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03

第3章 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1)

吴宗国

古代社会变迁问题,历来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唐宋之间的社会变迁,近年来更是受到中外学者热情的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的论著。而对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似乎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就是说还没有注意从更长的时段,从历史的发展和联系中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金宝祥在《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金宝祥:《唐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载《历史教学》,1954(5),收于金宝祥:《唐史论文集》,6~30页,略有修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中,陈寅恪在《论韩愈》(陈寅恪:《论韩愈》,载《历史研究》1954(2),收于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285~29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中,就曾对唐朝的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到60年代,中外学者对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隋唐到宋的发展,在中国中古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更是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其中有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是着眼点各不相同,有的从土地制度,有的从社会结构,有的从社会等级。如谷川道雄的共同体说,汪篯的从豪强地主到普通地主说(参见汪篯:《关于农民阶级斗争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收于氏著:《隋唐史论稿》,318~31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汪篯:《两汉至南北朝大族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衰落》,收于汪篯:《汉唐史论稿》,134~13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唐长孺的士族门阀说(参见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载《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8)。),侯外庐的社会等级再编制说(参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36~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胡如雷的巨大变革论(参见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载《史学月刊》,1960(7),收于氏著:《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324~34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这几种看法之间,虽然着眼点不同,论述的重点不同,着重的时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极有见地的著作,如张泽咸执笔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的绪论部分(参见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1~3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美国学者包弼德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士的转型》。(参见[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1~81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一般来说,由一个时期过渡到下一个时期,要经过几次飞跃。以秦汉南北朝时期而言,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萌芽、孕育阶段,到秦正式进入这个时朝,其间经过了西汉武帝到东汉光武帝的变革、西晋的九品中正制、北魏冯太后及孝文帝的改革,到隋朝建立,正式结束了这一时期。(参见吴宗国:《试论中国中古社会变迁》,收于张国刚主编:《中国中古史论集》,1~10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一个时期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土地所有制的形态,决定了该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走向,并且决定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思想文化。

下面我们就汉唐与中国中古社会变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来看,汉唐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王朝,它们不仅都继承了刚刚统一不久的王朝,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秦朝和隋朝在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历史上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个朝代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周边民族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汉朝时,对内地影响最大的是北方的草原民族,他们以游牧为生,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影响很大。而唐朝北方草原民族依然存在,但是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兴起的民族大多是农业民族或者是农牧民族。

至于汉唐两个朝代本身,它们的起点极为相似。建国初期,都存在大量自耕农,社会经济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后来虽然同样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两个朝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不同,发展方向也不相同。

一、汉代变化的起点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大铁犁是这个时期生产上最伟大的成就。(参见张传玺:《两汉大铁犁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1985(1),收于《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大铁犁的使用,不仅使深耕成为可能,而且提高了耕作效率,使大面积的耕种成为可能。同时也加强了农民在生产工具上对地主的依赖,这样在汉朝就发展出了人身依附关系很强的豪强大族大土地所有制(参见汪篯:《两汉至南北朝大族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衰落》,收于氏著:《汉唐史论稿》;田余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载《中国史研究》,1983(3),收于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59~8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出现了地主的大田庄(参见田余庆:《大地主的田庄》,见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修订本)》,上册,161~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地主大田庄出现以后,庄园内部的社会分工加强,而整个社会的手工业和商业反而不如西汉发达。正是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不发达,使得豪强大族长期占有土地成为可能。到魏晋时期,在豪强大族长期保有土地,并世代担任地方和中央重要官职的基础上,形成了士族门阀和门阀政治。

二、南北朝到隋唐,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

从南北朝到隋唐,农业生产经历了两个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南北朝时期冶铁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个是冶铁技术的提高,铁的硬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农具变得更加轻巧,在经济发达地区,小铁犁逐步代替了大铁犁,一头牛就可以牵引前进,加之配套农具的完善,一家一户就可以独立地从事生产。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生产力的性质,使农业生产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生产。还有一个就是冶铁业摆脱了官府的控制,从官府走向民间,这就为这种改进了的铁犁的推广普及提供了条件。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铁犁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轮作复种制也逐步发展成熟。(参见林立平:《唐代主粮生产轮作复种制》,载《暨南学报(哲社版)》,1984(1)。)所有这些就构成了新的变化的起点。

第二个变化是唐朝农业生产巨大发展。由于土地开垦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唐朝的人均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是唐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集中表现。8世纪末,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中谈到,当时京畿之内与关中地区,“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级中等,租税半之”(陆贽:《陆宣公翰苑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唐代地租率一般为百分之五十。当时关中亩产量在一到二石之间,至于当时一般产量,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宣州刺史裴耀卿在《论时疏书》中说:“营公田一顷,不啻得计,平收一年,不减百石。”(王溥:《唐会要》卷八五《逃户》,北京,中华书局1990。)9世纪前期,李翱在《平赋疏》中说道:“一亩之田,以强并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李翱:《李文公集》卷三《平赋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在八、九世纪,通常是把亩产量定为一石。唐一亩合今0.783市亩,一石粟合今81市斤。唐亩产粟一石,合今一市亩103市斤。

天宝年间,唐朝政府控制户口900余万户,5200余万口。而据杜佑估计,当时实际人户当有1300万至1400万户,以每户五至六口推算,全国人口在7000万人上下。除去休耕地和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的土地,种粮的土地当不少于交了地税的620万顷。据此,胡戟先生推算,盛唐时期全国每年粮食产量可达六亿石,合今近500亿市斤,平均每人700市斤。(参见胡戟:《从耕三余一说起》,载《中国农史》,1983(4)。)其时实有人数按1400万户,每户六口计,人均粮食已可达600斤。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每户占地六七十亩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可达800斤至900斤。唐朝人均粮食达到六七百斤,即使仅限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除了盛唐时期人口的数量、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达到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比例,还由于唐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正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高水平这样一个奇迹,大大提高了农民对过量征发以及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为社会分工的扩大,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成为过渡到新时期的起点。

这两个变化对于唐朝初年的自耕农来说,有着深远意义。正是由于生产力的个体性质,加强了农民在生产上的独立性。但是这并没有使农民摆脱土地被兼并的命运,因为小农经济是不稳定的,任何天灾人祸,特别是国家进行的战争和横征暴敛,都会使他们失去土地,破产流亡。而只要有商品货币关系的一定发展,土地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也为中外历史所证明。因此,从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始,农民的破产逃亡和地主官僚的兼并土地势不可挡地向前发展。“天下户口,逃亡过半”,可能有些夸大。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李峤所说的“天下编户,贫弱者众,亦有佣力客作,以济粮;亦有卖舍帖田,以供王役”(《唐会要》卷四九《像》。)。这应该是实际情况。半个世纪后,到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更出现了唐玄宗在诏中所说的严重情况:“如闻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四九五《邦计部?田制》,北京,中华书局,1960。)

武则天以后,虽然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自耕农的比重下降,但是,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自耕农的数量还是相当大的。从武则天末期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到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由615万户,增加到918万户,5288万口。而根据杜佑在《通典》上的估计,当时的户数,少犹一千三四百万户。这不在户口上的四五百万户,除了没有搜刮出来的自己开荒垦种的逃亡农民,大部分都是地主“潜停”、“别停”的客户,也就是地主的佃户。(参见《陈子昂集》卷八《上蜀川安危事》,北京,中华书局,1962;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一《听逃户归首敕》,北京,中华书局,2008。)而在籍的900万户,除了一部分地主的佃户或租种地主一部分土地的农民,相当大的部分是自耕农。元和年间皇甫湜在对策中说:“贞观、开元之际,不受田而均,不名田而赡者。”(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卷三《制策一道》,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从整个手工业的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主要以官手工业为主。汉唐也都有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它们之间都是由官府经营的,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

南北朝以来开始从以官手工业为主向私手工业为主发展。这里包括先进技术向民间扩展,某些生产部门产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例如冶铁。还有工匠身份的变化,国家对工匠控制方式的变化,例如唐代由轮流番上到交纳资课。

唐朝传统的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如冶铁、造纸。有些手工业部门从原有部门分离出来,如制瓷。还有些手工业部门开始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地区分工也有所扩大。

商业是整个经济运转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手工业和农业、牧业,乃至海外的桥梁。

西汉的商业有相当的发展,商品主要是日用生活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例如盐、铁。还有各地的土特产品和工艺品,主要是满足贵族官僚奢侈享乐的需要。

唐代城市商品构成,除了奢侈品以外,许多行业经营日常生活资料和各种手工业产品,还有书籍、文具。这反映了地主经济的发展,地主进入城市,地主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主要是粮食的商品化,也是唐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主要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外贸易,从汉唐的陆上丝绸之路到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商品的品种增加了,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倍。

唐代商业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既是唐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内容,也是唐代社会变迁的巨大动力。(参见林文勋:《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1)。)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问鼎天下

    三国之问鼎天下

    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的呢?”“干!”带甲十万,跨蹈汉南,却要不战而降?不,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即便不能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也要据荆州以图天下!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热门推荐
  • 日月

    日月

    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 哑王爷

    哑王爷

    女主为救人胎穿女婴身,胎中中毒,故生下来便不能言语。婴儿身,二十多岁的灵魂,二个月学字、七个月走路、九个月拿笔写字、一岁自创手语、三岁琴声撼动整个大陆。本王女主,本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所做一切皆只想与家人、爱人平平安安度过此生,可谁知,越想低调越不能低调。桃花朵朵,且皆是年长桃花,看女主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就俘获他们的心,如何在这个女尊男卑的王朝,做一个享受夫郎的宠爱的妻主,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斗破苍穹:第一诛神魔女

    斗破苍穹:第一诛神魔女

    谁知,新笔名揽月公子,上云起书院,奇葩女配花式手段层出不穷,让她忍无可忍,搜《毒舌小妖女:上仙也承包》新书简介,无需再忍。这是一个酷冷仙尊师伯对上逗比小师侄的故事,穿越成昆虫,哦,一对一(揽月公子书友群375922391),qq书城。人贱自有天收,她得罪了高冷师伯为了调教不听话的小小妖女,高冷师伯决定带她去人界度蜜月,装-逼自有人打,换了马甲,且看她如何与奇葩女配斗出新境界。不,雪雪新文已发,是历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忙碌的都市人,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怀念过去的美好,希冀未来的自在,唯独忘了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渴望快乐,但却陷入烦恼的泥沼、欲望的深渊,舍不得、放不开。其实快乐就在你的内心,就在当下。本书从舍得、宽心两方面,交给你修炼快乐心灵的秘诀,指引你活在幸福的当下。
  • 紧急呼救

    紧急呼救

    恐怖的海湾。沉船上有一个神秘的密码,它代表什么?为什么要争夺这条被海水腐蚀成破烂不堪的沉船?小鬼精明们如何潜入沉船破译密码?紧急关头三个“飞龙小队”能力王狂澜吗?本书是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本书会带你经历一段精彩的冒险探案之旅。
  • 复仇公主倾天下

    复仇公主倾天下

    他——云初国大将军风亦寒,残暴冷血,是所有待嫁少女的噩梦,却隐忍着噬骨的仇恨,娶了她,只为向他复仇。她——二十一世纪的市井小民,竟然穿越到了古代一具残破的身体上,这身体到底是谁的?为何会与当朝九公主有一模一样的面孔?因那张相似的脸,她被迫嫁给了他。一个只为复仇,一个乐观顽强,命运又会把他们带向何方?九夜恩宠,春宵缠绵,只为得到一颗心之后再狠狠践踏,只是,他还能如愿吗?那银色的长鞭如阴狠的毒蛇般噬咬着她的身体,鞭打出一条条血色的印记。一次次的阴谋,到底是出自谁的手?看着他的冷眼与默许,她笑了。爱,还在吗?恨,会来吗?☆★☆★☆★☆★☆★☆★☆★☆★当他挥军北上,把银鞭指向她的家国的时候,她还能退缩吗?既然宿命如此,注定她要为王,那就只有一个字——战!血染银袍,情洒疆场,这一切,他都不在乎了吗?既如此,她又何苦两难,所谓兵不厌诈,红唇一吻,却是致命罂粟!☆★☆★☆★☆★☆★☆★☆★☆★【云墨涵】云初国四皇子,温润淡雅,圣洁如同谪仙,漠视一切,却惟独对她呵护备至。“从见你第一眼,我就知道你不是九妹,九妹每天都在微笑,却笑得勉强,你和她不同,在你的脸上有明显的喜怒哀乐,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的真诚,你的勇敢,都让我不由自主的想靠近,想让自己的生命也多一些色彩。”【雪暗天】紫月楼楼主,一袭银色面具,来无影,去无踪,谁也无法窥探他面具下的脸庞和猩红色披风下的阴谋。“想要活命,还有一个方法,在紫月楼只有两种人会受到我的保护,一种是有用的人,另一种就是我的女人。”【夕紫冥】北翼之王,压抑隐忍,只为复国,却为何在与她偶遇之后,对她纠缠不休?“九儿,我要踏破云初,活捉风亦寒,为你报仇!为北翼报仇!”还有其他男配多多,不一一列举……☆★☆★☆★☆★☆★☆★☆★☆★
  • 孩子的第一本读物

    孩子的第一本读物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孩子的第一本读物》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