”的方式表示抗旨。东汉初年的循吏任延,对光武帝刘秀的驳论,可称之为一段历史佳话。建武初年,任延为九真太守四年,深得民心,离任之时当地吏民“生为立祠”。后转任武威太守,光武帝亲自接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任延却毫不客气地反驳:“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光武帝之言,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为官之道,务实却难免俗气,特别此话出自于皇帝之口,更为有失体统,在听到了任延坦荡无私的批驳之后,他只好叹息认错:“卿言是也。”(《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任延》。)

在以上所举四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共性:公开声称“不奉诏”、“不敢奉诏”的臣子,其见识均在皇帝之上,他们的态度一旦表达,就会光明磊落地坚持下去;而皇帝则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或失言,还需要通过表示尊重抗旨者的方式,借以纠正错误。

公开宣称“不奉诏”而抗旨者,也并非都能够体面“收场”,毕竟这是“触逆鳞”的行为,万一“真龙天子”动怒,当事人受到迫害也是难免的。东汉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受人蛊惑,下诏命令公卿以下朝官集会讨论废立太子。大将军耿宝等人秉承皇帝旨意,以为太子当废。时任太仆的大臣来历,却持不同意见。他与太常桓焉、廷尉张皓联名上奏,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安帝在盛怒之下不予采纳,是日遂废太子为济阴王。来历认定太子无罪,皇帝的旨意应该纠正,于是邀约了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持书御史龚调等十余位大小臣僚,“俱诣鸿都门证太子无过”。他们援引法律来证明,即便是太子的属官确实犯罪,皇太子也不该坐罪被废。安帝对来历等人的举动极度恼火,派中常侍奉诏威胁他们:“父子一体,天性自然。以义割恩,为天下也。历、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共为哗,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饰邪违义,岂事君之礼……若怀迷不反,当显明刑书。”面对皇帝要治罪的强硬表态,参与进谏者莫不失色。将作大匠薛皓率先改变态度,表示“固宜如明诏”。这是见好就收的聪明人。来历却瞧不起薛皓的见风使舵而出言相讥:“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其他人先后退走,只有来历“独守阙,连日不肯去”。安帝大怒,竟然下旨罢免了来历兄弟的官职。(参见《后汉书》卷一五《来歙列传附曾孙来历传》。)值得注意的是,来历的愤然抗旨之举,本来出自于维持政局稳定的公正体国之心,与上述周昌等人的“不奉诏”本来别无二致,但是竟然被安帝加以“与群小共为哗,外见忠直而内希后福,饰邪违义”的政治罪名。可见,“不奉诏”的处置结果,包括当事人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君主专制体制之下,“人治”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体现之一。

秉持正义而“不奉诏”者遭受迫害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出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长远考虑,部分思想家不得不设计出某些理论,借以对君主滥用权力实施约束。西汉后期的学者刘向,假借他人口吻,就臣子应该如何对待君命的问题,说出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从命利君谓之顺,从命病君谓之谀,逆命利君谓之忠,逆命病君谓之乱。”其中,他把“逆命利君”作为忠臣本质特征的表述,是大有深意的。他还对“辅弼之臣”寄予特殊的期望:“有能比和同力,率群下相与强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亢君之命,反君之事,窃君之重,以安国之危,除主之辱,攻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弼。”(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卷二《臣术》,北京,中华书局,1987。)稍加思量,其实所谓的“忠臣”、“辅弼之臣”,他们的共同点恰恰在于——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君主的长远利益,他们应该有“不奉诏”乃至于强迫君主按照正道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政令失御”型

在正常情况之下,皇帝的诏旨,不仅仅是其个人意旨的表达,更是国家政令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来,皇帝的诏旨,如果在下达执行的过程中被以各种方式所搁置,那就意味着出现了“政令失御”的问题。此类的“不奉诏”行为,大概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人公开表态,抵制是在暗中进行的;二是“不奉诏”者自身不是公正的化身,恰恰相反,他们代表了官僚集团中的黑暗势力。“山高皇帝远”的俗语,是对此类“不奉诏”行为成因的最好说明。在边远地区,一直存在着“鞭长莫及”的实际问题。地方军政长官对中央的离心离德往往也从此开始。“今者刺史、守相,率多怠慢,违背法律,废忽诏令,专情务利,不恤公事。细民冤结,无所控告,下土边远,能诣阙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王符撰,汪继培笺:《潜夫论校正》卷四《三式》,北京,中华书局,1985。)。这一分析,还道出了其危害性:地方官“废忽诏令”得不到惩治,百姓就难免蒙受劫难了。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有时候最高统治者实在不愿意“装糊涂”了,也会在诏书中把这一官场“潜规则”予以揭破。和帝逝世之后,殇帝即位之初,临朝称制的邓皇太后下诏大赦天下。为了避免大赦令形同虚设,她在诏书中强调:“自建武以来诸犯禁锢,诏书虽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其皆复为平民。”(《后汉书》卷四《孝殇帝纪》。)邓氏是高明的政治家,把政令受阻的严重问题表述为官员的“持重”之举,但遮羞布掩盖不了这样的事实:许多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诏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各级官员打折扣是半公开的秘密。汉安帝曾经借着大雨成灾,在救灾的诏书中,指责“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乡吏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进而指出,朝廷虽有“养老令”和赈济贫困的规定,但是“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粥,糠秕相半。长吏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意”(《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明知国家的法令、皇帝的旨意,被地方官吏大打折扣,朝廷除了下诏谴责之外,并没有实际的制裁措施、纠正之策,这里透露出多少无奈?

这一类型的“不奉诏”,折射的是政令不畅的政治弊端,是吏治昏暗的表现形式之一。在集权制的体制体系之内,“令行禁止”一旦成为官样文章,那么任何立意高远的法律、制度、政策,都会归于名存实亡。不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一个讲究效率的政府,一个想维持社会公信度的政府,都应该设法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

以上列举的四种类型的“不奉诏”行为,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社会意义。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了解古代政治的实际运作状况。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其中“为国持正”型的内涵是最为丰富的、作用与影响也是最值得肯定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皇帝的意旨明显有失误的时候,朝臣的反对意见能否得到事实上的合法存在权。如果我们要对古代的“开明政治”加以界定的话,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考量当政者对“异议”的宽容度。如果一个皇帝不允许“不奉诏”有事实上的生存空间,那就是专制独裁到极点了。在政治运作层面,如果将缓冲区间和调适空间压缩得过小,就会造成缺乏机动性和调控性的困境,减少了从容回旋的余地,而这绝非国家之福。

同类推荐
  • 海外明夷录

    海外明夷录

    明初大航海时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率空前绝世的水师舰队,云帆高举,七下西洋,臣服数十国,辉煌记忆让人热血沸腾;其同袍、朋友分踪五大陆、七大洲,历险奇趣寻宝探秘……
  •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热门推荐
  • 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

    这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来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
  • 转身说爱你

    转身说爱你

    生活中,有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些奇遇。而当我遇见她,一切,似乎都开始转变……一个转身,一个微笑……然后,一辈子……
  • 天王的专属恋人

    天王的专属恋人

    简安宁问:“幸福是什么?”宇醒儿勾唇一笑,:“幸福,就是相爱的人,第二天清晨,做快乐的事。”
  • 全能圣师

    全能圣师

    新建书友QQ群:386329080,收萝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老师老师,欢迎大家!,拳脚兵器样样精通。教正太,我们一起和对方讲‘道理’去看着眼前泪眼朦胧的小萝莉,易阳大怒:“还不快叫上你的师兄弟姐妹,一直被追赶,身怀系统穿越,琴棋书画无所不会,从未被超越!现代屌丝易阳。做最牛老师,新书《终极僵尸王》已发布,教最强学生,有人欺负我,呜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营销员为什么要读毛选

    营销员为什么要读毛选

    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毛泽东的革命思想里学营销。“一切为了群众”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人民服务”与服务创造价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品牌营销;“农村包围城市”与市场推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与营销调研;“集中优势兵力”与重点市场突破;“统一战线”与关系营销,与人斗其乐无穷!
  •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豪门蜜爱:腹黑大神贪财妻

    “昨天你姑姑打电话说给你物色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让你今天中午去见见,”“那姑姑有没有告诉人家我只是个办公小文员啊?还是姑姑直接和人家说我是谁家千金小姐,人家是奔着我们家钱来的。”格格漫不经心的说着,其实格格对相亲有些阴影,还记得第一次去相亲,一项准时的格格在约好的咖啡店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相亲者,可是对方张嘴却没有道歉而是问格格为什么还没有走,要不是郝妈妈下死命令一定要见到男方才能走,她也不会在这等那么长时间,而更气人的是那人非常公式化的口气,让一项乐观的格格很是不能接受,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传言冷府大小姐冷如霜,貌美如花胜似天仙,引得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恍若仙人的冥无殇说:“你要利用我就利用吧,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利用一辈子。”娃娃脸的李玉清羞涩的道:“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挡酒。”俊秀冷清帝王捏着她的下巴道:“除了跟我在一起你没得选择。”也有人说冷如霜是丑陋的无盐女,被未婚夫嫌弃被青梅竹马厌恶。多情王爷不屑地道:“如此无盐女怎配得上我的绝代风华。”妖孽男子抱着柔若无骨的美人鄙夷的道,不过是利用一下罢了,她怎敌锦瑟半点姿容。温润如玉的上官云烨冷淡的道,只是骗她一骗,又何必在意。景色撩人,到底是迷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且看女主颜倾天下,翻手云覆手雨掌管人世沉浮。片段一:如霜懒散的气质与这嘈杂的赌坊很不相称,刚刚入内的京都富户郝有钱,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如霜,立刻眼露痴迷,这可比楚公馆最俊俏的小倌俊美了不知多少倍,如霜美得像什么呢,郝有钱认真的想,恩,比自家金灿灿的金库还美。郝有钱觉得自己玩过的那些个小倌加起来,也抵不过如霜的一根小指。郝有钱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故作潇洒的打开扇子,径直走到如霜面前。如霜疑惑的抬头,这突然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这么一看真真让如霜吃了一惊,这个满身挂金子,就差在脸上写上自己很有钱的肥猪是哪里来的。最让如霜惊恐的还是猪哥那句“公子好相貌,让小生好生倾慕”边说边要去摸如霜的手,如霜假装懵懂的看着猪哥心中却在尖叫看见现实版的同性恋了,虽然不美型但聊胜于无嘛,还没等如霜做出反应,猪哥就捂着手尖叫,原来是坐在一旁饮茶的夜梓旭看到如霜被调戏,掷出茶杯打伤来了猪哥。如霜笑咪咪的看了一眼夜梓旭,夜梓旭了然这个小魔头要出马了,看来这猪哥要倒霉了,想起那次自己无辜被整,夜梓旭很同情的看了猪哥一眼,郝有钱本来丑陋的面庞看着都变得可爱不少。片段二:那群女子如同训练过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夜梓旭。夜梓旭顿时愣住,如霜趁着人群的松动,走到夜梓旭的身边道“郎君,她们真的好可爱啊,即使我们的爱情不容于世,她们依然支持我们,郎君快谢谢她们吧”。夜梓旭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看似满目深情实则满眼戏谑的如霜,心中一悸,回神后,急急撇清关系“你胡说什么,我只喜欢身娇体软的姑娘,谁跟你搞断袖啊”只是眼神有些恍惚,让人看着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
  • 笑死人不偿命(大全集)

    笑死人不偿命(大全集)

    汇集各路最新的段子与笑话,让你捧腹不止,包你乐开怀!尽在《笑死人不偿命》。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