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45

第45章 上都的没落

上都是一座草原城市,它的建立和繁荣主要出于元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并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础。而对于一座城市的长期存在来说,经济条件较之政治条件是更为重要的。正因为这样,一旦元朝崩溃,作为夏都的上都城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是在1333年登上帝位的。这时曾经辉煌显赫的大元皇朝,已经处处呈现出分崩离析的迹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民变不时发生。统治机构腐朽,官吏贪污成风,统治集团内部不断为争权夺利而发生流血事件。

元顺帝即位以后,连年天灾,南北百姓流离失所。至正六年(1346年)黄河决口,中下游数省遭灾,影响更烈。草原上也接连发生灾荒。民不聊生,只好铤而走险,小规模的民变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起义,几乎年年有之。

与此同时,在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仍然不时爆发残酷的斗争。元顺帝初即位时,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还很大。其女为皇后,其子唐其势嗣为太平王,先后任御史大夫、中书左丞相。元顺帝重用另一权臣伯颜,用以压抑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唐其势为此愤愤不平,他说:“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于是图谋废立元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五月,元顺帝巡幸上都。六月三十日,唐其势“伏兵东郊,身率勇士突入宫阙”,伯颜早有准备,很快便将唐其势击败。唐其势及其弟被杀。伯颜将皇后迁出宫城,幽禁在民舍,接着将她毒死。有的蒙古宗王起兵响应唐其势,也被击败。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燕铁木儿家族的势力自此被彻底铲除。①(参见《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权衡:《庚申外史》卷上)

燕铁木儿家族势力被铲除后,伯颜的势力越来越大。“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②(《元史》卷一三八,《伯颜传》)。元顺帝又提拔伯颜的侄子脱脱,倚为心腹。后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乘伯颜外出打猎的机会,宣布伯颜的罪状,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这样,大权开始掌握在元顺帝自己手里。同年五月,元顺帝巡幸上都。六月,下诏指责元文宗“稔恶不悛”,“谋为不轨”,自己与之“不共戴天”③(《元史》卷四〇,《顺帝纪三》权衡:《庚申外史》卷上)。并从宗庙中将元文宗神主撤去,将元文宗后不答失里放逐到东安州,元文宗子燕帖古思放逐高丽。不答失里与燕帖古思很快便相继死去。从14世纪初开始的皇位之争,经历了三十余年,至此才告一段落。

接连不断的宫廷斗争,不能不严重影响政权的稳定。社会矛盾因为天灾人祸日趋尖锐,而国家机器的力量却不断削弱,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于是,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便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

活跃于长江以北的农民起义军,由韩林儿、刘福通领导。几经曲折之后,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建立政权,国号宋,年号龙凤,韩林儿号小明王。宋政权建立后,分三个方向对元朝发起进攻。东路由淮东进入山东,挺进大都。西路攻入关中,转战甘肃。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率领,攻入山西,“烽火数千里”④(《元史》卷一四一,《察罕帖木儿传》)。元朝从其他地区调兵来援,起义军受阻,转攻保定(今河北保定),不克,便攻取完州(今河北完县,保定西),“掠大同、兴和(路治今河北张北)塞外诸郡”。这是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间的事。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由大同直趋上都,“焚宫阙,留七日,转略往辽阳,遂至高丽”⑤(《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权衡:《庚申外史》卷下)。积百年之力陆续建成的上都宫殿,便在农民战争的烈火中化为灰烬了。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元顺帝仍然年年巡幸上都,避暑作乐,没有丝毫改变。待到农民军攻陷上都以后,“因上都宫阙尽废,大驾不复时巡”⑥(《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这次打击对元朝统治者来说是十分沉重的。上都是忽必烈建立的,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基业。上都又是元朝统治者与漠北诸部联系的枢纽。上都的陷落和宫阙的残废,实际上宣告了元朝的没落。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元朝政府命孛罗帖木儿“讨上都程思忠,兵次兴和,思忠奔溃”①(《元史》卷二〇七,《逆臣传》)。程思忠是当时活跃于辽东的起义军领袖之一②(参见《元史》卷一四二,《也速传》),由这条记载可知在此以前他曾活动于上都一带。这一年九月,“贼复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儿引兵击之”③(《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起义军在上都地区的活动,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天关先生余部自高丽败退回来投降元军之后,才逐渐平息了下来。

激烈的阶级斗争也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化。至正二十年(1360年),元宗室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起兵争夺皇位,“骚动北边,势逼上都”④(《元史》卷一四〇,《太平传》),但很快便被击溃。元军将领孛罗帖木儿拥兵自重,专横跋扈,在京师掌握大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他派军队到上都,“以守御为名”⑤(《元史》卷一四五,《达礼麻识理传》),实欲霸占,后被当地镇守官员赶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孛罗帖木儿又派军队前来,要用武力强行夺取。双方在上都发生激烈的战斗。这一年七月,孛罗帖木儿在大都被杀,上都的战斗才停息了下来。

尽管战争连年不断,元顺帝仍想修复上都宫阙。参议中书省事陈祖仁上疏反对。他指出:“今四海未靖,疮痍未瘳,仓库告虚,财用将竭,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之食,以速其毙乎!”⑥(《元史》卷一八六,《陈祖仁传》。按,传中将上疏系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元史》卷四六《顺帝纪九》则系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事实上,在不断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修复宫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从此事也可看出元顺帝如何不顾人民死活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八月十五日到达上都。“上都经红贼(指农起义军———引者)焚掠,公私扫地,宫殿官署皆焚毁,民居间有存者。”①(刘佶:《北巡私记》)元顺帝在上都居住的是“行殿”,显然是营帐。元朝军队不时入塞,进攻通州等地,企图夺回大都。第二年四月,明军在常遇春、李文忠等指挥下,大败元军,直指开平。六月十七日,开平下,元顺帝逃往应昌②(参见《明太祖实录》卷四三),从此,上都结束了作为元朝都城的历史。

传说元顺帝北逃后,曾经作歌,怀念失去的两都(大都和上都),歌词中说:

以诸色珍宝建造的纯朴优美的大都,

先可汗们夏营之所我的上都沙拉塔拉③(《北巡私记》。黄色的平野,即金莲川),

凉爽宜人的开平上都,

温暖美丽的我的大都,

……

夏季避暑我的开平上都,

我的美丽的沙拉塔拉,

未纳拉哈、伊巴呼二人之言,乃我应受的报应。

把神明所建的行宫,

把忽必烈薛禅可汗避暑的开平上都,

统通失陷于汉家之众:

……

把巧营妙建的宝玉大都,

把巡幸过夏的开平上都,

遗误而失陷于汉家之众:

流亡之恶名,加诸于乌哈噶图可汗了。④(《汉译蒙古黄金史纲》,朱风、贾敬颜译本,43、44页。按,这首歌词亦见《蒙古源流》。乌哈噶图可汗即元顺帝)

这首诗也许不一定是元顺帝本人所作,但它比较确切地表现了元朝统治者失去上都以后的悲哀。而它的长期流传,又使得上都开平长期存在于蒙古人的记忆里。

明军攻克开平后,并未置军防守。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李文忠率领明军取兴和,进兵察罕脑儿。五月,“进次开平,元平章上都罕等降”①(《明太祖实录》卷五二),然后师趋应昌。可知上一年攻占开平的明军撤走后,北元(元顺帝北走后仍以元为国号,史称北元)军队又曾进占开平。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这一带是明军与北元军角逐之地。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正式在开平立开平卫指挥使司,下立五千户所,屯田驻防。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月,“城开平卫”②(《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九)。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开平城垣,这时得到重新修建。但是,重建的开平城,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据点,不再有昔日的繁荣了。

明朝把开平看做“极边”之地,也就是与蒙古相邻的最前线,除卫所驻军之外,还常在这里派驻大批军队。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巡边时曾屯驻开平。③(参见《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七)他登上帝位后,多次指挥大军出塞,与蒙古军作战,常到开平屯驻。永乐八年(1410年),金幼孜随明成祖朱棣到开平,据他记载,“(七月)初二日,晚次开平。营于斡耳朵,华言所谓宫殿也,盖元时宫殿。故址犹存,荒台断础,零落于荒烟野草之间,可为一慨。”④(金幼孜:《北征录》)显然,明朝在重修城垣时,对已经荒废的宫殿并未加以整修。金幼孜还随军到过西凉亭,发现“四面石墙未废,殿基树木已成抱,殿前柏两行仍在,俱萧条寂寞,不能无感也”。

明成祖死于1424年。在他死后,蒙古势力逐渐强大,明朝逐渐由主动进攻改为被动防守。开平“孤城荒远,薪刍并难,猝遇寇至,别无应援”,于是,便将开平卫移到相隔二百里的独石,选取精壮官军分作二班,每班一千人,“更代于开平旧城哨备”⑤(《明宣宗实录》卷二八)。每年为供应开平旧城哨备官军所需的粮食总数为四万石⑥(参见《明宣宗实录》卷六五),大致需花费二石七斗粮食才能运去一石。⑦(参见《明宣宗实录》卷一〇八)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蒙古瓦剌部直逼北京。自此之后,明朝在对待蒙古的方针上完全采取守势,而开平一带也就成为蒙古族游牧的场所了。

清代,开平一带是蒙古察哈尔部正蓝旗游牧的地方。清高宗乾隆五年(1740年),直隶总督孙嘉淦到这一带视察。他说:“(开平)城广十六里有奇,龙冈秀发,滦水回环,实属形胜之区。……开平城外,陇亩犹存,碾碓尚在。若非种植,何以有此。”他建议设置军屯,“开平城可驻满兵二千”①(《孙文定公奏疏》卷四,《口外驻兵疏》),这一带可开垦土地数万顷。但是,随后皇帝派去勘查的官员回报说“其地苦寒难居”,这一计划就此作罢。上都城的遗址,除牧民驱赶牲畜往来其中外,几乎被人们忘却了。

到了近代,不少外国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重新对它发生了兴趣。其中著名的如俄国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他在1893年曾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旅行考察。他的名著《蒙古及蒙古人》第2卷中,详细记述了他的考察收获,其中包括对上都遗址的调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成元上都遗址探险队,对上都作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出版了正式报告《上都》。但是对上都遗址的全面保护和研究,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才能真正实现。

同类推荐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清代地方城市景观的重建与变迁

    本文的研究以反映清代地方城市景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的重建与发展为主题。本文将围绕着清代成都景观的重建展开研究,以城市景观建设为轴线构建一个...
  • 丰臣遗梦

    丰臣遗梦

    文禄年间,丰臣秀长久病不治,大和丰臣氏危若累卵:丰臣秀胜病逝朝鲜,美浓丰臣氏就此断绝;丰臣秀次自害高野,近江丰臣氏彻底肃清。四年间,丰臣氏旁支尽数凋零,浮华盛世之下暗潮汹涌。少年王翎机缘巧合下来到这个乱世,成为了丰臣秀长的独子,是随波逐流,任由关原之战后德川独大,大坂之阵后全族夷灭?还是扛起大和丰臣氏的大旗,为丰臣一门留住这如梦似幻的锦绣江山?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热门推荐
  •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15个决定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15个决定

    女人的一生犹如花朵的生命,短暂的花期仅是全部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每个女人都必将经历辉煌与失落。 女人的一生犹如花朵的生命,短暂的花期仅是全部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每个女人都必将经历辉煌与失落。
  • 冷情少东迟迟爱

    冷情少东迟迟爱

    此文有虐,请自备止疼药,让亲看着心疼不是我本意.此文不白不黑大雷没有小雷若干,雷不出人命.此文基本不搞笑,如果你看了却捧腹大笑,那么我去撞墙.此文是现实中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现实.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可以加群:63271793(轩雅阁)--VIP会员群(敲门砖必须为会员名)★此文分为两部,初步设定写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部★(见内页)群号:63271793(轩雅阁)-----------VIP会员专群!敲门砖是你的会员名字,否则恕不开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碧眼金雕

    碧眼金雕

    美少年石砥中偶得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秘笈《将军记事》,为解开鹏城之秘密,他展开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奇幻冒险,并与天龙大帝之女东方萍经历了悲欢离合的生命之旅。
  • 坏男花园

    坏男花园

    你说,世界上有几种人?三种吧,左边的男人,右边的女人,还有,中间的,不男不女的人。冰朵,她本是右边的漂亮女人,可现在,或是早在几年前,她变成了不完全的他,成了身在中间的人……不男不女。这样的转变是言不由衷的,她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回到原来的位置……右边。只知道从那个决定开始,她就准备好了所有,包括性别,包括生命。这一切不是为了别人,刨根究底的问,绝对是为了自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进入这本书所描写的场景,这是一个需要静心的时代,可以让你静下来,远处的喧嚣和近在咫尺的焦躁与急迫,慢慢发现身边那些生活的美。已经让我们不能正常呼吸
  • 山海经密码2

    山海经密码2

    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4000年前,一个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独自游荡在如今已是繁华都市的大荒原上,他本是商王朝的王孙,王位的继承人,此时却是一个逃出王宫的叛逆少年。在他的身后,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王朝正在交替,夏王朝和商王朝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