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11

第11章 唐人历史意识中的“文景之治”印象(2)

当然,我们还看到,白居易在赞颂“文景之治”的同时,也说到了“开元之治”。唐人对“文景之治”尤其是汉文帝执政成就的特别推重,除了体现出政治意识较前代更为成熟而外,可能还与汉唐两位“太宗”执政阶段的对应关系有关。唐太宗是唐代第二代君主,而如果忽略吕后和汉惠帝执政的15年,则汉文帝也被看作汉高祖的成功的政治继承人。《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记载,汉景帝即位,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群臣议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唐人在说到汉代这位“太宗”的时候,自然是会联想到唐代那位“太宗”的。

在唐人的历史意识中,“文景”时代的政治成功,是成就和巩固汉王朝帝业的重要基础,即所谓“汉室巍巍,其化钟于文景”(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见姚铉纂:《唐文粹》卷五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甚至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形成“犬牙相制”趋势的诸侯王国,也呈现出和睦气象,如《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司马贞《索隐述赞》:“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唐人对“汉文帝”的评价,如前所说,首先是肯定其“恭俭”。

《贞观政要》卷六《论奢纵》记载,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其中有对汉文帝节俭的赞美,“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略同。《唐文粹》卷二七题作《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张说所谓“汉孝武当文景俭之积”(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之碑并序》,见《唐文粹》卷二二。),刘禹锡所谓“文景之欲,处身以约,播其德芽,迄武乃获”(刘禹锡:《山阳城赋》,见《刘宾客文集》卷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晋书》卷五九《长沙王传》:“文景受图,武皇乘运。”则从另一角度说到文景行政和武帝行政的关系。)帝王贵族消费生活的奢和俭,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却是关系到政局的安危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天下”是否能“全”的大事。以文景时代和汉武帝时代进行比较,还有刘禹锡这样的分析:“夫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畏法;乏则思滥,滥则迫利而轻禁。故文景之民厚其生,为吏者率以仁恕显。武宣之民亟于役,为吏者率以武健称。其宽猛迭用,犹质文循环,必稽其弊而矫之,是宜审其救夺耳。”(《答饶州元使君书》,见《刘宾客文集》卷一〇。)按照白居易的说法,文景时代德政的实现,不仅仅在于经济政策的宽松,还在于行政和司法的开明,“当汉文景之时,节用劝农,海内殷实,人人自爱,不犯刑法”(《白氏长庆集》卷六五《止狱措刑》。)。“成康阜其俗,礼让兴行。文景富其仁,盗贼屏息。此安业厚生之验也。由是观之,则俗之贪廉,盗之有无,系于人之劳逸,吏之贤否也”(同上书,《去盗贼》。)。

杜佑《通典》卷七说宋武帝事业,使用了“比前汉之文景焉”的措辞。同书卷一七对文景之治又有具体的评价:汉室干戈,以定祸乱,贵尚淳质,髙后举孝悌力田,文景守而不变。故下有常业,而朝称多士。这里所谓“淳质”,应当接近前引颜师古《汉书》注评价“文景之治”时所谓“醇,不浇杂”,以及《旧唐书》卷一四《宪宗纪上》所谓“文景化,百王莫先”。在唐代政论中,“文景之治”是最理想的盛世。陆龟蒙曾经有“及汉文景后,鸿生方”(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见《甫里先生集》卷一,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的诗句。李德裕也写道:“周美成康,汉称文景。至化深厚,大道和平。人自禀于孝慈,俗必臻于仁寿。”(李德裕:《贺废毁诸寺德音表》,见《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二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人的“文景之治”评价中,多见以唐代帝王相比附者。

例如,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赞颂唐太宗功绩,以“文景”事业相比况:“今上以纬地经天之德,汉称文景,周曰成康,讲八代之乐,蒐三王之礼,文物既行矣,尊卑又明矣,天下已和平矣,万国已咸宁矣。”(《全唐文》卷一九〇,北京,中华书局,1983。)裴垍《贤良策》写道:“至汉文及我太宗皇帝,皆不以宝位自矜,不以洪业自恣,率身以政,御物以仁。”(裴垍:《贤良策》,见《增注唐策》卷一。)所谓“不以宝位自矜,不以洪业自恣”,正是上文说到的“恭俭”之“恭”。白居易有同样的论说,将同代帝王唐太宗、唐玄宗与西汉文帝、景帝并论:“炎汉勃兴,奄有四海,仅能除害,未暇化人。迨于文帝、景帝,始思理道,躬行慈俭,人用富安,礼让自兴,刑罚不试,升平之美,邻于成康,载在《汉书》,陛下熟闻之矣。降及魏晋,迄于梁隋,丧乱弘多,殆不足数。我高祖始建区夏,未遑缉熙,迨于太宗、玄宗,抱圣神文武之姿,用房杜姚宋之佐,谋猷启沃,无怠于心,德泽施行,不遗于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万方悦随,近无不安,远无不服。虽成康、文景,无以尚之。载在国史,陛下熟知之矣。然则周秦之乱极矣,及文景继出,而昌运随焉。梁隋之弊甚矣,及二宗嗣兴,而王道融焉。若谓天地生成之德渐衰,家国君臣之道渐丧,则当日甚一日,代甚一代,不应衰而复盛,浇而复和。必不尔者,何乃清平朴素之风,薄于周秦之交,而厚于文景之代耶?顺成和动之俗,丧于梁隋之际,而独兴于贞观、开元之年耶?由斯言之,不在时矣。”(《白氏长庆集》卷六二,《风行浇朴》。)

这种似乎已经形成文字习惯的以同代帝王与“文景”的比附,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种言论,是真心崇敬的表露吗?或者只是使用了标榜往古以批判现实的策略呢?或许这样的分析是有合理性的,即发表这些评论的人,试图以“文景”的德政作为现世当政者的榜样,内心也期望以“文景”事迹形成对现世当政者的约束。

李德裕还曾经写道:“暨汉之文景,尊奉黄老,理致刑措,时称大康。开元中元(玄)宗经始清宫,追尊元(玄)祖,阐绎道要,遂臻治平,六合晏然,四十余年。”(李德裕:《宰相再议添徽号状》,见《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一〇。)以“开元中元(玄)宗”“追尊元(玄)祖”与“汉之文景,尊奉黄老”相比照,这种附会,是试图在政治哲学和宗教学之间寻找另一种文化共同点。释贯休有诗云:“曾亲文景上金銮,语共容成语一般。久向红霞居不出,若非清世见应难。满药熟分仙尽,几局棋终看海干。略问先生真甲子,只言弟子是刘安。”(释贯休:《赠轩辕先生》,见陆永峰校注:《禅月集校注》卷二一,成都,巴蜀书社,2006。)诗句称“曾亲文景”,将自己所生存时代与文景之世间的时间距离在想象中消泯,自然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这样赞美“文景之治”的成就: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新唐书》卷二《太宗纪》如此颂扬贞观之治的成功:“自古功德兼隆,自汉以来未之有也。”“盛世”的形成,似是说主要在于执政集团“德”之“盛”。

杜甫《送重表侄王殊评事使南海》诗说贞观时事,有“盛世垂不朽”(杜甫撰,郭知达集注:《九家集注杜诗》卷一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句。透露出唐人的“盛世”观。回顾历史,应当说,所谓“盛世”与“衰世”相比,大略比较安定,可以给予民众以较宽松的生存空间,给予社会以较有利的发展条件。历史上多次形成的所谓“盛世”,常常是执行比较合理的政治原则,成功地调节阶级关系,完善社会秩序,而终于得以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如白居易“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白氏长庆集》卷四,《青石》。)诗句所说,我们考察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有关现象,应当穿破表征透视其真质。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历史上“人的言行”,在明处和暗处,“常常显得两样”,古来帝王们炫示“盛世”的种种政治宣传,其实往往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鲁迅:《夜颂》、《准风月谈》,见《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号称“德泽施行,不遗于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万方悦随,近无不安,远无不服,虽成康、文景,无以尚之”,在“文景之治”之后创造另一“盛世”“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以合理政策施行“德泽”之外,也喜好妄自夸饰的政治虚荣。例如,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师发现蝗灾迹象,唐太宗竟手捉蝗虫而吞食之,宣称:我宁愿让你食我的肺肠,也不愿让你食百姓之谷粮。李贽《史纲评要》就此批注:“沽名。”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令将魏徵包含政治批评意见的奏疏列于屏障,并录付史馆,宣称以此“使万世知君臣之义”。李贽又有批注:“太宗到底有沽名之念在。”唐太宗问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执笔者褚遂良:朕有不善,卿也记录下来吗?李贽又批注:“太宗好名之心,逗漏于此矣。”唐太宗看到记载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自己杀害兄弟的情节语多微隐,对房玄龄说,古时周公杀管叔、蔡叔,是为了安定周室;季友鸩杀叔牙,是为了保存鲁国。我的行为也大体相类。史官不必忌讳,可以削去浮辞,直书其事。李贽批注:“若无周公、季友在前,决要删去矣。好名者之心固如此。”李贽还写道:“读史至唐文皇,亦觉心开目明。其从谏处虽出好名,正所谓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也,不犹胜于愎谏者耶?”说唐太宗的“从谏”出于“好名”,有表演性质,但是毕竟优于根本拒绝谏言的刚愎之主。而夏商周以来的帝王,其实没有不“好名”的。(参见李贽:《史纲评要》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李贽所指出的以虚伪表演博取“浮辞”的“好名”、“沽名”的动机,是我们在读史时可以时常发现的。有的西方史学家曾经指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主宰们由于掌握着极权力量,所以很容易维持最适合统治者的宣传条件”。“专制者可能把他们的政权描述为仁慈的政权,但是实际上,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他们也总是力求达到对自己最适宜的、而不是对人民最适宜的理性条件”。这种政治体制的特征,“是仁慈的形式和暴虐的实质”(参见李贽:《史纲评要》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我们在讨论古代“盛世”“仁慈的”特点时,不能不注意这一情形。

后人评说“文景之治”,也有不尽符合历史真实的情形。如有人说“文景”时代已经抬高了“儒术”的地位:“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文景已降,礼乐复彰,化致升平,治几刑措。故西京有六学之美,东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纷纶掩蔼,响流无已。”③对照历史记载,可知前引“汉之文景,尊奉黄老”之说,更为切近史实。唐人对“文景之治”的评价,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前引《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司马贞《索隐述赞》:“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我们看到,尽管“文景”时代出现过所谓“忠烈”、“英王”,但是西汉一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吴楚七国之乱,也正是发生在汉景帝时代。

《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记载,有人曾经对科举考试的命题内容提出批评:“今之论史者独取汉、唐混一之事,三国、六朝、五代为非盛世而耻谈之,然其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俾加讨究,有补国家。请谕春官:凡课试命题,杂出诸史,无所拘忌……”这样的意见,得到采纳。通常论史者只注重汉、唐大一统时代的成功,而“三国、六朝、五代为非盛世而耻谈之”,其实,在这样的非盛世的时期,有关政治决策所谓“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等,如果认真研究总结,也是可以“有补国家”的。这样的意见,其实点明了传统“盛世”观的一种偏见,就是说,只有所谓“汉、唐混一”这样的公认的“盛世”才体现了政治的成功,只有这样的“盛世”才实现了历史的进步。事实上,历史的真实告诉我们,在“三国、六朝、五代”等“非盛世”的时代,往往也可以实行重要的改革,推行必要的善政,实现历史的进步,也是可以提供许多“有补国家”的宝贵经验的。关心政治史的人们,在进行有关思考时,应当“无所拘忌”,不要受传统成见的束缚。

同类推荐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一个四岁的顽皮幼童突然被这个世界上唯一宠爱他的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庇护的帅望,带着自己沉重不堪的身世之谜时刻行走在生与死的边沿。他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四岁,就结束了。从此开始的人生里,太多的疼痛、折磨甚至阴谋考验着他的善良和机智,他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在巨大的痛苦里挣扎的帅望,还能不能保持他天性的纯良和真诚呢?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命师

    命师

    铁口直断,点人前程,是为相师。铜口直断,决人富贵,是为运师。金口直断,改人命运,是为命师。不是算命先生,也不是相面大师,却有断人命运定人前程的高明,施得在命运跌入低谷之时,意外遇到了一名运师,在运师的指点下,青云直上。人在官场商场之外,无权无势,只是民间一平民,却能呼风唤雨,成为无人知道却又让无数人仰慕的隐形掌门人!一次生意失败,引出两大世外高人,三大派系利益纠葛浮出水面,搅动四方风云!
  • 玛丽亚的舞毯

    玛丽亚的舞毯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谁在宿命里勇敢

    谁在宿命里勇敢

    叶枫从一个程序设计师沦落到黑网吧管理员,从北京到西北,从拥有事业和爱情的幸福小子到痛苦失恋、母亲离世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一个离奇的命案又引出了诸多迷离的线索,当被指证为凶手的他为了洗脱自身的嫌疑而不得不选择出逃,却发现有人暗中在帮助自己的同时制造了更难以想象的复杂陷阱。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夫君快上钩

    夫君快上钩

    她,现代杀手,醒来竟成为一国郡主!什么?暗杀?欺侮她不会武功?找死!皇恩浩荡?不屑!恶意中伤?她忍!瞧不起她?滚!姐还看不上你呢!男人算什么?就是用来被利用的!你强,她以柔克刚你弱,她以静制动。攻?可以,她反攻。腹黑?OK,没问题,她反腹黑*天下人皆知,娴德郡主深受荣宠,但无娴无德,名声不堪10岁,兴建藏青楼,放言要网罗天下美男同年,一道圣旨将天下第一乐师,风国皇子赐予了她12岁,出游带回了神医叶茹13岁,初见明月国唯一的异姓王爷惊为天人,垂涎其美色一朝穿越,现代杀手成为人人唾骂的娴德郡主且看她如何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功臣良将之女,又为何弑父?弃兄?真相又是如何?星辰、明月,旭日三国,谁能称霸天下宫斗,权斗,鹿死谁手群雄并起,你争我夺,谁能问鼎江湖机关算计,谁才是幕后黑手【一】“慕容玉宛,是你被别人下毒了,还是你对我下毒了,为什么我会腹痛难忍。”慕容玉宛一听,惊讶之后就忍不住笑出了声:“不好意思,是我葵水了。”某人一听,脸色大红,无语问苍天。凭什么,凭什么你来葵水还要让我和你感同身受。【二】“奕君,不要告诉哥哥,好不好……”奕君却只是将她抱得更紧了,紧抿着唇,不愿开口。“答应我!奕君!”不禁加重了语气,胸口也剧烈起伏了起伏,咳嗽不止。“好!好!好!”见她情绪开始波动,奕君连忙开口答应。听到他的应答,凤凌瑄这才算稳下了心神,深深地望了一眼奕君,这个男人她欠了太多,这么多年无怨无悔的守候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却转眼成空……“奕君,我果真到死都没有等到你那——三——个——字——”深感讲话已经越来越吃力了,看来真的是气数已尽了……“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不要死!瑄!”冰冷的泪水打在凤凌瑄的脸上,凄然一笑,疲惫地合上了双眼……【成长型女强文,爱情+腹黑+宫斗+江湖,美男多多!】小家剧情党,本文情节跌宕,厚积薄发,跳坑慎重,不要拿收藏的数字,打击我幼小的心灵╮(╯▽╰)╭女主:凤凌瑄由【xielilixi】抱走男角:外冷内热,沉稳温柔——慕容玉德由【zhangxiujun81】抱走俊逸潇洒,心狠手辣——司徒凌澈由【kimiy】抱走爽朗豁达,真诚可爱——楚千冥由【kimiy】抱走儒雅俊秀,淡漠疏离——冷天幽由【corrine886】抱走美玉无瑕,翩若惊鸿——上官陶由【lsqwwxy150】抱走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 厨妃宫略

    厨妃宫略

    因救几只猪,朱小葵和王氏集团大酒店总经理王子端争执不休,穿越到了架空朝代!天!朱小葵男女老少大小通吃,周旋于阴森莫测,勾心斗角的皇宫之中!“雁儿,跟本王走!”痴情而沉痛的声音,响在朱小葵的耳畔。坚毅决绝的声音响起:“除了做朕的皇后,你别无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