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34

第34章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3)

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很恰当。汉武帝下轮台诏,实际上是在武功盛世之后转向“守文”,以巩固取得的胜利,并不是真正悔过,或放弃已取得的成绩,其真正的用意是不再继续向西扩张。这种“罪己诏”是必要的,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需要,也是因时变易、长治久安的需要。武帝的后继者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皆继承汉武帝的政策,继续经营西域。崔融说“宣、元、哀、平,其道不替”,借叙述西汉政策的连贯性,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及后继者的肯定,表明崔融对汉武帝下“轮台诏”的动机和作用也都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如前所述,狄仁杰所赞扬的历史人物或事,则皆非其人或其事。第二,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正确。崔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认识得很清楚,指出高宗“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复命有司拔四镇”(王小甫先生认为此处“高宗”云云,是为主上讳计,实际上指武则天垂拱二年下令拔四镇。参见《崔融〈拔四镇议〉考实》。),结果造成吐蕃长驱直入,占领西域并兵临敦煌的局面,说明不能委任西突厥可汗子孙统治西域。前面我们说过,唐朝最初对西域的政策就是依靠西突厥首领间接控制,结果效果不好,才改变政策,出动兵力,一步步向西推进。垂拱年间因周边形势及人力紧张,曾一度主动放弃四镇,结果痛失西州以西地区。事实已反复证明四镇对于唐在西域统治地位的重要,证明委托西突厥阿史那可汗子孙间接统治西域的无效。崔融的认识是正确的;崔融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认识得也很清楚,指出撤军四镇,将危及西域东部的伊、西、庭诸州,从而丢失整个西域,西域失守,又将危及凉州以西的整个河西走廊,指出东突厥或吐蕃占据西域,朝廷再想夺回西域,难上加难。崔融对目前的形势认识得也很清楚,指出东突厥默啜匍匐请命,人民有“四生”之乐。当时的情况确实比较有利,所谓“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通典》卷一九〇《吐蕃》,郭元振言。)。吐蕃正经历政治上的大变动,赞普器弩悉弄与长期专权的噶尔家族斗争激烈,急于与唐朝和解,遣使请和(公元695年,弩悉弄杀噶尔家族成员赞辗恭顿;公元698年,“噶尔家族获罪”,钦陵兵败自杀,赞婆投唐,可见吐蕃其时确实处于政治上的大变动中。参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107、222页,《大事纪年》,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东突厥可汗骨咄禄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死,默啜即位,默啜改变了骨咄禄一味武力进攻唐朝的手法,实行和战并行的方针(参见李方:《东突厥汗国复兴》,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3)。),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十月遣使请降,册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请为唐太后子,并为其女求婚,又请率部为唐讨契丹,册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凭吐蕃的要求,就拱手将西域让给吐蕃,而且是在唐军浴血奋战数年,刚刚夺回西域的情况下放弃西域,简直是太荒唐了。笔者觉得,狄仁杰不会对西域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清楚,也不会对撤四镇将来会出现的问题认识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是他本身就不想要西域,而想节省人力物力“肥中国”,所谓委西突厥首领统治西域,只是一个虚词。第三,具有辩证思想和长远眼光。崔融在疏议中指出,“小慈者大慈之贼,前事者后事之师”,“向之所得,今之所失,向之所劳,今之所逸”,其中凝结了高度的辩证思想:重“小慈”,则妨害了“大慈”;过去图安逸,则给今天造成损失,过去多劳费,则给今天带来安逸。崔融在评价汉武帝竭府库开疆拓土时说:“夫岂不怀?深惟长久之计然也。”也包含了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辩证关系的深刻考虑,体现了他的长远眼光。崔融的这种辩证思想和长久眼光,正是与狄仁杰为代表的“弃四镇”派的最大区别。狄仁杰等人应该说也是殚精竭虑、为国为民的大臣,但他们不愿劳师费财守卫西域,正是眼光短浅、“小慈”的表现。因为镇守西域比夺取西域,无疑花费人力物力少得多,而西域是内地的屏障,西域不保,河西、内地的安全亦无保障,本欲节省人力物力,却会换取更大的费损。狄仁杰等人短浅目光的“小慈”和“忧民忧国”,正是“大慈”的敌人,不利于国家。正因为崔融等人有这种长远眼光和辩证思想,所以能够不惮劳费,坚守西域;而狄仁杰等人不具备这种思想和眼光,所以赞成撤军弃四镇。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观点的不同。第四,具有国土观念和大一统思想。西域在西汉即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唐朝重新收复至彼时也已近六十年。崔融说“议者但忧其劳费,念其远征,曾不知其蹙国减土,春秋所讥”,体现了崔融具有保护疆域完整的意识,还体现了他华夷一家大一统的思想。而狄仁杰等人仅从经济上看问题,凡是不能够给朝廷带来经济收入的“荒外”之地,就不值得投入,也不值得守护,这是一种狭隘的实用观点,其中还包含着“华夷之辨”的深深芥蒂。另外,

史称崔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旧唐书》卷九四《崔融传》。),我们在这篇疏议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但这不是本文重点,略而不论。

郭元振也参加了这场大辩论。《旧唐书》卷九七、《新唐书》卷一二二本传皆记载了其言论,但《通典》卷一九〇《吐蕃》记载最详细。其载称:振为役夏奉戎,竭内事外,非计之得,乃献疏曰:“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机百揆之中,最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今钦陵所论,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镇兵防,此是钦陵切论者。若以为可允,则当分明断决之,若以为不可允,则当设册以羁縻之,终不可直拒绝以阻其意,使兴边患也。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使彼既和未绝,则其恶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内患者,甘、凉、瓜、肃是。复关陇之人,久事屯田戍,向三十年,臣料其力用久竭弊矣。脱一朝甘、凉有不虞,此中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驽,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汉侵窃,故有是请’,此则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蕃密近兰(金城郡)、鄯(今西平郡),北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今宜报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陵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抚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

郭元振本人并不赞成守四镇,他认为“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而甘、凉、瓜、肃为内患,十姓四镇为外患。他批评崔融等人“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说“臣愚驽,罔识厥策”。但是,他也不坚决反对守四镇。他说,“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总的来说,郭元振在这场大辩论中还是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主张慎重对待吐蕃的要求。他认为当时最难对付的是吐蕃与默啜,“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主张不可直接拒绝吐蕃以兴边患,而要“设册以羁縻之”,“使彼既和未绝,则其恶亦不得顿生”。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原则既要坚持,策略也要讲究。二、提出了回绝吐蕃的具体方案。他说,四镇是吐蕃的要害,青海是唐朝的要害,“今宜报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陵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吐蕃果然无词以对。吐蕃既然不愿放弃青海,唐朝也就不必放弃西域四镇。三、考虑了西域民众的愿望和利益。他说,“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指出西域早已与国家连为一体,西域与中原的关系,与吐蕃与朝廷的关系不是一种性质,不考虑西域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径直将其分裂出去,将有伤西域人民的感情。郭元振的这种认识比狄仁杰、崔融都进步。狄仁杰完全不将西域视为大唐帝国的组成部分,必将弃之而后快;崔融将西域视为大唐帝国的组成部分,但仅站在中央王朝的立场考虑得失,没有考虑西域地方人民的愿望。郭元振的这种观点,说明他对当时西域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西域与内地已成一体的状况。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是,朝廷接受了崔融的意见,不弃四镇,坚守西域,同时也接受了郭元振的具体方案,回绝吐蕃。

唐朝有关西域的三次大辩论,都是重视西域者获胜,每一次获胜,都对西域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一次使得唐朝在西域东部建立州县,从而使唐朝拥有了经营西域的稳定基地。第二次使得唐朝在西域布置的兵力巩固下来,从而使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有了保障,并在西域扎下根。第三次使得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延长了近二十年。

纵观古代西域史,有关弃守的辩论贯穿整个历史,自汉武帝开辟西域到清朝,无代不有。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六月,汉武帝本人有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否定搜粟都尉桑弘羊的建议,而放弃遣卒屯田轮台。东汉时放弃西域的主张不时复起,仅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的17年间,就掀起三次“放弃论”。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欲远征西域,又有平阳公苻融进谏:“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汉武征之,得不补失。今劳师万里之外,以踵汉氏之过,臣窃惜之。”(《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七年”条。)直到清代,在“海防”、“塞防”的辩论中,李鸿章还认为新疆是一片荒芜无用的“旷地”,劳师费饷收复不值得,“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二四《筹议海防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但是,西域的重要性也自始至终被有识之士所强调。张骞通西域是为了“断匈奴右臂”,即表明当时人已深刻认识到西域对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重要性。东汉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张珰说:“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资治通鉴》卷五〇东汉“安帝延光二年”条。)则强调了西域对河西安全的重要性。清人顾祖禹说:“昔人言,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汉人由此,而羌胡宾服者二百余年。”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三《甘肃镇》,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55;左宗棠:《遵旨统筹全局折》,收于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〇,台北,文海出版社。)更表达了清人对西域(新疆)保护河西、蒙古、陕西、甘肃、山西乃至京师的重要性的认识。正因为西域地位的重要和有识之士的认知,两千年来西域虽然总是横遭“非议”,却始终没有分裂出去,而与内地关系愈加紧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同类推荐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热门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人、哈巴狗、墙头草、笑面虎、伪君子、大嘴巴、瘾君子、红眼病、多疑者、忘恩负义者、贪婪者、赖皮鬼、窝里霸、滥施暴力者、轻浮人、二管家、自负狂、假面人,这18种人无论哪一种人都会使我们的人生蒙受损失,甄别并防范18种人,方能趋利避害,左右逢源,走向成功。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本书在向读者阐释了积极心态对人收获幸福、取得成功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对好心态的培养和运用提供了许多有效方法。从而帮助读者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取舍得失,以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现状,成为命运的主人!
  • 混沌天魔

    混沌天魔

    魔前叩首十万年,屠戮九霄不做仙!乌风自幼遭大难,历沧桑,苦心志,劳筋骨,幸得逆天奇遇咸鱼大翻身,从此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破苍穹,动乾坤,吞星空,霸蛮荒,九天十地,唯吾独尊……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倾城毒妃要休夫

    倾城毒妃要休夫

    莫家有女唤芊芊,左手翻云,右手覆雨。莫芊芊一个无良的小女人,以炼毒为乐,以妙手救人为善。后被父母“卖入”宫中成为皇妃,可她岂是任人摆布的棋子。想拥有本毒妃?门都没有,老娘要休了他。一座宫廷,怎能困住凤凰。(倾城毒妃要休夫)且看莫芊芊如何在宫中翻云覆雨,步步升花。
  • 重生盛世田园

    重生盛世田园

    她将家乡开发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带着全村人发家致富,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她对这个世界充满防备,可是有一天,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种田来你花钱,我挑水来你花钱,我养猪来你花钱,我劈柴来你花钱……既然如此,她笑,那么,从今以后,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她死于爱人亲手制造的车祸。重生回十岁那年的农村。说她成绩烂考不上大学?那她就读个博士顺便留留洋。混它几个文凭拿着玩,要是想要还可以送你几本。说她家穷读书浪费钱?几千沓百元大钞甩你身上,我砸死你可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色暖秦川

    春色暖秦川

    新书《我不愿让你一个人》上市啦,第一次尝试暖爱小甜文求支持:当当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ain/m.pgsk.com?product_id=22920612京东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淘宝卓越搜索: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即可购买。*****也许爱上徐哲楠是秦川人生悲剧的开始。他冷漠、自私、残酷、无情,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做一个好情人。然而她还是泥足深陷,人生的轨迹也随着他的意志改变。她才明白一个人有多骄傲,就可以有多卑微,哪怕是看到别的女人就在他的怀里,站在自己的眼前。她一直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卑微下去,最终忘记时间。然而没有想到会遇到一个周宁远。“你居然看圣经?”“是啊,我是法大神学院毕业的。”“是神经病学院吧!”是啊,是的,秦川,我爱上你就是我人生疯狂的开始,你会陪我吗?********这大概是个很不讨巧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们骄傲又年轻。他们好像总不懂得该如何去温柔的爱别人,拼了命去努力的,到最后都成了徒劳。问题好像很复杂其实又很简单。反反复复不过是为了问:你爱我吗?有多爱?*****有多少人像她一样呢?在爱里,明明入不敷出,却又义无反顾。***我的新浪微博:http://m.pgsk.com/ve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